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086 在水一方(下)

山上二里處,因爲已經離駐馬寺很近,野獸們都已經多年沒有在山嶺附近出沒了。

等在迎客松下的姬墨十分有耐心,所以她只是打出了一聲表示她已經安全的唿哨,讓他們再等半柱香。

她並沒有直接發暗號和他們會合。

她全身都溼透了,就算姬墨和庫丁都是她的心腹,她也從不會太過大意。

她需要換裝。

她在一顆大樹底下仰頭,密葉橫生的大樹上有一座小樹屋。如那“樓大”所言,她就算不是生蕃女子,她也在寺外有自己的秘密居處。

只不過,這樹屋不是她會情郎的地點,而且是她當年做寺奴時,季辰虎幫她搭起的。

當時,她是爲了藏著時常來看她的九歲孩子季辰虎。

大半月未來,緊閉門窗的小小樹屋裡只落了三四點的碎葉。

月光斜照,屋中除了捲起的草蓆和薄布被,角落裡還放著一隻避蟲香藤紡織的小衣箱。

她打開箱,從中取出了按季節變動放進去的乾衣服、帶帽披風,用十支鐵箭重新裝滿了腰後的貼身箭袋。

她換好了淨襪布鞋,收拾利索。這才爬下樹去與姬墨和庫丁們會合。

“大娘子,陳家船上寫信來了。”

她披著一領暗青山水繡紋宋綢披風,用風帽遮住了臉龐。她在姬墨和六名庫丁們的護送中向駐馬寺疾步而行。

聽到這裡。她不由腳步一頓,詫異看向了姬墨,反問道:

“誰的信?”

在陳家的船上。有她通過泉州分棧點安排的一個小船丁。

他當然不會是唐坊坊丁,卻是陳家船廠裡的小夥計。爲了他二十年才能賺到的酬勞,他會在恰當的時候,把她的第二封信交到陳文昌手中。

但這些日子,這小夥計在樓雲船上一直沒有找到機會。

所以她也料不到陳家還有信會主動送過來。

“大娘子,是文昌公子親筆寫了信。”

姬墨從守備亭接到信後,就急於想送給她。此時他從懷中取出鴿信筒。面上卻有些尷尬之色,卻也有些爲她歡喜的樣子。

這就更讓她有些奇怪。

她把信筒蓋旋開。她還沒取出紙卷。信筒裡面卻直接掉出來一條手編花繩。

姬墨早有準備,伸手便在半空中接了過來,笑著呈到她手裡,

她仔細一看。不由得也有些失措意外。

那是一條不過三四寸長的彩色細腕繩。

深紫色繩結點綴成一串荔枝果,夾帶著三朵白色荔枝花。這顯然不可能是男子所編所戴。但荔枝花串最底端卻還吊著一個更小的長方形平安繡袋。

白底起紫色海浪的繡袋子裡,鼓鼓的不知塞的是什麼。

她卻細心發現,繡袋兩面似乎各繡著兩個字:

模糊看去,似乎一面是“媽祖”,一面卻是“文昌”。

這是泉州港常見的出海護符。

陳文昌送這物什給她?

正疑惑間,有庫丁笑嘻嘻打開了螢石粉的照明袋,讓她細看。

她只有把花串子提起來,才能看清確認繡袋兩面的細字。姬墨性子沉穩。含笑沒有出聲。周圍那六個年輕庫丁卻沒這麼貼心,個個都擠眼弄眼地互相遞著眼色。

她雖然完全不明白這繩花是什麼意思,但現在被這些毛頭小子們圍著看好戲。她也不禁臉上發燒。

她只能故作平靜,笑道:

“看起來,像是條戴舊的繩花?”

