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章 科舉考試(二)

餘玠,字義夫,蘄州人,生年不詳,少時家貧落魄無行,喜功名,好大言,先爲白鹿洞諸生,因鬥毆殺死賣茶翁,避罪逃入淮東制置使趙葵幕下,後逐漸立功,爲理宗賞識,命其爲四川安撫制置使,餘玠到任後懲殺潰將﹐整頓軍政﹔輕徭薄徵﹐設置屯田﹔修學養士﹐延納賢才。在抵抗蒙古人入侵四川的戰爭中,屢屢重創蒙軍,只可惜不久便被理宗毒殺。

此時,他因殺人剛逃到淮東,心惶惶無主,聽說山東之事,便起心投奔李思業,但又怕其小瞧自己,決定先考取功名再說,幸得郝經推薦,才遂了心願。

餘玠在考試前第五天抵達了益都,自是先去找李哲,果然,李哲見了郝經的信後,也痛快地在舉薦表上署了自己名字,又笑道:“你可知郝大人最近要調回益都?”

餘玠本和郝經並不熟識,只是這次承了他的情,見李哲說得鄭重,也忍不住問道:“郝大人調回益都可是好事麼?”

“自然是好事,天大的好事!”李哲到底少年心性,城府不深,見餘玠面露疑惑,忍不住得意道:“我聽說李總管科舉後就要有大的舉動,山東官場將發生劇變,郝大人在此時調回,當然是好事。”突然也覺自己失言,李哲遂緊緊閉口,心中懊悔不已。

餘玠卻吃了一驚,他在路上聽說山東已經獲得自治權,現又聞山東即將劇變,他心念轉得飛快,一個念頭突然閃過:“難道這李思業真要稱帝不成?”他見對方眼中警惕,也不敢深問,忙道謝而去。

尋到驗牒處,只見早排了長長的隊伍。考試在即,自然是一寸光陰一寸金,有低頭閉眼苦思苦記的,也有搖頭晃腦吟詩做賦的,當然也有不少富家弟子,讓書童去排隊,自己在一旁偷眼細看往來的娘們。

“餘玠兄!”餘玠正暗恨來晚,卻聽見有人在喚自己名字,見他甚是眼熟,猛然記起,他不就是在泗州渡口碰到的黃宗耀嗎?此時一見,頗有他鄉遇故知的感覺,餘玠喜道:“黃兄是幾時到的?”

黃宗耀所遇都非宋人,這兩日到處受人白眼,自覺如過街之鼠,突見餘玠,頓時喜出望外,生怕其離去,便緊握他手不放,急道:“我前日便已到,餘兄呢?可尋到住處?”

餘玠只覺其手上汗津津,甚是難受,便藉故抽了手,笑道:“我剛到,還沒有來得及安排食宿。”

黃宗耀大喜,“食宿都是免費,我那房裡正好缺一人,不如餘兄與我就共住一室如何?”又怕餘玠不肯,便低聲笑道:“我那裡風景極好,更妙旁鄰便是一青樓,保證不讓餘兄失望。”

餘玠見他略得溫飽便思淫,心中鄙夷,一轉頭,卻見說話間,隊伍又長了幾丈,胸中著實鬱悶,遂不理會後麪人是否抱怨,便直接插到黃宗耀前裡,恨恨道:“只要黃兄不嫌我鼾聲刁擾,同住無妨。”

後面人一直便盯著他,見他果然插隊,心中憤恨之極,但見其身量高大,胳膊粗壯,卻無人敢吭一聲。

但他的舉動卻惹惱了前面幾名金國舉人,幾人耳語幾句,上來一人上下打量餘玠,見他身著尋常儒生長衫,也沒戴帽,只用一方巾束頭,便冷然道:“在下益都張含,請教這仁兄臺甫?”

