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13章 東洲記:我們需要這個親戚

羅五桂看著煞有其事的王祭祀,還有怔忪難明的生番首領,荒謬絕倫的心緒就在胸膛裡一波波拱著,就覺得不嘔不行。

失散一萬年的親戚,你還真說得出口啊……

時間拉回去小半日,場景轉到天門的浦州鄉公所裡,他和通事館蔡新、範四海、桑居九、王臨,以及一干官員學者和士子們都在。

在場衆人既有經手實務的專家,也有專搞大義名分的學者,“英華如何與東洲生番相處”這個議題,很快就轉爲“華人與生番到底有什麼關係”,當然,實質就是“需要有什麼關係”。

然後就有學子援引《居延盟誓》,認爲可以將其擴到東洲生番上。

《居延盟誓》是在居延大戰後,英華吸納漠北蒙古所訂立的綱領文件,確立了英華對漠北蒙古的統治權。盟誓更重要的部分,也就是爲國中不少“漢粹”所抨擊,大多數人也認爲矯飾虛無,無甚意義的前言裡,宣告蒙古諸部爲華夏苗裔,與藏、苗、瑤等族共爲華夏子民,與漢人同享華夏,共尊天道。

這個盟誓是薛雪主導,內裡蘊著英華處置各族事務的政治原則,也就是民族大義。國中各方對此有不同理解,主張英華該是純漢之國的“漢粹”自然難以接受,而他們的解讀也帶動了一些神經敏感之人,他們就認爲,蒙古人能是華夏子民,那豈不意味著滿人也能是華夏子民?這不是壞了英華的立國大義?

不過這些人終究是少數人,大多數人都下意識地將這項原則跟傳統的“華夷之辨”融合起來看。入華夏者華夏嘛,既然蒙古人入我英華,尊華夏天道,那就是華夏子民,可稱爲同胞。至於滿人什麼的,他們一心要奴役漢人,自居一國,外於華夏鼎革後的道統,那當然就外於華夏。

而熱血之人和軍方也很歡迎這項原則。很明顯,這項原則是符合英華擴張所需的大義名分。有這項原則在,異日英華插手準噶爾。收復烏斯藏,那都有“道義”支持。

國中主流輿論更批駁了“漢粹”,還深度剖析了諸如苗、瑤、藏等族隨同英華一同立國,一同征戰的歷史。認爲英華不分族裔,是以鼎革道統立國,而盤石玉、隴芝蘭和龍高山、格桑頓珠等各族將領對英華所作的貢獻也清晰地顯示,英華非一族之國。()更多人還提到了盤金鈴,至今大家都當她是瑤家女子。瑤人更尊其爲女媧轉世。

不少“有識之士”卻暗中嘀咕,嘴上說得光鮮,可朝廷貫徹的“各族互通”之策,卻在推動漢人入少民之地,苗瑤少民不習漢文,不通漢律就難分沾一國之利。甚至各族土司都得仿效漢人縣府,立起族老會議,明頒法令。法事獨立。根底其實是推著少民跟漢人相融。

根底是根底,但“不分族裔,天道立國”的原則卻是國中大義,因此公開歧視他族,宣稱英華只是漢人之國的言論,都要引他人側目。鬧得大了,還要吃官司。

所以。《居延盟誓》在國中沒有引發太大的波瀾,而這項由薛雪推動的民族原則。也已經擴之湘西、雲貴、四川等各族土司之地,之前屬於緬甸的蒲甘,也以此爲法理,重組了政府,納入到英華直屬國土體系中。同時英華還以此爲橋樑,正跟達賴、班禪以及烏斯藏世俗貴族溝通,推動烏斯藏“迴歸”華夏。

腦子裡還糾纏著傳統華夏觀念的士子有時也很糾結,英華所立這個“華夏”,範疇脫離了漢人,脫離了族裔,未免太寬泛了點,可道黨一系卻直言,這也是應時而生,應需而生。皇帝當年在扶南會盟南洋諸國君王時,就曾提到過“中洲共榮”【1】,中洲或者中土的概念,不正是一個更大的華夏麼?

基於上述背景,《居延盟誓》一被提出來,就獲得了衆人的一致認同,根據這個綱領,將東洲生番跟華夏扯到一起,那是最符合英華利益的方向。

“你們的意思是……東洲生番,跟咱們是一家人?”

