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100 將軍百戰以奇勝

第二更。

——

濟水南岸,小戰一場,荀貞部殲敵千餘,褚飛燕親斷後,護聯軍主力從容遠撤。

此一戰雖未非大勝,總是解了癭陶之圍,也算是完成了州刺史王芬的軍令。

郭典感謝荀貞率部馳援,邀荀貞進城,設酒擺宴,盡地主之誼。

癭陶被圍多日,一朝解圍,縣中軍民歡騰,儘管因是軍爭方罷,倉促間難以置辦好宴,但遙聞著太守府外百姓們的歡呼熱鬧之聲,參與酒席的衆人心情都很不錯。

荀貞沒有帶太多人赴宴,只帶了荀攸一人,陪坐的多是太守府、癭陶縣寺的吏員和地方士紳大姓。太守府、癭陶縣寺的吏員倒也罷了,地方士紳裡有一人卻是荀貞久聞大名的。

此人姓田名豐,字元皓。

荀貞於前世時即知此人之名,知道他是袁紹帳下的謀士,後被袁紹冤殺,這一世來到冀州趙郡爲吏,在與劉衡、邯鄲榮等議論冀州士人的時候更是多次聽他們提及此人之名。

酒席開始前,郭典給荀貞介紹陪坐的諸人,當介紹到田豐時特地加重了語氣,對荀貞說道:“今次守城御賊,多賴田君之謀。”

荀貞行禮笑道:“田公之名,貞久聞之,今得相見,幸甚至哉!”

田豐年約四旬,白麪長鬚,面對荀貞的謙謹行禮,並不像別的府、縣吏和士紳一樣以大禮回之,而僅是行了個揖禮,答道:“中尉威震趙郡,豐亦久仰君名。”

荀貞對田豐的“揖禮”並不在意,因爲一則他知田豐“性剛”,二來也知田豐現在雖是白身,但據劉衡、邯鄲榮所說,他此前卻也是任過朝吏的。

田豐博學多識,名重州黨,早年間被太尉府徵辟,爲太尉府吏,後被舉州茂材,遷侍御史。

“茂材”,是比孝廉還要高一等的察舉科目,能被舉爲州茂材的,要麼是權貴子弟,要麼是才德出衆,田豐顯然是後一種了。“侍御史”,是御史大夫的屬吏,共十五員,品秩不是太高,六百石,但權力不小,“掌察舉非法,受公卿羣吏奏事,有違失劾舉之”,前漢名臣嚴延年爲侍御史時,彈劾過大將軍霍光,有漢以來,有很多遣侍御史捕捉大臣的例子。

田豐又是茂材的出身,又任過侍御史,本身又性子剛傲,自恃才高,能對年紀輕輕的荀貞行個揖禮已是看在他頗有戰功的份兒上了。

荀貞笑道:“我聽我府中主簿說,公昔年因痛恨污濁當權、英賢被害,遂棄官歸家。公清直耿亮之氣,令人敬佩。”

田豐適才說“中尉威震趙郡,豐亦久仰君名”,這句話不是客套,他的確是久聞荀貞之名了,今日見著荀貞,表面上他無甚異樣,內裡其實頗爲驚訝的。

他心道:“雖然聽說荀貞之年歲不大,但純憑戰功、不借家聲而早貴至此,卻也少見。”回答說道,“如論清直耿亮,豐不及六龍先生,亦不及貴郡李、杜、賈諸公。”

“六龍先生”說的是荀爽,“李、杜、賈諸公”說的是潁川先賢李膺、杜密、賈彪。李膺、杜密一個被士人贊爲“天下楷模”,一個被士人贊爲“天下良輔”,並列八俊,齊名前代,世稱“李杜”,賈彪雖不在黨人領袖的名中,然是當時太學生的領袖,與荀爽齊名,郡人讚譽荀爽“荀氏八龍,慈明無雙”,賈彪亦得有郡人類似之贊:“賈氏三虎,偉節最怒。”

這就是出身名族和郡裡多名士的好處了。

不管走到帝國的哪裡,把族姓一亮出來,如果對方是士人的話,就能立刻得到對方的接納。

荀貞叫荀攸過來,笑對田豐說道:“此我族侄荀攸。”

荀攸在潁川名氣不小,但在冀州就沒甚名氣了,不過不要緊,他沒有名氣,他的祖父、從祖有名氣,他從祖荀昱是八俊之一,祖父荀曇亦有名於前代,說起他的諸祖,田豐甚是仰慕,說道:“豐昔年少時,久仰越巂、廣陵二公之剛直美名,沒想到今天能見到二公的後人。”

越巂指的是荀昱,荀昱當過越巂太守。廣陵指的是荀曇,荀曇當過廣陵太守。

荀曇兄弟昔爲太守時,兄弟皆正身疾惡,志除閹宦,宦者的支黨賓客有在其治內者,纖罪必誅,荀昱後共大將軍竇武謀誅中官,與李膺俱死,荀曇亦禁錮終身。田豐也痛恨閹宦,他辭官就是因爲看不慣閹宦擅權,在這一點上,荀曇兄弟是他的同道前輩了。

