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二十三章 退進

面對洶涌而來的潛流,張居正的反應便是以退爲進。

趙世卿的奏議上來不久,張居正就自請致仕,向萬曆皇帝請骸骨了。

“臣,元氣愈覺虛弱,起居皆仰賴人扶……肌體消瘦,僅存皮骨,傍人見之,皆以爲臣悲憐,至今若不請休退,必然不得生還……今日精力已竭,強留於此,不過行屍走肉耳……伏望皇上憐臣十年拮據之苦,早賜骸骨,生還鄉里,若不即死,將來效用尚有日也……”

萬曆坐在暖閣坑上的另外一側,低著頭,叫人看不清楚他臉上的神色,旁邊是朗讀張居正奏疏的魏朝,字字清晰,口齒便給。

張居正這一次請骸骨,立刻在第一時間驚動朝野。

因爲言詞十分誇張,幾乎到了皇家不給他致仕的話,就要立刻死在任上的感覺。整個奏疏,可稱字字血淚,將他的疲憊不堪病入膏肓之態,描寫的淋漓盡致!

政治人物,將自己的身體寫成這般的模樣,可見請去之心甚堅,不是一種惺惺作態的政治態度,而是真的心灰意冷,預備回鄉了。

“此事重大,兒臣不敢自專,還請娘娘示下?!?

等魏朝讀完,萬曆才擡起頭來,一臉沉靜,看不出什麼情緒上的變化。

李太后十分煩惱,近來天氣漸轉和暖,可以沒事就到御花園或是萬歲山轉悠一圈,春風拂面,心情自是愉悅。

內廷到西苑,頗多佛堂,可以叫她排遣心中煩憂,轉移精力,將心中的一些不可與人道之的煩惱,悄然抹去。

國事上,解決了幾件大事之後,這一陣子風平浪靜,太后不願多事,欲將外事一律付與張居正來解決,張居正年紀還不大,太后預備叫他再當十年的家。

比起當年的嚴閣老來說,張居正已經算是年富力強了。

至於能力,自是甩嚴閣老一百條街。

此時若換人,李太后簡直想不到首輔換人之後是什麼樣的局面。當年她可是從嘉靖年間過來的,朝廷窮的沒錢發百官俸祿,連裕王府都很窘迫,嘉靖本人有幾次也是想修宮殿而苦於沒錢。這種日子,李老太太是絕對不想再過了。

“皇帝不要七想八想的!”李後尖聲道:“別人吹吹牛皮,你就聽聽也罷了,這外朝沒有張先生,我母子哪有這般輕閒日子過,怕是煩也要煩死。皇帝不要天天來請安問好,真要孝順,叫我這個當孃的省些心也罷了?!?

“兒臣省得?!比f曆點點頭,答應道:“兒臣一定留下張先生來。”

“嗯,”李後道:“還有事麼?”

自上次廢立風波之後,母子之間的情份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嚴重的裂痕。從萬曆這邊來說,更加的恭謹和孝順了,而在李太后這邊,卻是總懷疑兒子的孝順是做出來給外人看的,因而對萬曆總是橫挑鼻子豎挑眼。

“倒還真有一事。”

萬曆不在乎

母后的態度,很輕鬆的笑道:“兒臣想給王弟確定歲支俸祿,旗校親軍。”

“哦?”李後聞言一徵,問道:“怎麼突然想起這個來?”

“王弟一時還不得出去,但現在已經分府,明年預備成婚,不訂俸祿,有司不給錢糧,過日子總不輕省,總賴母后這裡度支,母后開銷也大。”

對萬曆母子來說,錢財總是一個比較容易談的來的話題。

李後果然很感興趣,皺眉道:“皇兒你這樣還算是有心啊,沒有叫娘白生你一場。你外公常來尋我打饑荒,不與他便鬧,實在不成體統,佛事的用度也不小,宮中開銷亦大,你那王弟的開銷也在我身上,確實是叫娘支持不住?!?

“對啊,就是這個理?!比f曆很內行的道:“咱們用些錢,外廷就叫苦連天,給王弟俸祿旗軍,那是祖制,他們總沒有話可說了吧?”

“嗯,既然這樣,你預備給他多少?”

“他還太小,又在京,給多了怕是言官要說話?!比f曆想了想,道:“在外定年俸祿米一萬石,在京支取三千石,另給鈔一萬貫,給旗尉六百人,軍一千人,以爲侍衛……就這樣,母后覺得如何?”

“這樣好,好歹他能自立些兒。”

李後一臉的滿意,米三千石值錢一千五百兩,這銀子一點也不多,但勝在不是從自己手裡掏,平白得來的,當然滿意。另外給潞王添的六百旗尉和一千親軍,這當然也是朝廷開銷,不是內廷拿錢出來,潞王經過上次的事後灰頭土臉,李後也很生這個兒子的氣,但隔了這麼一陣子,到底是一向寵愛的小兒子,也就將事情拋開了,現在萬曆給潞王加旗尉親軍,等於恢復了弟弟的體面,潞王的心情應該可以好些了。

“母后既然同意,那就這麼辦了?!?

