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39章 政教合體

光陰荏苒,轉眼便到建安十二年。

這一年,大漢各地喜訊頻傳,人民生活安定,國家更見富強。

皇帝在去年喜得一位皇女的情況下,今年又添了兩個健康的皇子,據說當時兩位妃子在分娩的時候,都是由女神醫趙愛兒親自接的生,足見皇帝與皇叔劉和之間關係的和睦。

皇帝喜得龍子,天下鼓舞,在兩個皇子滿月的時候,劉協在宮中擺出儀式,請皇叔劉和親自爲他的孩子剪掉頭上的絨毛,以此祝福兒子能夠健康成長。

此時的大漢皇叔劉和,已然是七個兒子,九個女兒的父親,而最令人稱道和羨慕的是劉和的子女沒有一個先天不足的,也沒有早夭的,個個都像茁壯的樹苗一般,一年年的好像比賽一般長著個頭。劉和的大兒子劉襄已經年滿十六歲,不僅勤奮好學,而且武技精湛,更難得的是他像父親劉和與祖父劉虞一樣,有著一個寬厚仁慈的心。劉襄從少年時代便被劉和定期送到農村之中耕作,送到邊塞軍營裡面鍛鍊,因此在他身上看不見富家貴公子的那種蠻橫與驕奢,卻能看到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品質,這無疑也給劉和的衆多子女做出了最好的榜樣。劉和養育子女有方,自然令大漢衆多崇拜他的“粉絲們”又多了一條可以模仿的地方。大家心想:咱當不成令人敬仰的大元帥,咱多生幾個有出息的兒子總沒問題吧?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皇帝在兒子滿月時還當衆宣佈了他和他的子女從今往後信奉天正教,成爲天正教的忠實信徒的消息?;实鄣倪@個講話,毫無疑問是承認了天正教在大漢成爲國教的地位。

隨後不久,朝中一些重量級的大員也向外公佈了自己作爲天正教信衆的身份。接著,各州郡的地方官員和軍中將領紛紛公開表示自己加入了天正教。

此時的天正教,在天正道核心團體成員們的暗中組織領導之下。已經在中原地區和黃河以北有了很好的羣衆基礎,發展成爲國教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因爲從一開始劉和就把這個教派的教義和宗旨制定的嚴謹而又不違揹人性,還博採了其他宗教之長,不排斥先進的科技和文化,所以不論是身份尊貴的士大夫,還是目不識丁的底層百姓,大家都能發自內心的去理解和接受。說白了,劉和處心積慮搞出來的這個糅合了宗教外殼、政黨內核以及學派聯合等多種因子在內的天正教,絕對是對抗外來教派,限制皇權無限擴大

。彌合社會階層裂隙,確保文明傳承延續的終極大殺器。

原本的東漢末年至兩晉,是兩百多年的亂世,隨著東漢大一統王朝的分崩離析,統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儒家之學開始失去魅力,董仲舒爲了迎合皇帝專權而搞出來的那套“獨尊儒術”的玩意開始遭人質疑,士大夫對兩漢經學的繁瑣學風、讖緯神學的怪誕淺薄,以及三綱五常的陳詞濫調普遍感到厭倦,於是轉而尋找新的“”安身立命之地。醉心於形而上的哲學論辯。這種論辯猶如後代的沙龍,風雅名士中以嵇康、阮籍爲代表赫赫有名的“竹林七賢”便是魏晉風度的化身,他們聚在一起,談論玄道。被時人稱之爲“清談”或“玄談”。

劉和正是準確地把握了大漢思想領域開始轉變的脈絡,把儒家追求修心治國,道家講究天人合一,其他雜家崇尚學術精研的核心本質融爲一爐。又採取了後世極爲強大的政黨發展和組織方式進行傳播和擴大,現如今更是把至高無上的皇權也加以利用,如果這樣還不能佔領大漢的思想陣地。劉和真不知道還有什麼辦法才能讓這個國家在經歷數百年發展之後還能保持完整和統一。

