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二十八章 被俘

這一番動靜極大,裡頭的提塘官早聽到消息,從衙門裡頭奔行了出來。

兵部提塘官是很重要的一個職位,大明帝國疆域廣大,幅員萬里,每天都有大量的塘報經(jīng)由驛傳送到京師,而最重要的軍事上的消息,當然就是第一時間送到兵部。

在努兒哈赤造反之後,神奇的買通了一個兵部的提塘官,源源不斷的將北京對建州的處置意見反饋到赫圖阿拉,甚至包括明軍的文經(jīng)略人選,統(tǒng)帥人員,幾路進兵,多少人馬等等。

這是錦衣衛(wèi)和東廠的雙重失敗,當然,現(xiàn)在的提塘官肯定想不到他的後輩中出了那種人才,他只是以明白出了大事的焦慮心情站在衙門前等著,一直到那個塘馬將染透了汗水的塘報送到他手中時爲止。

“這段時間,似乎遼東的塘報送過來時,都是這種德性啊!”

似乎就在兩個月不到以前,遼東也是這樣送來一份塘報,黃臺吉和速把亥等知名的部落首領(lǐng)率十萬騎兵寇邊,直入廣寧和義州衛(wèi),結(jié)果被李成樑一通狠打,斬首四百,倉皇逃竄。

這一次又是這樣的動靜,提塘官覺得可能又是北虜大規(guī)模的進犯,但遼東有李帥在,他不覺得北虜會有什麼真正的機會。

“壞了!”

打開塘報一看,兵部提塘官勉力裝出來的鎮(zhèn)定消失的無影無蹤,在原地跺了跺腳,大聲對塘馬道:“你乾的好,消息送的很快,來呀,扶他喝水,吃東西,拿一兩銀子賞他!”

塘馬一路過來是換馬不換人,所以體能消耗極大,但這樣也是保證了最快的速度,他從遼陽一路過來,距離近一千五百里,中間有無數(shù)的河流和失修的道路,有一些驛站也不能保障供給熱食和及時換馬,但一共用了兩天半時間就趕到京城,做爲一個塘馬來說,他乾的很漂亮。

“少司馬大人,遼陽急報?!?

提塘官拿著塘報,一路小跑進入兵部內(nèi)堂,打聽了一下,尚書張學(xué)顏不在衙門,前往內(nèi)閣去了,前任左侍郎趙孔昭病逝,右侍郎曾省吾遷爲左侍郎,新的右侍郎還沒有上任,所以提塘官直接跑到曾省吾辦事的地方,將塘報呈了上去。

曾省吾是一個很乾練的官僚,一步步從兵部的主事升到了侍郎的位子上,按慣例,他還是協(xié)理京營戎政,主持京營防務(wù)的大人物之一,廷議的參加者之一,經(jīng)筳的不固定參加者之一,雖然距離入閣還遙遙無期,但一身功業(yè)哪怕至此也足夠了。

當然,如果能更上一步,將少司馬的少字換成大字,成爲兵部正堂,這當然是更好的一件事情,只是本部堂官張大人和申閣老走的很近,三不五時的見面,這已經(jīng)是朝野共知的事實。申時行也是用這件事和百官及各方勢力打著招呼,他申時行也開始收小弟了,如果有誰打張學(xué)顏的主意,就等於是和申時行宣戰(zhàn),有這麼一重阻礙,曾省吾想上位的可能是不大。

“黑炭石部偷襲遼陽,副將曹簠率本部兵兩千四百餘人迎戰(zhàn),被敵騎兩萬餘重重包圍,曹簠戰(zhàn)敗被俘,千總陳鵬等人戰(zhàn)

死,我兵死八百七十餘人,餘者潰逃折還遼陽,現(xiàn)遼陽萬分空虛,十萬火急!”