“嗯,我可要預先說明,將來你弟弟總不能只靠著一年一萬石的祿米過日子?!?

“這個母后放心?!比f曆陪笑道:“王莊,王店,鹽引,樣樣少不得他的?!?

“這樣便好!你們可是一母同胞!”李後滿意道:“國家大事,我能不過問便不問了,只告訴皇帝,外事交給張先生,和你弟弟和睦一些兒,我這裡就任事也不理了!”

萬曆回到乾清宮後,因見宮人剛端上來一碗翠綠的黃瓜湯,他知道這是豐臺坑房裡出來的,價值不菲,因指著湯對人道:“這個端去送與皇后。”

說著自己坐下來,沉思一會兒,提筆寫道:“朕久不見卿,朝夕殊念,方計日待出,如何有此奏?朕覽之惕然不寧!卿受皇考顧命,夙夜勤勞,弼成治理,朕方虛已仰成,眷倚甚切,卿何忍欲舍朕而去?”

皇帝這樣手書長篇大論,亦屬罕有之事,乾清宮中,靜謐無聲,待萬曆寫完,吹了吹紙,對著一個御前牌子道:“速送到張先生府,不可耽擱?!?

“是,皇爺有沒有口諭。”

“只說朕絕不允張先生致仕,其餘的話不要多說。”

“遵旨?!?

傳旨的太監取了手詔,立刻帶著兩個旗校和兩個小太監隨行,一路打馬,趕到了張居正的府邸之外。

在停馬的時候,這個太監感慨道:“都說臣門若市,可見榮枯,這張先生家裡以前咱家也來傳過旨,哪裡這麼容易就到近前!”

……

英國公府之中,卻是沉浸在一片離別愁緒之中。

張元功是怎麼樣也想不到,自己這個唯一的嫡子居然要遠行,要去鎮守外鎮。

公侯伯的身份出鎮在外,在洪武和永樂年間是常有的事,不過公爵多半是奉命出征,事畢還朝,很少久鎮在外方,只有一個黔國公府是比較特殊的存在,雲南和貴州是煙瘴地面,土司較多,地方力量很強,朝廷放一個國公在那裡掛將軍印爲總兵官,可以有事臨機決斷,也可以維持一個相當強的軍事存在,當然,後來巡撫制度興起,朝廷在雲貴也有巡撫和巡撫及各兵備道分守道分巡道,不比國初時只有州府和三司相提並論,但黔國公世鎮的局面已成,也就不必再行更改了。

除了黔國公一家外,公爵出爲外鎮的,怕是隻有現在的張惟功一人。

當然,惟功還不是事實上的國公,只是未來的國公繼承人。

雖則是有舍人營和侍從室打點一切,包括惟功在寧遠的住處已經準備好了,還有軍營的住所和簽押房等處,侍從室都回報已經在當地順字行的幫助下一切都打點完畢,但張元功和七叔七嬸都不放心,這幾天國公府裡雞飛狗跳,丫鬟小子們不停的打著包裹,將惟功平素在府中用度的傢俱,衣物,甚至是練武場裡的兵器沙袋等物,俱是要裝車運到寧遠去。

這會子惟功才知道大府裡頭的公子哥兒是什麼排場,他左推右擋也攔不住這幾位尊長,只得捏著鼻子受了。

好在這些事不需要他多操心,每日關注的重點,就是在舍人營的調度之上,另外,順字行也將變臨較大的革新。

出城之後,他與西商的約定自然廢止,有幾樣新的措施,正在提上日程,有一些想法,也在逐漸形成,他的商業帝國,必然將不停的擴張下去。

上房裡七叔七嬸和張元功督促管家執事們準備行裝,惟功躲在自己的小院裡,正和宋堯愈一起研究著手中抄錄的“宮門抄”。

宮中每日的奏疏,批覆,有一些登爲邸報,有一些則是在內部流傳,如果想知道的話,每天宮門都有奏摺的留底,抄錄一遍,這個龐大帝國的運作可以多多少少就可以瞭然於胸。

擺在惟功和宋老夫子面前的,當然就是張居正的奏摺和萬曆的批覆。

“元輔請辭之心甚堅,不象是試探?!彼螆蛴戳税胩欤u將奏疏推開,長嘆道:“皇上的批覆也不象是假意,看來是真心要留……這事兒,難辦了?!?

