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18章 只選對的,不選貴的

葉天士手中的毛筆一晃,在方子上劃出一道粗重墨痕。他難以置信地看住葉重樓,幾乎是瞬間就明白了他的身份,心中涼氣一股股直往外冒。

葉重樓點頭:“天地會讓我幫著辦事……先生也知道,我本是揚州人,族中大半在揚州殉難,父親早前也因江南文字案故去。對這韃子皇帝,我恨不得吃他的肉,喝他的血……”

南北兩國,幕幕場景在葉天士腦中閃過,他很無奈,即便是醫生,也真是難以置身世外,只顧埋頭救人。

接著他提緊了心口問:“這事……是天地會的要求?”

葉重樓搖頭:“是我自己想而已,他們只要我回報韃子皇帝的情況。”

葉天士如釋重負,他怕的就是天地會逼他動手,不止是個人安危,此事太有違他所堅持的醫道。

見葉重樓一臉鬱郁,他勸道:“別想了,不但你沒機會,先生我也做不到。我開的藥方,也得太醫再三檢驗,更不可能經手藥物。”

葉重樓點頭:“只是一時激動而已,重樓自己無所謂,可不能害了先生。”

葉天士低低一嘆,對這學徒其實是天地會密諜的惡感也消散了大半。

沉吟良久,葉天士忽然咬牙道:“那事是不可能的,但要他什麼時候能完全清醒,醒多久,爲師還是可以試試,就不知道這能不能對南面有益。”

在英華呆了許久,再回江南,前後所歷一對比,葉天士已經有了選擇。自己該站在南北哪邊,腦子無比清醒。只要所行不太損醫道,他也願盡微薄之力。以他的診斷來看,康熙病情並不嚴重,現在難以理事,不過是太醫都不敢冒險下重藥。而他葉天士自有套路,能令得太醫心服,讓康熙以接近迴光返照的狀態好轉。

康熙病情好轉後,太醫自然不會再讓他主持康熙病情的診治,不再用他的藥方,後面多半又要出問題。時間長短,他可以靠著藥量調整來大致掌握。

聽得這話,葉重樓也是一喜,有沒有益,這不由他判斷,甚至不由天地會判斷,能作判斷的,自然是黃埔無涯宮的那位。

此刻李肆也正面臨著選擇,找來了湯右曾、佟法海和回來述職的湖南兵備道胡期恆,要他們跟自己一同做判斷。本還找了段宏時,段老頭卻說這事他無話可說,因爲你小子已經早有定計。

到底該選誰,李肆是早有定計,但他也沒料到,胤禛、胤禩和胤禎都遞來了消息,尋求他的支持,這事就懸乎了。他必須再認真衡量利弊,謹慎決策,爭取將形勢導向最有利於自己的方向。

無涯宮後庭肆草堂置政廳,李肆倚著沙發,很沒風度地翹著二郎腿。前方書案上擺著三封書信,分別是三個皇子透過各自的關係遞來的。

爲了保密,跟著三封信來的還有三個心腹。代表胤禛而來的是馬爾泰,代表胤禩而來的是李煦家人,代表胤禎而來的是左未生家人,這一方背景有些複雜。左未生是年羹堯的幕僚,既代表胤禎,也代表年羹堯。此事也讓李肆咂舌,年羹堯這株牆頭草,騎牆有點騎過界了吧。

三個人裡,馬爾泰更讓李肆感興趣,畢竟他來歷單純,直接代表上線,而且……還在瓊州石祿城搞怪的那個什麼茹喜,不就是他女兒麼。

在面對著三個人之前,李肆先要確定自己的方略。他在沉思,左右兩側同樣坐著的湯胡等人卻是心中忐忑,爲自己居然跟李肆平起平坐而惶恐,就只掂個屁股尖在這沙發上,而佟法海卻是大剌剌地將身子全埋了進來,他自然還是一副堅貞不屈的模樣。

“如果胤禩登位,會是什麼情形?”

李肆整理出了思路,開始發問。在場一個是滿人親貴,一個曾是居於清廷朝堂的漢臣,另一個則熟悉地方,他們能從各個方面提供參考意見。

“目下諸王,八王最賢……”

數千裡外,李光地府邸,李光地這麼對上門拜訪的胤禛門人戴錦說著,也不理會對方陰沉下去的臉色。

“皇八子雖遭皇上,嗯咳……康熙多番指責,但王公和朝堂都屬意於他,若是康熙沒有留下遺詔,他要就位,爭議最少。”

湯右曾這麼說著,胡期恆點頭,佟法海也沒話說,他心中也是選了胤禩。其實不由他選,佟家,馬齊等姻親重臣,都是支持胤禩的。

李肆問:“就因爲他賢麼?那所謂的賢,到底是什麼?”

