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這個詞,不僅對瀚海領來說是個新鮮事物,放到大陸上任何一個國家,也都充滿了不明所以。
在規模化的生產機械沒有出現之前,大陸的生產結構充其量可以被稱爲“手工業”。
即便是王國的制式鎧甲,也是由一個一個的匠師們精心打造的,盔甲內壁上還會按照皇家工坊的規定,鐫刻上鎧甲鑄造師的姓名。
如果鎧甲出了點什麼問題,有跡可循,有賬可查。
甚至於萬一王國吃了敗仗,需要找罪魁禍首的時候也方便些。
工業,流水線,總裝,這些詞解釋一下似乎都能明白意思,但放到繁星大陸,總讓人覺得很玄幻。
嗯,玄幻世界的人覺得“工業”這個詞很玄幻,這何嘗不是一種科學!
到目前爲止,面對領主提出的建設工業體系這回事,絕大部分領地居民,包括瀚海領首席執政官,“第二聰明人”赫蘭大人,都是一臉迷茫。
什麼,第一聰明人是誰?
那還用問嗎?用領民們的話說,哪怕是瀚海領的每一粒沙子,都知道能夠化腐朽爲神奇、點黃沙成沃土的,是無所不能的領主大人!
應該說,七眼之神的神蹟展示,其效果還是相當震撼的,但之所以大家都不爲所動,那是因爲在至高無上的瀚海之主手中,幾乎每時每刻都在展現神蹟。
三隻未成年的半人馬,在戈壁深處將一整支窮兇極惡的匪幫碾爲齏粉,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其駭人的戰績。
而且,基於口口相傳必然被放大的特性,這個匪幫的規模從原本的六百餘,擴大到一千多、兩千多、三千多五千多……
最新的版本中,它已膨脹成一支人數破萬、職業者上千、雙頭食人魔數以百計的恐怖軍團!
這可不是瞎猜的,拿著這話去問當時參與過那場戰鬥的沙民,或者是身爲俘虜的大地精,他們都會在短暫的錯愕之後迅速點頭應和:“是是是!對對對!就是這樣!千真萬確!”
沙民們這麼說,可以往自己臉上貼金,而大地精這麼說,則是一種離奇的心理補償效應。
那麼龐大的隊伍,都輸了,死了,我還能活下來,活的還挺好,這難道不是祖神的庇佑!
如果說武力的強大是令人畏懼,那麼耕作的奇蹟則更加讓人癡狂。
有一點必須反覆強調,瀚海領沒有貴族,沒有貴族,沒有貴族!
陳默自己空有一個領主身份,沒受到過大陸任何一個國家的冊封。
唐斯雖然階位曾經很高,但只是白身起家,不然老婆也不至於跟人跑了。
赫蘭是管家,林恩是戰俘,沙民裡再大的長老放到人族也排不上號,至於半人馬,剛剛被抄了老巢。
唯一可能和高層能沾上一點點邊的,牛頭人劉載嶽,據說是摩天嶺雷霆崖某個純血上位牛頭人的傳承,但是這並沒有任何價值,這玩意人族領地不認,還是隻能算戰俘。
正因如此,這片土地上絕大多數的領民都是苦出身,對“糧食”的渴望早已刻入骨髓,融入血脈。
當領主在大漠鹽鹼的溫室中播撒下的種子,頑強地鑽出沙礫,生根、展葉、拔節、抽穗,並最終長出飽滿的籽粒的時候,整個領地的領民們陷入了一場盛大的狂歡。
哪怕海水稻的味道並不好,甚至還有些苦澀,但這不重要。
在這片不毛之地上,誕生了畝產超越大部分平原地區的糧食,顆粒豐滿,能讓人吃飽,這還不夠嗎?
更神奇的是,食用這神奇稻米的領民們,普遍感覺自己幹活時力氣更足,精神更好。
真是領主庇佑!
這還真不是什麼心理作用,從營養價值上說,海水稻中的鐵、鋅、硒等微量元素含量是普通大米的三到七倍,氨基酸是普通大米的四倍,還有多種氨基丁酸和花青素等成分。
在這個食物品種匱乏的地方,海水稻完全可以說碾壓了其他普通糧品。
對於領民來說,這就是領主帶來的,無與倫比的神蹟!
七眼之神挖條溝算什麼,他能讓領地長出稻穗嗎?
七眼神教駐瀚海的新任零級主教很想理直氣壯的說一句,神無所不能。
但他最終還是沒敢說出口。
一是因爲神到底能不能他真不知道,神庭歷代記載的典籍之中,從沒有種水稻這種“神蹟”演示。
二是他明白就算神明能做到,也基本不可能像這位領主一樣,隨隨便便就做了。
神經病啊!有這個能力做什麼不好,陪賤民種地?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如果他說出口之後,那些陷入狂熱的領民把他的話,當成對領主的不敬,很有可能用拳頭和釘耙,把他直接送回七眼之神的懷抱!
