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一十章 插手

“竟有此事,簡直荒唐!”端坐在太師椅上的張居正巍然不動,但眉頭已經鎖了起來。

在他面前,是通政司的一個官員,俯首躬身的回事,已經是滿頭大汗了。

李太后崇佛之事,勞民傷財,光是每年佈施在京城各大佛寺的金銀就是不計其數,萬曆數次取用外廷銀兩,有不少是被太后拿去崇佛了。

另外,拿內廷的財貨資助孃家,在太后也不是頭一回了。

哪怕是到崇禎年間,當時的武清伯已經是李國端了,崇禎還記得萬曆早年的舊事,知道慈聖太后當年曾經將大量資財搬到武清伯府,所以崇禎藉助勳貴軍餉時,武清伯府是頭一家挨刀的,可惜,李國端捨命不捨財,崇禎的藉助到底也沒有成功,當然,這也是後話了。

張居正對太后搬運宮中財物到孃家沒有什麼想法,內廷的財物是皇傢俬產,來源很廣,包括進獻,皇莊子粒銀,蘇州織造等各處,每年皇家都會有大量的進帳,幾百年的積攢了,內廷說有千萬兩的現銀肯定是沒有,但把各種物資綜合下來,估計千萬還不止。

這是皇家的私事,他不必過多的過問,但皇太后因爲妄佛之事已經數次觸及到他的底線,這一點,已經有忍無可忍之感了!

數次秋決時,皇太后總是手詔赦免人犯,張居正的改革之中,覈實刑獄,也是很重要的一條,不濫法,就是說,該死則必死,不該抓則不抓,各地的按察司和刑部,大理寺在內,考覈時都是慎之再慎,如果出了冤假錯案,當事的官員就會吃不了兜著走,覈實刑獄之事,也是鬧到朝野雞飛狗跳,不少官員對元輔極爲不滿!

這是張居正的大政方針,皇太后因爲信佛,加上宮中有一些太監攛掇,屢次赦免不該赦免的人犯,這就是大錯。

現在因爲信佛,又要傷人性命,傳揚開去,將來留在史書之上,就是盛世瑕疵,也是他張居正爲首相的恥辱!

當然,如果介入此事,在這樣關鍵的時刻,皇太后剛剛支持他奪情,他便反手與皇太后爲難,這也是張居正有所顧慮的地方。

“公公說了,此事由張先生自己做決斷,反正先生不管怎麼做,公公都是站在先生一邊的。如果先生要做,公公也會藉機掃清一些小蝦米,給宮中一些人做一些警告。如果先生不做,公公說他會私下稟報給皇太后,救下那個假和尚,給外廷做個交代便是?!?

一個六品奉御充當了張居正和馮保之間的傳話人,馮保在萬歲山東側的司禮監裡呆著,早晨他已經在慈聖宮叩禮過了,也給皇太后送了一尊很大的金佛,禮數上已經夠了,他這種身份的太監也不可能一直在萬歲山隨侍。

聽了馮保的話,張居正眼中神光閃爍,一時間,他也不知道如何決斷是好。

……

萬歲山上,皇太后已經聽說了此事,李太后面色陰沉,掃視著四周的太監和都人,衆人都是戰戰兢兢,沒有人敢說半個字。

“吾看這位高僧法相莊嚴,不象是頂替?!?

眼看自己的千秋

節要被攪和黃了,這實在是一件叫人不愉快的事情,李太后心中一千一萬個不願意。

今日之事,料想皇帝不會做不孝的舉動,通政司的人敢真的將此事放在朝堂之上?至於張惟功,這孩子也是個知情識趣的,手下已經給他惹事了,他還敢真的攬事上身不成?

這裡索性還是一把火,燒了這該死的東西,然後叫內廷抵死不認!

這件事,說出來就是醜聞,太后眼中,已經充滿殺機!

……

萬曆還在等候,寒風之中,皇帝在乾清門內安坐,表面上似乎無事,但皇帝心中的波瀾大起,猶如驚濤駭浪!

在他身邊,是常出入宮中的勳臣,武臣,文學侍從之臣,包括最親近的心腹惟功在內,還有張惟賢,錦衣衛的劉守有,還有襄城伯這個管理御前禁軍和儀衛的勳臣在內。

所有人都是眼觀鼻,鼻觀心,一副恭謹之極的模樣。

但萬曆很想知道他們的內心是怎樣的想法,是不是真的把自己這個皇帝看在眼裡?

最少在現在,皇帝羞憤的想找個地方一頭碰死。

不管是張居正插手或不插手,或是太后有什麼決斷,甚至是馮保有什麼決斷,這件事都是這三尊大神說了算,任何一人有了決定,皇帝無非就是照辦。

如果是五年前,皇帝才九歲出頭時,這樣的局面還不算什麼,但現在他已經年近十五,過年後不久就要大婚。

這樣的尷尬之事,還要經歷多少回?

