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一十七章 壯志

“等一下……”陶成嚳又被割了一刀,終於又想起一個理由,艱難道:“我,我曾經深入不毛,斬殺北虜,縱有不少殺良,真正的北虜也殺了不少,也救回不少漢人百姓,我於國有功……饒我,給我一個痛快……”

這個理由,他自己也不敢相信惟功會接受,說完之後,又是將眼閉了起來。

“好。”惟功竟是收了刀,臉上終於露出動容之色。

想了一想,答道:“你的話是事實,念你於國有功,給你一個痛快。”

陶成嚳睜開眼,緊緊盯著惟功,片刻之後,點了點頭,道:“多謝。若再活一次,不會再做那樣的事了。”

“遼鎮(zhèn)之中,你不是獨一個,再活一次到遼鎮(zhèn),你還是一樣的活法。”

惟功相信是什麼樣的土壤結什麼果子,遼鎮(zhèn)那種體系將領就得不停的要追逐軍功和擴大自己的家丁隊伍,掠奪民財,包括李成樑自己也是一樣。

這樣的體系之下,出陶成嚳一點不奇怪,不出纔是奇怪。

事實上現(xiàn)在的九邊遼鎮(zhèn)就是軍紀最壞的一個,也是最鬆散的一個。比起艱苦又守軍紀還能打仗的秦軍,遼鎮(zhèn)兵馬差遠了。

wωω⊕TTkan⊕C〇

幾十年後,遼鎮(zhèn)成爲碩果僅存的大軍鎮(zhèn),軍紀之差,仍然是天下第一。

體制問題,改不好的。

他橫刀過去,刀光掠過,將陶成嚳的喉嚨處割開。

鮮血噴灑出來,濺了不少在他的臉上,惟功也並沒有躲開。

在他身邊,宋黑子早就痛哭出聲,身子也軟了下去,整個人都趴伏在了地上。

惟功沒有哭,看著陶成嚳和衆(zhòng)多的屍體,半響過後,才點了點頭,吩咐道:“趕緊善後……有沒有弟兄受傷?”

這樣的仗,無論如何不該死人,所以惟功問有沒有傷者。

“六個人被箭射中,三人受刀傷,已經清創(chuàng)上藥包紮好了,不妨事的。”

也就是遼陽鎮(zhèn)這樣的醫(yī)療體系敢說金創(chuàng)傷“不妨事”,別的軍鎮(zhèn),傷兵能活下來完全靠自己的運氣,所謂“撞大運”,撞下來就活,撞不下來,就死。

一行人離開山谷,軍情司的人主持善後,馬匹在狹窄的道路上漸次鋪排開來,猶如一隻蜿蜒向前的長蛇。

張用誠等人,簇擁在惟功身邊,見惟功一直不語,衆(zhòng)人面面相覷,不知道說什麼是好。

王國峰試探著道:“屬下祝大人大仇得報,有朝一日,再斬了張惟賢,替先國公報仇。”

“先國公不止是張惟賢一個人的事,”惟功在馬上起伏著,思潮也似乎起伏不定,他思索著道:“先國公遭遇暗害,主要還是針對我,思來想去,是我們的力量還不夠強,不夠震懾羣小的原故。”

“大人,”張用誠道:“上次生員一事,我們展示力量,效果極佳。自此之後,是不是改弦更張,經常顯示力量,以使薊鎮(zhèn),宣府,大同各鎮(zhèn),對順字行有區(qū)別對待,京師之中,也會感覺到我們的力量。”

“最好是北征蒙古,

建不世功業(yè)。”

“一次斬首千級,我相信不難辦到,老陶,你們參謀司怎麼看?”

“現(xiàn)在以我們的力量,純粹追求斬首已經是很容易的事情了……我想大人志不在此吧。”

“是不在此。”惟功道:“兩個層面,第一,先叫遼鎮(zhèn)頂上,耗**們的力量,叫朝野明白,遼鎮(zhèn)根本外強中乾。”

“這件事我已經安排人叫魏允貞去做了。”

王國峰道:“魏某不是張四維的人?”

