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24章 大將軍的手段

中國一直是一個黃金貧乏的國家。雖然與世界其他民族一樣,黃金在華夏曆史上也是財富的計量單位和擁有財富的象徵,但事實上由於華夏各朝各代在黃金總量上的缺乏,使得黃金很難成爲財富流通中介的主角,而黃銅和白銀則分別在古代和近代承擔了主要流通貨幣的功能。

劉和知道黃金難以承擔起流通貨幣主角的功能,所以從一開始就把金幣、銀幣和銅錢同時作爲流通貨幣,而金幣在這三者之中更像是後世面額上千甚至過萬的大面值貨幣,銀幣則像是面值五十、一百元的常用貨幣,銅錢則承擔著一塊、五毛、兩毛、一毛的功能。

劉和之所以如此看重黃金,是因爲黃金不僅具有良好的儲存性和保值性,更是因爲它是後世工業革命和電子技術中十分重要的原材料,劉和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使民衆和國家對於黃金儲備有一個清醒和深刻的認識。國內現有的黃金數量少並不是太大的問題,只要國家重新歸於統一穩定,可以安排大量的勞力去發掘和開採。國內的黃金儲量不足也沒有關係,可以通過與外國通商、佔領、殖民甚至是直接的搶掠來積累黃金。

總之一句話,劉和就是要讓大漢朝的民衆牢記一個理念,那就是:我們的黃金必須是我們的,而外面的黃金歸根結底也要是我們的!

西漢時期國家到底有沒有五百噸的黃金,劉和並不是太關心,若是真的有,只要這些黃金還在這顆星球之上。那麼未來遲早會有被人發現的那一天。若是沒有,那也沒有關係,世界上盛產黃金的地方不是一處兩處,只要能將漢人投送到這些地方上,並且站住腳跟。那麼未來大漢還會缺少黃金麼?

黃金是財富的象徵,也是國家實力的象徵,如果能給子孫後代留下幾百噸甚至是上千噸的黃金,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國內或許都不會鬧什麼錢荒吧?爲了實現這個願望,劉和不惜將自己扮成一個徹頭徹尾的黃金財迷,只要能讓大漢成爲名副其實的“黃金帝國”。就算被人誤解又有何懼?

當日夜裡,劉和並沒有讓徐嶽、夏侯蘭和李儒失望而歸,他爲大家找到了一個暫時不用太多黃金、白銀也能將錢行開辦起來的方法。

劉和記得後世的新中國剛剛成立時,國民黨將國內僅剩的兩百多噸黃金運到了臺灣,那時候國家銀行的地下倉庫內估計連十噸黃金都沒有。但國家一樣在搞經濟建設,而且一開始的速度就不低,這就說明哪怕是沒有黃金白銀,只要制度措施跟得上,國家照樣可以發展。

爲了降低商人和百姓們在日常流通中對貨幣越來越大的需求量,劉和讓制幣司抓緊時間先印製出“糧票”、“布票”、“肉票”、“油票”、“鹽票”、“煤票”、“馬票”、“農具票”等一大批供應類的票證出來,並且制定出詳細的用黃金、白銀和銅錢來換購這些票證的兌換表。這樣一來,不僅不需要向市面投放大量的真金白銀。相反的還可以通過溫和公平的手段回收藏於民間的黃金白銀。

爲什麼說是溫和公平的手段呢?因爲劉和沒有逼迫商人和民衆必須要拿出各種供應票證來,但因爲劉和所代表的州郡官府幾乎主導甚至是壟斷了北方的各種行業,只要商人和百姓有購買的需求。那他們就得用手中的黃金、白銀來換購。

比如說,幽州農具廠出品的各式農具不僅結實耐用,而且價格公道,如果是州郡內部採買,各個縣和鄉的採購人員可以拿著農具票直接來農具廠提貨,這個交易的過程中並不需要使用金銀貨幣。但是。如果外州外郡的商人前來採買,或者是富家大戶私人前來採買。他們手中因爲沒有農具票,所以要麼按照出廠價支付真金白銀。要麼從其他渠道購買農具票,直接換取所需要的農具。

或許,這樣的交易方式可能存在不夠靈活的問題,又或者容易滋生出一些腐敗問題,但這些問題卻不是根本性的問題。票證式的供應雖然機械僵化,但在生產力本就十分落後的農耕時代,卻是十分先進的一種制度。因爲大漢的外部目前並沒十分強大的敵人,大漢不需要跟別的國家比發展速度,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步子往前走,至於快一點慢一點,都不會影響到大漢作爲此時世界尚最大最強國家的這個結果。

比方說,有一個五口之家,在幽州代郡以耕種爲生,這一家年底時將五百斤左右的糧食賣給了當地的常平倉,鄉里驗糧的官員按照糧食的實際質量評出等級,然後並不給這家人支付真金白銀或者是銅錢,而是開具出一張收糧的票據。隨後,這家人拿著驗糧官開具出來的票據前往北方錢行在這個鄉所設的辦事機構,換回來了五百斤左右的糧票票證。有了這糧票在手,這家人如果想要添置幾件新衣,可以用糧票去置換依靠織布爲生的某家手中拿著的布票,然後拿著布票去官府開辦的貨棧領布匹回來。

