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66章 朝鮮風雲:非凡之器

“朕也是商人,經營著這一國,爲國中人人謀福。你們政事堂就是大掌櫃,難道還要朕來替你們算賬?”

黃埔政事堂,在例行的聽政會上,文部尚書屈承朔提到了朝鮮問題,頓時引得尚書和門下兩省的官員紛紛附議,意思就一個,大英不能再坐視朝鮮局勢,讓年羹堯吞爲私地。

這些官員都是聖賢、三賢、仁儒等派讀書人,現在已並稱爲“英儒派”,以“英華新儒”自居,還在努力維繫著儒家在朝堂國政上的存在。他們看朝鮮問題,首先是從華夏藩屬國的角度來看,就覺朝鮮是大明忠貞藩屬,英華怎麼也得將這層關係繼承下來,否則英華的華夏正朔地位就不夠圓滿。這是面子問題,面子就是政治。

儘管目前一國的焦點在江南、西域和安南,可年羹堯遮斷山東海域,獲得朝鮮事務大臣的消息已在國中傳開,趁此機會,英儒派也想借朝鮮事務,提升他們在國政中的發言權。

政事堂受此風向影響,推著首輔湯右曾出面向皇帝提出動議:出兵朝鮮,湯右曾自己就是個“英儒派”。

李肆說:“政事堂能說服西院把工商稅提高兩成,或者說服兩院開徵遺產稅,這事就能辦。”

湯右曾和一幫朝臣頓時泄氣,工商公司稅提高兩成?別說提高,現在西院成天嚷著降低公司稅呢。而遺產稅……那可是個百年話題,湯右曾都視之爲自己在任首輔期間的終極目標。

去年英華趁著南北大戰,推行了土地分家契稅。此法被國中各派人士視爲“均貧富”之路的起步之政,墨儒乃至一些道黨人士希望能再進一步,搞成財產繼承稅。

跟官府收取傭金以作公證的過契法理不同,遺產稅是要直接下刀子割肉,抑大富,濟孤苦。基於這樣的法理,稅率就不是契稅的三釐五釐,而是至少一成以上的重稅。

土地分家收契稅容易,眼下英華正轟轟烈烈推動分田到戶乃至到人,大地主們在新起的工商階層前居於弱勢,只能任由宰割。可遺產稅波及到銀錢、股票、房屋等所有動產和不動產,這就是動既得利益階層的奶酪了,即便是皇燕京覺時機太早,相關技術和觀念不成熟,沒必要先去碰。靠他湯右曾一人?怕不第二天滿天下報紙都是他的樁樁劣跡,連他吃新會女兒香的故事都能編排出來。

“江南現在還是個無底窟窿,每年平均要虧二三百萬,安南之事,必須備妥三年預算,每年上百萬才能把首尾抹平。西域進軍已難回頭,每年也是三四百萬的開銷,加上相關政務,就是五六百萬……”

李肆一一列舉國家財政的大頭,每說一項,朝臣們就嘆一口氣。

“今年赤字五百萬還是保守估計,朕心中底線已經落到了一千萬,正在頭痛該怎麼補呢。你們要鬧著打也行,官員的祿爵散階新制呈請還在朕的案頭上,朕可以駁了,省下三四百萬,來打這一仗,也還勉強夠用。”

李肆開始擡槓,湯右曾苦笑道:“臣等是意氣用事,思慮不周,陛下也勿以牙還牙嘛。”

從天王府時代開始,李肆就承諾英華不搞明清官俸制,而要走宋時厚薪路線。稱帝一次,聖道五年一次,對官員薪俸作了大調整,此時的新制,再加上了若干要素,讓英華官俸制度終於完備成熟。

新的官俸制將官員待遇定爲品祿、職俸、散階貼補和爵金,品祿相當於宋時的本官,將原本的正從九品十八級制分爲正中從九品二十七級制,而職俸就等同宋時的差遣,散階顧名思義,也是宋時的玩意。爵金是退休金,另一套體系。

英華官俸新制,套了一層宋制的皮,內裡卻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宋代本官和差遣各有標準,任官者是選其高者給俸,而英華官俸則是兩者都有。