張用誠笑道:“這廝其實誰的人也不算,算孔方兄的人。”

京中大有一些官員被收買,這件事不歸軍情司來管,是中軍部和參隨室協(xié)力進行,所以張用誠這麼一說,衆(zhòng)人才明白過來。

周晉材黑著臉啐一口,罵道:“以前只當這些老爺們是天上人,現(xiàn)在看來,真真是齷齪不堪,好叫人瞧不起。”

“也有好官。”

“對,”惟功笑道:“不可一概而論。魏允貞的奏摺稿底我看了,有一句話說的很好:何以於北虜斬首之衆(zhòng)而生齒日減?這話,我沒有教他,他自己想出來的,算是了不起。這一句話一傳開來,遼鎮(zhèn)冒功諱過之事,會被朝廷看出來,我們的目標就成了一半。第二層,是完全打服北虜,把他們打趴下,打服,打的從此看到我們就害怕,提起來就膽寒,承認他們不如我們……你們要知道,韃子也有自己的那一套,他也有自己的自尊,什麼成吉思汗,征服天下,這是他們的根,我們雖然滅了北元,但那只是他們四大汗國之一,而且,滅的還不徹底。太祖和太宗年間,還有宣宗年間,大將軍馮勝,藍玉,先後征伐殘元勢力,一次最多俘虜十幾萬人,但那是殘元勢力,北虜分成若干部落,韃靼和瓦刺先後興起,現(xiàn)在受撫的順義王,便是韃靼之後,插汗,不過是當年北虜勢大時的牧奴出身罷了。朵顏三衛(wèi)現(xiàn)在勢大,亦是北虜盛時遼東的小部,我太宗皇帝五次北征,幾乎沒有追著北虜的主力,我大明王師深入,他便遠走高飛,若無主力,小股邊軍又不是他大股的對手。二百年以下,北虜越打反是越強,多次入我境內,今日受撫的順義王,曾經兩次攻到京城城下,這樣的受撫,其心思最多是覺得與大明互市得利比搶掠方便,加上年老不欲多事,其子黃臺吉,昆都,多與插漢各部聯(lián)絡,陽爲招撫,陰爲圖謀不軌。我們此時出擊,最多斬首多一些,卻不能根除此患。非得我掌握全遼,甚至更大的力量時,出盡全力,一舉剷除北虜所有部落,將草原納入囊中,徹底解決我漢家千年之下,一直遭遇的草原之害!”

這樣的雄心壯志,令得身邊的人們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似乎是在史書之中,金戈鐵馬的過往就發(fā)生在自己的身上,而自己,身處於那一段段書墨寫成的歷史之中。

彷彿是感覺到了衆(zhòng)人的想法,惟功微笑道:“歷史是由勝利者來書寫,幾十年後,整個大明和華夏的歷史,絕對是我們來書寫,諸君,努力吧。”

“是,大人!”

所有人都振起

一股昂揚之氣,昂首挺胸,大聲回答著。

……

……

一轉眼,已經是萬曆十一年秋。

這半年多來,朝廷南邊有大征伐,到夏中才平服下去,所費白銀在百萬以上,糧食布匹等軍需物資也在百萬以上,耗費不少,但收效不多,畢竟叛亂者沒有得到懲罰,幾乎毫髮無損的退回緬甸,朝廷亦不爲已甚,草草收兵了事了。

這樣的結果,實際上是縱容了一些野心家的野心滋長,但朝廷亦毫無辦法……緬甸原本就是大明雲南布政使司的治下,不過在太宗之後,國力日減削弱,後來明軍徵調大軍攻安南,更是深陷泥沼之中,緬甸,當時叫八百宣慰司趁機自立,朝廷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雲南疆域,其實是遠遠小於故元,不過,論起實際的控制來說,又遠遠強於蒙元了。

