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二十九章 談話

惟功擺了擺手,已經有人搬了張太師椅放在階上,他站在階上說話,各人都很自覺的站在階下聽著,幾百人站滿了臺階和附近的街道路口,還有更多的民衆聽說了,放下了手頭的事情來聽惟功總兵官說話,聽了這一段話後,不僅商會這裡衆人感激躬身,遠處的民衆聽了也是大聲叫起好來。

此時惟功的形象和名聲在遼鎮已經好到無可再好,衆人表示過後也就安靜下來,知道惟功並不是要給自己表功。

“蛇無頭不行,是以很多事不能與大家商量著辦,一商量,總是七口八舌,把容易辦好的事情也辦壞了,或是拖延下來,辦不成了。坦白說,我大明中樞,說是有首輔,但有司禮監和次輔和各尚書牽制,除了當年的江陵相國,想要獨立柄政的首輔大學士是沒有的,就算嚴閣老當年還有一個徐閣老牽制,世宗皇帝不會真正叫他一家獨大的,再說也還有一個陸炳。各方牽制,不設丞相,這是我大明太祖高皇帝的主意,他自己本事大精力夠,倒沒想過後世子孫長於深宮,錦衣華食,哪有他那般體力精神,而不設丞相,自然政出多門,看似穩了,遇事則是扯皮的多,能做的事就少了。我大明之事,多半壞在朝堂政爭,就是如此了。”

大明諸多政務缺失,這些年遼陽的各報紙沒少說,各家學堂,更是在政治相關課程裡不停討論,學生回家當然會炫耀分說,是以哪怕最無知的文盲也知道張江陵是誰,而此後張四維和申時行盡廢前政,弊端又出,這些也是大家所共知的事情。

惟功說到此,看看四周,又接著道:“但凡事獨掌於一人之後,倒是雷厲風行,可萬一有什麼事情我想錯了,底下各司不管權位多高,敢同我說實話指出來的必然不多,或是有幾人向我分說了之後我仍想不明白,繼續將事辦下去,可能就會把事情給辦壞辦錯,尋常人家壞了事,最多是影響自家,若是我做錯了事,影響的就是千家萬戶。我剛說江陵相國等於丞相,在他任內,確實所爲極多,我大明能有今日氣象,還沒有走下坡,還是仰賴江陵相國多矣。但江陵相國在自己任內也不是沒有做錯事,也有很多剛愎自用的事做了出來,對政敵異已沒有寬容之心,自己太愛講排場,講虛榮,但以他的權位,誰能勸他,又有誰告訴他已經走錯了路?”

其實在場的人,最少宋堯愈是知道的,當年張居正有不少錯失之處,特別是“奪情”一事,就是大錯特錯。

以他的權位和在李太后心裡的地位,還有和馮保的盟友關係,丁憂二十七個月根本不是大題,甚至還可以遙控朝政,丁憂一滿,立回首輔任上,絕不會有失去權位之憂。可張居正身在迷局之中,自己就是想不明白這一層,當時惟功和宋堯愈也是苦勸張居正丁憂隊伍中的一員,與那些被打擊報復的相比,他二人只是私下勸說,並沒有以此事搏自己的名聲,所以張居正也知道二人只是好意,沒有別的意思,並沒有惡了兩人,但無形之中,還是疏遠了

很多,原本很親密的關係也變味了。

追思過往,宋堯愈也不禁對惟功的話連連點頭,如果張居正能在獨掌大權的同時,又有提醒和阻止他的力量,恐怕就好的多了。

但點頭之後,宋堯愈又是搖頭……哪來的這麼好的事情?

太后,馮保,張居正,這三位一體,互相信任支持的架構是多麼難得,想要專權,就要穩固權力,穩固了權力,自然也就沒有人能制約,這樣的事,用惟功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矛盾”,不曉得今日他提起此事,卻是什麼樣的用意?

再想到最近有意給張用誠放權的事,還有今日商會的這一番話,原本只以爲惟功是來解決商會之事,現在看來,是想的太簡單了一些。

“又要杜絕掣肘做事,又不能獨斷專行,最終敗事,兩者之間需得有一個平衡。”惟功並沒有坐那張椅子,還是在站著說話,這會子任磊和孫可大李乘雲等人俱趕了來,各司的中層以上沒有太多事的也趕了過來,聽說惟功在此講話,連袁黃和孫承宗徐光啓俱都趕了來,只有將作司沒有什麼人來,那裡只有少量的政務官,多半是專業的事務官,一羣大匠帶著小匠成天叮叮噹噹,有不少人已經在遼陽城外,過不久連趙士楨都要離開遼陽到將作司的新總部去,除了他們份內事外將作司的人是什麼事也不管,反正短了誰的銀子也短不到他們的,他們自然有這種底氣。

軍方的人來了周晉材和陶希忠錢文海幾人,他們最近較爲清閒,聽說惟功在這裡開現場會,也是忙不迭的跑了來。

周晉材等人正聽到集權分權監督對立的話語,幾人都深有同感。

小夥計是一回事,當大掌櫃又是一回事,當了軍方各司的首腦,權力責任相等的重大時,心中的感悟就又是完全不同。

袁黃來的較早,與孫承宗站在一起,聽到這裡,忍不住一嘆,對孫承宗道:“我們上位,真是了不起。”