羅五桂當時就覺得自己的想象力不夠用了,喂喂,這可是幾萬裡之外的另一塊陸洲,咱們做人不能這麼厚臉皮吧?

有人反問:“不跟我們是一家,難道跟歐羅巴的白人,或者西洲的崑崙奴是一家?不都是黃膚黑髮棕瞳麼?就以相貌論,東洲生番可比南洋生番更近我們華人。”

羅五桂覺得真理在自己手上,反譏道:“這裡是海外之地!萬里重洋相隔,我們還素無來往!你說他們跟咱們多少年前是一家,也得找條路讓人家從中洲到這地方來吧?”

蔡新說話了:“咱們是怎麼過來的……”

羅五桂一愣,蔡新再道:“羅白海峽……恩,就是你跟那個白令一起發現的海峽,不過數十里之遙,若是極寒之季,不定還能履冰而過,怎麼就不可能是從中洲過來的?”

羅五桂滯住,感情自己還爲這一說作出了最重要的貢獻呢。他自然不知道,蔡新也沒有自覺,隨口一語,就道破了多年後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共同努力而得出的結論。當然,他們也不知道,“羅白海峽”,在一萬多年前曾經是道陸峽。

蔡新又道:“王祭祀剛纔也說了,除了南面的生番曾立起什麼王朝外,這北面的生番都是茹毛飲血之輩,素無王化傳承,就跟我華夏北戎諸族差不多。這也非我誑語,以真究之,東洲生番還真可能是我華夏苗裔。既然有這可能,我們不妨以此爲大義,如此可用上《居延盟誓》之策,華夏拓殖東洲就有了堅實根基。”

搞政治的套路是“既然可能是真,那就一定是真,因爲我需要”,而搞軍事的套路是“可能是真,那就意味著可能是假。既然有可能是假,那就一定是假,因爲我害怕”。

羅五桂的套路對不上蔡新的套路,只好悶悶地縮在一邊,聽著文人們議論,此時他算是有了深刻的理解,爲什麼武人不適合搞這些事,他們這些文人的臉皮厚得實在是令人髮指啊。

蔡新肯定了這個方向,讓衆人頗爲振奮,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確定東洲生番到底是咱們華夏那一代的苗裔。

有學子開口就來:“洋人把東洲生番稱呼爲印第安人,這些年國中整理出諸多舊史,有書就提到殷商覆滅之事。說殷商紂王徵東夷、淮夷、虎夷諸地,周武王趁勢起兵,傾覆殷商。而殷商東征之軍還在東夷,也就是現在的山東,將軍攸候喜並東征大軍去向無蹤。學生以爲,不定是攸候喜泛舟過海,來了東洲……印第安人,也就是殷人!”

衆人愣住,這傢伙,真敢想啊,不過聽起來倒蠻像回事的。

蔡新之論的方向本就是扯淡,但政治需要的扯淡,跟茶館酒肆裡的扯淡還是兩回事,是認真地扯淡,至少要經得起推敲和責難。

於是此人的殷商論遭遇洶洶辯難,頓時體無完膚。

怎麼來的還好說,就算是兩千八百年前的航海技術很差,也無礙海船沿岸而行,經羅白海峽到了東洲。

但把“印地安人”這個稱呼跟殷商扯到一起,本就是附會,範四海都清楚“印第安人”這個稱呼的由來,分明是歐羅巴人探險者以爲這裡就是他們想要找到印度,才把當地人叫印度安人,跟殷商沒有半文錢關係。

王祭祀懂得更多,他拿出大洋公司從西班牙人那搞來的關於瑪雅王朝的資料。就說北面這些生番跟華夏昔日的夷狄就沒什麼兩樣,而上下東洲之間,印第安人所建的王朝,不管是儀制,還是技術,也都看不到一點殷商的痕跡。他特別說到了一點,瑪雅人已是印地安人中最聰慧最先進的一族,可他們居然還不會用輪子,而他們頗爲發達的星相之術裡,也完全看不到跟我華夏星相有關聯的地方。

“老夫就一直在琢磨此事,也覺得東洲生番與我華夏定有關聯,但要說是殷商,那絕無可能……”

王祭祀倒是以探究真理的態度研究過這個問題,可他現在沒有答案,但想象力豐富的學子所提的殷商論,顯然經不起推敲。就說輪子這事,大家都覺完全不可想象。真是殷商遺民,千年傳承,可能丟掉文字,可能丟掉王化,也就是政治體制,但怎麼也不可能丟掉輪子這東西吧?