遼陽可是遼東的重鎮(zhèn),也是明朝原本在關(guān)外的統(tǒng)治中心,遼東都司便在此城,加上隆慶元年遷入遼陽的遼東總兵府,原本就一直在遼陽的副總兵府,還有周長二十二里的在北方很難得一見的廣闊城池,兩萬五千駐軍的人數(shù),加上家小余丁滋生人口,遼陽城最少有超過二十萬以上的人口基數(shù),這在遼東城市羣落中也是很難得一見的繁華大城。

總之,這一座城池北控河套,是面對北方土蠻和女真部落的第一線軍事重鎮(zhèn),同時又是瀋陽這個重鎮(zhèn)的支撐與後方,也是遼南四衛(wèi)的大後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後金起事後,先後下?lián)犴?,鐵嶺,開原,再下瀋陽,瀋陽血戰(zhàn)一場後又直下遼陽,有了瀋陽和遼陽兩城,遼東和遼南七十餘城先後被拿下和投降,後金由此確定了以遼陽爲中心的核心統(tǒng)治區(qū)域,一直到擺脫了遼南明軍的騷擾之後,遼陽的戰(zhàn)略地位下降,後金政權(quán)才由遼陽遷往瀋陽。

總之,遼陽在此時此刻,是明朝在遼東的統(tǒng)治基石,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塊,哪怕就是廣寧丟失,只要遼陽和瀋陽在,錦州和關(guān)城在,遼東仍然可爲大明所保有,不過如果遼陽丟了的話,瀋陽和撫順關(guān)幾乎也就難保了,廣寧更是獨木難支,最終的結(jié)果會和明末一樣,明朝保有錦州或?qū)庍h,還有孤零零的一座關(guān)城。

想到這麼嚴重的後果,曾省吾這個左侍郎也變了臉色,他下意識的就想叫人去請張學(xué)顏回來,不過轉(zhuǎn)念一想,一個更棒的念頭浮現(xiàn)在腦海之中。

傍晚時分,張學(xué)顏慢騰騰的從內(nèi)閣出來,再經(jīng)過左順門,出午門左掖門,過金水橋,這時候就能看到他四人擡的轎子了。

以他的身份,轎子擺在這裡十分合適,再遠或再近一些都不符合他的身份。

張居正已經(jīng)可以直接坐轎到內(nèi)閣門前,這是十分難得的殊榮,當然,也是張居正年近花甲,加上屢次揚言身體不好的原因,當年的嚴閣老雖然爲首輔多年,坐轎入午門或西苑的待遇可是七十之後嘉靖皇帝纔給。

一路上張學(xué)顏發(fā)覺有不少人在看他,甚至有幾個大膽的官員對著他指指點點。這種不恭謹?shù)膽B(tài)度令得張學(xué)顏心裡十分不舒服,但他只是兵部尚書,能直接管理的只有自己的堂屬,如果他是吏部天官,只要一個眼風(fēng)掃過去,這些不識好歹的傢伙肯定就逃的遠遠的了。

“去打聽一下,出什麼事了!”

張學(xué)顏覺得事情有一些不對,但以他的身份也不好去打聽,待上了轎子,便吩咐轎伕一時不要離開,吩咐自己的管家去打聽。

過不多時,他的管家就跑了回來,臉色灰敗,好象一個死人。

“怎麼了?”

張學(xué)顏心也是一沉,這個管家跟他多年,邸抄都看了好幾百份了,能分清事情的輕重。

“老爺,遼鎮(zhèn)大敗,遼陽危急!”

“噫?”

“曹簠被俘,陳鵬等千

總官戰(zhàn)死,遼陽兵死傷慘重,現(xiàn)在遼陽只有遼東都司和東寧衛(wèi)六所兵守備,情形十分危急!”

遼陽城沒有城守營,平時有鎮(zhèn)守副總兵把守,還有名義上的總兵府,巡撫只有行臺,也沒有分守道和分巡道等道臺,所以根本不設(shè)城守營這個編制,事起突然,城中只有曹簠的一千多人的敗兵,還有遼東都司臨時召集的衛(wèi)所兵,如果不是城池高峻險要,蒙古人又幾百年沒攻過城了,恐怕遼陽在此時已經(jīng)失守了。

“完了……”

張學(xué)顏面色灰敗,整個人都癱軟在轎子裡頭,身爲本兵,遼鎮(zhèn)出現(xiàn)這樣二十年沒有的慘敗,他難辭其咎!

