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二十四章 搖頭

萬曆十二年的春闈在即,天下舉子,盡匯於京城。

不論東西南北,只要有舉人身份夠格考試,又覺得自己有可能考中的,無不是早早往京城趕過來。

甚至有的舉人,家資豐厚的就一直住在京師,一科不中,繼續下一科,總要把進士及第這個桂冠給摘下來爲止。

這個身份,是大明第一等的身份,皇帝,親藩,勳貴,這是另外層面的人物,在真正的大明的衆生之中,第一等的人就是讀書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人中的第一等便是進士,進士中的第一等,便是狀元。

戲文裡從來就有窮秀才中了進士或是狀元,然後爲八府巡按,快意恩仇,迎娶美嬌娘的段子,你見哪一個戲文是說某個窮丘八沙場立功當了總兵,回家迎娶美嬌娘的?

勳貴,太監,總兵,那是戲文里弄出來給狀元踩的!

整個天下,可能在遼陽一隅之地,武人的地位開始復甦,文人至高無上的地位開始下降,但在別的地方,這種變化幾乎不爲人所知,特別是在秋闈大典舉行的時候,行走在京城中的舉人們,幾乎個個都是天之驕子,那種虛驕之氣十分明顯,只要是舉人經過,幾乎所有人都能看的出來那種趾高氣揚的氣息。

當然,也不是人人都這樣淺薄。

本科其實是恩科。

萬曆十一年考過一次,當年皇長子降長,下半年又有幾個妃子誕生皇女,年尾時,鄭貴妃生下皇次子。

皇室連接有皇子皇女誕生,於國運來說是大好事,去年禮部上奏,皇帝立準,今春再舉行一次恩科。

由是,去年舉子中不少未中的乾脆就沒回家……等三年確實是太長了些,但一年不到的時間,在京裡遊歷一番,再潛心請教高手,研磨文字,京裡高人也多,比在家鄉居機會總是要大一起,等到了年後,又有不少舉子自全國各地趕來,京師之中,立刻就熱鬧起來。

禮部貢院是由天街一直往東數裡,出了皇城不遠便是,會試在即,貢院四周住滿了各省舉子,四周的客棧早就住滿了人,百姓的平房也幾乎都租住出去,後來者無奈之下,只能選住較遠的客棧,或是住本省的會館,圖清淨的話,可以選擇住到寺廟中去。

杜禮與李甲,胡省三,夏之臣四人,便是一起住在崇文門外的一家大客棧裡,四周全部是官店,來來往往除了入京的客商官員各色人等之外,更多的就是橫眉立目,眉宇間盡是戾氣的官店和王店的夥計們了。

這裡的環境,良善之輩倒是被趕了個精光,官店的名聲之外,外省的人也是知道的清清楚楚,強買強賣都是小事,搶掠民財,毆打搶劫,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一般的人大白天的過來都是膽戰心驚,生怕被盯上,更不必說住下來了。

只有應試的舉子纔敢住這樣的地方,一看到這幾人過來,立刻便是有不少人過來打主意的,看看是舉人老爺,才又漸次散去,等到黃昏之時,終於安頓下來,沒有什麼人過來窺伺左右了。

眼看去,四周人並不多,但多半是做舉子打扮,杜禮等人腹中飢餓,身體也疲累,懶怠動彈,明知道店中伙食一般,也叫了幾個菜,叫夥計打幾角酒來,準備飲酒清談,聊以解乏。

這時候再喜歡苦讀的人也沒有什麼心思去讀書了,再有幾天就入棚考試,再苦讀,真的成臨陣磨槍了。

還不如廣交朋友,多增長見識,將來做官時,這些都是同年??v然自己沒有考上,多結識幾個進士官員將來好說話,這也是好的。

甚至是放浪形骸,每飲必招數十人,再寫條子叫教坊衚衕的妓女來陪酒,亦是常態。

苦讀多年,好不容易有這麼一羣共同同經歷的朋友一起吃喝嫖賭,誠爲人生至樂之事。

這段時間,就叫“吃夢”。

大家全部白吃,一起掛帳,然後落弟者黯然還鄉,當然不必還帳,中式者中不乏富且貴者,再加上了中了進士,喜氣洋洋,結一些花酒的帳目,當然亦不在話下。

四人落座後,年紀最小的李甲吐了吐舌頭,搖頭道:“好傢伙,這一趟店住的真是膽戰心驚啊?!?

“可不是?京裡地方這麼亂,居然也沒有人管?”

“怎麼管?”夏之臣身邊一個舉子冷笑道:“沒看到最新的官店是潞王殿下的?誰敢管?”

“唉,真是……”相比三個同伴,年紀並不大的杜禮就顯的木訥的多。

他從遼陽來,去年生員鬧事的最後時刻,杜禮被杜忠和杜老太爺等人關了起來,不準他外出,這個舉措當時叫杜禮恨的牙齒癢癢,恨不得寫條子叫人將家族中人給抓起來……他向來是最積極的一個,最關鍵的時候他不在,以後學中的朋友們會如何看他?