只要細看,就能看出這腕帶花繩顯然是有些顏色消退。

說罷,她迅速抽出紙捲來,信裡面的內容卻讓她吃了一驚。

陳文昌在信裡寫了三件事。

一件事。是他到高麗時,特意去了私學裡一趟。想去見見季辰龍。但因爲季辰龍遊學離開了京城,所以他沒有遇上。

但季辰龍的文章他看過了。

陳文昌覺得很慚愧,季辰龍在寫高麗北部邊境屯田的策論時,比較了閩南山區、琉球島山區以及唐坊附近的耕種經驗。季家二郎對福建武夷山的瞭解比他陳文昌還詳細。

所以他沒有什麼可以教季辰龍的。

第二件,他也只是說。他的書院同儕裡,確實有在琉球島上開荒的族人。如果唐坊需要,他可以引見。而泉南書院本就開在了蕃坊附近,他三年前就在蕃坊買了一個小院子作起居休息的私宅。平常只有一個乳孃幫他去打理,並沒有別人。

最後,他想在蕃坊開一家蒙童小書院,所以成家後他打算再把隔壁兩間院子買下來。

她看到最後,心知肚明間也不由得有了一絲歡喜。

陳文昌在蕃坊養了外室的流言,她當然是不會忘在腦後的。

他這番解釋倒也讓她願意相信。

“大娘子。”

姬墨何嘗不爲她歡喜。

自從四明王氏悔婚後,她身邊的人雖然都不敢說些什麼叫她難過。但心裡時時爲她的親事著急是不免的。

偏偏陳文昌的流言傳得真假不明。

現在雖然要趕著去駐馬寺,他仍然還是瞪了六個偷笑的庫丁一眼,讓他們站遠了些。

他悄悄地說著,道:

“大娘子,何必太爲二郎和三郎的事情憂心?”

他心裡有不好說出來的話。

他並不明白女坊主爲什麼一定要支持臨安城的韓參政府。得罪了國使。、

然而,就算三郎今日得了坊主之位,只要田莊在季氏貨棧手上,三年後二郎未必不能捲土重來。兩個弟弟長大了。她也該爲自己想想了。

從信上看,陳文昌像是個謙和可靠的人。

“我明白的。”

她當然不會如此輕易向陳家許親,卻也知道他的好意。點點頭,

“我上回在信裡問候了他家的父母兄嫂。他也應該知道,我在坊裡少不了會聽說,他家母親與嫂子相處並不太好。”

她嘆笑著。

她雖然不能說出近十年來苦心經營,支持韓參政府所謂北伐計劃的原因。但在姬墨面前,她並不隱瞞她對這門親事的隱憂,

“……王世強畢竟也是願意和我分宅單過的。我其實也怕進了他們陳家大宅。不習慣他們的日子。”

因爲和兩個弟弟都要費心相處,她並不覺得大宅裡的日子會過不下去。

但陳文昌在信裡說起蕃坊裡的小私宅。又提到成家後要買隔壁院子辦蒙學。也許等他進唐坊求親時,她也能與他商量商量:

如果這門親事他並不嫌棄,婚後他想在泉州蕃坊開書院當然也是好事。但開書院的事務難免煩雜,內務更是太多。他是不是會藉著這項事情。帶著妻室居住在蕃坊裡?

她並不會叫他爲難。

給她幾年時間,讓她住在蕃坊把唐坊的事情都安排下來,讓她把那些不願意留在扶桑的坊民都安頓好。在那之後,她也能深居簡出,不叫他母親看著難受。

她當然會隨他搬回陳家大宅。

但她得準備好後路。免得無處可逃。

因扶桑內亂而遷回大宋,並不代表她活夠了不怕死。

而且爲她以後的日子計,如果他還想繼續開書院。比如除了開蒙學,他再開一座泉南書院和四明書院那樣的士子學館。她更加支持。

就她所知,至少四明書院的山長。就是帶著妻兒全家住在書院。

他的夫人是書香人家出來的女子,負責打理書院裡的內務。

辦書院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二百學子的衣食住行都要細心安排。如果不用每天在家裡裝著閨閣千金的樣子討好老太太。這日子當然能過得更順心。

她成婚可不是爲了給自己找罪受。

姬墨知道她心有自有主張,見她也是願意和陳文昌見面商量的樣子,他便也知道:

