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開會哪有不戴頭盔的?
請假的楊錦文,正騎著二八大槓,穿梭在城市的巷道里。
安南市三區六縣,城北分局是老城區,管理著更多的人口,建築也是破破爛爛,樓面都是灰撲撲的,就像一張張黑白照片。
迎面而來的公交車非常有時代特徵,車身畫著三道藍線,公交車司機戴著一雙白手套,操縱著滑不溜秋的方向盤。
現在是上午十點,陽光還不是很強烈。
楊錦文沒打算回家,而是直奔安南鋼鐵廠,打算去楊大川的辦公室坐一坐,跟他去食堂蹭一頓午飯。
再說,昨天夜裡有蔣紅幫忙,他還得去謝謝人家。
安南市鋼鐵廠在城北郊區,楊錦文遠遠看見廠子裡兩座大煙囪,罕見的沒有冒白煙。
突然一想,他便回憶起來,前世的六月四號,也就是今天,是安南鋼鐵廠的第一批下崗。
楊錦文停下自行車,想著要不乾脆回家算了,反正今天也是一地雞毛。
楊錦文想了想,吐出一口氣,決定還是去看看,他去了至少還能幫幫忙。
騎自行車到了大門口,門兩邊的圍牆上寫著兩排大紅標語。
【安全工作,勇做先鋒。】
大門、小門都上了鎖,在值班室看門的只有食堂的大廚魏大山。
上次就是他幫忙指認的黃翠翠屍體。
楊錦文跳下自行車,推車到小窗口,喊了一嗓子:“魏大爺。”
魏大山站在門後面,正踮著腳尖,憂心忡忡地望著後面的廠辦大樓,但因爲有廠房遮擋,他什麼都瞧不見。
聽見聲兒,他嘆氣轉身,發現是楊錦文,他鬼鬼祟祟地望了一眼門外面。
楊錦文知道他提防著什麼,這是怕家屬衝進廠子裡來鬧事兒。
下崗名單都是按照家庭條件來挑選的,譬如張三妻子在棉紡廠上班,兒子也參加工作了,你不下崗,誰下崗?
你說,你拿過三八紅旗手?人家李四還拿過先進標兵。
你說你七舅姥爺在市裡上班?給領導開車的?
對不起,搞錯了,這就把你名字劃掉。
魏大山把門打開,放楊錦文進來後,他趕緊把門關上。
“小楊啊,還是你好啊,當警察纔是鐵飯碗,我們都是瓷飯碗,始終是要砸爛的。”
楊錦文把二八大槓停在車棚,沒有及時轉身,因爲他無法面對魏大山這句話。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每個人的頭上都是一座大山。
劉歡那首【從頭再來】鼓舞不了眼下的下崗工人,捱過時代的陣痛,是否能迎接更美好的生活?鬼知道!
“魏大爺,您先忙。”楊錦文打了一個招呼,向廠辦大樓走去。
繞過碩大的廠房,楊錦文看見院子裡站著好幾百人,他們穿著藍色工裝,頭戴紅色安全帽,有的工人肩膀上還戴著臂章。
這些人三三兩兩站在一起,眉目憂愁,有的人蹲在院子裡,眼裡沒有一絲光。
保衛科十幾個人站在廠辦大樓的臺階上,維持著秩序。
蔣紅站在最上面,手裡拿著一個大喇叭,虎視眈眈地望著下面的人羣。
楊錦文繞過門前碩大的花盆,來到蔣紅身邊。
“蔣叔。”
“嘿,小楊,你怎麼來了?昨天晚上那事兒,沒問題吧?” “沒多大問題。”楊錦文不能談論案子,便轉移話題道:“昨天真是謝謝您和宇哥了。”
蔣紅嘿嘿一笑:“多大點事兒,城北分局本來就是領導我們保衛科的嘛。
再說你小子現在當警察了,破了那麼大的案子,真是沒想到你還有這本事,真給我們保衛科長臉!
我昨天錄口供的時候聽說了,他們給你了一個三等功,要我說,就得給一等功!
不管怎麼講,你是好樣的,至少比待在我們鋼鐵廠強!”
楊錦文笑了笑,瞥了一眼下面寂靜無聲的工人們,把他拉到一邊,低聲道:“什麼時候宣佈?”
蔣紅看了看手錶:“還有十分鐘。”
跟著他又道:“沒多大點事兒,補償金都準備好了,也不拖欠。再說,年底廠子裡的訂單就好起來了。”
楊錦文抿了抿嘴,藏在心裡的話沒法說出口。
這只是第一批下崗工人,下半年第二批,特別是年底的第三批下崗,剛好遇到年關,那纔是讓人絕望。
廠子裡爲了平息工人的怒火,常年替廠辦出頭的蔣紅就在其中。
蔣紅的妻子在食品廠上班,明年年初也沒了工作,夫妻兩人爲了貼補家用,合夥盜竊,最後演變成了搶劫。
楊錦文沒有參與抓捕,只是在重案隊把人抓回來後,在辦案大廳看過一眼。
蔣紅後來被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他妻子被判了五年。
楊錦文微微嘆了一口氣,問道:“廠辦的安全帽放哪了?”
“你要這個幹啥?”蔣紅順手把下屬戴在頭上的黃色安全帽摘下來,遞給他:“喏。”
楊錦文向下面的工人們努了努嘴:“你自己戴上吧。”
“怕個啥,他們還能反天了不成?”
“對於他們而言,那就是天塌了。”
楊錦文在一樓轉了一圈,在設備室找了一箱子安全帽,抱著上樓。
廠辦的人全都認識楊錦文,畢竟副廠長家的公子嘛,一米八五的大高個,斯斯斯文文的,長的還那麼帥。
“哈,小楊,聽說你當警察了?”
“是,李姐。”楊錦文笑了笑,從箱子裡拿了一個安全帽遞給她。
“我要這玩意幹啥?又髒又臭的。”
李姐擺了擺手裡的文件,笑道:“改天,我介紹一個女孩給你啊?”
楊錦文含笑道:“我考慮考慮。”
“行。”
楊錦文一路上看見好幾個廠辦的人,給每個人遞出一個安全帽,但都被婉拒了。
楊錦文走到副廠長辦公室時,外面大喇叭的聲音已經響起來了。
廠辦主任的聲音響徹整個安南鋼鐵廠。
“同志們,面對行業深度調整與市場環境的劇烈變遷,我們安南鋼鐵廠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戰略轉型陣痛期。
在此,我們首先向每一位曾與鋼鐵廠共擔風雨、以汗水澆築生產線的員工,致以最深切的敬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