目光流轉之時,張惟賢和惟功等人,都是清楚的看到皇帝的眼色十分陰沉,種種不愉快之處,簡直是十分明顯。

……

“元輔,此事不宜插手啊。”

戶部右侍郎李幼孜是張居正在朝官員心腹中的心腹,如張瀚,申時行,馬自強等輩,不論是入閣,爲尚書,侍郎,都是張居正一手提拔,但能替他出謀劃策,決斷事情,也就是李幼孜和宋堯愈等寥寥幾人。

這也是張居正的悲哀之處,長於謀國,短於謀身。

徐階退職之後,好歹留下了張居正這個大門生替自己留有一絲餘地,沒有太慘的遭際,無非是被清田,兩個兒子被革職充軍,但徐階本人沒有被觸動,徐家仍然是華亭數一數二的大世家。

而張居正自忖年輕也好,或是沒有做好規劃也罷,總之就是沒有真正的接班人,在他死後,張四維落井下石,申時行改弦更張,王錫爵倒是說過江陵秉政至大爲公,並非一無可取,但與他一般想法的官員沒有幾個,更多的人是在張居正的屍體之上開展盛宴與狂歡,張居正爲官生涯之失敗,得罪人之多,也是由此可見一斑。

現在替他出主意的就只有李幼孜一人了,聽說此事之後,李幼孜急匆匆趕來,勸道:“太后必定會十分惱怒,於元輔未來無益。”

“不妨?!?

張居正心中平靜下來,仔細衡量過後,便是苦笑著對李幼孜道:“此事不管是不是有人有心爲此,還是那孩子一心想救父的孝行,既然老夫已

經知道了,就絕對不能置身事外,否則,要此元輔職位何益於國?居此位者,要守住本心啊?!?

“元輔!”

李幼孜還要再勸,張居正已經扭過頭去,擺了擺手,示意李幼孜不要出聲,他已經著人換上公服了。

今日是太后千秋節,大家都穿禮服,但張居正現在要做的事穿禮服就太扎眼了,他決定穿公服前去萬歲山。

方翅展腳襆頭,一汪綠玉爲玉帶,大獨科花大紅羅袍,公服在身上之後,張居正的神情已經變的更加威嚴難犯。

眼見如此,情知張居正的脾氣是不可挽回的,李幼孜也只得默默退下,不復多言。

此時呂調陽和張四維也聽到消息,兩人都站在內閣閣門前,公服送行。

無論如何,張居正此行是維護文官的尊嚴,哪怕是冒犯和得罪太后也是在所不惜,呂調陽已經多次稱病,退出內閣是指日間事,張四維的內心無時無刻不企圖取代張居正,但在此時,兩人的眼神之中,也是顯露出明顯的佩服之色。

待張居正在大量的從人簇擁之下,步出內閣,往乾清門方向趕去的時候,呂調陽的臉色十分蒼白,他對著張四維道:“無論如何,我們該佩服江陵的操守和膽量?!?

張四維笑笑,並沒有出聲,一時的激動過後,他心中也充滿著快意。

張居正啊張居正,你這真是自取敗亡之道呢……

……

當看到張居正安步當車,穿著一身公服過來的時候,乾清門前所有人都是震驚了。

李成功忍不住悄聲對一樣目瞪口呆的惟功輕聲道:“元輔就是元輔啊,惟功,你那營裡的小軍算是告對了?!?

惟功心情也是十分激動。

他在心底深處,已經是對張居正敬服到了極處,他現在經常出入張府,張居正也對他耳提面命,經常教導於他,兩人不是師徒,當然也不可能是師徒,張居正不可能招納一個勳貴武臣入自己的門牆,但在內心深處,張居正和吳惟賢,馬芳,俞大猷一樣,都是惟功人生軌跡上的師傅。

有人教他射術,有人給他築基,張居正,是在他人生體系之中,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那個人。

這個人有缺點,也貪財好色,好面子,愛發脾氣,身爲政治人物,不怎麼在乎人命,該下手時不手軟。

但這個人是無愧於政治家的稱號,是的,眼前的這位五十餘歲的長髯美須的官員,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政治家!

那些猥瑣小氣的政客官吏,勾心鬥角,無非是以自己的利益爲最重,張居正當然也會陰謀手段,也一樣顧及自己的利益,但在大事大非面前,沒有遲疑和退縮,大明有這樣的一個人掌舵,確實是上天賜予的難得的厚禮!