品祿由中央財政撥發,但凡有官品的,都是宋時所謂的“京官”。而職俸則不一樣,法院、計司和中央各部省的職俸都歸中央財政負責。地方官員的職俸,大到一省巡撫,小到鄉里的驛正,都由地方負責。

散階貼補則是另一套等級,目前有四十二階之多,是按照資歷、舉人和進士之分升遷,用來平衡高低收入,特別是安撫那些老資歷的官員,讓他們能跟年輕新晉就躍升到中高級官員的小輩有所區分,這部分銀錢不多,但特別待遇不少。

以英華鄉間驛正來算,大驛是正九品,正九品官祿爲每月三兩銀子,職俸則由各地方定,例如湖南的一般縣份,鄉驛驛正爲每月四兩。這位驛正若是軍官退伍,或是資歷足夠,則還享有低級散階貼補,大概在一到二兩之間,加上驛正職務所享的車馬飯食衣物等補貼,這位正九品驛正每月能得十來兩銀子。

所有官員的住房、子女就學,住院醫療,都是國家提供保障,當然,也只是滿足需求。自己另有所求,就得掏錢了。退休後,便是最低一級爵位,每月也能得一到二兩的養老金。這個數目,在眼下的英華,相當於一般工人的平均收入。

總結而言,英華官員的薪俸還算不上太高,跟“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時代自然沒法比。但在正轉型到近代的社會裡,一個基層低級官員的年入是社會人均收入的六到八倍,這當然已是高薪。如果拿知縣出來比,一個從五品知縣,一年官俸補貼總和爲五百到一千兩,差距自然更大。

明清社會的官員,都是依附一套賦稅承包責任制分下來的,俸祿高低沒有太大意義,而英華則丟開了賦稅承包制,由商業體系來承載賦稅,官員的身份自然跟明清不同。明清官員就像是讀力覈算體制下的分公司頭目,而英華官員則是整體覈算體制下,只有經辦權的公司員工。

英華還是中央集權,官僚治政的社會,李肆雖然正推動地方分權,削弱官僚對整個社會的管控,但不可能馬上就進化爲現代文官社會。以這套體系穩住社會精英的核心,也是社會轉型期的必然手段。爲此儘管將職俸分解到地方,中央財政也要增多三四百萬兩養官支出,這就是代價。

籠統來算,英華中央地方目前有官品之人多達二十來萬,平均下來,每十萬人就有二百二十名官員,對比號稱“冗官”的宋代,每十萬人五十一名官員的規模,已經四倍有餘。但英華國入七千萬,一千五百萬養官,地方財政四千萬,一千萬養官,合計起來,不到四分之一的支出養官,對比中央財政兩千萬軍費,一千八百萬醫衛及重點工程投入,只算是國家第三號財政負擔。

對國家已不是生死大事,可對官員們來說,新制提升了他們兩三成收入,只是爲打朝鮮而廢,哪怕只是推遲一年,政事堂人人都要遭百官吐唾沫。

因此湯右曾很理智地選擇了放棄,他也看得出來,皇帝真是無心去攪和朝鮮,而皇帝算的帳也很清楚,國家現在也確實無力伸手。

“若是容年羹堯和滿清紮根朝鮮,害處還是太多,陛下難道就別無他策麼?”

“效仿當年處置曰本那般,遣一艦隊,送通事上岸,訂立條約,讓朝鮮轉尊我英華,這該容易!”

“正該如此!朝鮮乃我華夏天命之藩,歸在近三服裡,絕不容與滿清沆瀣一氣!”