最倒黴的還是副總兵被俘,這是國朝有史以來,從來沒有過的難堪事情。

而且這事情在午門前都這樣被人議論著,很顯然,是兵部直接上奏了,而且直接遞進了文華殿裡頭。

如果張學(xué)顏沒記錯的話,黃昏時分,經(jīng)筳開始,在這種時候兵部這急奏不經(jīng)內(nèi)閣,直接送入大內(nèi),完全符合規(guī)定,但也等於是狠狠的在張學(xué)顏臉上抽了好幾個耳光。

在這一瞬間,這位大司馬很清楚的知道,他的仕途算是完了。

……

萬曆高坐在文華殿的金臺之上,臉上的神色可以說是難看到極點了。

打敗仗倒不怕,嘉靖年間和隆慶年間,俺答可是一直帶著兵越過長城,打到京城腳下了。

但堂堂副總兵官被俘,這在國朝真的是第一次!

這個臉,丟大了!

以後提起萬曆九年,很可能不會叫人想起別的事來,只會想起來一個副總兵官輕兵冒進,結(jié)果兵敗被俘。

“自漢之李陵之後,不想又復(fù)見曹簠!”

萬曆幾乎是咬牙切齒,對著金臺之下的羣臣們宣泄自己的怒火。

“皇上,”張居正是主持今天的經(jīng)筳,此時從容上前,奏道:“看遼鎮(zhèn)塘報,曹簠是受傷力竭,後又昏迷,其家丁親軍死戰(zhàn)護送,但因中伏時過於深入,其家丁多半戰(zhàn)死,曹簠昏迷時落馬被俘,並非如李陵那樣投降?!?

聽到這樣的解釋,萬曆的心氣平定了一些,曹簠是力戰(zhàn)重傷被俘,好歹不是氣節(jié)有虧,當然,這廝若是戰(zhàn)死就更好了,朝廷就少了不少的麻煩!

在張居正說話的時候,底下一片嗡嗡聲。

今天這場面原本該是講春秋大義君臣治理天下治道的經(jīng)筳,也是最高層次的儒學(xué)研討,一國之君坐而論道,這算是對傳統(tǒng)的尊重。

當然,明朝皇帝也確實有不少真心喜歡經(jīng)筳,比如明太祖,明孝宗等。

萬曆肯定屬於叛逆的君上,不過此時內(nèi)有李太后,外有張居正,經(jīng)筳不僅舉行,而且是正常按日期進行,幾乎沒有免除的時候,除非是年節(jié),或是重臣死亡,或是皇帝身有疾病,無奈重臣死的不夠多,皇帝又是二十不到,生病的理由很難用,所以萬曆苦於經(jīng)筳,在他能當家的日子裡,這東西幾乎不曾有機會沾過他的邊,當然,那就是後話了。

(本章完)

