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鐘撞破金陵城的薄霧時,慕容月的銀甲還沾著江淮堤壩的泥漿。
她站在午門外,望著朱漆城門上“拱衛京畿“四個鎏金大字,指尖無意識摩挲著腰間那枚染血的護心鏡——鏡面內側的琉球鹽竈圖被刻意磨去了半角,那是昨夜與蘇挽棠在玉佛寺暗道裡交換的信物。
“將軍!“親衛的聲音帶著幾分焦灼,“福王一早便遞了摺子,說要'爲民請命'查江淮河工貪墨案。“
慕容月眉峰微挑。她記得三日前在堤壩上,蘇挽棠將《河工秘錄》殘頁塞給啞僕時說過:“崔遠假扮倭寇是餌,真正的魚是福王。“此刻看來,這魚已經咬鉤了。
“宣福王上殿!“
隨著太監尖細的唱喏,硃紅簾幕掀起,福王朱祐樘著玄色蟒袍而入,腰間玉佩與蘇挽棠昨夜從蘇若瑤閨閣搜出的那枚“驅邪玉“紋路如出一轍。
他瞥見慕容月時瞳孔驟縮,旋即換上三分驚痛:“皇兄!臣昨夜得報,江淮治水款有三十萬兩不知去向,那批賑災糧……“
“福王殿下稍安勿躁。“慕容月上前一步,將竹筒重重擱在御案上,“臣這裡有三樁證物:其一,倭寇屍身搜出的通敵密信,花押與福王府私印吻合;其二,《鹽鐵論》批註殘頁,是臣在玉佛寺荒冢的無字碑下所得——“她指尖劃過殘頁邊緣的茶漬,“與福王每月初三在玉佛寺爲亡母抄經的習慣分毫不差;其三......“
“夠了!“福王突然暴喝,“慕容月,你治水立功便目中無人?那批賑災糧分明是被河工貪了,你卻拿本王的私印栽贓!“他轉向皇帝,“皇兄明鑑,臣昨日才從戶部得知,那三十萬兩銀子最後匯入了揚州鹽運司的賬上!“
殿內驟然寂靜。
慕容月望著龍椅上的皇帝——他正摩挲著茶盞,目光落在她腰間的護心鏡上。
那是昨夜蘇挽棠塞給她的,說是“擋災“,可鏡面內側的鹽竈圖,分明是當年倭寇與中原鹽商交易的密鑰。
“陛下。“謝歸墨突然出列,手中舉著半張泛黃的鹽引票,“臣在戶部查到,福王府近三月購鹽量是往年十倍,而這些鹽引的根腳......“他將鹽引票翻轉過來,背面赫然是琉球文字,“來自琉球那霸港。“
福王的臉瞬間慘白。慕容月乘勝追擊,從懷中掏出蘇挽棠替換的《鹽鐵論》批註:“更有甚者,福王以《鹽鐵論》批註爲幌子,實則用硃砂混血礬墨書寫密信——這與工部流失的'血礬墨'完全一致。“
“你胡說!“福王踉蹌兩步,撞翻了案頭的青瓷瓶。
瓷片飛濺間,慕容月瞥見瓶底刻著“蘇記“二字——那是蘇府私窯的款識。
同一時刻,蘇挽棠正蹲在相府後巷的醬菜缸後。
她腕間繫著的銅鈴輕響,是阿蘿在示警。
果然,蘇若瑤的貼身丫鬟翠兒捧著食盒從角門出來,食盒縫隙裡飄出龍涎香——這是蘇若瑤慣用的薰香。
“跟緊。“蘇挽棠拍了拍藏在醬菜缸裡的暗衛,自己則裝作討飯的老婦,混進了相府。
祠堂內,銅鶴香爐正飄著沉水香。
蘇若瑤跪在蒲團上,面前擺著半卷《魯班經》,書頁間夾著她昨日燒燬的殘頁——那是她親手燒了母親的《魯班經》後,偷偷抄下的機關圖。
她指尖撫過“機簧鎖“三字,嘴角勾起冷笑:“長姐,你以爲我會怕你那些破機關?“
“妹妹好雅興。“
熟悉的嗓音從身後傳來。蘇若瑤猛然轉身,見蘇挽棠倚在門框上,手中把玩著半枚虎符——正是玉佛寺暗道裡的那枚。
“你......“蘇若瑤後退半步,撞翻了香爐。
香灰紛揚間,半張鹽引票從爐底飄出,“這不是我燒的!“
“自然不是。“蘇挽棠彎腰拾起鹽引票,“這是我從福王府的鹽運司賬冊裡拓來的。“她將鹽引票與虎符並排放在供桌上,“妹妹可知,福王買鹽的錢,是從河工貪墨款裡出的?而他買鹽,是爲了換倭刀——“她指尖劃過供桌邊緣的刻痕,“用的是《魯班經》裡的'錯骨鎖'機關。“
蘇若瑤的臉色瞬間慘白。