那就,還是……老老實實唸經吧。
不管如何,有著一個又一個奇蹟打底,瀚海領已經形成了“領主說的一定是對的”這種絕對化認知,在此基礎上,不管多麼稀奇古怪的領地命令,都能得到不折不扣的執行。
瀚海領的工業化,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開始了艱難的啓程。
陳默不缺高精尖的技術,不缺實驗室級別的樣機,不缺頂級專家團隊指導,甚至還有院士級別的大佬拿著頂級神書《工程控制論》,手把手的給予指導。
但是,他缺工人,缺有基礎文化素養和基本技能水平的,合格的產業工人。
那怎麼辦呢,他總不能在領地上先來普及一遍九年義務教育。
外事不決問東夏,內事不決問東夏。
東夏早就做好了預案,但是,家裡的大人說了,別讓孩子覺得我們在給他約束方向。
很多時候,大人給孩子安排好的路,孩子都不肯走,或者走的心不甘情不願。
尊重,引導,準備,保底,這纔是我們東夏要做的主要工作。
陳默一提出問題,東夏立刻就送來了一整套完整的建議方案。
首先按照類型,東夏將整個工業化過程中的所有工作,拆解成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被稱爲丙類工作,是低技術含量甚至無技術含量的工作,比如搬磚,比如卸貨,比如挖坑鋪管,比如挑水清沙……
這些工作會完全徹底的交給本地工人操作,只要有個人給他們打個樣即可。
丙類工作的最大價值是解放運力,一輛剷車一天就能幹完的活,一羣工人要鏟十幾天,但只要是本地工人能做的,大不了多上些人手,堅決不動用寶貴的運力。
第二部分的乙類,則是有輕微的技術門檻,需要基本的文化能力和操作水平。
比如固定模具、比如檢查放線、比如操作桁車、比如接通電路……
這一塊,由已經經過了初步掃盲培訓的【火炬少年團】成員中的佼佼者,按照東夏提供的材料手把手的學習,然後作爲技術骨幹,將技術擴散下去,帶出一批不一定知道所以然,但是會幹的技工小組。
逐漸提高熟練度,練成瀚海螺絲釘。
最後,則是高技術門檻的甲類工作,比如按圖精加工,比如機牀參數調教,再比如複雜備件的更換和維修。
這一部分,完全交給了來自東夏的【魯班一號】工程機器人。
這是東夏機械工藝的集大成者,大大的腦袋裡全是資料,必要時還可以連接那個巨大的中央數據庫進行查閱。
全身上下八條機械臂和兩條線路傳輸接口,能夠匹配和操作東夏送往瀚海領的任何一種機器。
比如東夏爲了瀚海工業,特別配屬了高精度3D打印機及全系列的粉末材料,【魯班一號】可以據此打印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小型零配件,並完成設備更換,檢修和重啓。
工作類型明確了,接下來是推進步驟
按照東夏規劃組的設計,整個領地的工業分爲四步走。
第一步,繼續推進大規模光伏太陽能板的組網,並完成通向主要工業規劃區域的線路連接,確保電力供應。
能源是一切工業發展的基礎。
第二步,是前三小,也就是小水泥,小化肥,小鋼鐵。
依託於已經發現的沙漠石灰石礦,搭建迴轉窯形成基礎小水泥生產能力。
這是工業基建的基本保障。
小化肥的主體,是在已經啓用的海水淡化廠南側建設氨合成塔,依託海水淡化的副產品,批量生產氮肥,供應和擴大農業生產,保障領地的糧食安全。
繁星大陸並不是一個糧食極大豐富的所在,長期大量的糧食採購註定是無法持續的,還是要以自給自足爲目標。
小鋼鐵放在最後,不僅是因爲它最重要,也是因爲它最困難。
設備可以由東夏分批輸送,但是,原料怎麼辦?
到目前爲止,瀚海領周邊還沒有任何勘探出鐵礦和煤礦的跡象。
要搞基礎工業,這兩樣東西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說,東夏需要大批量購進這些工業原材料。
煤,還相對好說一點,不管是南部的溪月聯邦,還是北部的獸人部族,都有發現過煤礦的蹤跡。
且因爲這個世界極低的工業水準,煤礦的用處大部分還是生活場景和作坊加工,價格低供應量大,一旦瀚海領拋出大單,自有商戶和地方勢力會組織開採。
反正煤炭這些東西,運過來的運費都要比礦體本身貴。
至於鐵就比較麻煩了。
這玩意屬於戰略級別的資源,你說小批量弄個三五百公斤,給足了錢還有希望,但再往上,那就得靠非法途徑了。
比如走私!
但再難,也得上。
連獸人都能買到鋼鐵,我人族領地憑啥買不到!
