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30章 忠於社稷百姓

當顏良率領著大軍來到潞縣城下時,天色已經將要入暮,而田豫也從商宇口中得知了發生在泉州的變化。

田豫心裡不得不承認,顏良並不是一個純粹的統兵將領,他的立意更爲高遠,更關心普通百姓的福祉。

過去的十來年裡,田豫見識了多少戰亂,公孫瓚打張舉、張純、丘力居,公孫瓚打劉虞,打袁紹,眼下鮮于輔又與袁熙交鬥不休。

他自然見識了無數被戰爭所波及的百姓流離失所痛不欲生,然而這些百姓們只能默默接受,成爲各方豪強爭權奪利的犧牲品。

正當田豫已經習慣了這種現象的時候,顏良卻給他展現了另外一種對待百姓的方式。

他通過建設天津港,給衆多農閒時的民衆找到一份賺取家用的機會,讓他們不必擔心飢餓,更吸引來往商旅將漁陽緊缺的貨物運來,幫助此地擺脫因戰爭而毀壞的經濟。

面對這樣一個心繫百姓的對手,自己真的要與他繼續爲敵,讓漁陽的亂局繼續遷延下去麼?

田豫的內心進一步動搖了起來,若非是內心有對於忠誠的堅持,怕是要立刻被商宇和自己兒子說動。

常山兵馬就在距離潞縣城七八里處的高地上紮營,從城頭都可以看到遠處燃起的篝火。

按說敵人來到如此近的地方,田豫勢必要帶人去襲擾一番,哪怕不是真正的襲營,也要做做樣子,讓敵人不得安生。

然而田豫卻無所表示,只是默默站在城頭,如一尊塑像一般。

商宇早就下去休息,田彭祖則侍立在父親的身後,數次想要繼續出言勸說,卻不知從何勸起,最後千言萬語化作一句“父親,夜深了,早些休息吧!”

田豫答道:“你先去休息吧,我今日睡在城頭。”

田彭祖想了想,說道:“那我也去把被褥拿來,陪父親睡在城頭。”

夜裡,在城樓裡搭的簡易牀鋪上,田豫看著已經悄然睡去的兒子,喃喃道:“兒啊!人無信不立,是我勸說鮮于將軍歸附曹公,如今他危在旦夕,我又怎能背棄於他呢?”

一夜無話,第二天清晨,城外大軍開拔的響動驚醒了田豫。

他匆匆起身來到城頭,看到常山兵馬精神抖擻地從城外通過。

當先是一支騎兵,只見騎兵們以十人爲一排,排成十分整齊的隊列緩步前行。

這些騎兵的坐騎都十分高大,騎卒身上都披著寒光閃閃的鐵甲,坐騎的前方也披著簡易的馬甲,清一色使用長達兩丈的長槊,馬鞍上掛著手弩。

田豫不是沒見過精銳的騎兵,比如昔年公孫瓚麾下的白馬義從便裝備精良驍勇善戰。

然而他卻沒有見過在行軍途中仍能把隊列排列得如此肅然有序,行動如此整齊劃一的騎兵。

行軍都如此,作戰時定然也不會差到哪裡去,田豫已經可以想見,這支裝備精良的騎兵隊伍發起衝鋒時那滔天的氣勢。

在騎兵隊伍後是步卒。

如果說先前的騎兵讓人覺得隊形齊整,那這羣步卒簡直就如同一個模子裡刻出來,在前進的過程中,連邁步的動作都如出一轍。

“蹬蹬蹬蹬蹬蹬”

由於步卒們踏步的步點驚人地一致,踏步聲顯得異常響亮,哪怕是數百步外的潞縣城頭仍能清晰地聽到。

潞縣城中只有三千兵馬,且一半還是城內臨時徵募的壯勇。

這些壯勇哪裡經歷過如此場面,紛紛在慶幸眼前的兵馬只是路過,而不是要攻城。

在步卒之後,是一支龐大的車隊,車上裝載著一些糧草,還有一些攻城器械,其中有幾架投石車隨在隊伍中。

由於走陸路不便,隨在隊伍中的攻城器械並不多,還有一部分通過船隊運輸,從沽水的入海口溯流而上可以直達漁陽城下。

然而就僅有的這幾架投石車,就令田豫大爲憂心。

他這些時日已經通過商宇的打探,得知常山兵馬在攻打泉州城時投石車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

他們的投石車不僅射程更遠,且準度極高,可以在攻城時不間斷髮射,且還不容易誤傷自己人。

在車隊之後,又分別有一隊步卒和騎卒殿後,整個隊形顯得極爲緊湊。

田豫思索著要不要派手下精銳從後邊繞上去,襲擊敵方後隊的輜重,延緩敵軍行進的速度。

然而他卻遲遲做不出決定,顏良敢於大搖大擺從城下經過,估摸著就想誘自己出城。

自己兵少,撇開一半青壯能野戰的兵馬也就一千五百人,騎兵只有五百,若一旦襲擊不利被纏住那就情況堪憂。

就在田豫猶豫不決時,他的老熟人公孫壽卻單槍匹馬來到城下,招呼道:“國讓兄,別來無恙乎?”

