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零七章 之國

“這一套?”

“臨來送往,盥櫛未畢,客已至門,彼此往來,鍾相隨屬,然後以昏倦之餘,料理公事,日日如此……這是夢白兄你的名疏裡的警句嘛。”

趙南星搖頭一笑,答道:“千里返京,迎一迎沒有什麼,不算是我疏裡說的那種。”

當時京官風氣之壞,已經不止是書帕交往一個變味的禮節問題,每日只知道迎合上司,彼此禮節往來,高談闊論,不理公務,所以朝廷之事,已經積重難返,張居正在日,尚且如此,這大半年張居正病重逝世,各衙門的公務都十分荒疏,連趙南星都看不下去,上了一疏,專談此事。

奈何沒有法度約束,上疏只是白廢,此時顧憲成拿出來指責鄒元標,確實是有些誅心之論,是發泄怒氣了。

“哪幾個老爺去的,你記得嗎?”趙南星對迎石星的客人名單,倒是十分在意。

“有御史劉老爺,御史郭老爺,給事中張老爺,刑部郎中呂老爺,御史盧老爺等人,還有幾個,我不認得,不敢瞎說。”

“哦哦,知道了,上覆你家老爺說我們來過了,無甚要緊大事,只是給他賀喜,等他有空了,我們再來。”

“是,兩位老爺請慢走。”

老僕是鄉下人,在京裡久了,也是一嘴帶南京方言味道的官話,當時的北京還是一座方言島,有朱家皇室從安徽和南京帶來的方言味道,要到百年之後,滿洲人將東北方言帶進來,京師的官話才最終成爲後世的模樣。

“夢白兄,剛剛說的這幾位,兄可知道究竟是誰?”

京裡御史甚多,最近最出風頭的御史是山東道試御史羊可立和李植,江東之這三人。身爲張四維的門生心腹,他們連上彈章,連續彈倒了馮保和王國光,戚繼光,還有樑夢龍等多位大佬,很明顯的,這三人還會有繼續下一步的動作,舉朝之中,也是將眼光看向這三人。

誰都知道,這三位涉及到絕大政爭,裡頭的水深的很,所以一舉一動,格外引人關注。

張居正這十年來,當然不可能才援引最近被處理的十幾個大臣,他的門生故舊就不止百人,歷任中朝和封疆的當然很多,在中下層,在六部當郎中,員外,主事,在都察院當御史,在國子監,在地方府縣任職的當然也很多,這些人,要麼是因爲關係而進入張居正**之中,要麼就是因爲對張居正的事業持贊同態度,慢慢引爲同黨。

現在朝中大政變幻不定,這些官員自然也是在觀望,同時還有不少敵對勢力,正在等著遞補上來,所以李植三人的每一個動作,都是被視爲大政變化的開端,天下目光,盡在三人的身上。

前幾日,皇帝有旨:御史李植,江東之,羊可立盡忠言事,摘發大奸有功,俱著於京堂不次升用。吏部知道。

這一道旨意,抵這三人十年經歷,從七品御史,一下子就到四品京堂,一日之間,連升六級。

而這一道旨意,也是明顯表明了皇帝的態度,就是對張居正和其餘黨,一定會窮追猛打,絕不會輕輕放過!

李植更每常對人言道:“至尊喜我,呼我爲兒,每觀

沒入之寶便喜我在側。”

雖然無恥,亦是引人注意,更有不少無恥之徒大加羨慕。

御史在最近絕對是風頭人物,不過顧憲成平時和鄒元標往來不多,鄒元標往來的御史,顧憲成光是聽一個姓,是絕對沒有辦法猜出人物來的。

好在趙南星與鄒元標平時往來較多,沒有怎麼爲難,便是說道:“劉士忠,郭維賢,張維新,呂紳,盧洪春……”

“等等。”顧憲成突然道:“這些人,我感覺其中有脈落可循!”

“對嘍。”

趙南星做了一個讚賞的表情,對顧憲成道:“你長進了,居然能聽出來這其中的要緊之處。”

“夢白兄莫打啞迷,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些人,和當年被刺身故的黃道瞻,還有在外的沈榜,張夢鯉,還有跑到遼陽的趙士楨等人,俱是張黨。”

“張黨?”

顧憲成當然知道這不可能是張居正**,但被喚成“張黨”又不是張居正,而且絕不會是張四維,他是一時想不明白,這張黨到底是哪**?

現在閣中大學士是張四維,申時行,許國,還有一個王家屏和王錫爵呼聲很高,轉眼入閣。另外,沈一貫,趙志皋等人也是未來的後起之秀,只是這些人現在想獨立**,實力根本不夠,申時行的基礎都太弱了,只是江南籍官員支持他,隱隱算是江南一脈的黨首,但這種黨太鬆散了,不如晉商團結和財力充足,連晉黨也是遠遠不如張居正經營出來的勢力,更遑論其餘各黨。

現在又出來一個“張黨”,一時間顧憲成陷入迷茫之中,不知道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呵,”趙南星冷笑一聲,提醒顧憲成道:“勳貴之中,想一想。”

“我知道了。”顧憲成不是笨伯,立刻拍腿道:“張惟功。”

“對嘍!”