郭典介紹過田豐後,又重點介紹了一人,這人卻是荀貞的舊識,上次荀貞從皇甫擊張角,就在鉅鹿見過此人,——當時田豐不在鉅鹿,去了外地訪友,故此那次未能相見。

荀貞的這個舊識不是官身,也非士子,是癭陶的一個大姓家長,姓馮,馮氏不止是癭陶的大姓,且是鉅鹿的冠姓右族,鉅富之家,良田數萬畝。

“去年歉收,郡府乏糧,今次所以能堅城固守至今,多虧馮大家慷慨開庫,借給了郡府萬石糧秣。”郭典說道。

馮氏的這個家長年紀不小了,得六十多歲了。

一個三十來歲的繡衣高冠男子立在馮氏家長的身邊,是他的兒子,名叫馮伉。荀貞與馮伉是初見,多看了他兩眼,只覺得此人鷹目鷙鼻,給人以陰沉之感。

有資格參與此次宴席的都是有身份之人,郭典一一介紹完畢,諸人落座。

宴中,難免說及此次的張牛角、褚飛燕之亂。

癭陶之圍雖解,鉅鹿卻尚未全境收復,郡南的楊氏、下曲陽等縣還在賊手。

荀貞問郭典:“不知府君下步是何打算?”

“唉,賊衆我勢,我郡兵少,不瞞中尉,我雖有擊賊安境之心,奈何卻無此力啊。”

郭典也是運氣不好,去年皇甫嵩擊黃巾,冀州的主戰場就是鉅鹿,相比冀州餘郡,鉅鹿受害最大,百姓十不存三,田地大片荒廢,元氣尚未恢復,今年又迎來了張牛角、褚飛燕的入侵。

田豐問荀貞:“中尉此番帶兵出郡,入鉅鹿,是奉的方伯之令?”

“正是。”

“方伯的檄令上都說了什麼?”

“令我馳援癭陶。”

“未提及我郡郡南諸縣麼?”

荀貞知田豐問這句話的用意。鉅鹿兵少,無力收復郡南,田豐這是想借荀貞之力。他如實答道:“並不曾提及貴郡郡南諸縣。”頓了頓,又道,“我已遣人去高邑,向方伯稟報賊兵北遁一事並及詢問方伯下步的平賊策略,方伯的迴文可能很快就能傳來。”

癭陶離高邑只有二三十里,快馬來回一天就夠了,最多兩天,王芬的迴文就能來到。

荀貞見田豐若有所思,知他是名重後世的大謀士,猜他或許會有平賊之策,乃笑問道:“想必田公定有平賊良策,貞願聞之。”

田豐說道:“中尉可知前朝李左車?”

李左車是楚漢之際的謀士,其祖父是戰國時趙之名將李牧,秦末諸侯並起,他輔佐趙王歇,以功被封廣武君,趙亡之後,韓信曾向他求計,他回答“百戰奇勝”,韓信因之攻復燕、齊。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這句名言就是李左車說的。

李左車是柏人縣人,荀貞答道:“貞爲趙中尉,去年行縣,至柏人縣,嘗去過李左車的故里。”

“昔淮陰侯問計李左車,李左車答曰:‘百戰奇勝’。而今賊衆我寡,欲想勝之,無它策,唯用奇而已。”

“計將安出?”

“張牛角身死,賊軍心必亂。褚飛燕是真定人,他信用的人也多是真定人。方伯如能趁今賊亂之機,盡出州兵精銳,奔襲真定,必會引發賊軍內部的分裂,——褚飛燕肯定會回師援救真定,但別的賊兵卻不一定會跟著他去,當其時也,我軍可捨棄其餘,專擊褚飛燕,州兵居前,府君與中尉在後,兩面夾擊,不僅盡復郡南諸縣易耳,盡滅褚飛燕也非難事。”

確如田豐的分析,褚飛燕儘管通過種種手段使賊兵各部承認了他主帥的位置,可到底根基還淺,在這個時候,稍微給點外部的壓力或者誘因,他們內部可能就會出現分裂,州兵奔襲真定就是給他們的壓力和誘因,褚飛燕肯定是會去救真定的,可其餘諸部的賊兵如楊鳳等卻不一定會跟著他去,如此一來,賊兵內部就分裂了,而一分裂,他們的力量就變得弱了。王芬、荀貞、郭典捨棄餘賊,專擊褚飛燕,就算不能將之盡滅,也必能重創之。

褚飛燕一旦被殲滅或者受到重創,諸部賊兵失去了主帥,就將會各自爲戰,待到那時,漢兵分而擊之,克之不難。

田豐話音落地,見荀貞與荀攸相顧而笑,問道:“怎麼?”

“公與公達不謀而合,我已將此策寫入呈給方伯的上書中。”

“原來如此!”