她對這陳文昌還是頗有好感的。

她不再多言,收起繩和信,在庫丁們的簇擁下有向駐馬寺而去。

姬墨當然不會問她那舊花繩的事情。而她隨手系在了袖子裡那根舊花繩,她當然也知道是什麼來歷。

她早就聽分棧點的夥計說過。泉州港媽祖娘娘廟裡的荔枝花繩賣得很好。

荔枝花開遍城內城外,那小小的平安繡袋裡透出她最熟悉的檀香味。她知道里面塞的是媽祖神像前的香爐灰。聽說平常出海前。泉州城的船丁、行紀們都要買個帶著求保佑的。

之所以看著舊,卻也是陳文昌在海上用了半年。

不論是陳洪還是王世強,或是樓雲,他們出海是爲了國事、家事。但陳文昌這一次出海,只是爲了進唐坊來求親。

——爲了與她當面相見。

此時她突然想起了那月光樹林裡的樓大。

如果宋船上的國使真的在他們這些家將的保護下,潛行登岸。受她所命的那名小船丁,也應該把他的信送到陳文昌手上吧?

在那封信上,她也只是寫了幾句問候旅途興勞的話,然後,靜候著他進坊提親了。

至於泉州船匠之類的,那畢竟是故意寫給國使樓雲看的。

她與陳文昌之間,卻是越簡單越好……

只可惜,空明大師看不到他了。

想到這裡,她把月光樹林那一場陰差陽錯的偶遇置之腦後,她把那無賴小子“樓大”

棄在一邊。

“空明禪師他,確實是圓寂了嗎……”

山路彎行,東側門近在咫尺。

她突然開口。

姬墨一愣,不知道她怎麼又懷疑起這件事,然而一看她的神色,他便也知道。

她還是盼著那位老宋僧的死訊只是誤傳罷了。

“……是。大娘子。”

她默默不語,隨即也點了頭,不再去臆想。

寬檐闊殿的駐馬寺建於唐末年代。

因爲年深日久,寺院不斷擴建,最偏僻的寺奴寮反而是最近十多年才翻新的院落。

走在進寺的石路上,從外面看去。

寺奴寮的院牆是板木間夾著土牆,矮牆上可以看到院子裡面間間相連的木板屋。

屋前都是搭起的相連廊板。

“大娘子,季洪還傳信來說:他們已經在東水門圍住了三名宋人細作。但三郎手下的許三和許五也去了東水門,堅持要讓他們親自捉人。兩邊一直在僵持著。還沒有合圍擒拿。”

姬墨看到這毫無防備的寺奴寮,就想起了唐坊那三個沒逃出去的樓府家將。

季辰虎明顯是不願意讓季洪捉到宋人奸細。

姬墨卻知道,這樣的狀況就足以讓她滿意。

反倒是李墨蘭那裡,讓他有些擔心,

“除了第十二號守備亭,其他的亭子裡都留了人加強了守備。李大姑娘那裡卻仍然只有原來的人手。有她和季大雷,還有……”

他微一猶豫,在她停步轉目間,只能苦笑回答,

“一號亭的萬根生,他非跟著我去了十二號亭。”

“……”

季青辰對這類坊中男女的爭風吃醋,也只能無奈而笑。

姬墨見她的神色,就知道她懶得管這些事。

他放心上前,推開了寺奴寮的院門。(未完待續)