孫承宗在心裡已經忍不住將惟功與朱元璋對比起來,雖然知道是大不敬,甚至完全不該這樣連想,但他就是忍不住。他是學問已經打的很紮實的一個通才,朱元璋在國初時的諭旨近乎白話,流傳下來的很多,有識之士都會看前朝的諭旨和實錄,再看與經濟相關的紀錄,從中得出不少有益的東西出來,孫承宗想想朱元璋的諸般舉措,再看看眼前這位,兩相對比之後,竟是情不自禁的嘆一口氣。

朱元璋是雄主,但眼前這位,確實在格局胸襟上已經超過去了。孫承宗此時不禁想起惟功說過的話,便是今人一定不能不如古人,古人做過的事,行過的路,說過的話,俱是經驗,後人等若站在前人肩膀上發展,若是做的還不如古人,應該愧死。

這話似乎是在批判大明的礦業和財務狀況時所說,當時惟功對大明的財稅體系大開嘴炮,猛然抨擊,那還是多年前的事,孫承宗不記得是在京城閒聊還是到遼陽之初的事情了,那時候的惟功還有點小

憤青的樣子,雖然有理,態度常常變的激越,雖然也會引發人的情緒,但或多或少有點兒不靠譜的感覺。

現在,隨著人流越來越多,已經有幾千人,而且要麼是大商人要麼是政務官,只有少量的圍觀百姓,在這幾千精英面前惟功似乎是在隨便閒談,但說的話已經不是隨便談話那麼簡單,在場的高層幾乎都聽的出來,這是最近遼陽亂象由頭的一個歸納,而是不是開啓一個新的篇章,還得再聽下去。

張用誠也趕了過來,惟功其實沒有通知任何人,也沒有預計要在這裡開展一場這麼深層次的對話,他只是想說服一羣商人,並沒有想太多的東西,但說出來的話,卻是他最近長久以來對政治和政體的一些思考。

比如對張用誠,他要對方攬權,幫他處理相當的瑣碎雜務,同時似乎也如張用誠擔心的那樣,如果他權勢過重,會不會被猜忌,被懷疑?

張用誠向來有這種擔心,所以做事從來不肯獨斷專行,雖然現在他這個中軍已經加了將軍號,總兵號,已經是正一品的武官,但張用誠做事向來以惟功的幕僚長自居,凡事請示,協調,從不下令。

此番的事情,也算是被逼不過的結果,而惟功最終逼迫張用誠走出了這一步,這件事卻只是一個開始,而不是結束。

徐渭,李贄,更多的人趕了過來。

李植,江東之,羊可立,他們和一大羣教授趕了來。

張三畏,還有任分巡道的劉士忠,分守道張維新,亦都是聞訊趕了來。

已經有不少人在互相打聽,將惟功此前的話都給記錄傳抄了出來。

雒於仁和盧洪春也在教授隊伍之中,他們到遼陽後就感覺此地很好,不必再走,地方繁富在京師之上,特別是空氣叫人感覺舒服,沒有京城那種壓抑不舒服的味道,沒有權貴,王莊,皇店,官店,沒有橫行的太監和青皮無賴,沒有乞丐,流民,地方上富裕繁華,人們安居樂業,這樣的地方,很是符合讀書人對王道治世的幻想。唯一叫他們尷尬的還是一個問題……這一切的創造者是一個武人,雖然他們已經是張黨成員,視惟功爲盟主,但無論如何,幾十年教育形成的既定感覺的去除也是當真著實不易呢……

他們對惟功早就沒有絲毫敵意和輕視,否則也不會投諸門下,他們是比較純粹的儒生,追求的是治世,而惟功能在他們眼前擺出一個治世的模樣,對此他們早就心服口服。而在此時,他們聽到惟功的話語之後,並沒有太多的驚奇,只是被惟功話語中包含的微言大義所震驚,所觸動,有一些感悟和難以抑制的激動情感涌上了心頭。

兩人和普通的旁觀者一樣,取出紙筆,不停的記錄著。

數日之後,想來相當多的記錄會被整理成篇,寄將出去,石星,呂紳,梅應楨,張維新,杜禮,李甲,胡三省等人都會陸續接到信件,這些張黨的中堅份子,想必也會和這裡的人一般的激動吧。

(本章完)