蔡新目光閃爍,決然道:“殷商不行,最好更早,早到……”

接著的話捅破了“文化戰線”的政治原理,“有跡可循,但又無跡細查的年代”。

羅五桂聽得牙痛,這話他明白,那意思就是說,咱們要搞出來的說法,有證據佐證,卻沒辦法細查,至少找不到確鑿的反證,這就是政治上的扯淡。但這扯淡卻帶著三分真,以爲它可能就是真的。

這就體現出搞政治和搞學術的區別了,搞學術的是從事實向上推結論,搞政治的是從結論向下找事實,甚至不需要事實,只需要結論的邏輯能包裹事實就好。

因此白城學院那幾個道黨學子馬上就有了具體的方向:“查《史紀》”,“不,重點是《補三皇本紀》!”

殷商是兩千八百年前的事,而以黃帝爲始,又是四千三百年前的事,唐人司馬貞所著的《補三皇本紀》,那更是把上古的神話時代融匯到一起,上溯十紀三百二十七萬年……

祭祀王臨嘆了口氣,該是放棄了學術思維,在這事上向政治思維靠攏,他出聲道:“此事何須另作辛勞,我們天廟……不就在忙這個麼?”

第530章 推倒!幹翻!第214章 你到底要幹什麼?第801章 南洲記:徐福的新人生第331章 體制外的最後掙扎第798章 辛亥,沸騰的大時代第85章 民科與名將第233章 就是威嚇,怎麼了?第1015章 莽荒地中海第961章 月色冷暖,待最後一戰第566章 政變:西院第991章 青出於藍第766章 朝鮮風雲:非凡之器第976章 棋局的坍塌第205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90章 歷史的拐點第88章 瘋狂對瘋狂第12章 做人的方向第711章 風雷之手第139章 想要純淨,所以糾結第495章 燒了她!第206章 各安天職第829章 新三代論第935章 三光清滿,血淚的歷史第82章 我有金手指第653章 追問節操第550章 這纔是戰爭的味道第608章 江南路,鹽魔之力第18章 你得罪了老天爺第695章 長江大決戰:利與情的糾纏第153章 做人才是硬道理第592章 江南三剃第48章 血火三重奏第757章 法變之醒第523章 我們兩國,親如一家第166章 人咬狗還是狗咬人?第281章 什麼是真正的海戰第46章 總有東西值得捨命去拼第九百二十四章第994章 永無寧日的歷史第581章 咱們都是狗腿子第465章 七日破東京第932章 晉中大地,遊擊烽煙起第286章 一眼望去,全是敵人第978章 誰叛了誰第927章 國民動員第985章 大義的蠱壇第864章 三階段與七武器:久待的相會第445章 寧搏錯,勿放過第977章 盛京亂起第888章 大夢將醒第324章 暗箭來往第617章 化水爲氣,一國鼎沸第375章 戰衡州:詭異的敵我第812章 東洲記:馬結人緣第596章 曾靜的臀路第573章 田文鏡的膽子第206章 各安天職第23章 北風將起第234章 真亦假來假亦真第330章 武人的天職第203章 真正的初戰第693章 長江大決戰:好大一個坑第973章 已知和未知的背叛第86章 學費與犧牲品第157章 秀才與神仙第432章 敵已臨門,時不我待第836章 獅虎黨爭:朝堂皆亂泥第645章 轟開日本之門第602章 江南故事,鍾老爺上路第714章 落幕與揭幕第592章 江南三剃第565章 你們這是謀逆啊!第1013章 自由、解放與聯盟第608章 江南路,鹽魔之力第562章 這燦爛的陽謀啊第748章 變則通第724章 江南之惑第462章 本色演出?第669章 好機會……麼?第336章 湖南大決戰:圍觀渦流第437章 華夏要何君第494章 她是罪惡之源第937章 後門大開,獻功爭贖罪第875章 九月二十三,冷暖之間第781章 朝鮮風雲:無涯之弧第66章 血色漸近第141章 是人,所以相信第137章 我做到了,別忘了我第900章 準噶爾的最後一戰第591章 二皇伐人心第509章 南北銀錢事第366章 三面天王第683章 長江大決戰:洞庭魅影第899章 天命之戰將臨第522章 我們是賽里斯人第709章 不是我乾的!第305章 人心難齊,總是不足和對比第484章 狠人備有盤算第632章 大義與小我第781章 朝鮮風雲:無涯之弧