ps:鞠躬感謝覷覷眼婷婷的禮物打賞

145 文昌書信196 邊城相會100 一屋同檐293 休妻另娶(下)231 同船一夜(下)322 吳宮舊事113 粉牆花樹136 挖人牆角194 平靜分手177 小小心願087 寺中變亂303 兩家尋仇229 迴轉楚州286 搶功佔妻334 挖坑自埋104 平安文昌112 晨光重現066 家宅家事301 各自相配301 各自相配072 潛行入山305 母虎相爭340 一場夫妻144 文昌離去337 請旨尋妻122 家常瑣事303 兩家尋仇202 佛前掛燈162 亭中相會064 松枝迎客242 羣雌爭先173 親事瑣碎233 聯姻瑣事260 再嫁之情061 國使來信163 情意難述320 請君勿娶225 相安無事328 久別重逢064 松枝迎客081 啼笑姻緣(中)207 步步爲謀280 暖牀使女(下)157 另訂婚事163 情意難述155 弟弟前程187 上門女婿226 心意相通115 細水長流315 打擊報復(上)152 親事翻盤058 由此而德101 一門之隔180 女子用心083 溯流而上(上)085 在水一方 (上)359 皇后失寵187 上門女婿149 我心已定173 親事瑣碎075 適可而止058 由此而德200 見色忘友058 由此而德106 九品文郎143 長者深意180 女子用心132 宮中龍胎344 指妹爲婚080 啼笑姻緣(上)096 人情舊帳353 傷心太過345 小小蠻夷084 溯流而上(下)217 三年不歸295 愴惶夢醒347 恩同再造084 溯流而上(下)161 聘禮之爭074 重到舊地317 逐妾出府(上)121 皇后太后118 終歸是錯155 弟弟前程207 步步爲謀087 寺中變亂243 老婆爭功337 請旨尋妻073 物盡其用239 親事在即080 啼笑姻緣(上)298 小小暗戀354 內閣女官356 薄情寡義(上)156 意外相逢172 精誠所至246 海路軍功367 合而復離082 啼笑姻緣(下)199 久別重逢
145 文昌書信196 邊城相會100 一屋同檐293 休妻另娶(下)231 同船一夜(下)322 吳宮舊事113 粉牆花樹136 挖人牆角194 平靜分手177 小小心願087 寺中變亂303 兩家尋仇229 迴轉楚州286 搶功佔妻334 挖坑自埋104 平安文昌112 晨光重現066 家宅家事301 各自相配301 各自相配072 潛行入山305 母虎相爭340 一場夫妻144 文昌離去337 請旨尋妻122 家常瑣事303 兩家尋仇202 佛前掛燈162 亭中相會064 松枝迎客242 羣雌爭先173 親事瑣碎233 聯姻瑣事260 再嫁之情061 國使來信163 情意難述320 請君勿娶225 相安無事328 久別重逢064 松枝迎客081 啼笑姻緣(中)207 步步爲謀280 暖牀使女(下)157 另訂婚事163 情意難述155 弟弟前程187 上門女婿226 心意相通115 細水長流315 打擊報復(上)152 親事翻盤058 由此而德101 一門之隔180 女子用心083 溯流而上(上)085 在水一方 (上)359 皇后失寵187 上門女婿149 我心已定173 親事瑣碎075 適可而止058 由此而德200 見色忘友058 由此而德106 九品文郎143 長者深意180 女子用心132 宮中龍胎344 指妹爲婚080 啼笑姻緣(上)096 人情舊帳353 傷心太過345 小小蠻夷084 溯流而上(下)217 三年不歸295 愴惶夢醒347 恩同再造084 溯流而上(下)161 聘禮之爭074 重到舊地317 逐妾出府(上)121 皇后太后118 終歸是錯155 弟弟前程207 步步爲謀087 寺中變亂243 老婆爭功337 請旨尋妻073 物盡其用239 親事在即080 啼笑姻緣(上)298 小小暗戀354 內閣女官356 薄情寡義(上)156 意外相逢172 精誠所至246 海路軍功367 合而復離082 啼笑姻緣(下)199 久別重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句容市| 饶平县| 宁津县| 河曲县| 金塔县| 广昌县| 海口市| 都匀市| 郧西县| 蛟河市| 独山县| 齐齐哈尔市| 巴里| 平潭县| 易门县| 涪陵区| 保德县| 平乐县| 米泉市| 镇江市| 加查县| 汪清县| 龙川县| 疏附县| 东港市| 双牌县| 榕江县| 山丹县| 安义县| 贺州市| 尖扎县| 临江市| 新竹县| 正镶白旗| 浦北县| 防城港市| 环江| 砚山县| 竹北市| 若尔盖县| 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