但後來的發展,卻出乎杜禮的預料之外。

大量生員被抓,不少被革除功名,還有一些直接消失在人世間,自此不見蹤影,官紳之中,不乏破產復破家的,到這時,大家才知道總兵官的手段不是說笑的,街上叫嚷幾句也會破家丟命,這種事情,還有誰願意去幹?

指望朝廷絕無可能,遼鎮和巡撫亦靠不住,王政和等官員自身難保,王鐸等訓導官被軟禁在家,年後才解除軟禁,但事件已經平息,生員們不再上門,就算王鐸仍然有心爲難,亦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這件事,杜禮算是很幸運的逃了過去,他此前的表現雖然出衆,但沒有具體的事由來抓他,後來由一個遼陽鎮的軍官上門來,當面加以訓誡警告。

杜禮當然十分不滿,但當時也只能漲紅了臉,一聲不吭。

事已至此,再頑抗就不是勇敢,是愚蠢,杜禮能二十不到就中秀才,當然不是一個蠢蛋。

此事揭過,杜禮當然就是在家安心讀書,外事不敢與聞。

心思一變,倒瞧出遼陽諸多的好處來了。

治安好了,城中流氓無賴已經絕跡,晚上出門,亦無宵禁一說,到處都燈明透亮,燈光,以前是富貴人家的禁臠,只有杜禮這樣的讀書人,晚上一盞油

燈,看的眼中流淚,百姓人家,早早就熄燈睡覺,在此時,滿城透亮,這種光景,叫人看在眼裡,心裡若是沒有所感,那就是木頭石塊做的心肝了!

市場物價平穩,百貨齊備,這些好處都不必提了,地方已經越來越富,每家每戶都斷不了葷腥,這在以前,是絕對不敢想象,也不敢相信的事情。

遼陽一地就是如此模樣,整個遼中,遼南,又會如何?

這些地方,將會蘊藏多大的力量?

杜禮不敢多想,亦不願多想。

但在去年秋闈時,也就是鄉試時,他還是參加考試,並且中了舉,成爲軍戶舉人的一員。

有明一代,軍戶考試其實不差,軍民對比,軍戶當然極少,但明朝二百多年的一千多個翰林庶吉士中,有六百多人是民戶,軍戶有三百多人,還有三四十人是匠戶和鹽戶。

軍戶之善考,可想而知!

中舉之後,原本要到萬曆十四年纔有春闈,不料十二年加了這麼一場,杜禮與城中的幾位舉人同年當然不會放棄這個多考一次的機會,四人從遼陽坐車,一路到中左所,再乘大海船到天津,仍然是順字行的馬車到京城……等到了京城之後,杜禮就是私下裡,也不願再說張惟功的壞話了。

那一點點青春期小小幻想帶來的積怨,能抵過眼前這所有一切?杜禮倒真是沒有蠢到家。

再者,見到京城裡那般模樣,再想想遼陽的清平世界,頓時只能叫人搖頭嘆氣了。

於是,四個遼東來的舉子一起搖頭,整齊劃一,倒象是一羣提線木偶。

這般模樣,神情激憤的舉子反是笑了起來,不覺問道:“呵呵,幾位是遼東過來?不知道是哪一衛?”

杜禮答道:“在下杜禮,是定遼左衛。”

胡省三和李甲,夏之臣三人,要麼是定遼中衛,要麼是左衛前衛後衛,反正也都是差不離,都是軍戶出身。

“呵呵,少禮,在下雒於仁,陝西涇陽人?!?

通名報信後,雒於仁笑道:“聽說駐紮遼陽總兵張惟功,善待士人,尊崇聖教,凡秀才舉人,都有額外的補貼,是不是?想來,諸位都是廣有田土,是富家翁了?!?

四個遼陽舉人,聞言惟有又是大搖其頭,甚至夏之臣和胡省三都是苦笑起來。

胡省三還好,原本是窮苦人家出身,若不然,也不會取一個和南宋史學家重名的名字……這是大錯,走上宦途之後要被人笑話,但父母所賜,他也不願更改,只能繼續用下去。

夏之臣的父親當過一任知縣,家資頗豐,地畝很多,優免的丁口也多,夏家儼然是一大族,依族而居,形成了一個不小的鎮子。

胡省三中舉之後,投充的傭僕一下子就有過百人,蔭免的丁口也有過百人之多,土地一下子就有好幾千畝,大宅也有了,僕人也有了,田畝也有了,就如“范進中舉”一樣的情形是一模一樣的。

可這一切,都在惟功坐鎮遼陽之後,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本章完)

