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章 賜金

皇帝說這話的時候,悄悄使了個眼色。

衆(zhòng)太監(jiān)和護衛(wèi)都退後了一些,只有一些乾清宮太監(jiān)十分親近,仍然拿著銅拂塵,並沒有離開太遠。

惟功對此事倒是真的剛剛聽說,隱隱也吃了一驚,當(dāng)下思緒混亂,只是下意識的答道:“一切當(dāng)然是皇上作主,臣毫無看法。”

“是麼?”萬曆饒有興味的看著惟功,又道:“可是你常伴吾左右,天長日久,將來吾一定會向著你的。現(xiàn)在你兄長來了,他又是嫡長,人心都是肉長的,常在吾身邊行走,吾待他自然也會有不同,你真的不反對?”

他見惟功沉默不語,便又接著道:“你放心,吾現(xiàn)在對你那長兄並不熟知,只要你現(xiàn)在說反對他入宮,吾就不要他進來了。”

萬曆總以爲(wèi)惟功會隨著自己的話來表態(tài),誰料惟功卻是緩緩起身,拜伏於地,沉聲道:“皇上的話,臣以爲(wèi)不可。”

“怎麼?”皇帝這一次真的吃驚了。

他當(dāng)然是在試探惟功,張惟賢入宮的事,還不止是英國公府一家,從惟功的事情上勳戚們又看到了常伴帝側(cè)的好處,原本就是一項傳統(tǒng),皇帝這麼年紀,在永樂到正統(tǒng)年間早就成立幼軍,由勳貴子弟領(lǐng)軍,常伴左右充爲(wèi)護衛(wèi)了。

現(xiàn)在著手也不晚,除了英國公的嫡孫張惟賢入宮之外,尚有成國公朱希忠之子朱鼎臣,襄城伯嫡長子李成功等少年勳貴。

這些都是公侯伯的嫡長子,入宮侍衛(wèi)動作不小,太后首肯之後,文官那邊頗有不少反對的,但因爲(wèi)惟功表現(xiàn)尚佳,張居正對他印象不壞,看起來這件事能成定局。

大量的受過良好教育的勳貴嫡子入宮,張惟功肯定就不如現(xiàn)在這樣一家獨秀了。

最少在別人看來是這樣。

這般大事,萬曆也不能自主,其實他對惟功相處的感覺很好,對增加親從官並沒有什麼想法,此時說出來,只是想逗逗眼前這小子……惟功的沉穩(wěn)有時候也是叫小皇帝感覺很鬱悶的一件事情。

可惟功的反應(yīng)和萬曆的想象卻是大相徑庭了,由不得他不吃驚。

皇帝吃驚道:“可那張惟賢父子卻是不止一次同你爲(wèi)難了吧……”

對天子來說,任何人都不配擁有隱私。當(dāng)年皇明太祖用錦衣衛(wèi)刺探大臣陰私,連人家半夜玩葉子戲玩到幾點都知道的一清二楚,成祖之後,錦衣衛(wèi)和東廠和西廠,內(nèi)廠,先後出現(xiàn),現(xiàn)在雖然只剩下錦衣衛(wèi)和東廠,但天子的耳目也是足夠用了。

大到大臣的動向和政治觀點,小到北京街頭的流氓鬥毆和菜價,錦衣衛(wèi)每天都要寫成奏報,送到宮中,由東廠呈上給皇帝御覽……堂堂英國公府,事關(guān)襲爵的大件事,府中的那幾次衝突,東廠和錦衣衛(wèi)怎麼可能不知道,又怎麼可能不奏報呢。

惟功苦笑道:“臣是山村野人,剛到京師不服王化,有一些小誤會也是難免的。”

萬曆瞟他一眼,道:“你倒是大方。”

惟功沉著臉道:“祖父畢竟是祖父,兄弟也畢竟是兄弟。

臣記得剛面聖時,說過兄友弟恭的話,臣仍然不改矢志如初。”

“好吧,如你所說便是。”

