天天看小說

第五三零章 防患於未然

只要沒有剋扣新軍軍餉,參奏的是否屬實,朝廷只需要遣人覈實即可,就沒那麼緊急了。

“河湟開邊,目前是國朝邊事最重。陛下,老臣建議朝廷遣能臣到熙河覈實。不論是剋扣軍餉,還是貨市易錢,亦或是謊報耕田,朝廷都需要實情。”

“富相以爲何人擔此任?”

“陛下,老臣以爲御史中丞蔡確可任!”

趙曦看了看富弼,又看了看王安石……有點奇怪,這蔡確本來是王安石推舉上位的,怎麼這時候富弼替他說話了?

就連蔡確最早的恩主韓絳,都沒有提議……

“荒田只有一頃?確實該查一查!看看到底是誰在說謊!要查,就徹查,著三司使、戶部、司農寺以及工坊城勘驗部一同前往。”

“御史臺負責調查軍餉一事,三司使負責調查市貨易錢,司農寺考察當地的作物生長,工坊城勘驗荒廢耕田,各司其職,分別上奏?!?

趙曦不需要真的去關注蔡確到底是誰的人,或許他誰的也不是,只是根據不同時期的朝局找到了合適的門路而已。

國朝就是這樣,那怕是一次出外的調查,最後都可以當作功勞來考評。

也就是說,朝臣們基本上是不做事的,有點事就能算功勞!

“陛下,若彈劾不實……”

王安石似有話說。王韶開邊,王安石是最積極支持的相公,而前期的一些成績,也確實證明了他的支持是正確的。

這時候在開邊事務轉向一個快速進展的通道時,突然出現這樣的彈章,不得不讓人多心。

“這就是我之所以推動監察體系的原因。原本的御史言官,一個不可以因言獲罪,便導致了臣工可以相互任意的攻訐而不用擔責?!?

“如此一來,御史言官就逐漸變成了工具,彈劾也成了一種沒有任何成本的利器,凡被人彈劾,就必須待參,然後很少有官復原職者?!?

趙曦是顧左右而言他,他心裡清楚王安石所指的是什麼,無非是現在秦州知州李師中而已。

可趙曦並沒有換的意思,別說正值官制改革之際,就是平時,他也不會讓秦州到河湟這樣一大片區域,只發一個聲音。

他可以讓王韶擁有更多的裁量權,甚至可以提點李師中,但決不會安排一個與王韶相親的官員主秦州事。

“倘若監察體系完善,熙河開邊,秦州有常設監察衙門可監督,同時,軍伍有文佐官,有監察官,除非是整個班子都爛了,否則絕不會出現彈章所奏之事……”

王安石見官家又把話題引到了監察衙門的籌建上,就明白不可能將李師中調走了。

王韶在熙河,受秦州節制,他連錢糧的支配權都沒有,都得靠秦州供養。

即便如此,他還是打開了局面,卻不料不但設置障礙,連彈章奏在朝會上了。

這些事,王韶不可以在跟官家的奏報中提,可在給他的書信裡卻沒有遮掩。

王安石覺得,不管官家是否高興,他都必須讓朝廷給王韶足夠的支持。

“官家,河湟開邊如今已初見成效,萬不可因言而廢。且,河湟開邊,一直設於秦州府治下,如果王韶有了統兵之權,具備的臨之以威?!?

“但河湟開邊之策,宗旨是剿撫並用。如今王韶的三邊勾管並非獨立衙門,事情多有擎肘。臣以爲,開邊事務到今日之境況,朝廷應該賦予王韶便宜行事之權。”

“況且,秦州本爲上州,先有蘭州、皋蘭,後有邈川,如今秦州治下疆域幾近與京東路相當。臣以爲可令設一道,以專行開邊之事!”

王安石在革新上是謹慎了,可他的性子還是那樣,真正的言無不盡。

對於今天朝會上出現的彈章,政事堂這些老狐貍,沒一個不清楚緣由的。

李師中還是小家子氣了。

其實這河湟開邊,只要能成,他李師中作爲秦州知州,該有的功勞少不了。

如今的官家已經不是先皇,不再是左右爲難猶豫不決的性子,也不再會因爲一些彈劾就動一個封疆大吏。

就看官家親政這些年,何嘗動過太多的官員?