第八百六十七章 變遷第六百八十八章 雪夜第六百四十一章 送別第八百二十章 兄弟第一百二十三章 苦訓第六百五十九章 對射第六百七十七章 土地第三十六章 逆轉第八百二十三章 招供第八百九十四章 突入第五百九十三章 異樣第二百八十五章 換防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將第七百六十四章 辭官第七百六十六章 銀行第三百九十五章 反擊第五百五十三章 龍騎第七十章 異人第九十二章 訓斥第四百五十七章 縱隊第六百一十四章 路見第五百一十九章 畝產第三百五十六章 震懾第三百一十三章 兵部第二百零八章 禮佛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四百九十八章 三人第五百七十六章 蹊蹺七百一十章 封賞第四百零九章 官亭第三百九十四章 月錢第八百九十三章 天平第四十八章 出宮第六百八十章 糧道第二十七章 入門第二百四十五章 妖孽第一百三十九章 江陵第五百七十章 進獻第八百五十章 受杖第六百五十二章 重箭第八百四十一章 記帳第四百七十三章 污水第六百六十二章 左右第四百六十章 叔侄第七百六十二章 傳教第三百零三章 露宿第四百零六章 收服第八百九十九章 傾銷第九百零三章 行動第一百零三章 再殺第八百二十二章 提審第三百七十八章 四人第十七章 感激第六百四十八章 人力第四百零六章 收服第三百九十四章 月錢第五百七十九章 送行第十章 武場第五百二十章 私事第七百二十六章 羣商第八百二十三章 招供第六百五十四章 行軍第六百三十五章 慾望第七百三十一章 商會第三百八十九章 狠手第五百九十八章 府內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外第五十一章 清丈第一百四十章 兩難第一百三十九章 江陵第八百一十七章 請援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鬥第六百二十八章 浙黨第一百四十二章 騎士第三百一十七章 怪話第七百三十七章 救回第四百九十六章 應對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聲第三百三十一章 趕路第一百六十八章 莊子第七百九十八章 唐府第七百七十二章 長崎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一百六十三章 錦衣第六百四十三章 傳旨第一百四十章 兩難第七百四十五章 拿去第一百八十八章 哨騎第六百八十九章 報復第四百八十六章 瑰寶第四百七十八章 奔射第八百四十七章 總部第八百一十二章 碰壁第七百一十二章 壓迫第七百一十四章 宣諭第三百二十八章 被俘第四百二十一章 叫場第五百八十二章 港口第一百三十二章 和尚第三百七十二章 追逃
第八百六十七章 變遷第六百八十八章 雪夜第六百四十一章 送別第八百二十章 兄弟第一百二十三章 苦訓第六百五十九章 對射第六百七十七章 土地第三十六章 逆轉第八百二十三章 招供第八百九十四章 突入第五百九十三章 異樣第二百八十五章 換防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將第七百六十四章 辭官第七百六十六章 銀行第三百九十五章 反擊第五百五十三章 龍騎第七十章 異人第九十二章 訓斥第四百五十七章 縱隊第六百一十四章 路見第五百一十九章 畝產第三百五十六章 震懾第三百一十三章 兵部第二百零八章 禮佛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四百九十八章 三人第五百七十六章 蹊蹺七百一十章 封賞第四百零九章 官亭第三百九十四章 月錢第八百九十三章 天平第四十八章 出宮第六百八十章 糧道第二十七章 入門第二百四十五章 妖孽第一百三十九章 江陵第五百七十章 進獻第八百五十章 受杖第六百五十二章 重箭第八百四十一章 記帳第四百七十三章 污水第六百六十二章 左右第四百六十章 叔侄第七百六十二章 傳教第三百零三章 露宿第四百零六章 收服第八百九十九章 傾銷第九百零三章 行動第一百零三章 再殺第八百二十二章 提審第三百七十八章 四人第十七章 感激第六百四十八章 人力第四百零六章 收服第三百九十四章 月錢第五百七十九章 送行第十章 武場第五百二十章 私事第七百二十六章 羣商第八百二十三章 招供第六百五十四章 行軍第六百三十五章 慾望第七百三十一章 商會第三百八十九章 狠手第五百九十八章 府內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外第五十一章 清丈第一百四十章 兩難第一百三十九章 江陵第八百一十七章 請援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鬥第六百二十八章 浙黨第一百四十二章 騎士第三百一十七章 怪話第七百三十七章 救回第四百九十六章 應對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聲第三百三十一章 趕路第一百六十八章 莊子第七百九十八章 唐府第七百七十二章 長崎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一百六十三章 錦衣第六百四十三章 傳旨第一百四十章 兩難第七百四十五章 拿去第一百八十八章 哨騎第六百八十九章 報復第四百八十六章 瑰寶第四百七十八章 奔射第八百四十七章 總部第八百一十二章 碰壁第七百一十二章 壓迫第七百一十四章 宣諭第三百二十八章 被俘第四百二十一章 叫場第五百八十二章 港口第一百三十二章 和尚第三百七十二章 追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叶城县| 新昌县| 通州市| 中方县| 淅川县| 贵定县| 瓦房店市| 汾西县| 昌江| 辛集市| 陈巴尔虎旗| 华池县| 金山区| 武山县| 涿州市| 蕉岭县| 绥滨县| 石门县| 鄂伦春自治旗| 周口市| 金溪县| 绩溪县| 兴和县| 中牟县| 锡林浩特市| 报价| 景洪市| 涞水县| 灌云县| 广平县| 封丘县| 绥中县| 河津市| 东海县| 西青区| 汝城县| 辉县市| 宁阳县| 邳州市| 辛集市| 儋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