萬曆心中也不知道是何滋味,當(dāng)初問及惟功時,在此事上惟功對答的十分巧妙。原本只以爲(wèi)是嘴上功夫,現(xiàn)在看來,這小子確實是心口如一了。

君臣二人重複又上馬騎行,不過這一次速度就緩慢許多,有點兒信馬由繮的意思。

直又騎了半個時辰,萬曆才依依不捨的下馬來,覆上肩輿,大隊人馬重新折返乾清宮去。

在宮門處,萬曆在肩輿上拍了拍惟功的肩膀,道:“小惟功,你很不錯,放心吧,吾以後還是喜歡叫你陪著騎馬。”

惟功哭笑不得,不過也感念著皇帝難得的如平常人一樣的友情表示,躬身一禮,答道:“臣多謝聖恩。”

待他起身時,皇帝已經(jīng)去的遠了。

皇帝回乾清宮,算算時辰也是近午時了,太陽高照,隱隱帶出幾分炎熱的感覺出來,畢竟已經(jīng)是近初夏時節(jié),惟功差事完了,安步當(dāng)車,從乾清門前的廣場出後右門,打算再出中右門,西角門,再出左掖門出宮。

近午時分,宮中已經(jīng)很少見到官員,只有一排排的大漢將軍,在各處廊檐下頭肅然而立……這確實是苦差和閒差,當(dāng)值時不能動彈分毫,倒是那些小內(nèi)使在宮中各處穿梭著,都是一副忙忙碌碌的模樣。

剛剛看到中右門時,在惟功身後傳來一陣腳步聲,也是有人叫道:“張千戶留步,請留步。”

惟功急忙回頭去看,卻見一個穿著青袍的小內(nèi)使匆忙跑上來,額角已經(jīng)跑的見汗,看到惟功,便是急聲道:“張千戶留步,太后召見!”

“太后?”惟功嚇了一跳,想了一想,又問道:“是哪位太后?”

“當(dāng)然是慈聖太后,仁聖太后不管事兒!”

小內(nèi)使頂了一句,又道:“趕緊的吧,太后娘娘急召,誰敢耽擱!”

慈聖太后便是萬曆的生母李娘娘,仁聖太后是隆慶皇帝的正宮皇后,兩宮太后並尊,當(dāng)然,管事的肯定是皇帝的生母李太后。

現(xiàn)在的宮中,確實是太后比皇帝大的多,宮中畏懼的都是太后,從這個小內(nèi)使的話中,便是能聽出一二。

惟功也不敢怠慢,答應(yīng)一聲,便是跟隨而去。

從半路上再折回慈聖宮,路途是夠遙遠的,怪不得這個內(nèi)使跑的滿頭大汗,足足又走了一刻鐘功夫之後,才又到得慈聖宮前。

因爲(wèi)有人帶路,守備的太監(jiān)也知道這是皇太后召見的外臣,太后居於深宮,沒有極特殊的情況是不能見外臣的,不過看到惟功是個小孩兒時,衆(zhòng)太監(jiān)這才釋然,只是用好奇的眼神上下打量著。

到正殿之中,被帶到正中地方,惟功也不敢看,直直跪下,悶聲叩頭行禮。

“起來吧。”

一個婦人的聲音響起,惟功這才起身,微微擡頭,往前看去。

慈聖宮的佈置和乾清宮及文華殿都不同,正中沒有龍椅或金臺,只是擺放著

長條貢桌,上頭放置著景泰藍的五貢,下頭正中放著一張椅子,兩側(cè)是懸掛著的字畫一類的事物,不似乾清宮那麼刻板,但也不大象是尋常的婦人所居住的地方。

再看人,青綠色的襦服襖羣,沒有什麼金光閃閃的飾物,人顯的極年輕,妝容素淡,但看的出來年輕時也是容顏上佳的美人,而在此時變化亦不太大,看著不過三十許人,連風(fēng)韻猶存這詞兒都用不大上。

“好孩子,一直想見見你,今日到底把你叫來了。”

看到惟功擡了擡眼又垂下頭去,一副知禮的模樣,李太后眼中閃過慈愛的光芒,連聲道:“近前一些,不要學(xué)外臣那般拘謹模樣,你還小,又是勳臣之後,這麼外道做什麼!”