餘玠眼睛一翻,卻不理他,黃宗耀忙彎腰賠笑道:“我二人是從宋國來的,這位臺兄姓餘,在下姓黃。”

“宋國人?”張含一聲嗤笑,“你們既來我金國也罷!爲何不懂規矩,我聞宋國人崇尚禮儀,今日一見才知道反不如我金人,可笑!可笑!”說到此,張含嘴角微挑,眼光輕蔑之極。

餘玠聽他說得刻毒,一把拉直了黃宗耀,冷笑道:“不敢!餘某人此舉乃蒙金人所賜,中原本是我宋家江山,金人難道也是依禮而取嗎?可嘆某些人卻忘了自己的祖宗,甘做女真人的奴才!”

張含臉色大變,剛要發作,突然一個清朗的聲音傳來:“你插隊也就罷了,爲何還要用一番大道理來掩飾?”衆人尋聲望去,只見旁邊不知何時來了幾人,爲首一人身著青衣小帽,手執白玉摺扇,面上似笑非笑,不是李思業是誰。

原來李思業極重此次科舉,生怕手下官員辦事不力,漏了他的人才,便每天來報名處暗訪,今日可巧,正碰見幾人鬥嘴。

那張含便是張信之次子,他是認識李思業的,心中惶恐不已,剛想跪下,卻猛然醒悟,既然他著便服,就是不想讓別人認出,自己這一跪,豈不是壞了他的事,腿似彎未彎,急閃到一旁。

李思業見張含識相,心中暗暗讚許,眼光一轉,又對餘玠道:“再者,你既不喜金國,爲何還要來山東考試?”

餘玠本是烈性之人,見來者頗有氣派,但口氣嚴厲,他心中惱火,本性也漸露,甩開黃宗耀拉扯,目光凌厲如刀,直盯著李思業硬道:“我聞山東李思業與金帝平起平坐,簽定和約,這哪裡又是一個做臣子的本分?又聞其出兵遼東,攻取上京、中都,卻又用來換取淮北,這何曾又是一個爲將者應做的事?還在山東發行交子,驅逐金鈔,自定律法,自擁軍隊,這分明已是諸侯之國,所以我以爲山東已不屬於金國,李思業既是漢人,那山東就爲漢人之地,我也是漢人,爲何就來不得?”

李思業聽此人有幾分見識,心裡倒有了興趣,便笑道:“那你認爲那李思業爲何要放棄上京、中都而換取淮北四州?”

“哼!”餘玠一聲冷笑道:“自然是爲了宋國的人口,只從那山東使臣在宋國的所作所爲便知,現在宋國的鄉村小縣、大郡京城,哪裡沒有他們編的童謠俚語,什麼‘頭頂山東天,不愁柴米鹽’還有什麼‘一戶有四口,得田二十畝’等等,如此明白的口號,如此彰顯的野心,沒想到宋國的朝廷居然默許了,可悲!可嘆!所以我就想來山東看看那李思業到底是什麼樣人物,我看你也非普通人,若你能見到那李思業,請替我轉告他一句話,蒙古人的軟肋在火器和水軍,此兩項須優先發展。”

他只說了數語,李思業的心中卻默唸了數十遍:“如此見識,可千萬不能讓他跑了!”又道:“我與那李思業確實有些交情,我當把你的話轉告給他,只是你的姓名可先告訴我。”

餘玠原本是個熱衷名祿之人,他見這倒是個機會,便收起了狂傲之心,取出自己的名刺,恭敬遞給了李思業。

“餘玠?”李思業只覺名字眼熟,又細一想,心中暗暗驚喜道:“原來他便是孟拱的接班人餘玠,真是老天有眼啊!”

李思業剛想再問幾句,突然一匹快馬奔至,有人送來一封火紅信皮的快件,這是萊州八百里加急,李思業急展開,頓時臉色大變,只低聲命人盯住餘玠,便匆匆趕回官署。

“遼東考生的乘船遇風暴在萊州外港沉沒,四百餘名考生中,僅二百多人獲救。”難怪李思業這麼緊張,這四百多名遼地讀書人是他治遼方略的重中之重,以遼人治遼的關鍵。

“速傳我的命令,振威軍所有軍醫立刻趕往萊州,獲救之人,不許再死一人。”

“命樑秀立刻派船在海面上搜尋死難者屍體,另外通知趙邦永,命他將死難者的家屬全部送到萊州。”

......