隨著天正教的不斷髮展壯大,在各州郡的城市裡面,在每個鄉的集鎮廣場旁邊,在每個村的公祠附近,各地開始修建天正堂,堂中供奉天正主神之位。劉和借鑑了後世三大宗教之中在阿拉伯世界廣爲流傳的那個宗教的做法,要求天正教信衆不得爲天正主神鵰塑和繪製神像,而天正主神只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在世間具體的樣子千變萬化,並無固定的形象。

因爲天正堂中並無神像,所以寬敞的廳堂內只擺著一些供人們盤膝而坐的蒲團,信衆們每到一個星期的最後一天,也就是第七日的早晨,就會在天正堂內聚會,高聲誦讀一部名爲《至正如心》的經文。經文誦讀完畢之後,大家還會談論一些關於朝局時政、關於新技術、關於地理髮現等話題……在信衆們看來,當著天正主神的面談論這些話題,不僅顯得正大光明,沒有結黨營私、密謀組織的嫌疑,還能互通有無,達成思想上的統一共識,實在是再好不過。

給信衆們提供一個集會的地點,一種定期舉行的儀式,這是任何帶有宗教色彩的組織凝聚人心的做法,劉和只是把這其中的奧妙講給徐邈聽,大漢首任文宣部長官便能心領神會,立即將之精心包裝一番,然後向天下各地推廣。

試想一下,當一種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包容性和先進性的思想同時藉助了皇權與神權的力量向外擴散時,會產生怎樣可怕的力量?而當這種思想逐漸爲民衆所接受和認同,並且潛移默化的融入到他們的靈魂和血液之中後,又會對整個大漢產生怎樣深遠的影響?

後世的腳盆國,在發動那次震驚世界的蛇吞象大戰之前,便是先將皇權神化,把腳盆國的八字鬍皇帝稱爲天皇,號稱是叉照叉神唯一在世間的代言人,然後將舉國百姓皇民化。接著,腳盆國的天皇又把武士道殘忍嗜殺的那些暴虐因子灌輸給全體皇民,然後愚弄所有人說只要是爲天皇和國家盡忠,那麼不僅死後可以入那個罪惡神社成爲所謂的神明,而且他們生前所犯下的任何罪惡也不用受到懲罰。搞完這些把戲之後,腳盆國的一些野心家又炮製出“八紘一宇”的大便思想,向全體皇民灌輸整個藍星都應該沐浴在叉照叉神的神光之下。所謂的“八紘一宇”。跟我們所說的那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其實差不多,區別就是一個強調所有的一切歸於叉照叉神,而另一個強調所有的一切歸於天子

腳盆國把皇權跟神權融爲一體,再把武士道摻入進來,然後以“八紘一宇”的狂妄思想鼓動國民,最終形成的便是可怕的軍/國主義。劉和不會把大漢帝國朝著軍國主義的邪路上帶,但是爲了大漢在精神上保持旺盛和強大,卻要極力推動皇權與神權的合流,進而使得以農耕文明爲主體的大漢朝在未來面對遊牧文明和西方的海洋文明時。具有強烈的還擊和反噬能力。

劉和清楚的記得,中華後世的許多朝代,都是因爲信封佛教而導致國家上層建築集體陽痿,官員們不去思考如何振興國家,強大軍隊,卻是天天吃齋唸佛,嚮往著死後能到極樂世界,這樣的國家不被侵略成性的遊牧民族屠戮纔怪。而作爲本土生長起來的道教,因爲從一開始便追求的是個人超凡脫俗。對於政治表現的冷淡迴避,更是無法支撐起一個大帝國的存續。在這個時空,劉和不可能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那種太過超前的東西拿出來,只能通過這種迂迴的方式爲華夏打下一根堅實的信仰和思想之根。

到了這年年底的時候。中書令兼荊州牧劉表感到自己的身體日漸衰弱,他或許是出於想能多活幾年的目的,又或者是想在死後靈魂能夠歸於天正主神的懷抱,總之他也開始信奉天正教。

信奉了天正教的劉表。向朝廷和洛陽的天正殿同時上表,要求返回洛陽,朝廷和教殿同意了劉表的請求。委派賈逵前往襄陽接替劉表出任荊州牧之職,同時任命趙雲爲荊楚總督,率軍進駐荊州。