惟功開始設計今日之事時,預料過張居正會插手,但也有死道友不死貧道的自保的想法,在此時此刻,他才隱約明白一些東西……在此後的數十年裡,今日乾清門前的這一幕,仍然會對惟功有所觸動,他的一生,實在被張居正影響多矣。

(本章完)

第八百二十四章 訓誡第二百七十八章 取銀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一百四十一章 辦法第三百五十章 亂戰第七百九十章 車隊第八百五十九章 預感第七百三十五章 穿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馬軍第八百一十章 蒸汽第二百三十章 胸襟第四百章 意外第七百零八章 女人第一百零八章 責任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婚第三百九十三章 暗香第五百零二章 急報第五百四十七章 細柳第六百三十七章 小組第三百七十九章 攬下第六百二十五章 隸籍第一百章 悟劍第五百四十五章 殺了第一百九十一章 開炮第六百七十二章 出擊第一百九十二章 綁票第五百三十七章 四海第六百八十章 糧道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五百九十三章 異樣第八百八十五章 隱憂第八十二章 試探第七章 入京第一百三十四章 拳意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火第五百一十二章 太保第六百三十七章 小組第四百二十五章 野心第六百零九章 並騎第五百一十章 等候第八百九十五章 東望第五十七章 展布第六百五十三章 凌厲第五百九十一章 軍伍第一百零一章 光耀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化第二百七十章 宗沐第五百七十章 進獻第六十六章 詔獄第一百二十八章 先進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第五十一章 清丈第一百八十四章 激辯第七百六十三章 便服第三百五十二章 侮辱第九百零一章 左右第六百二十三章 謹慎第八百九十四章 突入第二百零二章 騎兵第七百零五章 詢問第七百八十二章 搶風第五百七十五章 力挺第六百六十九章 碾壓第五百八十五章 警告第四百五十九章 勸說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禍第三百三十七章 皆歡第一百九十章 蒙古第八百九十三章 天平第二百七十八章 取銀第五百九十八章 府內第九百零九章 選將第七百八十七章 規劃第七百五十四章 退伍第五十七章 展布第一百八十四章 激辯第九十四章 悟道第二百四十七章 指掌第六百二十章 壓價第四百二十四章 邊牆第六百五十三章 凌厲第七百一十七章 批覆第四百零二章 頭緒第三百章 緩急第四百一十一章 總爺第四百二十五章 野心第七百八十八章 臨機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第一百八十九章 破弓第八百二十四章 訓誡第七百二十六章 羣商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亂第一百三十三章 沾衣第八百六十四章 新堡第五百五十二章 重騎第三百一十二章 十萬第三百二十章 舌頭第二十七章 入門第三百八十三章 麻包
第八百二十四章 訓誡第二百七十八章 取銀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一百四十一章 辦法第三百五十章 亂戰第七百九十章 車隊第八百五十九章 預感第七百三十五章 穿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馬軍第八百一十章 蒸汽第二百三十章 胸襟第四百章 意外第七百零八章 女人第一百零八章 責任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婚第三百九十三章 暗香第五百零二章 急報第五百四十七章 細柳第六百三十七章 小組第三百七十九章 攬下第六百二十五章 隸籍第一百章 悟劍第五百四十五章 殺了第一百九十一章 開炮第六百七十二章 出擊第一百九十二章 綁票第五百三十七章 四海第六百八十章 糧道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五百九十三章 異樣第八百八十五章 隱憂第八十二章 試探第七章 入京第一百三十四章 拳意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火第五百一十二章 太保第六百三十七章 小組第四百二十五章 野心第六百零九章 並騎第五百一十章 等候第八百九十五章 東望第五十七章 展布第六百五十三章 凌厲第五百九十一章 軍伍第一百零一章 光耀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化第二百七十章 宗沐第五百七十章 進獻第六十六章 詔獄第一百二十八章 先進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第五十一章 清丈第一百八十四章 激辯第七百六十三章 便服第三百五十二章 侮辱第九百零一章 左右第六百二十三章 謹慎第八百九十四章 突入第二百零二章 騎兵第七百零五章 詢問第七百八十二章 搶風第五百七十五章 力挺第六百六十九章 碾壓第五百八十五章 警告第四百五十九章 勸說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禍第三百三十七章 皆歡第一百九十章 蒙古第八百九十三章 天平第二百七十八章 取銀第五百九十八章 府內第九百零九章 選將第七百八十七章 規劃第七百五十四章 退伍第五十七章 展布第一百八十四章 激辯第九十四章 悟道第二百四十七章 指掌第六百二十章 壓價第四百二十四章 邊牆第六百五十三章 凌厲第七百一十七章 批覆第四百零二章 頭緒第三百章 緩急第四百一十一章 總爺第四百二十五章 野心第七百八十八章 臨機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第一百八十九章 破弓第八百二十四章 訓誡第七百二十六章 羣商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亂第一百三十三章 沾衣第八百六十四章 新堡第五百五十二章 重騎第三百一十二章 十萬第三百二十章 舌頭第二十七章 入門第三百八十三章 麻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兴县| 丹棱县| 临潭县| 门源| 靖边县| 无为县| 江永县| 宣汉县| 朝阳市| 香港| 彩票| 金平| 宜君县| 辽源市| 锦屏县| 大荔县| 福鼎市| 获嘉县| 淮安市| 仙桃市| 富宁县| 玛曲县| 泽普县| 盖州市| 旌德县| 台南县| 都兰县| 石河子市| 苏尼特右旗| 宜州市| 三亚市| 平原县| 丘北县| 通榆县| 霍州市| 土默特右旗| 同江市| 房产| 临泽县| 岳阳市| 长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