一個個命令剛剛發出,司筆來報,張信之來了,張信之主管民生,又是本次科舉主考,遼東考生及善後之事都需和他商量。

“只要此事不要影響五日後的考試便可!”張信之衝口而出,他極不滿李思業定的考試範圍,見李思業臉色不善,心中微微有些後悔,又道:“大人,遼地考生既然遭遇變故,恐怕已經趕不上科舉,下官可以單獨給他們安排一次考試。”

李思業沉默,撫弄桌上一支溫潤的碧玉鎮紙,那是趙秉文送他之物,而此刻他再次感受到了與張信之的巨大隔閡,這個趙秉文的得意門生,山東的文官之首,竟不能理解遼東考生的真正意義,真當他們是來考試的嗎?還有上個月,爲官學的課程設置和這次科舉的考試範圍,這個張信之竟然在他家裡咆哮,大失體統。

但這些他都能容忍,惟獨不能容忍他的異心,每月都要向完顏守緒上奏一份報告,內容竟連他也不知。

突然間,遼東考生事件在他心裡變輕了,官制的改革,至少上層的權力重組,已火燒眉毛,刻不容緩。

第10章 血戰密州(中)第3章 蒲家再來(上)第1章 視察新港(上)第28章 大宋廟堂(一)第11章 金國名士第3章 巨賈賞識第14章 移民風波(下)第4章 行商新主第3章 吞噬金國(三)第25章 做大買賣第24章 想做買賣第5章 徐州會戰(五)第35章 形勢急轉第11章 海權思想第6章 分道揚鑣第15章 百年大計(上)第23章 王府夜宴(六)第11章 金國名士第14章 飲馬江南(一)第7章 計取李文第22章 王府夜宴(五)第14章 高等官學第11章 金國名士第14章 思業降妖第1章 風起雲涌(一)第9章 關中毒刺(一)第2 章 吞噬金國(二)第10章 議和(一)第15章 殺雞儆猴(上)第10章 議和(一)第3章 篝火夜話第25章 渤海戰略(八)第7章 圍魏救趙第15章 重返臨安第15章 殺雞儆猴(上)第15章 百年大計(上)第1章 視察新港(上)第11章 驚聞母訊第2章 初露鋒芒第10章 事業初成第18章 飲馬江南(五)第9章 愛恨情仇第30章 金都之旅(三)第21章 江山如棋(九)第22章 渤海戰略(五)第5章 組建內務府第8章 風起雲涌(八)第29章 大宋廟堂(二)第11章 海權思想第22章 貨殖之利(下)第1章 吞噬金國(一)第6章 吞噬金國(六)第1章 風起雲涌(一)第3章 求訪大賢第3章 求訪大賢第23章 渤海戰略(六)第35章 形勢急轉第9章 關中毒刺(一)第22章 貨殖之利(下)第32章 身份暴露第15章 山東格局第10章 血戰密州(中)第22章 貨殖之利(下)第29章 新船下水(下)第16章 殺雞儆猴(中)第34章 金都之旅(八)第2章 視察新港(下)第5章 徐州會戰(五)第10章 蒲家撤資第5章 宋十壯士第4章 徐州會戰(四)第12章 小鎮鬧鬼第24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11章 關中毒刺(三)第20章 貨殖之利(上)第15章 山東格局第18章 王府夜宴(一)第28章 新船下水(上)第8章 艱難創業第1章 風起雲涌(一)第14章 思業降妖第17章 殺雞儆猴(下)第22章 貨殖之利(下)第30章 大宋廟堂(三)第16章 殺雞儆猴(中)第5章 徐州會戰(五)第8章 吞噬金國(八)第1章 視察新港(上)第21章 貨殖之利(中)第14章 奸雄之色第11章 金國名士第8章 吞噬金國(八)第3章 求訪大賢第35章 金國來使(上)第18章 江山如棋(六)第19章 渤海戰略(二)第2章 奴隸生涯第2章 初露鋒芒第3章 蒲家再來(上)第1章 視察新港(上)
