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252 妻憑夫貴

ps:不好意思,昨天晚上那章沒寫好,修改了一下。增加了二百字。麻煩大家回看一下。

最後,這婚事又砸了。

陳文昌是山長好辦事。

他也不和孫昭、陳綱首商量,只是另給肖氏說了一門親,直接就讓她嫁給了一名本地學子。

這樣她也不用去泉州了。

他這樣行事,自然有人罵他不通情理,沽名釣譽。

但肖氏的父親佩服陳文昌,只怪自己的女兒配不上人家。

“只是可憐了那肖氏對他的一番情意。”

謝七娘子說到這裡,轉了口氣,指著各府送來的春貼子,對季青辰道:

“如今她們也明白了,你上回和陳家退親也是不得已。這肖氏有什麼錯?她雖然是士人之女,卻只是個普通人家的女兒,總不能和陳文昌一樣清高,也不可能和樓夫人一樣有僕婢使喚,她難道不是隻有叫牙婆來問一條路?……”

謝七娘子指著那些遊春的貼子,讓她叫了其中一位集賢院潘秘閣家的管事進來。

那管事娘子看起來果然另是一番氣像。

陳娘子這類的商家管事,雖然有一手好的茶藝,性情也大方沉穩,但說話做事就是一副待價而沽的做買賣樣子。

眼神飽滿卻嫌急躁。

但集賢院潘秘閣家的管事,再是奴僕下人,衣著打扮甚至都沒有陳娘子的絹袖綾裙,但她們回話說事講究的是一個不溫不火,心領神會的水磨功夫。

再精明的一張管事臉,都透出坐看雲起雲落的平靜。

就算是她一身的衣裙首飾還頂不上陳娘子一隻耳環呢,這管事娘子昂著頭從陳娘子面前走過去的時候。陳娘子的眼神完全就是一副羨慕不已的表情。

“夫人,不是婦人自輕自賤。”

季青辰好奇之外,喚著陳娘子問她。

反倒是謝七娘子替這陳娘子說話,道:

“也怪不得你不知。你一回大宋就先做了官,沒吃過我們家當初的苦頭。”

陳娘子也打聽到,謝府本來是海商出身,頓時露出心有慼慼的表情。

“我那一房在爺爺時候。還沒有官身。管你經了多少商,買了多少地。地、丁稅

一定要交的。雜費、人役的攤派,都是官府說多少就是多少。生意不好就叫人傾家蕩產。買通了官府。也只保得一時,除非你和茶商韓家一樣,叫縣州的衙門都聽自己的話呢!”

“那就是地方豪強之門了。如果遇上了有手段的嚴吏,忌著他們家把持官府。鐵腕打壓。抄家的知縣,滅門的府君也夠他們喝上一壺的。”

陳娘子如今已經轉到了季府裡侍候。正是要表忠心的時候,所以說得也清楚。

季青辰自然就聽白了過來。

“只有這得了功名的士人,朝廷厚祿養著,田地、人丁一輩子都不用交稅。身老病死就不用太擔心。衙門裡的書吏都不敢上門敲詐。這纔是長久養德的路子。大娘子細想想,誰不羨慕?”

陳娘子顯然在茶經之外,又讀了不少書。說得條條在理。

謝七娘子贊同之後,倒是對她另眼相看了起來。

她和季青辰互換了一個眼色。打算再過段時間,看這娘子人品如何。

如果可信,找個機會,帶著她進宮參加一次皇后殿上的鬥茶會。

“官家,臣倒是想在京城裡討幾日閒暇。而後再請官家的旨。”

樓雲到了垂拱殿上,以年輕尚輕爲由,願意外放做州縣民政官,以積累經驗。

他辭謝了馬上進六部爲尚書的機會。

官家很滿意。

“樓卿,你的後任之事朕會召謝宰相來同議。你且把終身大事辦了吧。皇后已經和朕提過山陰郡夫人的親事,朕今日就爲你們賜婚。你的品級雖然被韓平章壓住了,但朕心裡會記得的。”

官家帶著他回了後宮的延和殿。

在殿上說著君臣私話。

官家毫不臉紅地把責任推給了大韓。

樓雲卻心知有大韓封無可封的前例在先,他年輕剛到三十,官家也是想壓一壓的。

官家做了個手勢,身邊的內閣子女官拿出早已經擬好的冊封外命婦旨意。

“山陰郡夫人季氏賢淑有德,剛勇貞靜。賜婚翰林直學士樓雲,季氏加文安號,爲文安山陰郡夫人。”

樓雲覺得剛勇貞靜配得不倫不類,但勝在一目瞭然。

這是再次褒獎她跟著訂親夫婿一起守城、獻路的功勞。

“下官爲季氏謝過皇上。”

他不用費力氣就達成了想爲她討加封的目的,自然心喜。

官家也感覺到了他的高興,覺得皇后說的話真對:

升了季氏這外命婦的官品,就能安撫住被撤了淮東節度使官職的樓雲。

這買賣真是太劃算了。

按宋制,縣夫人之間的品級差別在就在於封號。

有封號比沒有高一品,四字封號又比兩字封號高一品。

郡、國夫人也是如此。

比如官家的乳母秦國夫人,封號全名就是保聖敬德秦國夫人。

季青辰由文安縣夫人,直接跳到了郡夫人,已經是因北伐軍功而越級升遷了。

官家覺得,如果樓雲有小妾,他也很願意給兩個縣夫人封號給他們家的。

反正大小韓這一回都給自己家裡的寵妾求封號了。

他已經淡定了。

總比給韓家一個外姓王爵要好。

樓雲謝恩離開後,官家突然道:

“壽寧宮中怎麼樣?”