第四百七十五章 學(xué)宮第七百五十三章 躲避第五百七十一章 原形第七百八十五章 限制第七百零七章 擴散第八章 入府第四百二十六章 往矣第八百四十七章 總部第五百九十五章 李贄第二百零九章 登聞第一百零五章 大喪第三百八十七章 壓制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七章 入京第五百零二章 急報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軍第七百五十七章 顧家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wǎng)第二百二十五章 擲首第四百六十六章 田埂第五百四十三章 提前第一百八十一章 儒臣第四百九十八章 三人第二百零七章 供佛第九章 習(xí)武第一百六十七章 醫(yī)治第三百九十四章 月錢第三十四章 冷鋪第五百三十七章 四海第六百六十一章 早飯第六百五十八章 布延第一百九十章 蒙古第二百四十二章 美人第五百二十九章 密議第四百四十九章 分營第八百一十八章 收穫第七百四十八章 四將第四百八十六章 瑰寶第四百五十二章 詭秘第三百零六章 錯誤第七百八十四章 心緒第七百四十三章 功利第十六章 殺人第四百八十章 瘋了第八百四十八章 買直第三百六十五章 守有第六百四十五章 出擊第五百九十三章 異樣第二百四十一章 惟別第八百八十二章 請辭第三十四章 冷鋪第九百零二章 信心第七百八十九章 火耗第五百三十四章 肅清第七百三十六章 醫(yī)院第十一章 衝突第一百八十三章 發(fā)誓第三百九十八章 遼商第八百七十七 勸說第三百一十章 廣寧第八百章 工廠第三百八十一章 覆信第一百零四章 痛快第二百七十七章 迷團第六百四十四章 襲爵第八百九十一章 展望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軍第七百二十九章 請客第七百三十八章 不甘第一百六十一章 禮單第二百二十章 亂起第七十九章 訓(xùn)皇第一百八十七章 戰(zhàn)馬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禍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刺第三百九十五章 反擊第五百三十五章 文武第二百一十三章 長短第八百一十八章 收穫第六百六十二章 左右第十八章 境遇第九十五章 東林第五百八十五章 警告第五百四十三章 提前第五百四十八章 乞投第六百四十八章 人力第三百零一章 殺戮第一百章 悟劍第二百五十九章 蹊蹺第四百三十九章 嚮往第六百五十八章 布延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五百二十五章 郵信第四百一十一章 總爺第五百二十五章 郵信第八百二十九章 談話第八百四十二章 暗鬥第七十章 異人第七百六十四章 辭官第四百九十七章 軍醫(yī)
第四百七十五章 學(xué)宮第七百五十三章 躲避第五百七十一章 原形第七百八十五章 限制第七百零七章 擴散第八章 入府第四百二十六章 往矣第八百四十七章 總部第五百九十五章 李贄第二百零九章 登聞第一百零五章 大喪第三百八十七章 壓制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七章 入京第五百零二章 急報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軍第七百五十七章 顧家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wǎng)第二百二十五章 擲首第四百六十六章 田埂第五百四十三章 提前第一百八十一章 儒臣第四百九十八章 三人第二百零七章 供佛第九章 習(xí)武第一百六十七章 醫(yī)治第三百九十四章 月錢第三十四章 冷鋪第五百三十七章 四海第六百六十一章 早飯第六百五十八章 布延第一百九十章 蒙古第二百四十二章 美人第五百二十九章 密議第四百四十九章 分營第八百一十八章 收穫第七百四十八章 四將第四百八十六章 瑰寶第四百五十二章 詭秘第三百零六章 錯誤第七百八十四章 心緒第七百四十三章 功利第十六章 殺人第四百八十章 瘋了第八百四十八章 買直第三百六十五章 守有第六百四十五章 出擊第五百九十三章 異樣第二百四十一章 惟別第八百八十二章 請辭第三十四章 冷鋪第九百零二章 信心第七百八十九章 火耗第五百三十四章 肅清第七百三十六章 醫(yī)院第十一章 衝突第一百八十三章 發(fā)誓第三百九十八章 遼商第八百七十七 勸說第三百一十章 廣寧第八百章 工廠第三百八十一章 覆信第一百零四章 痛快第二百七十七章 迷團第六百四十四章 襲爵第八百九十一章 展望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軍第七百二十九章 請客第七百三十八章 不甘第一百六十一章 禮單第二百二十章 亂起第七十九章 訓(xùn)皇第一百八十七章 戰(zhàn)馬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禍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刺第三百九十五章 反擊第五百三十五章 文武第二百一十三章 長短第八百一十八章 收穫第六百六十二章 左右第十八章 境遇第九十五章 東林第五百八十五章 警告第五百四十三章 提前第五百四十八章 乞投第六百四十八章 人力第三百零一章 殺戮第一百章 悟劍第二百五十九章 蹊蹺第四百三十九章 嚮往第六百五十八章 布延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五百二十五章 郵信第四百一十一章 總爺第五百二十五章 郵信第八百二十九章 談話第八百四十二章 暗鬥第七十章 異人第七百六十四章 辭官第四百九十七章 軍醫(y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毕节市| 东乌珠穆沁旗| 南郑县| 高雄市| 东兴市| 金湖县| 兴宁市| 涿鹿县| 浦北县| 西贡区| 宁化县| 绵竹市| 珲春市| 乐业县| 皮山县| 濮阳市| 乐山市| 岐山县| 宣武区| 唐河县| 铜鼓县| 通化市| 靖江市| 芜湖市| 连城县| 临颍县| 涡阳县| 余姚市| 大同市| 库伦旗| 长阳| 津南区| 巴楚县| 石首市| 兴山县| 山西省| 博白县| 扬中市| 九龙县| 封丘县| 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