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一十一章 遺折

“拜見元輔?!?

惟功搶前一步,跪下向張居正請安。

看到張居正的神情和相貌,還有被褥底下的身形,惟功心裡明白,這位元輔大人已經到了最後時刻,雖不能說是彌留,但亦命不久矣。

他的眼窩底下,有一道深深的印痕,眉宇之中,是徘徊著不祥的死氣……惟功已經久歷戰場,見多生死,在張居正的臉上,他看出來不祥之兆是十分明顯,這位元輔大人,命在頃刻,最多不過十日八日。

“起來,惟功起來?!?

張居正看了惟功半日,最終眼中的嫉妒之色,轉爲不甘。

他苦笑道:“從你身上,看到的蓬勃活力,真是令人嫉妒,不過,老夫想想也曾經有過你這樣的年紀,倒也就釋然了?!?

惟功答道:“小輩也有如元輔這般的一天,天地大道就是如此,凡人終究無法超脫,不外如是。”

在場的張簡修等人,聞言臉上都是變色,張居正臉上神色也是數次變幻,不過終於還是長嘆一聲,呵呵一笑,對惟功說道:“你還是不改少年積習!”

“晚輩做人,最要緊的還是一個誠字。”

“這也很難得了?!?

張居正興致被挑動似的,興致勃勃的道:“也不止誠,還有仁,當然,也有武,智?!?

“您對晚輩太過獎了?!?

“不,這不算過獎……”張居正看著惟功,惟功也坦然看著他,良久之後,張居正方又道:“我倒是認爲,大明未來幾十年的氣運,最要緊的是在皇上身上,然後就是在你身上?!?

“元輔……”

“大明的財賦,我好歹梳理出一些成就來……”張居正的臉上,露出十足的驕傲色彩。這是他爲首輔這十年來最大的成就,從一窮二白,庫中如洗,連百官俸祿都發不出來的尷尬境地,到現在庫藏充盈,如果按目前的消耗來看,三十年都用不遠他現在聚集在太常庫和太倉之中的財富,連內庫也是十分充足,按現在的每年的開支,可能數十年內,不必擔憂再回到那種財政瀕臨破產的窘迫境地了。

“……數十年內,可無饑饉矣……”

張居正的話,惟功一點也不贊同,身爲後來者,他可是知道萬曆三大徵的消耗有多大。光是一個壬辰倭亂,消耗的白銀就有八百萬兩,其餘的軍需物資應該倍之,光是這一次戰事,就將遼東地方的財力人力消耗一空,將大明中樞最後的一點財力消耗一空。

如果不是日本人將大明拖到如此疲弊的地步,當老奴興起時,以萬曆在這等事的天資,也不會在薩爾滸一役之後,完全沒有大舉興師的打算……沒錢,沒力氣,明軍只能添油,從來沒有真正聚集過九邊大軍,行雷霆一擊,看似一個龐大的擁有百萬以上常備兵力的大帝國,但每次與後金做戰,從薩爾滸到鬆錦大戰,集結的兵力從來沒有超過二十萬人,如果錢糧充足的話,在蒙古不具威脅,內地流寇尚未致命之時,又何至如此?

所以後人才說,明於其說是亡於流寇,亡於建奴,倒不如說是亡於無能而龐大的官僚集團,亡於選拔人才的制度,最終還是滅亡於財政制度失敗下的財政破產。

但對眼前這個不久於人世的老人說這些,又有何意義?

無論如何,張居正在他所處的時代,在他的經歷,經驗,學識所能提供的一切條件之下,已經儘可能的做到了最好。

眼前這位老人不是一個普通的政客,而是一個當之無愧的政治家!

“財賦之事,我能爲之。而邊疆之上,攻伐不臣,就是需要靠你了?!睆埦诱锌幔质寝D向惟功道:“戚繼光老矣,而且,在我身後,他未必能再鎮守薊門?!?

“是……”惟功艱難道:“戚帥估計很難再留鎮了。”

這是很明顯的,宣大,薊鎮,遼東,這三鎮有兩千裡以上的鎮守區域,特別是薊鎮的範圍與京師實在太近,三屯營等地就是京師的門戶,薊鎮又是營伍兵力最強的地方,戚繼光雖然不能練兵十萬,退而求之的五萬人也沒有成功,但後來還是調了一萬多近兩萬人的浙兵北上,又練成一部份北方營兵,以戚繼光的練兵能力,薊鎮的營兵實力,絕對是此時的最強。

朝廷能允許惟功招募兩萬人的營兵,也是因爲遼鎮的營兵力量很弱,更多的是靠家丁組成的騎兵來做戰,朝中是不乏明白人的,遼陽的力量強,對遼鎮和薊鎮都是一種牽制,只是他們不大明白,惟功的練兵和整合能力,並且吸納普通營兵爲自己體系力量的能力,是遠遠超過戚繼光和李成樑等大明名將,而遠在其之上的。

這是截然不同的體系所帶來的不同的結果,不僅普通的文官不可能知道,就算是張居正這樣層次的大政治家,也是不可能真正明白。

但張居正有常人難及的胸襟抱負,也有常人難及的眼光。

他死死看著惟功,雖然生命垂危,竟也是在眼中迸發出攝人的神采:“小子你既然明白,就不必老夫多費口舌。大明很難再有第二個戚繼光,鎮守薊門十年,苦練兵馬,恢復邊牆,以磅礴浩大之力,震懾北虜俺答部和朵顏部,薊鎮之外千里,十年來沒有北虜敢於犯邊,他沒有斬首之功,不然憑他的功勞,早就該封侯!”