最少,因爲黔國公沐府的存在,雲貴兩地,這二百年來的向心力還是足夠,朝廷在西南邊境也有過幾次征伐,多發(fā)生在英宗和憲宗年前後,自那之後,太平無事,這一次緬甸入侵,算是一個警鐘,奈何警醒的人並不多。

各地水患的遺患還沒有盡消,尤其以準揚一帶爲甚。

萬曆十年的大水實在太過慘痛,淮揚帶蘇鬆一帶,直接死於水患的便有數萬人之多,而蘇鬆受災又較輕一些,加上地方富裕,賑災得力,算是已經恢復元氣。

淮揚地方,雖然鹽商富,官府富,民間卻較蘇鬆差的遠了,到萬曆十一年,鹽窩產量還沒有到受水前一半,民間仍然餓殍滿地,不少饑民沒有辦法,舉家到蘇鬆一帶尋工做活,背井離鄉(xiāng),不免要遭人白眼了。

“娘,好動身了,我去了。”

“好的,路上要小心。”

江陰縣屬常州府治下,與無錫等縣一樣,都是十分富裕繁華的所在。

顧廷義住的鎮(zhèn)子與無錫緊緊相連,往江陰縣城反比無錫縣城要遠一些,眼看是交秋稅的時間到了,他清早起身,將六百多斤四石多新收的穀子裝了車,預備推到無錫縣城去販賣……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他家六畝多地,每畝該收的正賦原該十分有限,加起來才應該幾十斤重,以前實物納糧時也就是一斗糧交上去就完事了。

他家的地是祖?zhèn)飨聛淼模居惺畞懋€多,祖上交賦,最多交一斗半,交完了事,最多是衙差收糧的時候,伸腳踢那麼一下,把斛上的尖頂踢下來,灑下來的當然歸這些衙差所有,大家均分,不足之處,由交租人自己補上。

如果上控,要打板子,要問話,搞不好要坐監(jiān)獄,傾家蕩產不在話下,所以沒有民和官斗的道理,哪怕是“不入流”的小衙差幫閒。

百年之下,規(guī)矩也變了,現(xiàn)在改交糧爲交銀,說是把力役徭差都折了銀,顧家剩下這六畝地也是十分不容易,祖上有變故的,有疾病的,無非是賣地,十幾畝地,剩下正好一半。改折之後,日漸困難,好在只要沒有大的災害,比如水澇,家裡也沒有人得重病的話,日子能頂的過去。

(本章完)

