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是先天下鮮
驚蟄這兩個字是活的
在二十四節氣裡,我最喜歡的一個節氣名字就是“驚蟄”。
因爲這兩個字,好像是活的——先是耳朵裡彷彿有聲響,那聲響應當是春雷;春雷像學步的胖嬰兒,在雲上,興沖沖踏著敦敦實實的腳步,奔著絆著,虎虎向前撲,一聲響就是一步生長。聲音漸去,撲鼻而來的是氣息,是雨後泥土裡從冬眠中翻新出來的青草氣。這青草氣像是引信,引爆土地裡孕藏了一個冬天的新生命。
驚蟄,正月末、二月初,天氣回暖,春雷始鳴,蟄蟲驚而出走,桃李繁華,鸝鳩啼春。
萬物新生、初醒。
筍是春天的“菜王”
初春的菜場,因爲新蔬野菜拔地而出,品類日益多了,買賣也顯得更生氣蓬勃。一個寒冷的安靜的冬季,就這樣和春節一起過去,煙火人間的小日子又活潑潑地從“買汰燒”開始。
關於吃,蘇州人的餐桌上最講究的是時令。這遵循的其實是古禮——孔子說“不時不食”,依我看來,這句話的本義並非指美食的要義是食在當季,過候不用,也不是指今天所謂的吃貨們當識時物、圖口福,一季一產,過季不追。孔子是教人懂得“惜時”。
食物是自然饋贈予人類的生存基本,食物也是人類懂得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所有才華的根本。我們應當懂得入口的時鮮美味,是自然界的四時造物,是萬物化生。
春筍,是Ray在這個時節很喜歡買的時令菜。
筍,算是一年四季都有,這個季節春筍和冬筍都可選食。冬筍做得好,也是家常菜裡的“角兒”。比如一碗鮮鹹適度、葷素其味交融得體的雪菜肉絲炒冬筍,絕對值得舔盤爲贊。但是論及鮮、嫩、脆勁,走口感細膩綿密“斯文”路線的冬筍就稍遜野趣橫生的春筍一籌。
所謂雨後春筍,春筍拔尖,正是雨水後、驚蟄間的日子,昂首破土來做春天的“菜王”。
春菜繁榮,要在百菜中“稱王”,春筍佔的是天時地利和人氣。據傳唐太宗李世民極愛春筍,以筍宴羣臣,象徵國運如春,破土新生,大唐天下人才輩出,如雨後春筍。——有了“御宴”的金字招牌,春筍的“王”字頭銜,算得上天時地利的“名正”。但是菜到底好不好吃,還真不是皇帝一人說了算的,所以春筍還得與春生的百菜拼拼人氣。
在蔬菜族類裡,春筍既非清心寡慾,怎麼燒都自成一味;又不辛苦生澀,像韭菜薺菜香菜,先味奪人。春筍像個野小子,最適合與有滋有味的肉菜相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沁入,鮮美得性感,自然就是春菜裡不二的人氣王。
而人氣王的撒手鐗莫過於醃篤鮮。
醃篤鮮,是地道的蘇幫菜。這個“篤”字,發的就是吳語典型的舌音全濁音,斷斷不能字正腔圓地念成dǔ。
篤字,在這道菜名裡是個烹飪方法,就是用小火長時間燉煮的意思。顧名思義,將醃好的鹹肉和鮮肉,與春筍一起小火慢燉。
驚蟄——
土地萬物,昂揚擡頭,生機勃勃。
尋鮮,尋先。
春是先天下鮮。
醃篤鮮
【食材】
春筍:300克 新鮮五花肉:500克 精選鹹肉:200克小蔥、薑片:若干 優質黃酒:1小盅
【做法】
1.五花肉洗淨,切塊,焯水後盛出備用。
2.鹹肉洗淨,焯水後切成與五花肉塊同等大小備用。
3.砂鍋內加清水、黃酒,將小蔥結、薑片、五花肉塊、鹹肉塊一起放入,大火燒開,改小火煮1小時,中間用漏勺撇去浮沫。
4.加入切成滾刀塊的春筍段,再大火燒開,轉小火繼續煨煮1小時。
5.小火煨燒至肉塊全部熟透,口味鹹鮮,湯白汁濃,肉質紅白酥肥,筍段如象牙白玉,肉質鮮香濃厚。撇盡浮沫,取走蔥結、薑片,即成。
【Ray’s?Tips】
1.鮮肉和鹹肉都儘量挑選五花肉。
2.鮮肉和鹹肉搭配比例控制在2∶1~3∶1的範圍,也可以用火腿替代鹹肉。
3.這道菜完全不用放鹽,鹹味來自鹹肉,根據個人口味增減鹹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