戚繼光的苦心孤詣和李成樑絕然不同,這當然也是張居正的調教之功。

這十年來,張居正和戚繼光不知道通了多少信,連禮節上的小事情都是張居正淳淳教導,勸說,戚繼光當然也是對張居正十分忠誠,從國家層面的大義來說,戚繼光無負張居正所託。

至於兩人之間的小節有虧,倒是不必多說了。

沒有了戚繼光,大明薊鎮的邊防肯定會一退千里,很難保有現在這樣叫人完全放心的態式。

那麼,底下最重要的是什麼?

這個問題,不言自明。

“京營之事,在此之前老夫沒有給你鼎力支持,一則是此事行之太難,你還沒有這

個手腕和威望。人家隨便一出招,你就要出盡全力,你當時到底還太小,思慮不深?,F在你在遼陽,諸事都妥當,不過,你要在遼陽呆下去,最少十年之內,不要返京。等立功如李成樑之後,根基深厚,再返回京城,那時候,主持京營之事,就容易的多?!?

張居正神色漸爲嚴肅,這樣的話題,他顯然也是深思熟慮,所以一下子說了出來。

只是到底是病體,兩腮之間,顯現出病態的潮紅。

張敬修是長子,這一次也是隨侍在旁。他是翰林身份,還沒有到別的衙門歷練,總覺得父親在這裡說著兵事,實在不值得耗費如許大的精力,所以趕緊趁機上前,勸道:“父親,您太累了,和少國公見面的日子有的是,還是……”

“滾開,下去!”

張居正勃然大怒,戟指向張敬修,怒道:“再敢插嘴,就拿家法!”

張敬修已經是翰林官,而且好幾個子女,比惟功大了一輪還多,這也是他不服氣的地方,這個英少國公,如果不是紈絝世家的底子,又何德何能,佔著如此高位,還使父親這般改顏相向?

當然,他自己其實就是靠的父蔭才能成爲進士,成爲翰林,這一層張敬修又是有選擇的遺忘掉了。

但父親這般辭色俱厲的模樣,張敬修也不多見。

張居正愛子之情,遠遠超過普通的政客,是以很少這般嚴詞訓斥。張敬修無奈之下,只得退下,不過退下時,還是用不服氣的眼光掃了惟功一眼。

“當年老成國公以與我合作之事,換取成國公府無事,雖然是交易,但我也守信了,無愧於他?!?

張居正重新對惟功道:“他臨終之前,坦言京營之事,只有你有機會,夠資格重整。老實說,當時我不大相信,畢竟當時惟功你太小了?,F在看來,老成國公畢竟是本朝難得之人,眼光實在獨到,此事,是我失策了。”

張居正對惟功的支持,顯然也來自於逝世成國公朱希忠的感情因素,但這種支持有限度,後來更是收回,兩人的關係一度還頗爲冷淡,談起過往,張居正不能沒有遺憾。

“這幾天,如果皇上能來視疾,則必然我會大力舉薦於你……”

“元輔,以我之見,最後當面不談,以奏摺的形式較爲妥當呢?!?

事關自己未來數年之內的佈局,惟功此時也是當仁不讓,立刻就勸住了張居正。

萬曆是肯定會來視疾的,普通的老臣不會在任上到此高位,也不會在重病時不請致仕,只有張居正這樣地位,這樣有大功於國的人才會在重病時仍然在位,並且有這麼大的動靜。不論萬曆的真情實感如何,親來探看,慰問,這都是人君必爲之事,否則,就成笑話了。

張居正的打算是在萬曆前來時,當面舉薦惟功擔當重任,以他臨去之時的這種期盼,萬曆是必然要允諾下來,天子一諾,總不好說改就改,這就算是張居正臨去之時,替惟功做的最後一件事了。

(本章完)