第六百九十三章 報復第三百一十六章 違心第五百零一章 鹽業(yè)第八百九十六章 會寧第四百一十九章 屯堡第八百六十二章 軍區(qū)第一百零八章 責任第七百六十一章 質問第一百零八章 責任第四百七十一章 閣中第六百一十七章 壯志第二百四十七章 指掌第八百零四章 暴起第八百八十章 協(xié)力第二百八十章 委屈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刺第三百八十一章 覆信第三百一十五章 年後第八百五十一章 密疏第二百四十六章 野心第六百七十四章 休整第七百二十三章 夥伴第四百五十章 分別第四百零九章 官亭第四百零四章 寧遠第四百四十三章 參謀第七百六十七章 收支第五十五章 對手第七百四十四章 文武第五十三章 發(fā)動第四百三十章 勇士第二百八十七章 和解第四百六十七章 堡內第四百零七章 刺耳第八百二十五章 用絞第七百零六章 居停第六十三章 上奏第八百三十四章 夫妻第二百二十一章 壓力第七百七十一章 迎帆第五百九十四章 勳章第三百六十九章 編制第五百四十章 圖倫第一百九十一章 開炮第八百二十三章 招供第二百一十四章 獵物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笑第十六章 殺人第八百一十八章 收穫第八百八十九章 準備第三百七十七章 花廳第八百五十八章 突至第三百八十一章 覆信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聲第四百一十九章 屯堡第六百四十三章 傳旨第八百零三章 鬥氣第一百三十三章 沾衣第一百一十章 要人第九百一十二章 歸心第四十八章 出宮第三百零三章 露宿第五百一十二章 太保第一百八十七章 戰(zhàn)馬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發(fā)第六百零四章 改政第二百零八章 禮佛第二百五十三章 決心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五百五十六章 壯烈第四百七十二章 雅集第五百零六章 興狂第三百八十三章 麻包第八百五十五章 辭官第二百二十章 亂起第六百九十九章 禍害第一百六十一章 禮單第七百三十五章 穿人第十六章 殺人第七百三十五章 穿人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二百九十一章 主奴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第十一章 衝突第一百五十七章 衝府第九百零一章 左右第一百章 悟劍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獸第三百八十三章 麻包第七百二十五章 了凡第七百一十二章 壓迫第二十七章 入門第一百五十六章 御史第五百八十章 海上第六百二十九章 關城第八章 入府第四百三十七章 第一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第三百七十六章 打鬥第五百四十一章 制衡
第六百九十三章 報復第三百一十六章 違心第五百零一章 鹽業(yè)第八百九十六章 會寧第四百一十九章 屯堡第八百六十二章 軍區(qū)第一百零八章 責任第七百六十一章 質問第一百零八章 責任第四百七十一章 閣中第六百一十七章 壯志第二百四十七章 指掌第八百零四章 暴起第八百八十章 協(xié)力第二百八十章 委屈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刺第三百八十一章 覆信第三百一十五章 年後第八百五十一章 密疏第二百四十六章 野心第六百七十四章 休整第七百二十三章 夥伴第四百五十章 分別第四百零九章 官亭第四百零四章 寧遠第四百四十三章 參謀第七百六十七章 收支第五十五章 對手第七百四十四章 文武第五十三章 發(fā)動第四百三十章 勇士第二百八十七章 和解第四百六十七章 堡內第四百零七章 刺耳第八百二十五章 用絞第七百零六章 居停第六十三章 上奏第八百三十四章 夫妻第二百二十一章 壓力第七百七十一章 迎帆第五百九十四章 勳章第三百六十九章 編制第五百四十章 圖倫第一百九十一章 開炮第八百二十三章 招供第二百一十四章 獵物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笑第十六章 殺人第八百一十八章 收穫第八百八十九章 準備第三百七十七章 花廳第八百五十八章 突至第三百八十一章 覆信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聲第四百一十九章 屯堡第六百四十三章 傳旨第八百零三章 鬥氣第一百三十三章 沾衣第一百一十章 要人第九百一十二章 歸心第四十八章 出宮第三百零三章 露宿第五百一十二章 太保第一百八十七章 戰(zhàn)馬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發(fā)第六百零四章 改政第二百零八章 禮佛第二百五十三章 決心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五百五十六章 壯烈第四百七十二章 雅集第五百零六章 興狂第三百八十三章 麻包第八百五十五章 辭官第二百二十章 亂起第六百九十九章 禍害第一百六十一章 禮單第七百三十五章 穿人第十六章 殺人第七百三十五章 穿人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二百九十一章 主奴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第十一章 衝突第一百五十七章 衝府第九百零一章 左右第一百章 悟劍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獸第三百八十三章 麻包第七百二十五章 了凡第七百一十二章 壓迫第二十七章 入門第一百五十六章 御史第五百八十章 海上第六百二十九章 關城第八章 入府第四百三十七章 第一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第三百七十六章 打鬥第五百四十一章 制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潞城市| 潜山县| 宝兴县| 静安区| 密山市| 汝南县| 四川省| 报价| 木兰县| 上高县| 揭西县| 荣成市| 阜南县| 二连浩特市| 克拉玛依市| 百色市| 平遥县| 调兵山市| 望奎县| 阿拉善左旗| 象山县| 安达市| 大理市| 中牟县| 延庆县| 班戈县| 揭西县| 大同市| 涟源市| 威宁| 宁远县| 神木县| 丰城市| 三原县| 灵川县| 女性| 柳州市| 镇原县| 汉川市| 卓尼县| 正镶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