她突然撲向供桌,想要搶奪鹽引票,卻被蘇挽棠扣住手腕。銅鶴香爐在搖晃中傾倒,香灰裡埋著的密信飄然而出——正是福王親筆書寫的“七月十五,倭船入港“。
“姐姐好手段。“蘇若瑤突然笑了,眼中泛起瘋狂,“可你以爲這樣就能扳倒福王?劉相已經答應保我......“
她的話戛然而止。
蘇挽棠順著她的目光望去,只見祠堂門口站著宰相劉承業,手中端著茶盞,茶盞裡浮著半片白海棠花瓣——那是蘇挽棠亡母最愛的花。
“阿月。“劉承業的聲音溫和得詭異,“你母親的《魯班經》,我替你收著。“他晃了晃手中的茶盞,“這茶叫'海棠醉',是你母親生前最愛泡的。“
蘇挽棠的手指深深掐進掌心。她終於明白,爲何劉承業總對蘇府格外“關照“——原來他早已覬覦母親的《魯班經》,而蘇若瑤不過是他安插在蘇府的棋子。
“劉相好算計。“蘇挽棠突然鬆開蘇若瑤,後退兩步,“可您猜,慕容將軍此刻在金鑾殿上,手裡攥著的,是不是福王的購鹽賬冊?“
劉承業的瞳孔驟縮。蘇若瑤見狀,突然抓起供桌上的香灰撒向蘇挽棠,趁亂撞開窗戶逃走。蘇挽棠不追,只彎腰拾起地上的白海棠花瓣,夾入《魯班經》殘頁中。
金鑾殿上,皇帝將福王的購鹽賬冊甩在地上:“朱祐樘,你還有何話說?“
福王癱坐在地,突然指著慕容月大笑:“你以爲你能扳倒我?劉相早與倭寇有染,你以爲他爲何保蘇若瑤?“他轉向劉承業,“相爺,您說是不是?“
劉承業的冷汗順著下巴滴落。他剛要開口,殿外突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阿蘿從殿外衝進來,手中舉著半塊虎符:“啓稟陛下!奴婢在鹽運司賬房找到這個,與福王府的虎符能嚴絲合縫!“
慕容月接過虎符,與自己腰間的半枚合在一起——完整的虎符上,刻著“鎮北“二字。她望著福王,緩緩道:“陛下,福王買鹽換倭刀,是爲了勾結北境叛軍。而劉相......“她看向階下的劉承業,“您私藏的《魯班經》,可藏不住鹽引票上的琉球文。“
劉承業突然跪地:“陛下明鑑!老臣與福王並無勾結,不過是......不過是想替蘇姑娘保管《魯班經》!“
“夠了。“皇帝的聲音冷得像冰,“朱祐樘貪墨河工款、私通倭寇,即刻廢爲庶人!劉承業私藏禁書、包庇罪臣,革去相位,抄家待審!“
殿外傳來急促的馬蹄聲。蘇挽棠掀簾而入,手中舉著半卷《河工秘錄》全本——正是從玉佛寺暗道裡取出的那本。她將書遞給慕容月,輕聲道:“堤壩的炸藥配方,在最後一頁。“
慕容月翻到最後一頁,只見上面用血礬墨寫著:“七月初九,子時,玉佛寺。“
“正好。“她望著蘇挽棠,眼中泛起笑意,“明日便是七月初九。“
暮色降臨時,蘇挽棠站在相府後巷的醬菜缸後。阿蘿捧著食盒過來,食盒裡是剛蒸好的桂花糕:“姑娘,劉府的人已經來抄家了,翠兒說蘇若瑤逃去了碼頭。“
“無妨。“蘇挽棠咬了口桂花糕,甜香在舌尖蔓延,“該收網了。“
她轉身走向巷口,月光下,慕容月的身影正立在那裡。兩人相視一笑,蘇挽棠將懷中的《魯班經》殘頁遞過去:“母親的《魯班經》,該物歸原主了。“
慕容月接過殘頁,目光落在她腕間的銅鈴上:“這鈴鐺,是你母親的?“
“嗯。“蘇挽棠摸了摸鈴鐺,“她說,鈴鐺響時,便是家人團聚的時候。“
遠處傳來江潮的聲音。慕容月解下腰間的護心鏡,遞給蘇挽棠:“這個,你收著吧。鏡面上的鹽竈圖,該物歸原主了。“
蘇挽棠接過護心鏡,鏡面映出兩人的倒影。月光下,白海棠的香氣若有若無,彷彿母親的笑聲,穿越時空而來。
“明日一起去玉佛寺。“慕容月輕聲道,“我倒要看看,誰能擋得住我們。“
蘇挽棠笑著點頭。潮聲漸起,月光如水,將兩人的身影拉得很長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