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遇害地點!(求收藏,追讀。)
玉米地深處的棚屋前,貓子嘴裡咬著鋼筆的筆帽,一手託著筆記本,另一隻手握著鋼筆,在本子上記錄著問詢內容。
鄭康向面前穿著長筒水靴的婦女問道:“也就是說,你是在五月三十號,下午七點半之前,看見照片上的女人從對面的田埂路過?”
婦女指向玉米地中間的水泥桿,桿子的頂端安裝著一個高音喇叭。
她回答道:“沒錯,我記得這女的穿了一條百褶裙,我在百貨大樓見過這條裙子,挺時髦的。
這女的走路很快,她剛過去一會兒,喇叭裡就播放了七點半的新聞聯(lián)播。”
鄭康微微瞇起眼:“你好好想一想,除了百褶裙之外,她上身還穿了什麼衣服?有沒有什麼人跟著她?”
婦女搖頭:“我當時彎腰幹活呢,沒怎麼留意,要不,你問問老李,我記得老李當時就挨著田埂幹活。”
“他人在哪兒?”
婦女指向棚屋後面:“他在漚肥,我去把他叫來?”
鄭康點點頭:“行,麻煩你了。”
片刻後,一個乾瘦老頭兒從棚屋後面轉出來,他腦袋上戴了一頂邊縫發(fā)黴的破草帽,帽檐壓的很低,遮住了眼睛,他肩膀上還扛著一把長柄鐵杴。
他身高只有一米六,彎腰駝背,臉色有些蠟黃,他警惕地盯著鄭康兩人,沒有吱聲。
婦女跟在他身邊,介紹道:“老李,這兩位公安局的同志有話問你。”
鄭康向前迎了兩步,拿出黃翠翠的照片遞給他看:“老哥,前天下午七點多,你有沒有見過這個女人?”
老李微微瞇著眼,只是瞥了一眼,便搖頭道:“沒見過。”
鄭康還沒說什麼,婦女搶先道:“老李,你可別撒謊,我明明看見你盯著這女人看呢。”
老李放下肩上的鐵杴,兩手撐著鐵杴把手,憨厚的笑了笑:“我又沒看見正臉。”
鄭康問:“當時這個女人上身穿著什麼衣服?”
老李轉了轉眼珠,回憶道:“好像是藍色的牛仔服,下身穿的是一條白色裙子。”
貓子停下筆,瞥了他一眼:“你確定?”
“應該是吧。”
“什麼應該啊?你得講實話!”貓子有點窩火,要是筆錄記岔了,不僅對案子的判斷有影響,事後和證據鏈對不上,他是要挨批評的。
老李皺眉道:“那你別問我啊,我什麼都不知道!”
他扛起鐵杴往屋後邁去,嘴裡還罵罵咧咧的。
“你……”貓子想要把他叫住。
鄭康拉著他:“行了,一會兒回到局裡,你去問問曹強,他老婆要是有這身衣服,那就能夠對上。”
接著,兩個人回到田埂,踩著泥濘,向斜坡上的棉紡廠小學跑去。
他們回到剛纔的位置,卻沒見到楊錦文的身影。
“這小子人呢?”貓子撇了撇溼漉漉的頭髮,語氣不滿地道。
鄭康也很惱火,他向四處看了看,嘴裡嘀咕:“真是不省心的傢伙!”
這時,黃毛從一家小賣部邁出來,手裡還拿著一個老冰棍,正用舌頭舔著。
鄭康一把將他扯到身前:“跟你一起的那人呢?” 黃毛嚥了一口唾沫後,回答道:“剛纔那位警察同志讓我在這裡等你們,他說他去老城區(qū)看看。”
“媽的!”鄭康兩手叉腰,爆了一句粗口。
貓子趁勢踩了楊錦文一腳:“鄭叔,您瞧,您新收的徒弟剛上崗第一天,無組織無紀律,也太不把您放在眼裡了。”
鄭康瞅了他一眼:“你也好不到哪裡去!”
貓子語塞,撇了撇嘴:“至少我很聽話。”
“聽話有屁用,你要是把這個案子破了,你纔是牛逼。”鄭康不耐煩地道:“我去把那小子找回來,你跟在後面,找找目擊證人。”
貓子聳了聳肩,一臉不情願:“那好吧。”
——————————
雨依舊綿綿下著,烏雲重新在天空聚集,一場暴雨開始醞釀。
楊錦文憑著腦海裡的記憶,沿著黃翠翠回家的路線走著。
一路過來都有路人,而且五月三十號傍晚,天氣炎熱,在街道乘涼、遛彎的人很多,兇手不敢在這樣的地方動手殺人,更不可能把屍體明目張膽的帶走。
越接近老城區(qū),道路就越荒僻,兩側已經沒有了店鋪,而且樓房破舊,沒了人煙。
此時,楊錦文站在一個斜坡上面,俯視著下方的一片黑瓦紅磚的低矮房屋,眼睛微微瞇起。
這個地方就是黃翠翠最有可能遇害的現(xiàn)場!
楊錦文還能看見不遠處的燕子河和安南鋼鐵廠,廠裡高聳入雲的兩座煙囪,正不斷地向低垂的天空排放著白色煙霧。
前世時,因爲六月份的打黑除惡,專案組耽誤了偵查時間,以至於這裡被拆遷,事後推測的遇害現(xiàn)場,也無從考證。
楊錦文深吸了一口氣,往斜坡下面邁去。
這裡就只有一條主路,通往燕子河的岸邊,沿岸不到三百米,便有一座石橋,橫跨兩岸,而黃翠翠的家就住在對岸。
但這片的區(qū)域並不算小,主路兩側都是即將拆遷的房屋,有的建築已經坍塌,有的房樑倒了下來,路上堆砌著碎磚和瓦礫。
主路上原本鋪著青石板,但已經被人撬走,地面坑坑窪窪。
兩側有水渠,從斜坡上流淌下來的雨水,正順著水渠,往下流淌,匯入燕子河。
五月三十號傍晚,黃翠翠就是從這路過。
從棉紡廠到這裡約莫三公里,黃翠翠的步伐很快,也就是七點半過後,她就能到達這裡。
因爲是夏天,這個時候,天還沒完全黑透,兇手想要襲擊她,只能是從兩側的建築內跑出來下手!
念及於此,楊錦文轉身鑽入左邊的一間房屋,然後一間一間的尋找。
此處無人,只有外面街道水流的聲音,因爲是雨天,天色黯淡,房屋裡的光線昏暗無光。
住在這裡的人早就搬走了,破敗的座椅板凳、牀板櫃子,滿目都是破敗的景象。
楊錦文專注地尋找可疑的痕跡,身影在這些破敗的房屋中轉來轉去。
走到中間的一處祠堂時,他耳邊突然聽見腳步踩踏街面水坑的聲音,他心裡一跳,急忙回過頭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