屈承朔猶自不甘,翰林院的“王道社”成員也扯起了嗓子,王道社的眼光從來都盯著華夏之外,雖然最近因安南之變,正爲安南在外六服裡的地位該怎麼變動而爭論不休,可朝鮮是他們絕不願鬆手的近三服對象。

“我看啊,還是仿照南洋公司例,讓北洋公司去整治朝鮮好了。”

範晉來了這麼一句,卻遭來衆人洶涌反駁。南洋滿是夷狄,自然可以容商人肆掠。朝鮮是心慕中華,鄙夷滿韃之國。推著那幫商人去禍亂朝鮮,到時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把朝鮮推進滿清或者年羹堯的懷抱。

論人心的都是英儒派,而王道社和務實的道黨中人卻認爲,朝鮮之利還不怎麼顯得出來,朝鮮也就是人蔘和稻米值得一提,別無長物。北洋公司不僅無心入朝鮮,還會引得朝鮮忌憚,認爲英華將其當作南洋諸國那般處置。

李肆同情地看了看範晉,這次是範晉跳出來幫他背黑鍋了,北洋公司幾乎就是他這皇帝的私人公司,主業是呂宋、琉球到曰本薩摩藩的海路貿易。朝鮮在這條線路的末端,利潤太薄,公司也無意插手,都是曰本和朝鮮在運作。

“北洋公司就不動了,容願意去朝鮮尋利的商人自己鼓搗吧,等他們撬開了朝鮮的口子,朝廷再相機而動。在朝鮮未主動聯絡我英華之前,不派通事,不遣艦隊。”

李肆定了調子,各方思忖,都覺能夠接受。既想把朝鮮拉過來,就必須投入。可現在一國沒有餘力投入,驅策北洋公司這種級別的猛獸吧,敵意太濃,而且朝鮮又不像南洋,有那麼大的利益擺在明處,招不來多少商人聚力。

如果有商人願意自己出錢出力去撬門,那是再好不過。在此之前,朝廷自不能先遣使去朝鮮,免得雙方關係定了調,限制住商人運作的空間。而且朝鮮內部還沒多少支持英華的力量,現在遣使過去,多半是送臉上門。

“真不知道,會有誰盯住了朝鮮……”

湯右曾等人還頗爲不解,看皇帝這態度,心中顯已有了底,可這趟生意,不僅要攪動朝鮮局勢,還要跟年羹堯乃至滿清爲敵,什麼樣的商人才會有這樣的魄力?

“是有本事主掌一洋事務,卻被朝堂推出門外的人。”

李肆若有所指地道,範四海原本是他看中之人,想用此人打理樞密院南洋事務,卻遭政事堂羣起反對。畢竟此人惹起過人心動盪,用他會損朝廷顏面,李肆也不得不從善如流,放範四海繼續在江湖翻騰。

湯右曾不知道是沒想起,還是裝作沒想起,還是一副疑惑模樣:“商人逐利,朝鮮能有什麼利?”

李肆聳肩,朝鮮是有利,但散於各處,還不知範四海能找到哪一樁利。

政事堂聽政會結束,李肆上了馬車,隨手拆開一個小紙盒,從裡面抽出一根寬度長度跟中指差不多的玩意,叼在嘴上,再刺啦劃燃一根火柴……白煙升起,李肆吞雲吐霧,品嚐著闊別十八年的香菸味道。

自萬曆年間,美洲菸草傳入,中國菸草業就漸漸發展起來。前世李肆也算半個癮君子,但這個時代的菸葉還多以黃花煙爲主,加工方式也是晾曬,出來的水旱嚼煙都是那種味道濃烈,菸鹼含量奇高的東西,李肆根本沒辦法適應。

這麼多年下來,李肆早已對香菸沒什麼興趣,可菸草行業他卻不願迴避。菸草種植可以養活貧瘠山地的農民,流通和銷售也能爲一國貢獻驚人賦稅,雖有煙癮之害,卻跟鴉片不同,何樂而不爲?