小鋼鐵的核心是建設起一個小型電弧熔煉爐,和一組氫基還原鐵反應器,未來,爲後兩小提供源源不斷的材料和設備支持,也爲進一步的探礦和初採提供支撐。
前三小基本成型之後,最後是後兩小的依次落地,也就是小化工,小機械。
這都是複雜性最強的工業類別,小化工在民用領域,主要致力於非金屬類配件的生產和加工,在軍用領域,那就是爲硝化纖維素反應釜提供材料,出產發射藥。
小機械在民用領域,是就地生產各種探測設備,生產設備和維修輔助設備;在軍用領域則是配合鑄造機,衝壓機等,打造子彈和炮彈的生產線。
內外仔細一梳理,感覺內部的困難已經沒有那麼麻煩了,剩下主要是外部的資源問題。
最後,是配合執行步驟,拆解到每一個執行細節的時間節點計劃表,按照核心一級節點,重要二級節點,基礎三級節點的分佈方式,依次展開,事無鉅細。
而在這份計劃表的第一行第一頁,排在首要位置的,是一個和工業毫不相關的事兒,叫做:建立宣傳體系。
命令下達的當天下午,“瀚海領特別宣傳部”的木牌就掛在了領主府側翼最顯眼的位置。
設立宣傳欄,選拔宣講員,架設廣播站,招募採記編……
夜幕降臨,瀚海沙漠的夜空第一次被一種奇異的、充滿力量的旋律所劃破。
“鐺鐺鐺,鐺鐺鐺,紅旗迎風飄揚,歌聲多麼嘹亮”。
激昂的音樂第一次在瀚海大漠的上空響起,整個領地陷入了一片亢奮的情緒之中。
簡陋的窩棚裡,巡邏的衛兵,燈光下的工人,廣場上的孩童……無數人翹首以盼,側耳傾聽。
而在遙遠的東夏位面,同樣伴隨著激昂的音樂,東安府的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迎來了一次極其重要的實驗。
實驗的主要內容,叫做【特殊能量約束結構下可控核聚變的穩定性測試】。
毫無疑問,這就是陳默從繁星世界送回來的一套全新的,基本按照東夏實驗思路打造的中型魔法陣。
從外形上看,它的底座是一塊半圓形的石板,圓形位置有一個明顯的卡口,一道道亮銀色的線條從石板的深處游出來,在開口處匯聚成年輪一樣的圓弧,緊緊圍著卡口中央的一枚法力靈晶。
石板的上部,則是由三面短支撐搭起的一箇中空結構,頂部又是一塊石板,同樣是密密麻麻的線條。
東夏科學院的專家第一次看到它,總感覺自己在看一塊原始的,粗糙的,迴路肉眼可見的巨型集成電路。
技術組早已通過各種方式,將其所有能觀測的結構做了系統解析,這種各司其職的能量傳輸線路,正是用來傳遞魔法能量的路徑。
爲了確保萬無一失,本次實驗相當於雙系統啓動。
外置這套神奇的魔法法陣,重點觀測對等離子流控制的成果。
原本的設備全套保護措施一項不落,作爲保底。
負責主持實驗的,是來自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的李澤院士,作爲一名已經把近二十年的韶華都已經撲在這項事業上的老教授,李澤院士這一刻的感覺,既期待,又辛酸。
來自軍方【玄鳥】小組的兩名引導員一主一輔,站在了魔法陣的旁邊,後排還有一個備用梯隊,筆直的站在側後方虛線外。
靈能引導之下,魔法陣被啓動。
一道虹彩的亮光在虛空中浮現。
這是魔法陣附帶的功能之一,靈能顯化。
繁星大陸的靈能,看不見摸不著,尤其是在建立法術模型的時候,無法觀測,導致魔法師們的傳授效率極低,往往需要先將法術模型的樣式固化到魔法石板上,讓學員一遍一遍的練熟了,纔敢進入下一個實操階段。
但是,導師將真實的法術模型刻錄上石板,學生再從石板的圖樣去還原法術模型,這一反一復,效率打了多少折扣不說,還非常容易出紕漏。
畢竟,法術模型是三維的,而石板刻錄只是二維的。
所以,纔有了後面這個,被譽爲“王冠上的一級法術”的靈能顯化。
它將空間中的法術模型的靈能軌跡點綴上微光術,微光暈染的顏色,還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比如剛開始起手位置的靈能軌跡,就是淡黃色的,時間越久,顏色越深,直到最後變成濃重的橙色,一個五彩斑斕的法術模型,哪怕沒有訓導指點,聰明的學生也能知道從哪裡起手。
淡淡的瑩黃在空氣中扭動。
當然,在這裡,它不叫靈能,也不叫魔法,實驗室使用的稱呼,叫做星能,星體能量!
“星體能量模型構建程序規整,路徑契合,結構達標!”
“檢測模組確認,星能防護壁障已就位!”
“各單位已全部準備就緒!”
“實驗開始!”
————
PS:本段不收費。
關於昨日的更新中獨角獸的體型和重量問題,衆多專業讀者給出了標準計算,說8米長至少有幾十噸重。
作者對這些東西不懂,有讀者已經看出來了,奇蹄,壯碩,額角,參考的生物是犀牛,更準確的說是板齒犀。
當時查了不少資料,最終選擇了信任百度百科……
請注意左上角“科普中國”審覈標……
百度和讀者,定有一個在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