第七百四十四章 文武第二百六十一章 朋黨第六百零八章 閱操第四百九十六章 應對第一百八十六章 佈局第四百一十九章 屯堡第二十五章 論武第五百五十章 烽火第八百二十四章 訓誡第七百七十三章 後來第五百三十七章 四海第三百三十五章 較量第二百八十三章 衆說第三百二十一章 李青第五百四十一章 制衡第五百六十五章 操縱第二百二十八章 訓導第六百六十五章 炮擊第七百九十九章 李家第三百零二章 解決第二百六十七章 奴子第三百三十九章 感念第八百九十八章 詢問第四十三章 小成第六百一十一章 心願第六十章 國公第一百七十二章 生員第三十九章 管束第四百八十章 瘋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藩士第四百六十六章 田埂第四百五十章 分別第六百三十六章 各部第十七章 感激第三百六十章 突襲第四百七十三章 污水第六百六十七章 向前第五百二十章 私事第二百七十五章 拜訪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軍第三百三十一章 趕路第一百七十三章 爆發第三十八章 變化第六百七十五章 福地第八百一十章 蒸汽第六百五十二章 重箭第二百四十章 會議第五百五十七章 秀才第三百六十二章 挑鬥第七百二十九章 請客第四百二十二章 撫賞第六百二十一章 夥計第四百四十九章 分營第七百零四章 隨意第八百五十一章 密疏第七百零六章 居停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六百零五章 六科第八百七十三章 塘報第三百五十四章 洞穿第七百九十八章 唐府第六百零七章 之國第二百五十五章 藩士第七百五十二章 踟躕第三百四十九章 騎戰第五百五十五章 骨頭第八百六十八章 頭人第五百二十二章 軍民第六百四十五章 出擊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投第九十八章 相邀第一百四十章 兩難第二百五十二章 啞然第九十五章 東林第三百三十一章 趕路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第四百七十三章 污水第十一章 衝突第三百一十二章 十萬第十四章 寶和第七百六十七章 收支第四百五十八章 巧遇第五百零七章 折射第八百四十章 糾纏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迎第七百七十七章 焦急第七百九十四章 來犯第二百五十章 建州第六百九十九章 禍害第二百四十九章 如鬆第八百一十二章 碰壁第三百五十五章 永年第五百三十五章 文武第八百一十六章 立營第二百三十一章 景緻第五百一十一章 遺折第二百二十三章 沸騰第八百九十一章 展望第四百二十四章 邊牆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人
第七百四十四章 文武第二百六十一章 朋黨第六百零八章 閱操第四百九十六章 應對第一百八十六章 佈局第四百一十九章 屯堡第二十五章 論武第五百五十章 烽火第八百二十四章 訓誡第七百七十三章 後來第五百三十七章 四海第三百三十五章 較量第二百八十三章 衆說第三百二十一章 李青第五百四十一章 制衡第五百六十五章 操縱第二百二十八章 訓導第六百六十五章 炮擊第七百九十九章 李家第三百零二章 解決第二百六十七章 奴子第三百三十九章 感念第八百九十八章 詢問第四十三章 小成第六百一十一章 心願第六十章 國公第一百七十二章 生員第三十九章 管束第四百八十章 瘋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藩士第四百六十六章 田埂第四百五十章 分別第六百三十六章 各部第十七章 感激第三百六十章 突襲第四百七十三章 污水第六百六十七章 向前第五百二十章 私事第二百七十五章 拜訪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軍第三百三十一章 趕路第一百七十三章 爆發第三十八章 變化第六百七十五章 福地第八百一十章 蒸汽第六百五十二章 重箭第二百四十章 會議第五百五十七章 秀才第三百六十二章 挑鬥第七百二十九章 請客第四百二十二章 撫賞第六百二十一章 夥計第四百四十九章 分營第七百零四章 隨意第八百五十一章 密疏第七百零六章 居停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六百零五章 六科第八百七十三章 塘報第三百五十四章 洞穿第七百九十八章 唐府第六百零七章 之國第二百五十五章 藩士第七百五十二章 踟躕第三百四十九章 騎戰第五百五十五章 骨頭第八百六十八章 頭人第五百二十二章 軍民第六百四十五章 出擊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投第九十八章 相邀第一百四十章 兩難第二百五十二章 啞然第九十五章 東林第三百三十一章 趕路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第四百七十三章 污水第十一章 衝突第三百一十二章 十萬第十四章 寶和第七百六十七章 收支第四百五十八章 巧遇第五百零七章 折射第八百四十章 糾纏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迎第七百七十七章 焦急第七百九十四章 來犯第二百五十章 建州第六百九十九章 禍害第二百四十九章 如鬆第八百一十二章 碰壁第三百五十五章 永年第五百三十五章 文武第八百一十六章 立營第二百三十一章 景緻第五百一十一章 遺折第二百二十三章 沸騰第八百九十一章 展望第四百二十四章 邊牆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汽车| 齐齐哈尔市| 临猗县| 安徽省| 科尔| 鹤壁市| 松江区| 庆阳市| 蕲春县| 定州市| 临澧县| 前郭尔| 伊金霍洛旗| 眉山市| 榆林市| 尚义县| 琼结县| 通州区| 宁武县| 特克斯县| 无锡市| 和林格尔县| 兰考县| 互助| 唐海县| 介休市| 翁牛特旗| 栾川县| 根河市| 昌吉市| 楚雄市| 开江县| 怀集县| 旌德县| 会昌县| 朔州市| 惠水县| 临桂县| 襄汾县| 甘谷县| 屯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