“他一個武臣,怎麼羅致到這麼多清流成其**?”

“這其中當然有原故。”

惟功招致人,並不是一定要有相當的身份,總是看品性,人格,然後慢慢找機會,施恩於人。

就算是你無慾無求,你總有家人老小,是人,就有弱點,有可以下手的地方。

當時他又是清理京營呼聲很高的少年勳貴,一心做事,名聲很好,加上多方設法,在一些新科觀政進士和七品官員之中,羅致到了一些可以夠資格託以心腹的人。

現在幾年時間過去,張黨漸成雛形,其中頗有一些清流御史和六部之中的郎中和員外郎級別的官員,不怎麼顯山露水,但實力也不可輕侮。

“好傢伙,這人可真有手腕。”

顧憲成也是咋舌,畢竟國朝在永樂年間是勳貴勢大,比如文臣和勳貴相爭,永樂年間,必定是勳貴無事,文臣被貶,或是直接殺了了事。

仁宣年間,勳貴無事,文官被貶。

成化之後,便是文官和勳貴皆無事了。

此消彼長,文官漸漸勢大,勳貴被壓,五軍都督府被壓,武臣如奴,其實就是勳貴地位變化的一個明顯例證。

現在的勳貴,勢力

只在五軍都督府和京師三大營內,或是朝議國政大事時,參與朝會,也有少量勳貴,有資格參加廷議,算是有發言權,除此之外,毫無權力可言。

惟功以未襲爵的勳貴爲總兵,已經是破例,仁宣到嘉靖年間,還有勳貴爲總兵出征的例子,未襲爵的卻是前所未有,不僅如此,還栽培出了自己的一套班底,就更加駭人聽聞,令人驚訝。

“哼,石星也是張黨的人,你不知道吧?”

“這不可能吧?”

“哼,石星在鄉,張惟功隔一陣子就會寫信過去,彼此商討國政大事,另外就是送一些家常用度的東西,不貴重,但石家很窮,石星過於清廉,禮物不重,恰到好處,當然叫人感激至深。”

“這叫用心也深。”

“還有張夢鯉,當年被救一命,感激至深,在保定巡撫一職上已經多年,再過幾年,可能升任總督。沈榜,京縣出身,幾年已經位至兵備,也是巡撫之位可期。”

趙南星冷然道:“其心也深,其網也密,不知不覺間,人家已經是勢力遍及朝野了。”

“鄙鄉有不少名流,精通雜學的,前兩年也被羅致不少到遼陽去了。”

“哼,走著瞧吧,這人怕是比江彬更危險。”

顧憲成覺得趙南星對張惟功的成見太深,此人勳貴之後,敢於任事,也從來不討好朝臣,否則的話,所謂的張黨肯定比現在壯大的多,畢竟勳貴中能做事的少,敢於任事的更加不多,有充沛財力的,更是寥寥無已。

這人的事業,最多是和現在被拿出來當靶子打的朱希忠差不多吧,顧憲成只能這樣想。

暮色之中,兩乘小轎漸次離開,京師已經有了深刻的變局,顧憲成和趙南星只覺得意猶未盡,心中有無盡想法,感覺也是有無數機遇,他們要回去秉燭夜談,一些不足爲外人道的話題,只能在密室之中,好生聊上一聊。

……

……

萬曆十年的年尾匆匆而過,十一年的新春與過往一樣,了無新意。

唯一不同的是幾件大事發生。

第一,是皇長子的降生。

與歷史萬曆隨意一幸不同,皇長子是王皇后所出,是大明難得的皇后嫡子!

大明皇帝,嫡子繼位的有那麼幾位,不過實在不多,皇長子又是嫡長子,這是難得的大喜之事,舉朝之中,全部忘掉了政爭,又是新春正旦,公務不多之時,大家便是猛上賀表,爲皇帝賀,當然也是爲大明賀。

皇宮之中,當然也是熱鬧非常,帝后伉儷情深,最近雖然有鄭氏漸漸受寵,皇后仍然頗受皇帝尊敬,六宮之主誕下皇長子,這一件喜事,確實夠宮中很是熱鬧一陣子了。

第二件事,便是潞王正式之國。

皇長子降生,潞王候補監國的責任已經卸了下來,又已經大婚,當然只能黯然之國。

這位親王,費盡心機,僞裝甚深,臨行之時,猛要金銀和鹽引茶引等物,還在崇文門左家莊等地開了好幾家官店,用來替他斂財,加上在封國的四千頃地,後半生也就是指著搜刮財貨過日子打發時間了。

(本章完)

