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零八章 禮佛

宋堯愈的話,都是說中了大家的心底裡去,哪怕是剛剛還叫喚的兇的周晉材,雖然頻頻冷笑,但接著也是不語。

得罪皇帝在現(xiàn)在還不算什麼,最多是日後的麻煩,但得罪皇太后,這個就是很爲(wèi)難的事情了。放眼朝廷,誰敢在太后供佛之事上多嘴?

那些儒臣,提起僧道丹道之事,當(dāng)然是以譏評爲(wèi)主,但太后供佛的虔誠之心,卻也不容有絲毫褻瀆!

歷年秋決,太后總是要赦免一批人犯,以積功德,在張居正嚴(yán)核刑獄之後,才漸漸勸阻住了太后這種不分良善,隨意赦以法外的做法。

三十來歲的婦人,民間還有改嫁的可能,在太后來說,固然是天下最尊貴的婦人,但毫無疑問,也是套上了一個極重的枷鎖,深宮內(nèi)廷,漫漫長夜何以遣懷?宮女太監(jiān)還能結(jié)菜戶,做假夫妻,互相獲得情感上的慰藉,而以太后之尊卻只能將一切藏在自己的心底,能打發(fā)時間,消解心中各種紛至沓來慾念的,無非就是尊禮崇佛,求得雖然是虛無縹緲的心理安慰了。

這樣的情況,在場的人誰不知道,宋堯愈所說的不能上告,便是這個原因。

惟功的一身富貴,現(xiàn)在所有的一切,仍然是沙上築塔,只要有大水一衝,看似堅固的城堡一下子就跨了。

文官能做的事,勳臣和武臣絕不能做,道理就是在這裡。

哪怕是一個新科進士,功名在身,富貴就是自己賺來的,不是皇家賞的,對皇帝說話一樣能硬氣……當(dāng)然前提是膽子得夠大才成。

怎麼辦呢……衆(zhòng)人都是一臉的鬱悶,往前不成,往後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和眼前的張豬兒……惟功這個坐營官可是早就說過,入得營中皆爲(wèi)兄弟,上次爲(wèi)了搶朱尚峻鬧出天大的動靜來,結(jié)果張豬兒這事就不管了?

“豬兒?!?

衆(zhòng)人靜默多時,惟功心中已經(jīng)有了定論,他看向張豬兒,這小子名字起來樸實,人也長的樸實,四方臉,紅亮臉膛,高大個頭,一看就是那種靠的住的敦厚老實的小子,而眼中有靈光,也不是蠢到家的,於是就開口問道:“你爹是要救的,但你要有膽子,你敢不敢?”

“大人,只要不牽連到你,屬下無所不敢?!?

“甚好……”惟功笑笑,道:“你去敲登聞鼓吧?!?

“什麼?”

張豬兒驚呆了,沈榜第一個跳起來大叫道:“大人這是什麼主意,簡直是胡鬧?!?

宋堯愈雖然未想到辦法,但惟功這個辦法更是匪夷所思,他沉著臉搖頭,也是一副極不贊同的表情。

登聞鼓這東西算是由來已久了,在唐時發(fā)揚光大,到宋時更是百姓與朝廷和官府勾通的良好渠道,北宋時,史書記錄,百姓家裡丟了豬了,跑去敲鼓,皇帝賠了一千錢給百姓重新買豬,有婦人貧苦無依了也跑去敲鼓,找失散女兒女婿的也去敲鼓……要不說大宋的皇帝叫官家呢,在親民這一塊,中國幾千年以下,還真沒有能和趙宋相比的皇家。

大明這一塊,明太祖是吃過胥吏

和官員苦頭的,設(shè)登聞鼓院,詔令百姓可以告官,官吏敢阻止者斬,在太祖年間,這玩意倒是起到過作用,到成祖年間,就已經(jīng)流於形式了,到宣德年間,已經(jīng)有官員建議取消登聞鼓,好在朱瞻基心底裡明白,這東西官員雖不喜歡,但好歹擺著也是一種警惕和提醒,就藉口是祖制相關(guān),拒絕了該官員的提議。

等到現(xiàn)如今萬曆年間,估摸著鼓院裡頭的大鼓已經(jīng)長滿了綠草青苔,張豬兒若是去敲鼓,能不能敲響,都是兩說。

“你們不明白我的意思?!?