第10章 血戰密州(中)第3章 蒲家再來(上)第1章 視察新港(上)第28章 大宋廟堂(一)第11章 金國名士第3章 巨賈賞識第14章 移民風波(下)第4章 行商新主第3章 吞噬金國(三)第25章 做大買賣第24章 想做買賣第5章 徐州會戰(五)第35章 形勢急轉第11章 海權思想第6章 分道揚鑣第15章 百年大計(上)第23章 王府夜宴(六)第11章 金國名士第14章 飲馬江南(一)第7章 計取李文第22章 王府夜宴(五)第14章 高等官學第11章 金國名士第14章 思業降妖第1章 風起雲涌(一)第9章 關中毒刺(一)第2 章 吞噬金國(二)第10章 議和(一)第15章 殺雞儆猴(上)第10章 議和(一)第3章 篝火夜話第25章 渤海戰略(八)第7章 圍魏救趙第15章 重返臨安第15章 殺雞儆猴(上)第15章 百年大計(上)第1章 視察新港(上)第11章 驚聞母訊第2章 初露鋒芒第10章 事業初成第18章 飲馬江南(五)第9章 愛恨情仇第30章 金都之旅(三)第21章 江山如棋(九)第22章 渤海戰略(五)第5章 組建內務府第8章 風起雲涌(八)第29章 大宋廟堂(二)第11章 海權思想第22章 貨殖之利(下)第1章 吞噬金國(一)第6章 吞噬金國(六)第1章 風起雲涌(一)第3章 求訪大賢第3章 求訪大賢第23章 渤海戰略(六)第35章 形勢急轉第9章 關中毒刺(一)第22章 貨殖之利(下)第32章 身份暴露第15章 山東格局第10章 血戰密州(中)第22章 貨殖之利(下)第29章 新船下水(下)第16章 殺雞儆猴(中)第34章 金都之旅(八)第2章 視察新港(下)第5章 徐州會戰(五)第10章 蒲家撤資第5章 宋十壯士第4章 徐州會戰(四)第12章 小鎮鬧鬼第24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11章 關中毒刺(三)第20章 貨殖之利(上)第15章 山東格局第18章 王府夜宴(一)第28章 新船下水(上)第8章 艱難創業第1章 風起雲涌(一)第14章 思業降妖第17章 殺雞儆猴(下)第22章 貨殖之利(下)第30章 大宋廟堂(三)第16章 殺雞儆猴(中)第5章 徐州會戰(五)第8章 吞噬金國(八)第1章 視察新港(上)第21章 貨殖之利(中)第14章 奸雄之色第11章 金國名士第8章 吞噬金國(八)第3章 求訪大賢第35章 金國來使(上)第18章 江山如棋(六)第19章 渤海戰略(二)第2章 奴隸生涯第2章 初露鋒芒第3章 蒲家再來(上)第1章 視察新港(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宫市| 克山县| 武强县| 阳西县| 富源县| 洛阳市| 博白县| 唐海县| 辽阳县| 麦盖提县| 神池县| 修文县| 涡阳县| 广宗县| 南康市| 辽阳市| 望谟县| 巴里| 永宁县| 盈江县| 辽中县| 延川县| 邯郸县| 彭水| 保靖县| 深圳市| 松潘县| 江油市| 石泉县| 宝坻区| 峨眉山市| 普定县| 馆陶县| 民和| 田东县| 古蔺县| 阳江市| 沈阳市| 富阳市| 普兰店市| 郎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