第五百七十七章 起火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火第三百七十一章 劃歸第九百零一章 左右第四百五十六章 野心第八十六章 馬帥第四百零四章 寧遠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發第一百零九章 內市第一百九十一章 開炮第五百零三章 真空第一百四十三章 勉勵第六百五十六章 官鬥第四百八十五章 艱苦第七百三十一章 商會第六百一十九章 選址第三百六十三章 路祝第六十四章 波動第六百三十章 殺了第五百五十八章 暮氣第八百二十六章 所謀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八百三十四章 夫妻第二百一十章 插手第五百二十九章 密議第五百二十八章 咸寧第五十章 賜金第五百一十三章 氣息第二百二十七章 厚賞第六百七十二章 出擊第三百一十五章 年後第二百二十五章 擲首第十七章 感激第三百六十六章 城中第四十九章 伴騎第六百零九章 並騎第八百二十四章 訓誡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渭八百六十一章 盤算第八百五十二章 承恩第四百零七章 刺耳第七百一十八章 展現第三百四十四章 家將第九十七章 公府第六百六十七章 向前第一百八十三章 發誓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第四百一十四章 離開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方第六百二十三章 謹慎第二百二十五章 擲首第二百五十四章 父子第三百四十一章 滄海第八百零三章 鬥氣第六百二十九章 關城第七百零四章 隨意第一百零五章 大喪第二十九章 禁軍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人第五十二章 加官第八百八十二章 請辭第五百一十九章 畝產第二百二十章 亂起第四十一章 痛打第九百零七章 寧夏第八百零八章 收復第六百二十一章 夥計第三百二十二章 潛流第七百七十七章 焦急第五百章 牛酒第五百一十八章 感激第七百七十章 離去第七百零八章 女人第一百八十九章 破弓第四百一十九章 屯堡第二百四十六章 野心第六百一十五章 不解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奴第四百零二章 頭緒第五百二十九章 密議第三百七十九章 攬下第七百三十五章 穿人第五百八十八章 篤定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七百三十八章 不甘第一百一十章 要人第八百三十八 命數第一百六十一章 禮單第八百七十四章 新任第二百八十六章 博注第七百一十六章 教訓第九百零一章 左右第六十八章 強項第八百五十一章 密疏第一百五十六章 御史第七百二十六章 羣商第五百七十三章 破臉第七百一十三章 苦役第七百七十二章 長崎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白
第五百七十七章 起火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火第三百七十一章 劃歸第九百零一章 左右第四百五十六章 野心第八十六章 馬帥第四百零四章 寧遠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發第一百零九章 內市第一百九十一章 開炮第五百零三章 真空第一百四十三章 勉勵第六百五十六章 官鬥第四百八十五章 艱苦第七百三十一章 商會第六百一十九章 選址第三百六十三章 路祝第六十四章 波動第六百三十章 殺了第五百五十八章 暮氣第八百二十六章 所謀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八百三十四章 夫妻第二百一十章 插手第五百二十九章 密議第五百二十八章 咸寧第五十章 賜金第五百一十三章 氣息第二百二十七章 厚賞第六百七十二章 出擊第三百一十五章 年後第二百二十五章 擲首第十七章 感激第三百六十六章 城中第四十九章 伴騎第六百零九章 並騎第八百二十四章 訓誡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渭八百六十一章 盤算第八百五十二章 承恩第四百零七章 刺耳第七百一十八章 展現第三百四十四章 家將第九十七章 公府第六百六十七章 向前第一百八十三章 發誓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第四百一十四章 離開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方第六百二十三章 謹慎第二百二十五章 擲首第二百五十四章 父子第三百四十一章 滄海第八百零三章 鬥氣第六百二十九章 關城第七百零四章 隨意第一百零五章 大喪第二十九章 禁軍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人第五十二章 加官第八百八十二章 請辭第五百一十九章 畝產第二百二十章 亂起第四十一章 痛打第九百零七章 寧夏第八百零八章 收復第六百二十一章 夥計第三百二十二章 潛流第七百七十七章 焦急第五百章 牛酒第五百一十八章 感激第七百七十章 離去第七百零八章 女人第一百八十九章 破弓第四百一十九章 屯堡第二百四十六章 野心第六百一十五章 不解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奴第四百零二章 頭緒第五百二十九章 密議第三百七十九章 攬下第七百三十五章 穿人第五百八十八章 篤定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七百三十八章 不甘第一百一十章 要人第八百三十八 命數第一百六十一章 禮單第八百七十四章 新任第二百八十六章 博注第七百一十六章 教訓第九百零一章 左右第六十八章 強項第八百五十一章 密疏第一百五十六章 御史第七百二十六章 羣商第五百七十三章 破臉第七百一十三章 苦役第七百七十二章 長崎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白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溪县| 民县| 福鼎市| 灌云县| 五家渠市| 南城县| 股票| 沁阳市| 文化| 长兴县| 永胜县| 固安县| 东源县| 屯昌县| 祥云县| 河津市| 紫金县| 平凉市| 拜泉县| 宝应县| 习水县| 普宁市| 丘北县| 旬阳县| 镇远县| 增城市| 安多县| 苍溪县| 亳州市| 乐亭县| 叶城县| 汶川县| 天台县| 富蕴县| 遂川县| 商城县| 怀仁县| 永昌县| 宜丰县| 保亭| 保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