田豫昔日在公孫瓚手下爲將,與公孫續、公孫壽兄弟關係都十分融洽,當下應道:“山祇兄久違了。”

公孫壽也不廢話,開門見山道:“度遼將軍素知國讓兄規略明練、忠勤厚任,欲約國讓兄城下一晤,不知意下如何?”

田豫一聽,先是顧慮顏良是否要故意詐開城門奪城。

不過公孫壽又道:“若國讓兄願意,我便在離城兩百步外豎一木,雙方各自只帶兩名隨從,在木下相會,如何?”

既然公孫壽說得如此光明正大,田豫也不願墜了氣勢,說道:“那便一刻鐘後相見。”

聽聞田豫要與顏良相見,商宇與田彭祖都請求陪同前往,不過田豫卻否拒了二人的請求。

“博方,我出城後,城防由你接管,若我有個閃失,你務必要堅守城池,不可擅動。”

商宇雖然不願,也只得接過了城防的指揮權,目送著田豫帶著兩名扈從出城。

他身邊的田彭祖道:“叔父,你說度遼將軍約父親是何用意?”

商宇道:“公孫山祇三番五次說顏將軍對長史並無敵意,怕是要當面勸說吧!”

作爲顏良的***,田彭祖當然希望看到父親與偶像握手言和,故而充滿期冀地道:“那父親會被說動麼?”

商宇嘆了口氣道:“誰知道呢!”

當田豫緩緩策馬來到公孫壽用一桿長槊紮在地上立下的標記前時,對面也有三人緩緩靠近。

中間一人高額方面隆鼻疵須,身披一襲獬豸甲,手持一桿點鋼槍,可謂是威儀有加,想必就是顏良。

左邊一人是老熟人公孫壽,右邊一人滿臉橫肉不知何人。

雙方十分有默契地在相隔十步的距離上勒馬止步,公孫壽率先介紹道:“將軍,這便是漁陽長史雍奴田國讓。國讓兄,這是度遼將軍顏立善。”

顏良點頭拱手道:“見過田君,幸會幸會!”

田豫也拱手道:“見過顏府君!”

顏良對田豫故意不稱自己將軍而稱自己爲常山國相一點兒都不介意,直接說道:“我聞田君素有忠義之名,昔日在奮武將軍麾下時曾斥退叛將王門,爲世人所稱道。”

田豫被當面提及自己的得意事蹟,不免謙遜道:“恪守本分而已,不值一提。”

顏良道:“亂世起後,多少地方長吏爲了避禍懸印而走,田君能恪盡職守已是難能可貴,值得稱讚。不知田君今日可是要效仿昔日故技?”

田豫向北方一拱手道:“受人之命,忠人之事耳。”

顏良微微笑道:“我卻有一事不甚明瞭,不知田君可否爲我解惑?”

田豫道:“解惑不敢,府君但言。”

顏良道:“田君口口聲聲言忠,卻不知是忠於鮮于輔,忠於曹操乎?還是忠於今上,忠於朝廷乎?又或者是忠於天下元元乎?”

田豫被這麼一問,下意識地答道:“我自是忠於鮮于將軍,也忠於今上忠於朝廷。”

顏良微笑道:“忠於鮮于輔?長史之任向由朝廷所爲,鮮于輔安能私相授受?忠於今上終於朝廷?田君可有受過朝廷文冊,陛見過當今天子?”

田豫被當面一噎,竟然不知如何回答。

莫說他這個漁陽長史,就連鮮于輔的漁陽太守都是郡人擁戴而自爲之,其後才得曹操授命爲建忠將軍和左度遼將軍。

鮮于輔倒是在官渡之戰時南下拜謁曹操,但根本就沒去許都陛見天子,就被曹操授爲左度遼將軍,也給田豫帶回了漁陽長史的正式任命。

顏良見他不答,繼續道:“如今朝中有奸人作祟,把持朝政侵凌天子殘害忠良,天子之令不出宮門,故太尉楊公身受誣陷,雖下獄拷掠而一無所得,可見朝中之事已如何不堪?!

田君號爲忠良,怎不思忠君報國,反而爲虎作倀,隨同鮮于輔挑起戰爭,使得幽州塗炭百姓遭受兵災?”