席上一個府吏說道:“此策實爲良策,只是不知方伯會否採納?”

田豐拈鬚說道:“方伯當今名臣,素有高名,自然高見遠識,想來是定不會拒用此策的。”

58 曹子孝奉令趨行73 大丈夫寧鳴而死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58 關張各有惆悵情22 旋舞9 書箋反覆修棧道62 賜字82 聞報董兵窺營頻 卿或不知黃公覆97 孫文臺單騎陷陣28 詐降88 從徵汝南(上)60 樽前豪傑意難決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39 班底28 君子報仇195 周幼平如熊舉將(上)22 文高初見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47 武貴立功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41 效果12 一檄引得泰山驚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3 路見白骨露於野84 捕拿張直(下)211 撫戒刺嚇二策行2 賭錢50 祭祀族宴23 甲兵四千向神都(三)4 邯鄲陌上九月秋(四)58 關張各有惆悵情95 冀州北望氣如何22 甲兵四千向神都(中)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3 邯鄲陌上九月秋(三)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62 忽聞北地羌人亂10 曹孟德四策禦敵119 東郡二文鎮兗州40 兵非無情不可掌72 寧舍濟北取任城71 初見一龍(上)50 排場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6 聞寇53 不顧母弟朱靈忠6 何爲乳虎35 鼓音破曉天欲墜 文聘橫矛定軍旗172 許顯臨機能應變(下)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81 不足憂懼劉玄德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231 徐州將軍逐敵易254 飛檄八郡召兵至197 周幼平如熊舉將(下)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201 擇婦尋姚問北孫128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三)76 貴顯何氏兩將軍273 夏侯淵傳捷坎谷(上)56 允誠書從濟北來9 計吏郭圖(上)53 佳客翩翩洛陽來(下)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4 豫州乳虎第一威90 從徵汝南(下)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25 備寇94 會師城下(上)79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上)102 殊死鏖戰破敵營(上)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80 擒賊先擒王(上)22 枉費心機空費時51 得領汝南意不足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97 出身未捷身先死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215 十年樹得梧桐栽125 豪強應曹爲投機62 田使君退還平原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5 邯鄲陌上九月秋(五)40 兵非無情不可掌69 樂文謙領兵北上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97 出身未捷身先死16 子長忿仇求爲應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4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一)
58 曹子孝奉令趨行73 大丈夫寧鳴而死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58 關張各有惆悵情22 旋舞9 書箋反覆修棧道62 賜字82 聞報董兵窺營頻 卿或不知黃公覆97 孫文臺單騎陷陣28 詐降88 從徵汝南(上)60 樽前豪傑意難決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39 班底28 君子報仇195 周幼平如熊舉將(上)22 文高初見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47 武貴立功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41 效果12 一檄引得泰山驚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3 路見白骨露於野84 捕拿張直(下)211 撫戒刺嚇二策行2 賭錢50 祭祀族宴23 甲兵四千向神都(三)4 邯鄲陌上九月秋(四)58 關張各有惆悵情95 冀州北望氣如何22 甲兵四千向神都(中)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3 邯鄲陌上九月秋(三)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62 忽聞北地羌人亂10 曹孟德四策禦敵119 東郡二文鎮兗州40 兵非無情不可掌72 寧舍濟北取任城71 初見一龍(上)50 排場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6 聞寇53 不顧母弟朱靈忠6 何爲乳虎35 鼓音破曉天欲墜 文聘橫矛定軍旗172 許顯臨機能應變(下)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81 不足憂懼劉玄德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231 徐州將軍逐敵易254 飛檄八郡召兵至197 周幼平如熊舉將(下)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201 擇婦尋姚問北孫128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三)76 貴顯何氏兩將軍273 夏侯淵傳捷坎谷(上)56 允誠書從濟北來9 計吏郭圖(上)53 佳客翩翩洛陽來(下)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4 豫州乳虎第一威90 從徵汝南(下)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25 備寇94 會師城下(上)79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上)102 殊死鏖戰破敵營(上)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80 擒賊先擒王(上)22 枉費心機空費時51 得領汝南意不足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97 出身未捷身先死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215 十年樹得梧桐栽125 豪強應曹爲投機62 田使君退還平原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5 邯鄲陌上九月秋(五)40 兵非無情不可掌69 樂文謙領兵北上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97 出身未捷身先死16 子長忿仇求爲應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4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潮州市| 垦利县| 聊城市| 伽师县| 闽清县| 淮南市| 苗栗市| 巴楚县| 宁津县| 阿城市| 巴彦县| 渭南市| 利津县| 内江市| 文成县| 石家庄市| 石景山区| 丹巴县| 永康市| 大竹县| 嘉义市| 宁海县| 罗山县| 呼图壁县| 淮北市| 乳山市| 兴义市| 拜城县| 攀枝花市| 西乌珠穆沁旗| 平罗县| 上蔡县| 平度市| 神农架林区| 南投市| 德令哈市| 河北区| 楚雄市| 洪洞县| 常山县| 克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