說起來大明對勳臣的信任有時候還在太監(jiān)之上,特別是距離不遠的嘉靖年間,勳戚和普通大臣不同,那是真正的“自己人”,文武大臣能改朝換代,勳臣怎麼改?改了新朝國公又不會變皇帝,所以皇家對勳臣們高看一眼,也自有其道理。

這麼一說,惟功只能緩步上前,到底又往前走了幾步,距離太后三四步時,這才停下。

“嗯,長的不錯,眉清目秀的,哪象人說的是山裡出來的野小子……”

太后有點失言了,不過更是拉近了和惟功的距離。

“太后娘娘誇讚,微臣愧不敢當(dāng)……”

“當(dāng)?shù)茫悴恢溃实勖砍R舱F讚你,說你人小而穩(wěn)重,又有本事,不論騎、射,都是一等好手,皇帝常納悶,爲(wèi)什麼你比他小幾歲,本事卻不小呢。”

惟功聽的汗顏,訥訥道:“皇上的誇讚,臣就更加不敢當(dāng)了。”

“當(dāng)?shù)玫摹!碧笪⑽Ⅻc頭,臉上笑容淡淡的,語氣也是鄭重起來:“你小小年紀,頗知進退,特別是今日兄弟之事上,更令人刮目相看。皇帝身邊有你這樣的臣子陪侍,叫人放心多了呢。”

惟功這才明白過來,太后今日的召見,原來是爲(wèi)了今日之事的酬功!

“潞王,你將賜物遞給他。”

“是,娘娘。”

在太后身邊一直侍立著一個十歲左右的童子,穿著四團龍袍,戴翼善冠,惟功早就知道這個小童的身份,只是在太后跟前,無法行禮,所以只能裝作不曾看到。

此時得了太后的身份,潞王親自提著一個錦囊,送到張惟功身前。

“臣多謝潞王殿下。”

惟功深深一躬身後,這纔將錦囊接下。

見他接下,李太后便笑道:“我可沒有張先生那般風(fēng)雅,就賜你一袋金瓜子,想買什麼,只管拿去使吧。”

小小錦囊,份量極輕,惟功偷眼看了一下,裡頭大約有二三十枚金瓜,這是內(nèi)廷的銀作局打造的,十分精巧漂亮,不過重量麼……大約是不到五兩黃金。

這麼一點金子,皇太后卻是鄭重其事的拿出來賞人,還一副厚賜的模樣……還真不是一般的小氣啊。

賞賜雖薄,惟功卻不敢怠慢,深深躬下身去,謝過聖恩不提。

(本章完)