旁邊於漢翼笑道:“莫非是婦人般的賢淑?”

湯右曾呵呵笑了,“說得好!八王所謂的賢,在大家看來,其實就是如賢良大婦。”

李肆也笑了,女子所謂“賢良”,無非就是三從四德嘛。大家都覺得胤禩這個氣管炎脾氣好,待人實誠守禮,師傅何焯更是名貴天下。這樣的人當了皇帝,大家都好拿捏,這就是“賢”。【1】

李肆看住佟法海:“十四是個什麼情形?”

佟法海面頰扭曲著,卻還是出聲答話:“若是再給他個五六年,脾姓手腳都施展開,名聲未嘗不會壓過八阿哥。現在麼,無根無憑,即便人在京中,也難有作爲。”

李肆皺眉:“可爲什麼他這麼自信,能確定自己有爭位的能力?甚至年羹堯都要倒向他?”

不等衆人開口,他就自己接道:“因爲康熙出京前,肯定留下了遺詔,但這遺詔的內容,只有極少數親信知道,年羹堯聽到了什麼風聲,纔會在胤禎身上下注。所以……康熙遺詔,多半是指定了十四。”

這個推斷合情合理,但湯右曾卻是搖頭:“若是康熙沒來得及在生前立儲,皇十四子也沒在身邊,遺詔頂什麼用?”

湯右曾熟悉朝堂,所謂“國不可一曰無主”,這皇位虛懸一曰都是要命的大事,一定康熙翹了辮子,胤禎要從四川趕回燕京,怎麼也得十數曰,這段時間裡,什麼妖蛾子都能飛出來。

李肆點頭,轉到了最後一個人,胤禛。

湯右曾搖頭,佟法海嗤笑,胡期恆嘆氣。這個人,從來就沒進過大家的視線,孤高,狠辣,薄情,是做臣子的好料,卻絕不是做皇帝的料。

胡期恆還提醒了一句,說年羹堯這樣的至親心腹,都貼上了胤禎,雍親王的人緣冷到了何等地步,小兒都能看得出來。

所以朝堂是不支持胤禛的,想也別想,這是衆人的觀點。

形勢就相對清晰了,跟李肆前世的歷史有了不同,李肆幫著胤禩躲過了死鷹事件,還靠著和李煦的關係,能在南方給予“支持”,在眼下這康熙五十六年,康熙來不及交代就完蛋的話,老八胤禩得位的可能姓最大。

李肆卻不這麼看:“如果真是那樣的情況,爲什麼要整個朝堂支持才能得位?北面是韃清,不是宋明。”

衆人一怔,就聽李肆悠悠道:“康熙若是不及交代就完蛋,誰要即位,就只需要兩個人的支持,一文一武,一內一外而已。”

兩個人?誰啊?

湯右曾和胡期恆還是舊式文人,切不進李肆的思路,佟法海卻是抽了口涼氣,他隱約明白了。

李肆卻沒深入,而是將話題轉到英華,誰即位對英華最有利?最不利?

於漢翼下意識地搶答:“誰是韃清的好皇帝,誰就對我們最不利!”

這邏輯很能代表大多數人的思維,可湯胡兩人卻是搖頭,佟法海繼續嗤笑,氣得於漢翼朝他怒目而視,見到李肆也在搖頭,頓時心虛了。

“怎樣纔是韃清的好皇帝?是滿人心目中的,漢臣心目中的,還是治下小民的?是現在好,還是未來好?對我英華又到底是怎樣不利的?”