於是他通過太平洋公司,跟西班牙人交流溝通,從北美引進了適合烘烤工藝的菸草品種,在雲南、廣西和貴州一帶試種。幾年下來已擴展到上萬畝,所產菸草也行銷兩廣和南洋。

但李肆依舊不滿意,菸草加工還是人工方式,出來的菸葉只適合菸斗,而且價格還不低,不是一般平民消費得起的。

在他的推動下,蒸汽機和生產線漸漸進入到菸草工藝的各個環節,菸葉烘烤、菸絲切割和裹煙分裝也由機器代替了人力,現在他抽的就是雲煙公司最新出品的“機煙”,還取了個“雲羅香”的品牌雅名。

一盒二十支,市面售價三十文,還是太貴。因爲銷量還不夠大,必須提高售價,否則難以維持生產,但相信這玩意會很快沖刷掉老式菸草,銷量成倍增長。

雲霧之間,李肆忽然想起前明崇禎年間的事,那時菸草正在中國廣泛傳開,據說因爲有人將鴉片混在菸草裡吸食,造出不少煙鬼,所以崇禎皇帝下了禁菸令。結果人們沒法吸菸了,乾脆直接吸純的鴉片。

想到鴉片,李肆打了個哆嗦,南洋公司也建有鴉片種植園,說是藥用,規模也不大,但這都是面上的,實情到底如何呢?

龍門福建會館,範四海笑得有些猙獰:“要撬開朝鮮之門,就得用非凡之器!”

()