(本章完)

第六百二十四章 搖頭第二百二十八章 訓導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外第一百零一章 光耀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刺第一百五十八章 刺殺第八百六十九章 相見第三百八十七章 壓制第四百七十八章 奔射第七百七十一章 迎帆第六百三十六章 各部第二百四十六章 野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拳意第七百二十八章 活泛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聲第五百零一章 鹽業第四百五十六章 野心第一百零八章 責任第七百六十五章 飲酒第四百八十三章 判斷第五百四十二章 步伐第八百四十九章 代署第六百六十二章 左右第七百五十三章 躲避第八百三十一章 各人第二百三十三章 奴子第九百零四章 成功第八百九十二章 城寨第二百九十一章 主奴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人第八百四十九章 代署第二百零六章 太監第一百六十章 國史第八百一十二章 碰壁第三百八十三章 麻包第七百八十三章 投降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化第二百五十四章 父子第三百七十三章 會合第三百零一章 殺戮第二百一十三章 長短第一百二十八章 先進第一百零二章 雨夜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聲第三百一十一章 尖哨第二十一章 明師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軍第四百一十五章 算計第三百三十八章 謹祝第五百八十章 海上第六百一十章 雄心第三百一十三章 兵部第八百四十九章 代署第四百零六章 收服第二百一十六章 家丁第一百六十四章 溫諭第一百七十三章 爆發第四百四十一章 心思第六百五十二章 重箭第五百四十二章 步伐第八百四十六章 簡報第四百三十九章 嚮往第九百零五章 出招第三百一十章 廣寧第八百九十三章 天平第八十章 捐輸第六百四十二章 偶遇第二百六十五章 磨練第二百六十二章 提督第三百九十六章 市民第六百三十四章 開始第六百七十八章 求地第三百八十八章 三段第三十一章 加分第五百零八章 亂象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一百三十九章 江陵第五百章 牛酒第八章 入府第六百五十章 氈包第二百九十七章 鐵流第五百四十一章 制衡第六十四章 波動第四百四十章 兩人第四百零六章 收服第七百七十七章 焦急第八百四十七章 總部第七百九十章 車隊第九百零六章 再召第四百八十五章 艱苦第一百二十一章 拒絕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行動第八百三十一章 各人第八百七十二章 三子第六百三十五章 慾望第四百零二章 頭緒第一百九十章 蒙古第五百四十八章 乞投第八百零六章 分析
第六百二十四章 搖頭第二百二十八章 訓導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外第一百零一章 光耀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刺第一百五十八章 刺殺第八百六十九章 相見第三百八十七章 壓制第四百七十八章 奔射第七百七十一章 迎帆第六百三十六章 各部第二百四十六章 野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拳意第七百二十八章 活泛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聲第五百零一章 鹽業第四百五十六章 野心第一百零八章 責任第七百六十五章 飲酒第四百八十三章 判斷第五百四十二章 步伐第八百四十九章 代署第六百六十二章 左右第七百五十三章 躲避第八百三十一章 各人第二百三十三章 奴子第九百零四章 成功第八百九十二章 城寨第二百九十一章 主奴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人第八百四十九章 代署第二百零六章 太監第一百六十章 國史第八百一十二章 碰壁第三百八十三章 麻包第七百八十三章 投降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化第二百五十四章 父子第三百七十三章 會合第三百零一章 殺戮第二百一十三章 長短第一百二十八章 先進第一百零二章 雨夜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聲第三百一十一章 尖哨第二十一章 明師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軍第四百一十五章 算計第三百三十八章 謹祝第五百八十章 海上第六百一十章 雄心第三百一十三章 兵部第八百四十九章 代署第四百零六章 收服第二百一十六章 家丁第一百六十四章 溫諭第一百七十三章 爆發第四百四十一章 心思第六百五十二章 重箭第五百四十二章 步伐第八百四十六章 簡報第四百三十九章 嚮往第九百零五章 出招第三百一十章 廣寧第八百九十三章 天平第八十章 捐輸第六百四十二章 偶遇第二百六十五章 磨練第二百六十二章 提督第三百九十六章 市民第六百三十四章 開始第六百七十八章 求地第三百八十八章 三段第三十一章 加分第五百零八章 亂象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一百三十九章 江陵第五百章 牛酒第八章 入府第六百五十章 氈包第二百九十七章 鐵流第五百四十一章 制衡第六十四章 波動第四百四十章 兩人第四百零六章 收服第七百七十七章 焦急第八百四十七章 總部第七百九十章 車隊第九百零六章 再召第四百八十五章 艱苦第一百二十一章 拒絕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行動第八百三十一章 各人第八百七十二章 三子第六百三十五章 慾望第四百零二章 頭緒第一百九十章 蒙古第五百四十八章 乞投第八百零六章 分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竹工卡县| 黄陵县| 普定县| 浮山县| 东乌珠穆沁旗| 瑞昌市| 定远县| 宜君县| 沐川县| 星座| 枣庄市| 双牌县| 灵武市| 南岸区| 清丰县| 合阳县| 日喀则市| 大同市| 盈江县| 台东市| 怀远县| 旺苍县| 长武县| 长子县| 北宁市| 谷城县| 龙泉市| 清镇市| 濮阳县| 托里县| 启东市| 万山特区| 义乌市| 喜德县| 伽师县| 唐河县| 福建省| 萍乡市| 都兰县| 金华市| 平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