劉和準備實行的這一套,說白了就是計劃經濟的雛形。在後世,計劃經濟遭到很多自由民主人士的詬病,但蘇聯就是依靠兩個五年計劃迅速追趕靠近了世界頭號強國,而中國則依靠前兩個計劃經濟迅速擺脫了一窮二白的局面。計劃經濟不是不好,而是要看在什麼社會和歷史條件下使用,還有就是使用的程度和時間的長短。

在一個睿智有力的領袖領導之下,有一個廉潔高效的政府機構,再有一羣齊心協力且私慾沒有開始膨脹的民衆,那麼計劃經濟便是復甦國家的不二法寶。

很顯然,劉和目前擁有這三樣條件。首先,他有著兩世的經驗,完全清楚計劃經濟的利弊,還有克服解決的辦法;其次,此時大漢朝從上到下絕大多數的官員道德水準比之後世那些貪腐成性的那些官員而言,簡直是天差地別。同樣是此時,大漢普通民衆或者讀書識字率不高,但講誠信、講道德的絕對佔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遠不是後世那個信仰崩塌,道德敗壞的時代可以比擬。最後,經過去年那場大饑荒和大瘟疫的考驗,如今劉和在北方民衆心目中就是神祗一樣的存在,劉和只要說一句話,會有無數士兵和平民狂熱地響應他。

既然已經具備了這些條件,劉和當然要毫不猶豫地採取計劃經濟的一些措施,爲他快速復興大漢鋪出一條通坦大道來!

即將建立的北方錢行制幣司擁有全大漢最先進的雕版印刷技術,擁有工藝最爲精湛的一批制幣工匠,作爲首任制幣司司長,夏侯蘭將軍深知自己的肩上扛著的是什麼,所以這幾天他吃住都在制幣司,眼睛死死地盯著各條製版線的進度。

夏侯蘭因爲趙雲的關係,投奔了劉和,卻憑著自己的認真和努力走出了一條不同於趙雲的精彩人生道路。從司令署內務司轉任制幣司司長的職務,雖然遠離了軍隊,但他知道自己接手的這個全新崗位關乎國計民生,比內務司司長的份量更加重要。

今後,夏侯蘭和他的屬下每天將要面對的是能夠讓人迷失心智的金山銀海,只要他在鑄幣的過程中悄悄動頭髮絲那麼一點手腳,經年累月下來也能積攢出驚人的財富。除了真金白銀的直接誘\惑,夏侯蘭如果無法保證鑄幣技術的遙遙領先,讓仿冒者鑽了空子,那麼他給國家和民衆造成的損失更是無法估量。

正因爲深知責任重大,所以夏侯蘭將原本就嚴苛的性格發揮的淋漓盡致,他凡事都從自己做起,對於制幣司的每一項條規不僅倒背如流,而且必定是嚴格遵守。夏侯蘭雖然嚴苛,但卻不是冷血之人,在正常的工作之餘,他也很關心工匠們的健康狀況和家庭處境,努力爲工匠爭取更多的福利。因爲如此,所以制幣司的內部氛圍嚴肅而積極,並非死水一潭,毫無生氣。

經過制幣司全體人員近十天的連續趕工,一整套的各式票證“樣票”提前擺在了劉和的書案上面。

劉和手持一隻圓形銅柄放大鏡,仔細觀察著每一套“樣票”的紋理、色澤和符號。

“嗯,印製工藝非常好,樣票的材質也足夠堅韌耐磨,明暗幾重防僞標記也處理的很細膩,外人想要仿冒還真是難如登天。制幣司開門第一項任務完成的很出色,我會通知內務司對制幣司上下實施獎勵!希望你們再接再厲,在接下來的三幣鑄造上還能拿出最高的水準!”

劉和的誇獎和鼓勵,讓夏侯蘭如釋重負,他的臉上終於難得地浮現了幾分笑容。

“總裁,既然這些票樣通過了您的驗收,是否可以開始進行批量印製?”

“嗯,可以的。你去跟徐嶽和李儒等人商議一下,看第一批各種票劵需要印製多少數量,寧可缺少一點,也絕對不可濫印!”

“屬下明白!”()