田豫道:“非也非也,這皆是世人謠傳,曹公扶保天子有功,憑白受小人誣陷。”

顏良大笑道:“哈哈哈!曹操扶保天子有功是不假,楊太尉隨帝西去長安,又一路侍奉天子東返,棄無功勞苦勞乎?奸臣賊子爲擅奪權柄,誣陷太尉與袁公路有親,欲圖廢置,劾以大逆。

若太尉真有絲毫大逆的想法,爲何不挾持天子從雒陽徑直南下南陽,而要身投曹操這個惡賊之手?豈非天下間最大的笑話?”

田豫對於朝中的紛爭本就知之不詳,聽顏良說得有鼻子有眼,一時間竟無言以對。

顏良見氣勢上壓服了田豫,繼續道:“我看田君與其效忠鮮于輔、聽命於曹操,不若選擇忠於社稷、忠於這天下的百姓吧!”

田豫眉頭一皺,問道:“府君此言何解?”

顏良道:“自太平道禍亂天下起,天下間已有近二十載動盪不停,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這幽州的百姓也歷經張純張舉之亂,公孫與大司馬之爭,公孫與大將軍之戰,怎堪再受戰亂之苦。

如今漁陽城下交戰不休,東部鮮卑闕機卻帶兵入境抄寇縣鄉,無論是袁熙還是鮮于輔都無力制止,豈非因個人的野心而陷百姓於水火之中?

我此來,便是爲了解鬥而來,閻柔、鮮于輔挑起紛爭,勢必要付出代價,閻柔已經伏法,鮮于輔也覆亡在即,但漁陽的百姓不應當爲少數人的野心而付出代價。

你說是也不是?”

“哎……”

田豫雖然心裡萬般不願,但也只得承認顏良說的是正理,所以只是發出一聲長長的嘆息。

顏良繼續鼓動脣舌道:“若是田君執迷不悟,一意要助鮮于輔頑抗到底,那袁熙可不是個寬容大度之人,勢必會追究到底,則潞縣、雍奴亦將被戰火波及,我亦無緣由阻止。

而若田君迷途知返,秉持中立,袁熙亦無緣由繼續追究,我亦會將亂局遏阻在漁陽城下,不至於繼續擴散,將目標放在鮮卑人身上,讓趁機入寇的鮮卑賊寇付出相應的代價。

事到如今,該當如何選擇,以田君之明,當早有決斷了吧?”

田豫考慮再三,用力地捏著繮繩,好似十分艱難地作出決定,說道:“若府君能夠迅速平息此事,不使事態擴大,我可讓潞縣、雍奴按兵不動!”

見田豫終於鬆口,顏良也是心裡落下一塊大石,說道:“田君明斷,不過袁熙此人心胸狹隘,事後田君怕是不能再仕事地方,還當另謀出路纔是。”

田豫道:“此事之後,我自當歸隱田園,杜門謝客,不豫俗物。”

顏良笑道:“田君年齡與我相仿,何出如此消沉之語,若是田君有暇,不妨到常山觀一觀風物,到六山學院遊訪一番,與天下士子相交,縱論天下之事,也看看常山治下百姓是如何安居樂業,過上富足的生活。”

田豫意興闌珊地道:“在下若走投無路,自會尋府君託庇。”

顏良已經達到了目的,便不再多言,說道:“大軍在外,不便久留,這便與田君告別了。”

田豫拱手道:“恕不遠送。”

顏良道:“希望下次再見,幽州已是太平無事。”

待顏良遠去後,田豫搖了搖頭,心情沉重地返回潞城。

商宇與田彭祖早就心情急切地侯在門前,田彭祖問道:“父親,顏將軍與你說了些什麼?”

田豫卻沒有回答,轉頭對商宇道:“博方,潞城的兵馬就交給你吧!我打算回雍奴了。”