第一百零六章 傳奇第二百二十八章 訓(xùn)導(dǎo)第三百五十章 亂戰(zhàn)第五百九十二章 臺下第八百一十九章 出行第一百五十五章 熱血第七百六十七章 收支第三百七十一章 劃歸第三十六章 逆轉(zhuǎn)第一百五十四章 蠻橫第三百七十二章 追逃第一百二十六章 士楨第四百九十一章 獵騎第三百四十三章 要城第三百三十四章 南北第七百五十九章 妖書第二百一十七章 去留第九百零八章 造反第六百八十八章 雪夜第十四章 寶和第九百零八章 造反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房第二百四十章 會議第七百九十七章 書信第五百九十五章 李贄第四百二十二章 撫賞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一百一十一章 馬軍第六百三十四章 開始第二百二十章 亂起第三百三十五章 較量第三百八十九章 狠手第六百一十五章 不解第四百四十四章 行動第八十二章 試探第八百八十二章 請辭第三十八章 變化第一百一十章 要人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衡第八百四十九章 代署第八百一十三章 龍安第一百五十四章 蠻橫第五百七十一章 原形第八百四十七章 總部第四百五十六章 野心第二百六十一章 朋黨第七百二十五章 了凡第八百七十五章 礦稅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人第六百六十章 明日第五十三章 發(fā)動第四百五十章 分別第三百五十五章 永年第五百九十九章 夜話第四十九章 伴騎第六百五十七章 參謀第二百三十八章 勒索第六百四十三章 傳旨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婚第七百六十五章 飲酒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刺第四百零二章 頭緒第二百六十四章 悶氣第五百九十七章 殉道第三百四十一章 滄海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三百五十六章 震懾第四百零四章 寧遠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發(fā)第一百三十八章 同知第二十九章 禁軍第三百九十九章 海路第六百五十八章 布延第五百七十章 進獻第一百八十八章 哨騎第八百九十三章 天平第五百八十四章 籌備第三百零二章 解決第一百三十四章 拳意第三百九十五章 反擊第二百零八章 禮佛第四百五十五章 崩沙第一百七十章 決心第一百二十四章 懲罰第六百零五章 六科第五百四十五章 殺了第三百九十八章 遼商第一百章 悟劍第二十一章 居正第四百七十三章 污水第七百八十九章 火耗第六百二十二章 說糧第一百五十一章 價格第三十九章 管束第七百三十二章 藉口第四百九十二章 閒談第八百二十五章 用絞第六百零八章 閱操第九百零六章 再召第六百三十章 殺了
第一百零六章 傳奇第二百二十八章 訓(xùn)導(dǎo)第三百五十章 亂戰(zhàn)第五百九十二章 臺下第八百一十九章 出行第一百五十五章 熱血第七百六十七章 收支第三百七十一章 劃歸第三十六章 逆轉(zhuǎn)第一百五十四章 蠻橫第三百七十二章 追逃第一百二十六章 士楨第四百九十一章 獵騎第三百四十三章 要城第三百三十四章 南北第七百五十九章 妖書第二百一十七章 去留第九百零八章 造反第六百八十八章 雪夜第十四章 寶和第九百零八章 造反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房第二百四十章 會議第七百九十七章 書信第五百九十五章 李贄第四百二十二章 撫賞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一百一十一章 馬軍第六百三十四章 開始第二百二十章 亂起第三百三十五章 較量第三百八十九章 狠手第六百一十五章 不解第四百四十四章 行動第八十二章 試探第八百八十二章 請辭第三十八章 變化第一百一十章 要人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衡第八百四十九章 代署第八百一十三章 龍安第一百五十四章 蠻橫第五百七十一章 原形第八百四十七章 總部第四百五十六章 野心第二百六十一章 朋黨第七百二十五章 了凡第八百七十五章 礦稅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人第六百六十章 明日第五十三章 發(fā)動第四百五十章 分別第三百五十五章 永年第五百九十九章 夜話第四十九章 伴騎第六百五十七章 參謀第二百三十八章 勒索第六百四十三章 傳旨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婚第七百六十五章 飲酒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刺第四百零二章 頭緒第二百六十四章 悶氣第五百九十七章 殉道第三百四十一章 滄海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三百五十六章 震懾第四百零四章 寧遠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發(fā)第一百三十八章 同知第二十九章 禁軍第三百九十九章 海路第六百五十八章 布延第五百七十章 進獻第一百八十八章 哨騎第八百九十三章 天平第五百八十四章 籌備第三百零二章 解決第一百三十四章 拳意第三百九十五章 反擊第二百零八章 禮佛第四百五十五章 崩沙第一百七十章 決心第一百二十四章 懲罰第六百零五章 六科第五百四十五章 殺了第三百九十八章 遼商第一百章 悟劍第二十一章 居正第四百七十三章 污水第七百八十九章 火耗第六百二十二章 說糧第一百五十一章 價格第三十九章 管束第七百三十二章 藉口第四百九十二章 閒談第八百二十五章 用絞第六百零八章 閱操第九百零六章 再召第六百三十章 殺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龙县| 石棉县| 德钦县| 黄骅市| 清河县| 五原县| 科尔| 阜新| 邹平县| 宜兴市| 台北市| 灵山县| 清河县| 广平县| 邵东县| 广平县| 伊宁县| 新巴尔虎右旗| 保康县| 伽师县| 汉沽区| 德令哈市| 同心县| 库尔勒市| 晋中市| 新宁县| 浏阳市| 鲁甸县| 凤庆县| 荆门市| 乌海市| 独山县| 定南县| 徐州市| 姚安县| 喀喇沁旗| 贵阳市| 沅陵县| 尼玛县| 甘德县| 鲁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