劉表麾下大將黃祖不服劉表的決定,在趙雲率軍抵達襄陽之前起兵造反,結果被部將魏延斬殺,黃祖之子黃射在混亂之中逃往江東。孫堅得知黃祖造反不成,黃射來投,二話沒說,讓人砍下黃射的頭顱送往襄陽。

賈逵本爲文臣,後來統率申息軍,如今又轉爲文官,自然是輕車熟路。他抵達襄陽之後,先後拜訪了蔡瑁、蒯越和馬良等人,安撫衆人一番,對這些人在荊州的任職並沒有立即進行調整,依舊按照劉表離開時的人事安排進行運轉。趙雲作爲賈逵身後的最大後盾,前來荊州時,劉和讓他帶著幽燕軍、申息軍、振勇營和振威營,可謂兵馬雄壯,不懼任何一股勢力。

魏延殺掉黃祖之後,很快掌握了黃祖的部隊,他本就是劉和當初佈置在荊州的一枚暗棋,如今劉和的大軍前來,他自然是立即旗幟鮮明地表示了效忠。

劉表麾下還有文聘、黃忠、霍峻、劉磐等幾員大將,他們在劉表離開荊州之前皆已接到劉表的書信,因此對於朝廷派人前來接管荊州的軍隊並不像黃祖那般牴觸。令文聘和黃忠等人沒有想到的是,趙雲來到荊州之後,不僅沒有收繳他們手中的兵權,反而宣讀了劉和給他們提升軍職的消息。文聘、黃忠、霍峻被升爲正二品的將軍,劉磐和魏延升爲從二品的將軍,其中文聘和黃忠各自統率三萬兵馬,魏延、霍峻和劉磐則各自統率兩萬兵馬。

如此算來,劉表離開襄陽時,向劉和上交了至少十二萬的兵馬,如果再加上趙雲帶到襄陽來的八萬精銳部隊,整個荊楚之地便集結了二十萬大軍。

荊州劉璋和江東孫堅在得知荊州駐守了二十萬重兵之時,只能用寢食難安,憂心忡忡來形容。此前的反抗者像劉備和曹操,已經成了枯骨,難道還要反抗?只是,不反抗,難道也要學劉表,交出手中兵權,前往洛陽受制於人?