第577章 江南的妖蛾子第九百二十四章第866章 大觀園之樂第182章 再不想忍,老天作梗第909章 定西域還得定西域之西第47章 真的是意外第200章 刺刀,你真是長第185章 一地鷹毛第873章 大局由誰而壞第888章 大夢將醒第363章 總有人要循便捷之道第848章 西京諜影:唐皇之憂第1章 老天爺果然惹不得第147章 想通泰得通泰第965章 人有兩分,天刑護仁人血戰到底1第163章 佛山在望第905章 一戰畢又一戰起第387章 王對王,天地相撞第124章 誰的江湖第311章 果然是頭腦發熱第289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580章 輪迴的一甲子第438章 皇英君憲第570章 既是棉花糖,又有爛攤子第111章 你們聽錯了第370章 咱也是個有錢人了第691章 長江大決戰:老天丟癟十第926章 北伐!傾國北伐!第632章 大義與小我第953章 北京破城,滿人求全陵第839章 獅虎黨爭:汪瞎子的決斷第770章 朝鮮風雲:勝利的代價你們付不起第336章 湖南大決戰:圍觀渦流第952章 偉業將成,誰擔百萬命第926章 北伐!傾國北伐!第129章 戰鬥結束,演習繼續第205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35章 民以食爲天第773章 朝鮮風雲:血雨腥風又一村第793章 兩個爲什麼第687章 長江大決戰:天意已定第949章 滿州餘勇,春雨亂遼東第611章 江南路,戰前戰第435章 十六明王祭天第693章 長江大決戰:好大一個坑第194章 四哥對四爺:這是一場暗戰第582章 南北都是好日子第957章 魔之封印,分妃展仁義第280章 坐看小醜跳樑第49章 禍福相依第719章 歷史的正軌第87章 死亡轉輪第28章 鍾老爺的決心第235章 湖南大決戰:等你等得我心慌第650章 變革與阻力第558章 過門之爭第45章 鍊鋼也試試第126章 我就是反賊,怎的?第577章 江南的妖蛾子第354章 咱們一起談談人生吧第101章 面子?地上找找……第70章 我要軍隊!第697章 長江大決戰:坐享其成第205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95章 告訴你們一個大秘密第410章 戰長沙,老天爺,別下雨了好麼第514章 何方神聖第747章 窮則變第880章 秋高正是殺人季第4章 家底居然不是負資產第446章 康熙真沒有五十七第744章 人心之底第九百二十四章第1008章 日韓和建州朝鮮第987章 我們喜歡戰爭第302章 戰爭拒絕女人第885章 曹沾尋希望第330章 武人的天職第684章 長江大決戰:一船當千第68章 命運的鍛打第265章 一字傾國第761章 帶刺的節杖第702章 長江大決戰:有停戰,無和談第746章 全新的開始第540章 暴風雨前的窮折騰第314章 真正的死敵是誰?第915章 不是英雄不聚首第986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548章 咱們先來個南洋共榮第645章 轟開日本之門第192章 四哥對四爺:忠誠與背叛第777章 朝鮮風雲:好一個李,禍福全在你第451章 大掃除,以理服人第391章 戰刀槍,更是戰銀子第22章 帝王仁心第154章 事業和人生的大躍進第823章 重新擺正自己的位置第568章 傳統的變革第945章 君民搶恩,此世還未足
第577章 江南的妖蛾子第九百二十四章第866章 大觀園之樂第182章 再不想忍,老天作梗第909章 定西域還得定西域之西第47章 真的是意外第200章 刺刀,你真是長第185章 一地鷹毛第873章 大局由誰而壞第888章 大夢將醒第363章 總有人要循便捷之道第848章 西京諜影:唐皇之憂第1章 老天爺果然惹不得第147章 想通泰得通泰第965章 人有兩分,天刑護仁人血戰到底1第163章 佛山在望第905章 一戰畢又一戰起第387章 王對王,天地相撞第124章 誰的江湖第311章 果然是頭腦發熱第289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580章 輪迴的一甲子第438章 皇英君憲第570章 既是棉花糖,又有爛攤子第111章 你們聽錯了第370章 咱也是個有錢人了第691章 長江大決戰:老天丟癟十第926章 北伐!傾國北伐!第632章 大義與小我第953章 北京破城,滿人求全陵第839章 獅虎黨爭:汪瞎子的決斷第770章 朝鮮風雲:勝利的代價你們付不起第336章 湖南大決戰:圍觀渦流第952章 偉業將成,誰擔百萬命第926章 北伐!傾國北伐!第129章 戰鬥結束,演習繼續第205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35章 民以食爲天第773章 朝鮮風雲:血雨腥風又一村第793章 兩個爲什麼第687章 長江大決戰:天意已定第949章 滿州餘勇,春雨亂遼東第611章 江南路,戰前戰第435章 十六明王祭天第693章 長江大決戰:好大一個坑第194章 四哥對四爺:這是一場暗戰第582章 南北都是好日子第957章 魔之封印,分妃展仁義第280章 坐看小醜跳樑第49章 禍福相依第719章 歷史的正軌第87章 死亡轉輪第28章 鍾老爺的決心第235章 湖南大決戰:等你等得我心慌第650章 變革與阻力第558章 過門之爭第45章 鍊鋼也試試第126章 我就是反賊,怎的?第577章 江南的妖蛾子第354章 咱們一起談談人生吧第101章 面子?地上找找……第70章 我要軍隊!第697章 長江大決戰:坐享其成第205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95章 告訴你們一個大秘密第410章 戰長沙,老天爺,別下雨了好麼第514章 何方神聖第747章 窮則變第880章 秋高正是殺人季第4章 家底居然不是負資產第446章 康熙真沒有五十七第744章 人心之底第九百二十四章第1008章 日韓和建州朝鮮第987章 我們喜歡戰爭第302章 戰爭拒絕女人第885章 曹沾尋希望第330章 武人的天職第684章 長江大決戰:一船當千第68章 命運的鍛打第265章 一字傾國第761章 帶刺的節杖第702章 長江大決戰:有停戰,無和談第746章 全新的開始第540章 暴風雨前的窮折騰第314章 真正的死敵是誰?第915章 不是英雄不聚首第986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548章 咱們先來個南洋共榮第645章 轟開日本之門第192章 四哥對四爺:忠誠與背叛第777章 朝鮮風雲:好一個李,禍福全在你第451章 大掃除,以理服人第391章 戰刀槍,更是戰銀子第22章 帝王仁心第154章 事業和人生的大躍進第823章 重新擺正自己的位置第568章 傳統的變革第945章 君民搶恩,此世還未足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犹县| 洞头县| 米易县| 秀山| 秀山| 依兰县| 突泉县| 威宁| 永登县| 南郑县| 丹阳市| 藁城市| 邓州市| 景宁| 永寿县| 富裕县| 盐亭县| 康平县| 宕昌县| 东阳市| 太谷县| 隆德县| 南川市| 景东| 全南县| 同德县| 禹州市| 寿阳县| 桓台县| 雷山县| 玉龙| 壶关县| 南岸区| 龙里县| 吉首市| 台中市| 灵寿县| 衡水市| 松江区| 长汀县| 临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