第530章 推倒!幹翻!第214章 你到底要幹什麼?第801章 南洲記:徐福的新人生第331章 體制外的最後掙扎第798章 辛亥,沸騰的大時代第85章 民科與名將第233章 就是威嚇,怎麼了?第1015章 莽荒地中海第961章 月色冷暖,待最後一戰第566章 政變:西院第991章 青出於藍第766章 朝鮮風雲:非凡之器第976章 棋局的坍塌第205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90章 歷史的拐點第88章 瘋狂對瘋狂第12章 做人的方向第711章 風雷之手第139章 想要純淨,所以糾結第495章 燒了她!第206章 各安天職第829章 新三代論第935章 三光清滿,血淚的歷史第82章 我有金手指第653章 追問節操第550章 這纔是戰爭的味道第608章 江南路,鹽魔之力第18章 你得罪了老天爺第695章 長江大決戰:利與情的糾纏第153章 做人才是硬道理第592章 江南三剃第48章 血火三重奏第757章 法變之醒第523章 我們兩國,親如一家第166章 人咬狗還是狗咬人?第281章 什麼是真正的海戰第46章 總有東西值得捨命去拼第九百二十四章第994章 永無寧日的歷史第581章 咱們都是狗腿子第465章 七日破東京第932章 晉中大地,遊擊烽煙起第286章 一眼望去,全是敵人第978章 誰叛了誰第927章 國民動員第985章 大義的蠱壇第864章 三階段與七武器:久待的相會第445章 寧搏錯,勿放過第977章 盛京亂起第888章 大夢將醒第324章 暗箭來往第617章 化水爲氣,一國鼎沸第375章 戰衡州:詭異的敵我第812章 東洲記:馬結人緣第596章 曾靜的臀路第573章 田文鏡的膽子第206章 各安天職第23章 北風將起第234章 真亦假來假亦真第330章 武人的天職第203章 真正的初戰第693章 長江大決戰:好大一個坑第973章 已知和未知的背叛第86章 學費與犧牲品第157章 秀才與神仙第432章 敵已臨門,時不我待第836章 獅虎黨爭:朝堂皆亂泥第645章 轟開日本之門第602章 江南故事,鍾老爺上路第714章 落幕與揭幕第592章 江南三剃第565章 你們這是謀逆啊!第1013章 自由、解放與聯盟第608章 江南路,鹽魔之力第562章 這燦爛的陽謀啊第748章 變則通第724章 江南之惑第462章 本色演出?第669章 好機會……麼?第336章 湖南大決戰:圍觀渦流第437章 華夏要何君第494章 她是罪惡之源第937章 後門大開,獻功爭贖罪第875章 九月二十三,冷暖之間第781章 朝鮮風雲:無涯之弧第66章 血色漸近第141章 是人,所以相信第137章 我做到了,別忘了我第900章 準噶爾的最後一戰第591章 二皇伐人心第509章 南北銀錢事第366章 三面天王第683章 長江大決戰:洞庭魅影第899章 天命之戰將臨第522章 我們是賽里斯人第709章 不是我乾的!第305章 人心難齊,總是不足和對比第484章 狠人備有盤算第632章 大義與小我第781章 朝鮮風雲:無涯之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德县| 临颍县| 蚌埠市| 多伦县| 长岛县| 张家界市| 东城区| 三明市| 衢州市| 临澧县| 新密市| 安义县| 巴林左旗| 屯门区| 宾川县| 黄平县| 和田县| 鄱阳县| 澎湖县| 贵阳市| 杭锦后旗| 乌鲁木齐市| 阳朔县| 通化市| 双鸭山市| 石棉县| 宁乡县| 罗定市| 黄石市| 伊金霍洛旗| 祁阳县| 柳河县| 宁夏| 竹北市| 简阳市| 仁化县| 昆山市| 临泽县| 商水县| 昌吉市| 常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