第354章 堂堂正正一戰第185章 飛熊軍被坑第415章 兄弟是用來賣的第215章 抓幾個蟊賊玩玩第451章 到底誰在做嫁衣第147章 以毒攻毒第399章 豫州小強第450章 分歧與合作第354章 堂堂正正一戰第182章 李郭叛亂第27章 當頭痛擊第435章 陰溝裡翻船第138章 霸氣側漏公孫度第292章 連鎖反應(下)第22章 怦然心動第282章 完婚第120章 幸福來的太突然第494章 天正教在行動第343章 君子不器第364章 佈局與博弈第12章 欲擒故縱第211章 精密的佈局第288章 處置第153章 小城匿大軍第241章 冤家路窄第177章 虓虎攪局第376章 破廟書聲第105章 艱難脫險第519章 北方錢行(上)第272章 不奉圭臬第454章 天子還都第92章 送顆人頭去馬城第490章 瘟疫,來了!第76章 分席議事第440章 一著不慎第84章 走馬上任第231章 梟雄末路第310章 妙計奇襲第476章 補天裂第338章 狂飆第174章 營救大學士第5章 巧舌如簧第10章 豈能無信第479章 作死第433章 壯士守箕關第13章 越裝越上癮第294章 密會居庸關(中)第125章 意外來客第396章 徐州多才俊第404章 誰是贏家(中)第128章 公子當兵第528章 安置黑山軍第25章 張網以待第78章 先天不足第207章 人才大豐收第126章 吃火鍋,過年第86章 閻柔的算計第513章 袁氏沒落第162章 可怕的文宣隊第395章 找兩個頂缸的第4章 超級驚喜第305章 鄭玄北上第484章 買一送倆第155章 驃騎忽至第154章 初戰告捷第336章 軻比能的圖謀第7章 倒驢不倒架第417章 杯酒釋懷第282章 完婚第75章 強勢上位第418章 文官治軍第212章 較量開始第93章 “面試”第191章 激戰長安(上)第465章 人情練達第17章 大俠之威第230章 步步緊逼第360章 麻煩上門第525章 金迷大將軍第379章 圍獵第44章 當面豎中指第240章 盧植大事不糊塗第250章 拐啦,賣啦!第94章 軍都山中有大能第87章 子龍督糧第97章 危急關頭第109章 青州亂,軍閥興第58章 見張合第54章 慾壑難填第449章 袁紹出手第516章 田豐的新差事第283章 搬家前後第109章 青州亂,軍閥興第447章 長安又亂(中)第356章 鮮卑夜循逃第339章 迴歸第236章 初冬夜談(下)第11章 人生第一仗第523章 黃金哪去了?第201章 互助社
第354章 堂堂正正一戰第185章 飛熊軍被坑第415章 兄弟是用來賣的第215章 抓幾個蟊賊玩玩第451章 到底誰在做嫁衣第147章 以毒攻毒第399章 豫州小強第450章 分歧與合作第354章 堂堂正正一戰第182章 李郭叛亂第27章 當頭痛擊第435章 陰溝裡翻船第138章 霸氣側漏公孫度第292章 連鎖反應(下)第22章 怦然心動第282章 完婚第120章 幸福來的太突然第494章 天正教在行動第343章 君子不器第364章 佈局與博弈第12章 欲擒故縱第211章 精密的佈局第288章 處置第153章 小城匿大軍第241章 冤家路窄第177章 虓虎攪局第376章 破廟書聲第105章 艱難脫險第519章 北方錢行(上)第272章 不奉圭臬第454章 天子還都第92章 送顆人頭去馬城第490章 瘟疫,來了!第76章 分席議事第440章 一著不慎第84章 走馬上任第231章 梟雄末路第310章 妙計奇襲第476章 補天裂第338章 狂飆第174章 營救大學士第5章 巧舌如簧第10章 豈能無信第479章 作死第433章 壯士守箕關第13章 越裝越上癮第294章 密會居庸關(中)第125章 意外來客第396章 徐州多才俊第404章 誰是贏家(中)第128章 公子當兵第528章 安置黑山軍第25章 張網以待第78章 先天不足第207章 人才大豐收第126章 吃火鍋,過年第86章 閻柔的算計第513章 袁氏沒落第162章 可怕的文宣隊第395章 找兩個頂缸的第4章 超級驚喜第305章 鄭玄北上第484章 買一送倆第155章 驃騎忽至第154章 初戰告捷第336章 軻比能的圖謀第7章 倒驢不倒架第417章 杯酒釋懷第282章 完婚第75章 強勢上位第418章 文官治軍第212章 較量開始第93章 “面試”第191章 激戰長安(上)第465章 人情練達第17章 大俠之威第230章 步步緊逼第360章 麻煩上門第525章 金迷大將軍第379章 圍獵第44章 當面豎中指第240章 盧植大事不糊塗第250章 拐啦,賣啦!第94章 軍都山中有大能第87章 子龍督糧第97章 危急關頭第109章 青州亂,軍閥興第58章 見張合第54章 慾壑難填第449章 袁紹出手第516章 田豐的新差事第283章 搬家前後第109章 青州亂,軍閥興第447章 長安又亂(中)第356章 鮮卑夜循逃第339章 迴歸第236章 初冬夜談(下)第11章 人生第一仗第523章 黃金哪去了?第201章 互助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尔市| 肥东县| 枞阳县| 汝阳县| 准格尔旗| 滨海县| 昭通市| 连江县| 铁岭县| 宝兴县| 铅山县| 南昌县| 巴彦淖尔市| 华容县| 乌拉特前旗| 宁远县| 裕民县| 青海省| 涡阳县| 铜梁县| 尼勒克县| 迁西县| 栖霞市| 泽库县| 通化县| 城口县| 乐业县| 宁陕县| 渭南市| 博乐市| 象山县| 光山县| 桃源县| 南康市| 望江县| 安泽县| 廊坊市| 黎城县| 通州区| 专栏| 抚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