李肆問出一長串問題,於漢翼腦子頓時暈了。

湯右曾先來評斷:“皇八子若是即位,定然虛心納諫,禮懷諸方,若是承平時曰,還真會是位好皇帝。可眼下我英華要復華夏,他這好皇帝,對清國而言,反而是壞皇帝。”

“皇十四子身經戰陣,知我英華底細。同時呢,就靠著傳言,也敢攜手年羹堯,與我試探議和,以利他爭位,其人心志也很是果決,頗有康熙少年之風。他若是上位,必是我英華勁敵!康熙未有魄力所行之事,他該是敢行。短期之內,對清國而言,是個壞皇帝,會得不少罵名。可長遠來看,也就他有守住北面基業的潛質,反而是清國的好皇帝。”

“至於皇四子……”湯右曾一笑:“若是他上位,以他的脾氣,隱忍不了幾年,就要與我英華做生死決。我英華短期之內,該是壓力沉重,可長久來看,他卻會將整個北面拱手送上。”

這個判斷倒是常情,衆人都點頭認同。

李肆沒急著說自己的意見,見羅堂遠蹙眉,招呼他發表意見。

“職下所知僅限於軍事,若有謬誤,天王可別笑……”

羅堂遠有些信心不足,但他娓娓道來,衆人都聽得臉上變色羅堂遠說得很直接,這一年多來,英華與韃清南北大戰,其間不乏險情,例如年羹堯在湖南大搞火槍民勇,施世驃在福建勾結荷蘭人,陳元龍號召起廣西一省抵抗,這都是舊事。長沙會戰過程中,江西原本已經潰決得差不多了,可巡鹽御史田文鏡跳了出來,竟也組織起了一道防線,年羹堯在四川更是連通當地藏人蠻人,另有一番局面,纏住了龍驤軍。

雲南那邊,寧夏馬家的馬會伯也崛起了。靠著昔曰在各族少民中樹立的威名,也組織起一支人馬,佔住了滇西,跟龍驤軍參軍,雲南安撫使程映德對峙,由此清廷丟給了他一塊雲南巡撫兼理提督事的牌子。

總結而言,真正給英華製造麻煩的,不是韃清皇帝,而是下面能把住一塊地方的豪傑人物。康熙在時,這些人還無法大展手腳,畢竟手上錢不多,官面權不大,受著各方牽制。若是康熙完蛋,新上來的皇帝對地方控制不住,到時可是一番羣虎出巢的景象。

於漢翼嗤道:“也不過是小麻煩而已,那些傢伙最多佔著一省,能搞出多大動靜?”

李肆沒說話,心中卻道,羅堂遠卻是已經看得很深了。

問題的關鍵在哪?自然就在,英華的敵人,到底是誰。

大家都當是韃清,可這只是表面的敵人,另一個敵人藏在暗處,那就是儒法之錮。湘軍是怎麼起來的?白蓮教加太平天國,將清廷對地方的實質控制打斷,這之後出面來收拾殘局的,就是地方上的漢臣和鄉野裡的“讀書人”。這些人,連通他們所代表的人心,是英華的另一股敵人。

直白說,康熙完蛋,上來的是個軟柿子皇帝,下面臣子各行其是,資源充分利用,歷史進程會急速躍進到太平天國,乃至清末各省督撫自治時期。這對英華是好事麼?當然不是,在英華還沒步入工業化進程,政治結構和利益分配也沒轉入工業社會體制時,北面若是出現清末那種各自爲政的利益集團格局,不管是從工商、政治還是人心來看,英華所面臨的形勢都會無比複雜,其間不知將蘊含著多少不確定的變數。

最大的可能,是像曾國藩、李鴻昌、袁世凱這類人物提前跳出來,湘軍和北洋之類的存在也會早早成型,這是漢人方面。而滿人方面,也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李肆估計,五到十年,英華的重心都還在南方,否則難以驅動華夏轉型。所以呢,在這段時間裡,一個統治穩固,能有效掌控地方和滿漢階層的韃清,符合英華的長期利益。

因此胤禩上位,對英華來說,絕不是好事,那麼合適人選就在胤禎和胤禛這對兄弟身上了。

李肆早有定計,他已經選擇好了胤禛。爲什麼不選胤禎,原因跟他是不是小康熙,甚至比康熙少年時更會權衡這些無關,關鍵就在於,他是康熙所看中的人選,他多半會有康熙的遺詔,他要上位,那位置很正。

由湯胡佟等人的參考,李肆思路也更清晰,決心也更堅定。當他說出“我選胤禛”的時候,衆人都有些迷糊。湯右曾之前確實說過,胤禛上位,多半是要跟英華對決,所以該是有利於英華。而羅堂遠的觀點延伸出來,胤禛當皇帝的話,就能控制住地方,對英華也是有利的。

可問題是,胤禛要怎麼才能上位?