第118章 順勢而爲狐假虎威第184章 高覽的心思第246章 紅紅火火第115章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第246章 紅紅火火第379章 委曲求全第216章 賞雪第309章 孤女飄零第365章?謠言發酵第182章 衛國短豎樂文謙第512章 兵分三路第175章 糟老頭子壞得很第130章 埋伏包抄第587章 同門師兄弟第151章 但有戰死夏侯,無生降夏侯第75章 鳩佔鵲巢第414章 五路同時出兵第218章 迎風閣上的女子第297章 親迎昏禮第305章 分田到戶第287章 除夕第452章 襄陽送別第240章 裝完逼就走第580章 春華絕情第119章 辭行第523章 天津港第372章 中考與高考第505章 奇特的請求第287章 除夕第445章 不明就裡王彥雲第215章 催婚第239章 攜二美而同遊兮第432章 愛兵如子勝乃可全第154章 舊卒與新兵第173章 克定鄄城第348章 有教無類第453章 劉表的饋贈第65章 工師之子第45章 宿命的對決第277章 狡猾的大嗓門第343章 常山風物第197章 官渡落幕第424章 趁他病要他命第104章 河北霸主的心思第314章 實則虛之虛則實之第147章 亡命少年第87章 險死還生第132章 印與鑑第212章 趙相陰夔第315章 沾山東麓伏擊戰第99章 來自江東的意外消息第227章 房山剿匪事第508章 戰爭賠款第301章 順勢而爲,堵不如疏第256章 黑山的復仇第95章 夤夜訪逢紀第278章 小才女辛憲英第494章 林間惡鬥第331章 間客第240章 裝完逼就走第396章 杜長的抉擇第494章 林間惡鬥第25章 激勵與撫卹第220章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第110章 拉偏架第189章 解救目標任務第531章 牽招與棋子第99章 來自江東的意外消息第188章 兵敗如山倒第317章 山地戰兵第121章 爲何是烏巢?第117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351章 修己而不責人第481章 黑夜中的怒龍第316章 正面強攻第367章 頂天立地劉玄德第278章 小才女辛憲英第283章 鐵官之事第424章 趁他病要他命第479章 馬城第88章 逢紀的好意第8章 兵臨白馬第183章 河岸大亂鬥第195章 勝利的天平第405章 長了腳的耕田第14章 聯保連坐(慶祝簽約成功)第167章 閃襲句陽第216章 賞雪第516章 火力壓制第182章 衛國短豎樂文謙第248章 曹孟德的雄心第204章 積極防禦第301章 順勢而爲,堵不如疏第590章 不設防的城郭第146章 軟刀子割肉第592章 原來是種馬劇本第556章 商人的嗅覺第53章 立效以報第145章 斷其歸路第271章 捷報頻傳
第118章 順勢而爲狐假虎威第184章 高覽的心思第246章 紅紅火火第115章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第246章 紅紅火火第379章 委曲求全第216章 賞雪第309章 孤女飄零第365章?謠言發酵第182章 衛國短豎樂文謙第512章 兵分三路第175章 糟老頭子壞得很第130章 埋伏包抄第587章 同門師兄弟第151章 但有戰死夏侯,無生降夏侯第75章 鳩佔鵲巢第414章 五路同時出兵第218章 迎風閣上的女子第297章 親迎昏禮第305章 分田到戶第287章 除夕第452章 襄陽送別第240章 裝完逼就走第580章 春華絕情第119章 辭行第523章 天津港第372章 中考與高考第505章 奇特的請求第287章 除夕第445章 不明就裡王彥雲第215章 催婚第239章 攜二美而同遊兮第432章 愛兵如子勝乃可全第154章 舊卒與新兵第173章 克定鄄城第348章 有教無類第453章 劉表的饋贈第65章 工師之子第45章 宿命的對決第277章 狡猾的大嗓門第343章 常山風物第197章 官渡落幕第424章 趁他病要他命第104章 河北霸主的心思第314章 實則虛之虛則實之第147章 亡命少年第87章 險死還生第132章 印與鑑第212章 趙相陰夔第315章 沾山東麓伏擊戰第99章 來自江東的意外消息第227章 房山剿匪事第508章 戰爭賠款第301章 順勢而爲,堵不如疏第256章 黑山的復仇第95章 夤夜訪逢紀第278章 小才女辛憲英第494章 林間惡鬥第331章 間客第240章 裝完逼就走第396章 杜長的抉擇第494章 林間惡鬥第25章 激勵與撫卹第220章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第110章 拉偏架第189章 解救目標任務第531章 牽招與棋子第99章 來自江東的意外消息第188章 兵敗如山倒第317章 山地戰兵第121章 爲何是烏巢?第117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351章 修己而不責人第481章 黑夜中的怒龍第316章 正面強攻第367章 頂天立地劉玄德第278章 小才女辛憲英第283章 鐵官之事第424章 趁他病要他命第479章 馬城第88章 逢紀的好意第8章 兵臨白馬第183章 河岸大亂鬥第195章 勝利的天平第405章 長了腳的耕田第14章 聯保連坐(慶祝簽約成功)第167章 閃襲句陽第216章 賞雪第516章 火力壓制第182章 衛國短豎樂文謙第248章 曹孟德的雄心第204章 積極防禦第301章 順勢而爲,堵不如疏第590章 不設防的城郭第146章 軟刀子割肉第592章 原來是種馬劇本第556章 商人的嗅覺第53章 立效以報第145章 斷其歸路第271章 捷報頻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嵩明县| 彭山县| 衡南县| 勐海县| 梨树县| 永和县| 会泽县| 大丰市| 隆德县| 肇源县| 于田县| 临朐县| 丽江市| 上栗县| 新源县| 景谷| 措勤县| 安义县| 青海省| 右玉县| 金沙县| 克拉玛依市| 利辛县| 贵南县| 金秀| 和政县| 清河县| 玛曲县| 北流市| 丘北县| 怀仁县| 嘉黎县| 安吉县| 涞水县| 都匀市| 林周县| 萨嘎县| 富宁县| 永德县| 毕节市| 安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