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善跟著隊伍進入到了流放之島核心區域,那是一個美麗的城市,依山而建,環水而設,就像是世外桃源一樣。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張友善絕對想不到這裡會是流放之島,在他認爲,那應該是一個環境很一般,確切來說是惡劣的地方,像現在這麼超凡脫俗,根本是意想不到的事情。
當隊伍進入到城裡後,有專門的人接送,本來胡雪娜要交待相應的人對張友善進行相應的照顧,不過張友善有事先跟其打招呼,她自然就像是不認識張友善一樣,和其分開了,當然,走時,把黃婉婷給帶走了。
張友善跟著隊伍裡的人在相應的人帶領下,被安排到了一個下人住的普通房間裡,對於他來說,再世爲人,住的都是上等房,如今住進普通下人的房間,看著那簡陋的房間,不知道爲什麼,他反而感覺到一種相應的幸福。
他突然有些感慨,因爲在他以前,也就是他還是大善人的時候,他凡事都看的很開,只覺得生活簡單就好,雖然他現在已然背棄了過去,可是不能否認的是,過往的一切還是會讓他有些懷念。
回憶總是美好的,哪怕是曾經的行爲在現在來看是那麼的傻!
這麼想著,他不由拿出了天道宗絕學之一《論道掌》看了起來,這個掌法,前面都是講一些關於道家的東西,可是張友善現在看,卻發現《論道掌》赫然講起了佛學的東西。
“修行分四點,第一,其實,只要知道何謂佛性,佛性在人不在己,亦不在佛祖,自己亦可做到能所境智雙泯,即有下手處矣。悟得佛性爲頓,依此修行爲漸,譬如登九層之臺,知臺在何處爲頓,依階而上爲漸。
第二,修行需以佛法爲根據,如修淨土宗,只念阿彌陀佛而不知依戒定慧,真不如嚼口香糖了。第三,修行要看個人氣質,原因很簡單,修行須看相應的佛家書籍,觀經要看氣質如何,如有心理學和社會學知識,有邏輯頭腦,可先看有宗著作,如有神解,悟性好,先看空宗,如欲識佛家莊嚴,可看華嚴,如欲識佛家圓融,可看天臺。
第四是最重要一條,修行成佛不可有世俗利害心。成佛何樂?絕無世俗之樂爾,只是如如而是而已,無欣厭,無得喪,無分別,無嗔無怒,截斷衆流,不與世俗沉浮,還人生本來面目爾。平常所謂福報之類皆貪嗔癡而已,如真有世俗之福報,佛祖有何以稱貪嗔癡爲三毒乎!其實所謂福者,形而上之福,非衣食住行,多子多孫之謂爾,佛家之所以講輪迴,正在世俗之福報與修行之性德不一致爾!只爲釋迦誘人心切,設此一方便法門,正所謂黃葉止兒啼!其實志氣如神,清明在躬,豈非大報乎!於此不求,而求之於聲色貨利之中,豈不愚哉!此處切思之,如此處不通,絕無入門之理。
至於第五條,則是看佛經需大智慧,大眼孔,佛家有跡有本,有權有實,有方便有本懷,有不了義有了義,切不可字字執定,不然適成魔障也。當於跡見本,於權見實,於方便見本懷,於不了義見了義,於各宗各派之衝突之處用心體會,會有會心一笑,相視莫逆時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