“……回官家,御醫說,太后是拖不到秋天了。”

“朕去看看太祖母吧。”

官家起駕的時候,突然又派了身邊的宦官大檔,讓他去追出宮的樓雲。

“樓大人,親事早辦,過了秋就不方便了。”

大檔在錦胭廊口捉住了人,悄聲說著。

樓雲心領神會。

太皇太后入秋後也許就不成了,必定要國喪三年。

這期間是不能娶親的。

宮中賜婚的旨意出了垂拱殿,經宮城出了和寧門。

宣旨的中使還在馬背上,沿著御街邊向季府走著,謝七娘子已經回了家。

因爲樓雲不可能來季府裡陪她吃飯了,所以她也叫上了許淑卿,兩人一起說笑著。

許淑卿說給她這新生侄女兒剛取了小名,叫狗兒。

“……”

季青辰只能表示,這名字取得太有紀念意義了。

爲的是二白和四白。(未完待續)

104 平安文昌202 佛前掛燈296 家庭暴力250 受寵若驚300 勞燕分飛274 鴛夢重溫245 死夢重現076 煙藥瀰漫300 勞燕分飛314 開城出降097 恍然而悟359 皇后失寵277 夫妻相爭117 兩姓之婚119 縣主退親076 煙藥瀰漫074 重到舊地314 開城出降231 同船一夜(下)185 君前應答157 另訂婚事200 見色忘友225 相安無事131 舊情復燃288 夷寨初戀186 欲拒還迎158 樓雲教女298 小小暗戀298 小小暗戀356 薄情寡義(上)123 趙氏德媛113 粉牆花樹285 茶鼎心意220 笑語生疑332 措不及防150 意亂心怯170 偏愛如此068 睜眼世界325 夫妻仳離348 不可分離356 薄情寡義(下)215 兒時舊事115 細水長流133 拆臺補臺175 冷落生氣123 趙氏德媛100 一屋同檐230 同船一夜(上)176 孤單一人134 改嫁爲妾337 請旨尋妻104 平安文昌225 相安無事119 縣主退親187 上門女婿306 夫妻同命258 姦情真像086 在水一方(下)251 二次退親179 病中相會101 一門之隔223 同姓不婚112 晨光重現216 喜事臨門305 母虎相爭232 成親之前237 意外婚姻311 皇城宮變251 二次退親334 挖坑自埋114 眼光獨具108 高麗宮變230 同船一夜(上)127 初入季園305 母虎相爭116 京城租妾162 亭中相會265 七夕情愛203 尋梅吃醋287 夫妻玩笑308 端茶認錯075 適可而止262 甘心爲妾240 誥命落空370 臨別寄語(下)171 備貼求親091 陣圖魅影348 不可分離294 情變之前269 兩宮相爭069 深夜潛行292 休妻另娶(中)282 夷寨逃生064 松枝迎客088 寺奴寮主371 心歸平靜(上)203 尋梅吃醋226 心意相通301 各自相配341 寂寞難耐
104 平安文昌202 佛前掛燈296 家庭暴力250 受寵若驚300 勞燕分飛274 鴛夢重溫245 死夢重現076 煙藥瀰漫300 勞燕分飛314 開城出降097 恍然而悟359 皇后失寵277 夫妻相爭117 兩姓之婚119 縣主退親076 煙藥瀰漫074 重到舊地314 開城出降231 同船一夜(下)185 君前應答157 另訂婚事200 見色忘友225 相安無事131 舊情復燃288 夷寨初戀186 欲拒還迎158 樓雲教女298 小小暗戀298 小小暗戀356 薄情寡義(上)123 趙氏德媛113 粉牆花樹285 茶鼎心意220 笑語生疑332 措不及防150 意亂心怯170 偏愛如此068 睜眼世界325 夫妻仳離348 不可分離356 薄情寡義(下)215 兒時舊事115 細水長流133 拆臺補臺175 冷落生氣123 趙氏德媛100 一屋同檐230 同船一夜(上)176 孤單一人134 改嫁爲妾337 請旨尋妻104 平安文昌225 相安無事119 縣主退親187 上門女婿306 夫妻同命258 姦情真像086 在水一方(下)251 二次退親179 病中相會101 一門之隔223 同姓不婚112 晨光重現216 喜事臨門305 母虎相爭232 成親之前237 意外婚姻311 皇城宮變251 二次退親334 挖坑自埋114 眼光獨具108 高麗宮變230 同船一夜(上)127 初入季園305 母虎相爭116 京城租妾162 亭中相會265 七夕情愛203 尋梅吃醋287 夫妻玩笑308 端茶認錯075 適可而止262 甘心爲妾240 誥命落空370 臨別寄語(下)171 備貼求親091 陣圖魅影348 不可分離294 情變之前269 兩宮相爭069 深夜潛行292 休妻另娶(中)282 夷寨逃生064 松枝迎客088 寺奴寮主371 心歸平靜(上)203 尋梅吃醋226 心意相通301 各自相配341 寂寞難耐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江县| 卓资县| 徐州市| 呼玛县| 平泉县| 太和县| 澎湖县| 固安县| 睢宁县| 图们市| 保靖县| 中江县| 新闻| 杨浦区| 平罗县| 伊春市| 睢宁县| 平顺县| 阳谷县| 谷城县| 临澧县| 潼南县| 郸城县| 汨罗市| 绥滨县| 贵德县| 岳阳市| 金湖县| 嘉鱼县| 出国| 成都市| 滦平县| 荔浦县| 鄂伦春自治旗| 临安市| 文昌市| 大埔区| 长汀县| 张掖市| 怀宁县| 永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