惟功站立起身,目視衆(zhòng)人,沉聲道:“豬兒兄弟的事就是我們的事,但此事不論是我或是我們現(xiàn)有的關(guān)係出面都是不妥,爲(wèi)今之計,只能把此事鬧大……”

他自嘲一笑,道:“鬧大了,以元輔的爲(wèi)人是一定會管的,而且元輔正要確立權(quán)威,頂太后一回,辦一些經(jīng)手的太監(jiān)和外圍,正是元輔確立權(quán)威的好機會。只是,咳……”

只是張居正已經(jīng)在皇帝心裡種了根刺,在太后心裡應(yīng)該還有一些好感殘留,但因爲(wèi)多次頂撞,拒絕武清伯的諸多要求,殘留也應(yīng)該不多了。

經(jīng)過這一次的事情之後,如果張居正真的如惟功所料的出手的話,在太后心裡也是扎進一根刺去,而且扎的頗深,這事情,肯定會鬧的比武清伯李偉要一些力役工匠要嚴(yán)重的多了去了……這是一巴掌扇在太后臉上,而且叫朝中上下都看的很清楚明白。

“大人!”

宋堯愈臉色大變,看著惟功,沉聲不語。

便是沈榜也是感覺不好,張居正是他的恩師,前次還幫助過他,而且一心爲(wèi)國,算計自己的老師和元輔,哪一方面感覺都不算好。

“舍此之外,還有辦法嗎?”

惟功盯視著他們,問道:“如果有,就棄此議,如果沒有,在這種時候,我們不信任元輔,還能指望誰呢?”

衆(zhòng)人默然無語之時,惟功呵呵一笑,又道:“能力越大,責(zé)任越大,你們好好體會一下,總有一天,我也會遇到這種事的?!?

這話說的簡直是霸氣爆棚,衆(zhòng)人一時無語,良久之後,宋堯愈才突然大笑起來。

“妙,張大人,你真是一個妙人?!彼螆蛴笮χ?,才盛讚惟功道:“能力越大,責(zé)任越大,這話說的太妙了,可惜我大明的這些官員,士紳,從來都是能力越大,官帽越大,好處也越大,我學(xué)生浪跡二十年,還是頭一次聽到這樣的話,居然是從大人你的口中說出來,那些頭巾客真該愧死!”

所謂頭巾客當(dāng)然是秀才舉人進士這麼一條金光大道一路上來的官員們,他們言必孔孟,一副忠君愛國的面孔擺在外,但私下裡縱然不全是男盜女娼,但現(xiàn)在的官風(fēng)士風(fēng)也不能和成化年之前比,洪武和永樂年間的官員,除了少數(shù)人之外,倒還真是樸實弘毅,不負自己的身份,現(xiàn)在麼,水份太大了。

一句話觸動了宋堯愈,沈榜也是面露沉思之色,並不再阻攔,這件事,就算有了定局。

張豬兒眼中飽含淚水,

大家爲(wèi)了他的這一點家事,都是出盡全力,甚至連敲登聞鼓的招數(shù)都使出來,縱然救不出父親,他也覺得沒有什麼虧負了。

惟功眼中也滿是深沉之色,他雖然覺得張居正此時正需要此事來豎立權(quán)威,打擊宮中羣小,但張居正究竟能不能下這個決心,他並沒有十足的把握。

……

轉(zhuǎn)眼之間,十餘天的時光匆匆而過,太后的千秋節(jié)已至。

整個宮中和朝廷,都是在忙碌著這一件事。

在皇帝大婚之前,朝廷的盛事無非就是小皇帝和太后的聖壽,冬至大朝,春節(jié),新年的祭祀大典,還有就是元宵燈會等節(jié)慶。

太后的千秋節(jié)比起皇帝的生日來還要被重視幾分,畢竟在皇帝親政之前,還有相當(dāng)長的時間朝廷大政是由太后來掌舵負責(zé),要等數(shù)年之後,皇帝親政建立自己的班底,包括宮中和外朝兩邊,到那時,皇帝的生日纔會比皇太后的生日更爲(wèi)人所重視。