第五百零四章 母子第六百五十四章 行軍第二百六十五章 磨練第一百九十二章 綁票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方第二百零一章 腐肉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祭第四十四章 贈弓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第六百四十章 廷議第七百七十七章 焦急第六百四十五章 出擊第四百七十七章 塘報第六百五十四章 行軍第三百五十章 亂戰第七十五章 鴛鴦第六百五十章 氈包第四百六十五章 圖門第四百一十九章 屯堡第九百零二章 信心第四章 途中第八百五十一章 密疏第五百一十五章 輕視第六百二十九章 關城第二百三十三章 奴子第二百三十三章 奴子第五百零四章 母子第四百四十六章 螺桿第四百九十三章 海邊第三百零七章 攤牌第二百零五章 掃平第七百六十二章 傳教第一百章 悟劍第二百七十六章 堅持第五百六十五章 操縱第六十七章 利益第六百七十三章 縫合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七百九十八章 唐府第七百四十二章 牌坊第八百三十章 制衡第五百零一章 鹽業第八百四十七章 總部第三十章 講官第六百五十六章 官鬥第一百五十九章 餘波第五百七十二章 教士第六百九十七章 避讓第七百一十五章 領土第八百八十九章 準備第二百三十八章 勒索第三百一十章 廣寧第四百二十二章 撫賞第七百一十五章 領土第八百六十五章 暫休第八百九十一章 展望第六百三十七章 小組第八百八十九章 準備第二百一十六章 家丁第六百三十二章 洞房第二百四十七章 指掌第四十一章 痛打第六百三十五章 慾望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笑第九百零四章 成功第五百一十六章 河流第一章 山村第七百九十九章 李家第五百九十章 對立第七百八十五章 限制第九百零七章 寧夏第四百六十七章 堡內第七十一章 順字行第七百六十六章 銀行第一百零四章 痛快第五十九章 練槍第二百二十八章 訓導第四百三十九章 嚮往第八百八十九章 準備第一百零六章 傳奇第八百三十四章 夫妻第一百二十一章 拒絕第一百三十七章 孤臣第四百九十八章 三人第三百八十一章 覆信第三百三十二章 故人第八百八十九章 準備第八百六十八章 頭人第四百六十章 叔侄第八百五十五章 辭官第八百一十三章 龍安第三百八十三章 麻包第一百六十四章 溫諭第五十章 賜金第八百四十四章 入室第一百零三章 再殺第五百零七章 折射第六百零九章 並騎第六百一十五章 不解第六百五十三章 凌厲
第五百零四章 母子第六百五十四章 行軍第二百六十五章 磨練第一百九十二章 綁票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方第二百零一章 腐肉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祭第四十四章 贈弓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第六百四十章 廷議第七百七十七章 焦急第六百四十五章 出擊第四百七十七章 塘報第六百五十四章 行軍第三百五十章 亂戰第七十五章 鴛鴦第六百五十章 氈包第四百六十五章 圖門第四百一十九章 屯堡第九百零二章 信心第四章 途中第八百五十一章 密疏第五百一十五章 輕視第六百二十九章 關城第二百三十三章 奴子第二百三十三章 奴子第五百零四章 母子第四百四十六章 螺桿第四百九十三章 海邊第三百零七章 攤牌第二百零五章 掃平第七百六十二章 傳教第一百章 悟劍第二百七十六章 堅持第五百六十五章 操縱第六十七章 利益第六百七十三章 縫合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七百九十八章 唐府第七百四十二章 牌坊第八百三十章 制衡第五百零一章 鹽業第八百四十七章 總部第三十章 講官第六百五十六章 官鬥第一百五十九章 餘波第五百七十二章 教士第六百九十七章 避讓第七百一十五章 領土第八百八十九章 準備第二百三十八章 勒索第三百一十章 廣寧第四百二十二章 撫賞第七百一十五章 領土第八百六十五章 暫休第八百九十一章 展望第六百三十七章 小組第八百八十九章 準備第二百一十六章 家丁第六百三十二章 洞房第二百四十七章 指掌第四十一章 痛打第六百三十五章 慾望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笑第九百零四章 成功第五百一十六章 河流第一章 山村第七百九十九章 李家第五百九十章 對立第七百八十五章 限制第九百零七章 寧夏第四百六十七章 堡內第七十一章 順字行第七百六十六章 銀行第一百零四章 痛快第五十九章 練槍第二百二十八章 訓導第四百三十九章 嚮往第八百八十九章 準備第一百零六章 傳奇第八百三十四章 夫妻第一百二十一章 拒絕第一百三十七章 孤臣第四百九十八章 三人第三百八十一章 覆信第三百三十二章 故人第八百八十九章 準備第八百六十八章 頭人第四百六十章 叔侄第八百五十五章 辭官第八百一十三章 龍安第三百八十三章 麻包第一百六十四章 溫諭第五十章 賜金第八百四十四章 入室第一百零三章 再殺第五百零七章 折射第六百零九章 並騎第六百一十五章 不解第六百五十三章 凌厲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金市| 桑植县| 汝南县| 犍为县| 武城县| 达拉特旗| 外汇| 房产| 荔波县| 佛山市| 乌拉特中旗| 鄂尔多斯市| 双辽市| 突泉县| 靖远县| 邵阳县| 玉环县| 仁怀市| 华安县| 巫溪县| 扎赉特旗| 遂宁市| 巩留县| 天津市| 微山县| 达日县| 富蕴县| 昌图县| 南雄市| 寿光市| 洪湖市| 林西县| 松江区| 巴彦县| 沧源| 平湖市| 阿巴嘎旗| 八宿县| 宜春市| 尉犁县| 叙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