更何況王韶是平戎策的首倡者,在開邊事務有了成效時,就想著去摘桃子,吃相確實不太好看。

但沒人會爲王韶去背書,非親非故的,都沒那個必要。如今的河湟開邊,其實有沒有王韶,都一樣能推進。

所以,都裝糊塗,除了官家責問軍餉時,文彥博做了解釋,然後都眼觀鼻鼻觀心。加上官家又顧左右而言他,更加沒人出聲了。

也就王安石跟王韶親近些……

“諸位以爲如何?”

“臣附議……”

“臣以爲熙河已經足夠設立一道……”

官家問,若再繼續裝聾作啞就說不過去了。

很明顯,官家這時候已經是在看各人的表現了,不準備讓大夥裝下去了。

“陛下,河湟開邊可以,但萬人之軍,又處邊疆,平戎策剿撫並用,這其間有重大隱憂。如今監察官暫時不能委派,臣建議河湟設監軍爲善!”

這時候誰都有建議了,軍伍又是文彥博份內的事,爲君王補疏漏是正理。

“文相所言極是,如此甚好。既然說到防患於未然,我有個想法,或許不僅僅可以在河湟開邊處推行,國朝各軍州也可試行。”

“著皇家銀行秦州分部,在河湟設立營業所,由樞密院根據名冊,與軍卒一一對照在銀行設個人戶頭。每當下發軍餉時,銀行只需要根據樞密院名冊,直接面對軍卒個人發放錢糧即可。”

不用再說,這樣做的好處不僅僅是可以避免剋扣軍餉的事,關鍵是還可以加上朝廷對軍伍的節制和管理。

看了看諸位相公那有點炙熱的神情,趙曦就趁熱打鐵的把想法一併往下說了。

“另外,既然熙河令設一道,關於易貨之事,由司農寺遣人入河湟負責開荒耕田以及糧食交易,工坊城遣人負責羊毛收購,三司使、鹽鐵司同時也要派員進駐,甚至戶部稅監也應該一併入駐。”

“雖然不至於以成熟的州府治理,但該有的職能朝廷要先行完善起來。”