第227章 倒黴的文丑第211章 精密的佈局第277章 罰個傾家蕩產第441章 滿盤皆輸(上)第312章 徐州急變第482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212章 較量開始第539章 政教合體第442章 滿盤皆輸(中)第280章 東海水晶第273章 前路兇險第244章 南皮之戰第218章 皆大歡喜第330章 悄然而去第481章 借糧第252章 好大一筆年貨第155章 驃騎忽至第94章 軍都山中有大能第37章 公子要殺人第325章 長長的名單第130章 神射第302章 添油加火第436章 勸說第31章 忽悠倆大王第109章 青州亂,軍閥興第330章 悄然而去第144章 蛇鼠一窩第458章 暗中交換第488章 巨大吸引第493章 天正道第437章 內訌與分裂第472章 天不佑大漢第404章 誰是贏家(中)第25章 張網以待第299章 香餑餑第435章 陰溝裡翻船第123章 大掃除第261章 獅子大張口第90章 發狠第73章 爭執與分裂第340章 澆水築冰城第107章 安平相劉備第176章 王允的條件第304章 明修棧道第376章 破廟書聲第162章 可怕的文宣隊第70章 如此打臉第266章 漁陽屯田第175章 大造聲勢第187章 驪山會師第375章 亂世人心第447章 長安又亂(中)第189章 說服第195章 高瞻遠矚第451章 到底誰在做嫁衣第91章 三殺令第37章 公子要殺人第305章 鄭玄北上第368章 碧波萬頃可爲路第412章 西涼馬家軍第8章 汗毛倒豎第515章 第一次分裂第167章 不打不相識第162章 可怕的文宣隊第477章 大漢時報第166章 待宰的魚腩四零一章 野心就像草第149章 找碴的來了第414章 馬騰的顯擺第408章 當黃巾遇上山匪第175章 大造聲勢第275章 警鐘敲得很及時第393章 虓虎的野望(下)第320章 封城第314章 戰雲密佈第417章 杯酒釋懷第475章 常平倉第197章 當仁不讓第328章 曹操的決斷第130章 神射第146章 曲轅犁問世第158章 沙場相見是故人第424章 故弄玄虛第95章 從符號開始第148章 呼喚郭嘉第405章 誰是贏家(下)第290章 連鎖反應(上)第470章 過街老鼠(中)第211章 精密的佈局第70章 如此打臉第244章 南皮之戰第93章 “面試”第524章 大將軍的手段第268章 海陽水師第36章 血染丹水第491章 神醫與醫聖第243章 沒有吃白飯的四零零章 單福之能第182章 李郭叛亂第234章 初冬夜談(上)
第227章 倒黴的文丑第211章 精密的佈局第277章 罰個傾家蕩產第441章 滿盤皆輸(上)第312章 徐州急變第482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212章 較量開始第539章 政教合體第442章 滿盤皆輸(中)第280章 東海水晶第273章 前路兇險第244章 南皮之戰第218章 皆大歡喜第330章 悄然而去第481章 借糧第252章 好大一筆年貨第155章 驃騎忽至第94章 軍都山中有大能第37章 公子要殺人第325章 長長的名單第130章 神射第302章 添油加火第436章 勸說第31章 忽悠倆大王第109章 青州亂,軍閥興第330章 悄然而去第144章 蛇鼠一窩第458章 暗中交換第488章 巨大吸引第493章 天正道第437章 內訌與分裂第472章 天不佑大漢第404章 誰是贏家(中)第25章 張網以待第299章 香餑餑第435章 陰溝裡翻船第123章 大掃除第261章 獅子大張口第90章 發狠第73章 爭執與分裂第340章 澆水築冰城第107章 安平相劉備第176章 王允的條件第304章 明修棧道第376章 破廟書聲第162章 可怕的文宣隊第70章 如此打臉第266章 漁陽屯田第175章 大造聲勢第187章 驪山會師第375章 亂世人心第447章 長安又亂(中)第189章 說服第195章 高瞻遠矚第451章 到底誰在做嫁衣第91章 三殺令第37章 公子要殺人第305章 鄭玄北上第368章 碧波萬頃可爲路第412章 西涼馬家軍第8章 汗毛倒豎第515章 第一次分裂第167章 不打不相識第162章 可怕的文宣隊第477章 大漢時報第166章 待宰的魚腩四零一章 野心就像草第149章 找碴的來了第414章 馬騰的顯擺第408章 當黃巾遇上山匪第175章 大造聲勢第275章 警鐘敲得很及時第393章 虓虎的野望(下)第320章 封城第314章 戰雲密佈第417章 杯酒釋懷第475章 常平倉第197章 當仁不讓第328章 曹操的決斷第130章 神射第146章 曲轅犁問世第158章 沙場相見是故人第424章 故弄玄虛第95章 從符號開始第148章 呼喚郭嘉第405章 誰是贏家(下)第290章 連鎖反應(上)第470章 過街老鼠(中)第211章 精密的佈局第70章 如此打臉第244章 南皮之戰第93章 “面試”第524章 大將軍的手段第268章 海陽水師第36章 血染丹水第491章 神醫與醫聖第243章 沒有吃白飯的四零零章 單福之能第182章 李郭叛亂第234章 初冬夜談(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昆山市| 和政县| 黄陵县| 连江县| 包头市| 澄城县| 光山县| 苏尼特左旗| 二连浩特市| 石阡县| 宿迁市| 宝清县| 稻城县| 房产| 宜州市| 丰城市| 衡阳市| 类乌齐县| 赤城县| 句容市| 韶山市| 寿宁县| 兰考县| 江油市| 仲巴县| 清徐县| 庄河市| 汤原县| 遂宁市| 义乌市| 靖江市| 英超| 个旧市| 马关县| 凤山县| 庆安县| 西贡区| 卓尼县| 平顶山市| 吴江市| 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