整個宮中和外朝都張燈結(jié)綵,皇城到宮中,到處都扎著綵棚,工部派出數(shù)千工匠,到西苑,南內(nèi),萬歲山,內(nèi)廷,到處都搭建景點,以爲(wèi)點綴。

這些工匠都是世襲的勞役,皇宮大內(nèi),對普通人來說是難以企及的禁區(qū),這些匠人卻是自幼就不知道進來多少回了,此時工期緊張,更是心無旁騖安心趕工,終是在千秋節(jié)前兩日,纔將各個點景和修繕工程全部完成。

在萬歲山壽皇殿下,有一座巨大的柴山,經(jīng)過的匠人和宮中的太監(jiān)並宮女都是繞著柴山來說,各人議論之時,都是神色凝重。

柴山四周,則是有數(shù)百穿著各色袈裟的僧官佈置起來,每日誦經(jīng)之聲不停,香火繚繞。

所有人都知道,這一日千秋節(jié),就是要在皇太后眼前,點燃柴山,有一個虔誠的大德高僧將會在柴山上,在烈火之中,當(dāng)場坐化。

這事情,在這些佛門高僧來說,是無比榮光之事,談?wù)f起來,都是笑容滿面,便是皇太后也是十分高興,賜酒賜餐,叫闔宮上下都感受這佛法的奇蹟。

但對普通的小太監(jiān)和宮人來說,這種事又詭異又玄奇,而且透著一點說不出的殘忍與暴虐,當(dāng)然以他們的身份根本不敢議論什麼,只是用眼神交流。

有品級的太監(jiān)們心裡更明白,只是一條人命對他們來說不算什麼,就算是馮保也不會在這件事情上和具體操作的孫海與客用兩人爲(wèi)難,兩個小猴子想出頭,用一條人命邀好太后,這也沒有什麼,馮保和這兩個青年太監(jiān)相差太遠了,這兩人對他的權(quán)位短期內(nèi)沒有威脅,用不著打壓他們。

這也是孫海和客用這兩年越來越囂張的原因,皇帝漲長,趨奉的人多了,馮保等權(quán)閹礙於身份和年齡的代差,不想把事情做的太過份了。

“去叫人稟報皇太后吧。”眼看就要傳膳了,客用和孫海對視一眼,從一堆花衣蟒袍的太監(jiān)中出來,叫來一個僧官,吩咐道:“就說時辰到了,那個高僧要往登極樂,將皇太極虔心禮佛之事稟報給佛祖,就這麼說,太后必定會很高興!”

(本章完)