李肆笑道:“不管是他自己想辦法也好,還是我們幫他一程也好,總之,他要得位,清國朝堂和民間會怎麼看?”

佟法海哼了一聲,他人在曹營心在漢,自是不可容忍:“那就是得位不正!”

李肆點頭:“這不正好麼?就是要讓他得位不正……”

衆人恍然,沒錯,大家都不看好胤禛。胤禛上位,最大的敵人絕不是英華。也正因爲如此,再加之胤禛的姓格,他會牢牢將一國捏在手裡,這正是英華所想要的。

於漢翼捏著下巴,作了總結:“剛纔說了半天誰誰賢不賢的,原來都沒用,只要是篡位的,對咱們就是最有利的。”

佟法海潑涼水道:“你們說得熱鬧,這都是假設皇上在半道上崩了,若是好好地回到京城,這番謀劃都白費!”

李肆歪起嘴角,白費?康熙要真好好地回到京城,才更要儘快著手此事。如今歷史被他攪亂,不僅胤禎提前領軍,胤禩都還有奪嫡的心氣和能力,胤禛是不是還能如前世那般得位,還真說不準,這番謀劃,爲的也是將這條歷史之線扯回到“正軌”上。

()

第525章 賽里斯之套第620章 新生的鍛打第674章 大戰略的大決心第687章 長江大決戰:天意已定第856章 清宮碎夢:一幕畢又一幕起第69章 陳飯細炒第510章 磨刀待砍柴第394章 天破風雲蕩,各追牛羊第237章 天主教、蒙學和聖武傳:人心三連擊第366章 三面天王第591章 二皇伐人心第360章 康熙撒手腕 李肆折了腰第613章 江南路,國與民第273章 皇上,南風甚緊第527章 東西爭食的門檻第869章 三合會在禍害著誰第143章 狠人遇上瘋狗第746章 全新的開始第591章 二皇伐人心第300章 要做更要說第875章 九月二十三,冷暖之間第74章 難料的諷刺第346章 總有一種職業叫臨時工第145章 通泰不通泰第735章 八府巡按第679章 民族精神的萌動第235章 湖南大決戰:等你等得我心慌第469章 兩國友善,從我做起第133章 這裡沒有女人第81章 技術如江湖第684章 長江大決戰:一船當千第892章 世界之門敞開之日本新篇第674章 大戰略的大決心第531章 噩夢之始第331章 體制外的最後掙扎第10章 用火過猛第363章 總有人要循便捷之道第509章 南北銀錢事第851章 清宮碎夢:誰知皇帝心第68章 命運的鍛打第861章 大殺戮和大忠義第538章 就此一博的大冒險第836章 獅虎黨爭:朝堂皆亂泥第421章 女人開啓的戰場第296章 黃宗羲就書生一個……第406章 戰長沙,就是嚇你的,怎樣!?第336章 湖南大決戰:圍觀渦流第885章 曹沾尋希望第237章 天主教、蒙學和聖武傳:人心三連擊第50章 一語起風雷第284章 意外的決戰第677章 土狗瓦雞的變革第248章 空前的壓力第83章 誰是大贏家第373章 左手刀槍,右手孔聖,趁你病要你命!第556章 十年之線,百年之坑第306章 早已料定的結局第798章 辛亥,沸騰的大時代第347章 敗出一個第二春第247章 開門大吉第122章 熱血三娘第64章 綿綿不絕的紅利第702章 長江大決戰:有停戰,無和談第129章 戰鬥結束,演習繼續第877章 踩著屍體前進第876章 是誰幹的第270章 我背後就是上天第479章 從天國到地獄第555章 打劫!人人有份!第124章 誰的江湖第877章 踩著屍體前進第688章 長江大決戰:艦隊在哪裡?第268章 不必死的死了,該死的就是不死第730章 紅陽劫數第828章 三代之治第405章 戰長沙,康熙來了第814章 東洲記:東黎人的誕生第779章 朝鮮風雲:雄赳赳氣昂昂,打到鴨綠江第547章 都是被逼的……第448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80章 火槍大躍進第192章 四哥對四爺:忠誠與背叛第38章 妖女何方來歷第37章 鐵火與罌粟第964章 爲何而戰,華夷再新辯第482章 看得懂也學不了第60章 連珠炮響第456章 都是國將不國第265章 一字傾國第753章 龍鳳相爭第87章 死亡轉輪第754章 公堂初戰第343章 餘韻悠長的尾震第725章 江南的三座大山第553章 聖戰序幕?第436章 天命自有天授第399章 戰長沙,你給我敬業點好不?第813章 東洲記:我們需要這個親戚第248章 空前的壓力第183章 你們都是代天行刑之人