這是很久以來,趙曦認爲最愜意的一次奏對。每一位相公的表現,都是積極向好的,意見也是統一的,確實有了君臣一心的感覺。

第五零二章 幌子第四一章 記賬法燒著誰了第一五一章 意不意外第九一八章 變化第八七一章 適逢其會第四四三章 別憋著第三四章 放個煙霧第三六六章 接管汴梁第六九章 千匹戰馬的賭注第七五二章 戰爭結束之後(上)第六五二章 決斷第三五章 又一次弄瓦之喜第七零八章 此計可用第一四三章 廣南之脊樑第七六八章 都是做給人看的第八九八章 這戰沒法打第三七三章 背鍋的人第一四二章 吾乃趙曦第六一二章第四六章 資善堂族學第七六二章 趙曦的思維誤區第二四三章 等你掛帥收燕雲第七五章 壯一次膽第三五六章 大圍剿開始第四九四章 猝不及防第八二章 有賊人作亂第八一章 認命和不認命第三二零章 第一槍第五三二章 枉作小人了第六七六章第六四七章 稅制第九一九章 借力是本意第五五一章 兩重天第二五五章 都是高人第八六三章 秀場第七五零章 西夏又遣使了(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七一三章 借道還是借刀(感謝書友不吃齋的蚊子萬賞,必須得加更。)第一六零章 聲東擊西第一九八章 搞了個毛線(第二更)第一六三章 避重就輕第六一九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一零九章 此話當真第九四四章 不讓遼帝專美於前第三九二章 我不接受要挾第五零四章 都是精英第二七四章 最後的問題第一九五章 餡餅砸中的人(第四更)第八二零章 別無選擇第六四二章 佔地增稅第八四二章 首相的威信需要維護第四零八章 試試何妨第六八四章 難度在哪第二九章 點心有毒第一六四章第三二零章 第一槍第八三四章 算不算了結第四百章 瞌睡送來了枕頭第一五六章 戰還是要打的第五一五章 這算屁的大捷(下)第五四七章 今夜 汴梁不眠第五百章 面授機宜第五八八章 王安石也有昏招第三八章 那人是誰第八二六章 倉促了些第六三四章 打開的話頭第一二三章 誰更無恥第一二四章 第一日第一七二章 唯有等(繼續五更,第一更)第六五七章第六二六章第二六二章第十一章 翻船的小溝第一四七章 歸仁鋪第八四章 射殺第二二三章 一羣爛人第三六一章 爹是兒子背後的山第一零七章 大發了第三一一章 狄青請戰第三八六章 未來的名帥名將第四七章 交與不交第六九六章 董氈跪了第七一七章第三二二章 思想武裝頭腦的軍伍第三零三章 驚馬第五九八章 順勢第六二章 用爛的策劃第八七零章 商業立法第六五八章 侮辱般的讓他死去第三一零章 全線寇邊第四二七章 大宋講武堂第七九三章 微服私訪(七)第八三六章 東出拓海潰敗第五六章 未雨綢繆第五四四章 使臣第三九三章 又謀劃什麼第六三一章 役兵之議第七七四章第九六五章 恩威並施第三五一章 氣勢如虹第七六一章 火器線索
第五零二章 幌子第四一章 記賬法燒著誰了第一五一章 意不意外第九一八章 變化第八七一章 適逢其會第四四三章 別憋著第三四章 放個煙霧第三六六章 接管汴梁第六九章 千匹戰馬的賭注第七五二章 戰爭結束之後(上)第六五二章 決斷第三五章 又一次弄瓦之喜第七零八章 此計可用第一四三章 廣南之脊樑第七六八章 都是做給人看的第八九八章 這戰沒法打第三七三章 背鍋的人第一四二章 吾乃趙曦第六一二章第四六章 資善堂族學第七六二章 趙曦的思維誤區第二四三章 等你掛帥收燕雲第七五章 壯一次膽第三五六章 大圍剿開始第四九四章 猝不及防第八二章 有賊人作亂第八一章 認命和不認命第三二零章 第一槍第五三二章 枉作小人了第六七六章第六四七章 稅制第九一九章 借力是本意第五五一章 兩重天第二五五章 都是高人第八六三章 秀場第七五零章 西夏又遣使了(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七一三章 借道還是借刀(感謝書友不吃齋的蚊子萬賞,必須得加更。)第一六零章 聲東擊西第一九八章 搞了個毛線(第二更)第一六三章 避重就輕第六一九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一零九章 此話當真第九四四章 不讓遼帝專美於前第三九二章 我不接受要挾第五零四章 都是精英第二七四章 最後的問題第一九五章 餡餅砸中的人(第四更)第八二零章 別無選擇第六四二章 佔地增稅第八四二章 首相的威信需要維護第四零八章 試試何妨第六八四章 難度在哪第二九章 點心有毒第一六四章第三二零章 第一槍第八三四章 算不算了結第四百章 瞌睡送來了枕頭第一五六章 戰還是要打的第五一五章 這算屁的大捷(下)第五四七章 今夜 汴梁不眠第五百章 面授機宜第五八八章 王安石也有昏招第三八章 那人是誰第八二六章 倉促了些第六三四章 打開的話頭第一二三章 誰更無恥第一二四章 第一日第一七二章 唯有等(繼續五更,第一更)第六五七章第六二六章第二六二章第十一章 翻船的小溝第一四七章 歸仁鋪第八四章 射殺第二二三章 一羣爛人第三六一章 爹是兒子背後的山第一零七章 大發了第三一一章 狄青請戰第三八六章 未來的名帥名將第四七章 交與不交第六九六章 董氈跪了第七一七章第三二二章 思想武裝頭腦的軍伍第三零三章 驚馬第五九八章 順勢第六二章 用爛的策劃第八七零章 商業立法第六五八章 侮辱般的讓他死去第三一零章 全線寇邊第四二七章 大宋講武堂第七九三章 微服私訪(七)第八三六章 東出拓海潰敗第五六章 未雨綢繆第五四四章 使臣第三九三章 又謀劃什麼第六三一章 役兵之議第七七四章第九六五章 恩威並施第三五一章 氣勢如虹第七六一章 火器線索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州市| 五家渠市| 天门市| 师宗县| 高平市| 会同县| 正安县| 长治县| 宣武区| 普格县| 南宁市| 嵊州市| 吴桥县| 黔西| 隆尧县| 察隅县| 隆昌县| 东山县| 西宁市| 满洲里市| 宝丰县| 沂南县| 阿拉善盟| 尼玛县| 中山市| 泽州县| 栾川县| 凌云县| 南安市| 新干县| 林周县| 冀州市| 明星| 黄山市| 湖北省| 南靖县| 安义县| 三门峡市| 大庆市| 鸡泽县| 南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