第六百六十五章 炮擊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火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三百一十一章 尖哨第七百一十七章 批覆第六百一十六章 復(fù)仇第一百三十二章 和尚第七百三十三章 動員第二百四十四章 引誘第二百六十八章 成瑛第五百二十九章 密議第五百七十六章 蹊蹺第八百七十六章 聯(lián)手第三百八十八章 三段第四十三章 小成第六十六章 詔獄第二百二十九章 火器第八百五十五章 辭官第一百七十二章 生員第七百五十四章 退伍第八百零三章 鬥氣第五百七十一章 原形第六百八十章 糧道第四百五十七章 縱隊第五百四十六章 青唐第六百六十二章 左右第三百章 緩急第六百一十五章 不解第二百四十五章 妖孽第三百九十七章 轉(zhuǎn)念第一百六十八章 莊子第二十章 長兄第三百二十章 舌頭第八百九十四章 突入第八百九十七章 拒絕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八百六十一章 盤算第八百七十九章 閣議第六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五百四十一章 制衡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八百九十七章 拒絕第五百一十一章 遺折第五百八十二章 港口第三百零七章 攤牌第一百四十二章 騎士第三百七十章 爭搶第四十五章 說古第六百一十八章 底層第五百五十九章 毒蛇第三百章 緩急第八百一十七章 請援第七百九十二章 立體第一百二十八章 先進第四十四章 贈弓第三百四十一章 滄海第七百二十七章 提點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外第一百一十五章 號牌第二百六十六章 如柏第五百二十六章 瘟疫第七百一十一章 封侯第九百章 糧價第五百四十六章 青唐第四百九十五章 觀測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鬥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祭第七十八章 榜眼第八百一十八章 收穫第四百五十四章 薦人第七百三十三章 動員第四百一十八章 論力第六百八十五章 默禱第三百三十章 示意第八百零七章 商稅第八十六章 馬帥第二百五十一章 石星第七百二十五章 了凡第八百三十六章 污糟第一百六十五章 出發(fā)第三百七十七章 花廳第九百零七章 寧夏第八十二章 試探第五百六十八章 發(fā)酵第四百七十六章 披甲第七十四章 大魚第一百七十八章 鬥心第三百七十二章 追逃第二百零三章 衝刺第三百四十九章 騎戰(zhàn)第十章 武場第六百四十六章 三路第七百四十六章 密疏第一百八十四章 激辯第三百七十章 爭搶第七百九十六章 連珠第五十五章 對手第七百八十九章 火耗第八百九十九章 傾銷第二百七十七章 迷團
第六百六十五章 炮擊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火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三百一十一章 尖哨第七百一十七章 批覆第六百一十六章 復(fù)仇第一百三十二章 和尚第七百三十三章 動員第二百四十四章 引誘第二百六十八章 成瑛第五百二十九章 密議第五百七十六章 蹊蹺第八百七十六章 聯(lián)手第三百八十八章 三段第四十三章 小成第六十六章 詔獄第二百二十九章 火器第八百五十五章 辭官第一百七十二章 生員第七百五十四章 退伍第八百零三章 鬥氣第五百七十一章 原形第六百八十章 糧道第四百五十七章 縱隊第五百四十六章 青唐第六百六十二章 左右第三百章 緩急第六百一十五章 不解第二百四十五章 妖孽第三百九十七章 轉(zhuǎn)念第一百六十八章 莊子第二十章 長兄第三百二十章 舌頭第八百九十四章 突入第八百九十七章 拒絕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八百六十一章 盤算第八百七十九章 閣議第六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五百四十一章 制衡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八百九十七章 拒絕第五百一十一章 遺折第五百八十二章 港口第三百零七章 攤牌第一百四十二章 騎士第三百七十章 爭搶第四十五章 說古第六百一十八章 底層第五百五十九章 毒蛇第三百章 緩急第八百一十七章 請援第七百九十二章 立體第一百二十八章 先進第四十四章 贈弓第三百四十一章 滄海第七百二十七章 提點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外第一百一十五章 號牌第二百六十六章 如柏第五百二十六章 瘟疫第七百一十一章 封侯第九百章 糧價第五百四十六章 青唐第四百九十五章 觀測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鬥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祭第七十八章 榜眼第八百一十八章 收穫第四百五十四章 薦人第七百三十三章 動員第四百一十八章 論力第六百八十五章 默禱第三百三十章 示意第八百零七章 商稅第八十六章 馬帥第二百五十一章 石星第七百二十五章 了凡第八百三十六章 污糟第一百六十五章 出發(fā)第三百七十七章 花廳第九百零七章 寧夏第八十二章 試探第五百六十八章 發(fā)酵第四百七十六章 披甲第七十四章 大魚第一百七十八章 鬥心第三百七十二章 追逃第二百零三章 衝刺第三百四十九章 騎戰(zhàn)第十章 武場第六百四十六章 三路第七百四十六章 密疏第一百八十四章 激辯第三百七十章 爭搶第七百九十六章 連珠第五十五章 對手第七百八十九章 火耗第八百九十九章 傾銷第二百七十七章 迷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阳市| 武安市| 祁门县| 黄山市| 新密市| 洛阳市| 柳州市| 寿宁县| 仁布县| 琼海市| 林口县| 屏边| 社旗县| 北京市| 蕲春县| 集安市| 赫章县| 宁乡县| 阿克| 上虞市| 那坡县| 孟津县| 雷山县| 扬中市| 瓮安县| 德江县| 眉山市| 刚察县| 油尖旺区| 邵阳市| 景洪市| 资中县| 临夏市| 麻栗坡县| 遵义县| 麻城市| 兴化市| 衡东县| 鹰潭市| 高青县| 新巴尔虎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