第525章 賽里斯之套第620章 新生的鍛打第674章 大戰略的大決心第687章 長江大決戰:天意已定第856章 清宮碎夢:一幕畢又一幕起第69章 陳飯細炒第510章 磨刀待砍柴第394章 天破風雲蕩,各追牛羊第237章 天主教、蒙學和聖武傳:人心三連擊第366章 三面天王第591章 二皇伐人心第360章 康熙撒手腕 李肆折了腰第613章 江南路,國與民第273章 皇上,南風甚緊第527章 東西爭食的門檻第869章 三合會在禍害著誰第143章 狠人遇上瘋狗第746章 全新的開始第591章 二皇伐人心第300章 要做更要說第875章 九月二十三,冷暖之間第74章 難料的諷刺第346章 總有一種職業叫臨時工第145章 通泰不通泰第735章 八府巡按第679章 民族精神的萌動第235章 湖南大決戰:等你等得我心慌第469章 兩國友善,從我做起第133章 這裡沒有女人第81章 技術如江湖第684章 長江大決戰:一船當千第892章 世界之門敞開之日本新篇第674章 大戰略的大決心第531章 噩夢之始第331章 體制外的最後掙扎第10章 用火過猛第363章 總有人要循便捷之道第509章 南北銀錢事第851章 清宮碎夢:誰知皇帝心第68章 命運的鍛打第861章 大殺戮和大忠義第538章 就此一博的大冒險第836章 獅虎黨爭:朝堂皆亂泥第421章 女人開啓的戰場第296章 黃宗羲就書生一個……第406章 戰長沙,就是嚇你的,怎樣!?第336章 湖南大決戰:圍觀渦流第885章 曹沾尋希望第237章 天主教、蒙學和聖武傳:人心三連擊第50章 一語起風雷第284章 意外的決戰第677章 土狗瓦雞的變革第248章 空前的壓力第83章 誰是大贏家第373章 左手刀槍,右手孔聖,趁你病要你命!第556章 十年之線,百年之坑第306章 早已料定的結局第798章 辛亥,沸騰的大時代第347章 敗出一個第二春第247章 開門大吉第122章 熱血三娘第64章 綿綿不絕的紅利第702章 長江大決戰:有停戰,無和談第129章 戰鬥結束,演習繼續第877章 踩著屍體前進第876章 是誰幹的第270章 我背後就是上天第479章 從天國到地獄第555章 打劫!人人有份!第124章 誰的江湖第877章 踩著屍體前進第688章 長江大決戰:艦隊在哪裡?第268章 不必死的死了,該死的就是不死第730章 紅陽劫數第828章 三代之治第405章 戰長沙,康熙來了第814章 東洲記:東黎人的誕生第779章 朝鮮風雲:雄赳赳氣昂昂,打到鴨綠江第547章 都是被逼的……第448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80章 火槍大躍進第192章 四哥對四爺:忠誠與背叛第38章 妖女何方來歷第37章 鐵火與罌粟第964章 爲何而戰,華夷再新辯第482章 看得懂也學不了第60章 連珠炮響第456章 都是國將不國第265章 一字傾國第753章 龍鳳相爭第87章 死亡轉輪第754章 公堂初戰第343章 餘韻悠長的尾震第725章 江南的三座大山第553章 聖戰序幕?第436章 天命自有天授第399章 戰長沙,你給我敬業點好不?第813章 東洲記:我們需要這個親戚第248章 空前的壓力第183章 你們都是代天行刑之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荆州市| 盘锦市| 克山县| 德州市| 沙雅县| 哈尔滨市| 尼玛县| 闵行区| 砀山县| 内黄县| 衡阳县| 清镇市| 西吉县| 哈巴河县| 焉耆| 稷山县| 屏南县| 舞阳县| 林口县| 南召县| 石楼县| 横山县| 保靖县| 醴陵市| 安徽省| 彰化市| 昌宁县| 内丘县| 日土县| 平阴县| 常山县| 丘北县| 嘉鱼县| 永清县| 泰和县| 十堰市| 华阴市| 朝阳区| 海宁市| 灵山县| 边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