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五十章 文武

得知酒宴上的對話之後,張釋清不由得埋怨道:“人家正是春風得意的時候,不忘舊情,將你當成貴客招待,你爲何非爲要說這些不中聽的話?多年未見,你已不知楚王變成怎樣的人,便是譚無謂與唐爲天,你也未必瞭解透徹,幹嘛勸他們激流勇退?”

徐礎(chǔ)笑道:“譚無謂是西路將軍,一直在秦、漢諸州征戰(zhàn),卻被封以鄴城王,事有蹊蹺。”

“這有什麼蹊蹺?羣雄圍攻寧王的時候,譚無謂也參加了,據(jù)說立下首功,封鄴城王並不爲過吧?”

“不爲過,但是楚王親自進攻漁陽,盡得冀州民心,譚無謂功勞再大,不過是諸將之一,由西調(diào)東,根基不穩(wěn)。我看他得知封王的消息之後,喜形於色,怕是會觸怒楚王。”

“反正在你眼裡,什麼事情都不正常。唐爲天呢?他雖是勇將,也是莽夫,應(yīng)該不至於觸怒楚王吧?”

“唐爲天忠勇雙全,他常在譚無謂手下爲將,忠於帥而不忠於王,且他行進路上,要求偶遇的兵卒跪拜,張揚太過,易惹事端。”

張釋清嘆了口氣,“他們不會聽你的。反正你勸也勸過了,今後別再討人嫌,咱們早些回谷中吧。”

想回思過谷卻不容易,譚無謂雖然因爲“激流勇退”四字稍有不悅,卻沒有生出嫌隙,徐礎(chǔ)三番五次告辭,他三番五次挽留,先是觀摩封王儀式,隨後是數(shù)不盡的酒宴與傾談。

唐爲天經(jīng)常參加,他說的全是往事與炫耀,譚無謂更關(guān)心大勢的走向,三人經(jīng)常談到後半夜才散,頗爲投機,但是誰也沒有再提“激流勇退”的事。

一個多月以後,在徐礎(chǔ)的堅持下,譚無謂終於放行。

道路已被積雪覆蓋,徐礎(chǔ)與張釋清帶領(lǐng)村民回谷,譚無謂與唐爲天送到城門外,目送多時。

一走出兩人的視線,老僕就忍不住抱怨道:“兩位將軍倒是真熱情,可是……也不送些糧食什麼的,谷裡的房屋又都被一把火燒光,咱們回去之後住在哪啊?公子臉皮薄,不好意思要,小郡主……”

雖然成爲夫妻已有多年,張釋清仍被稱爲“小郡主”,她一瞪眼,反問道:“怎麼,我臉皮厚嗎?”

“不是不是。”老僕急忙笑道,“我是說小郡主可以督促公子去向譚、唐兩位將軍要點應(yīng)急之物。”

抱怨歸抱怨,已經(jīng)出城上路,總不能再回去索要禮物,一行人有老有幼,走得比較慢,上午出發(fā),傍晚時分纔回到思過谷,看見谷中場景,所有人都吃了一驚。

思過谷煥然一新,燒黑的斷垣殘壁都已清理乾淨,重新蓋起一批全新的房屋,比前更多,也更堅固,道路平整,還建起一人多的院牆,成爲一座真正的莊園。

“這是……這是思過谷嗎?咱們不會走錯了吧?”老僕難以置信。

有人笑道:“你說譚、唐兩位將軍不講情面,他們這是聽到了,所以建座莊園給你看。”

“我可沒說過‘不講情面’這四個字,我早就知道,公子願意深交的朋友,肯定錯不了。”

莊中留下三人,這時迎出來,恭敬地拜見徐礎(chǔ)與張釋清,也不多說什麼,留下鑰匙,簡單地做個交接,告辭離去,自回鄴城。

老僕拿著鑰匙到處檢查一遍,見到滿倉的糧食、臘肉、布帛等物,興奮異常,一個勁兒地誇讚兩位將軍。

生活恢復正常,冬去春來,谷中禽畜重新興盛,又增加十多名逃難過來的百姓,思過谷裡一派生機。

譚無謂與唐爲天偶爾派人過來送些東西,但是本人沒來打擾,天氣再暖一些,他們帶兵出去征戰(zhàn),存問卻一直不斷。

初夏的一個午後,一輛馬車進到谷中,看見氣派的莊園,趕車人沒敢直闖,停下之後詢問道:“真是這裡嗎?”

一名女子從車中探頭出來,也很驚訝,但是確信沒有走錯,笑道:“難得,徐礎(chǔ)居然也懂得佈置產(chǎn)業(yè)了。”

來者是田匠與馮菊娘,夫妻二人曾經(jīng)孤守漁陽半個多月,牽制鮑敦的大軍,給楚王提供機會從背後發(fā)起致命一擊。

戰(zhàn)後,田匠率軍出城歸降,楚王十分欣賞他,想要收爲大將,田匠以殘疾之身婉拒,可還是被帶在軍中,直到確信他真的不肯帶兵,楚王才重賞放行。

夫妻二人受到歡迎,三天後,運送物品的車輛趕到,馮菊娘遍送禮品,連剛剛出生的小孩子都不例外,深得衆(zhòng)人歡心。

說來也巧,張釋清成親五六年一直沒有懷孕,馮菊娘到來三個月之後,兩人竟然先後有了孕相,谷中變得更加熱鬧。

譚無謂與唐爲天一直沒有返回鄴城,消息越來越少,直至於無,到了初冬,鄴城也不再派人存問。

徐礎(chǔ)不問世事,也禁止谷中人出外亂打聽,專心照顧妻子,準備迎接他們的第一個孩子。

次年春夏之交,馮菊娘先產(chǎn)一女,數(shù)日後,張釋清產(chǎn)下一男,她的生產(chǎn)過程比較艱難,從早晨折騰到半夜,疼得她直哭,產(chǎn)婆已是束手無策,一向不信鬼神的徐礎(chǔ),也向空中禱告,希望能夠保住妻子無恙。

歷盡波折,總算母子平安,張釋清虛弱得說不出話來,見到新出生的嬰兒,還是露出微笑。

徐礎(chǔ)坐在妻子身邊,也看向產(chǎn)婆懷中的嬰兒,笑道:“你是不是覺得他長得很醜?”

張釋清笑出一聲,這正是她心裡的想法。

產(chǎn)婆是谷中老婦,也笑道:“哪有這麼說自家孩子的父母?剛出生時都這樣,過幾天就好,到時候你們怎麼都喜歡不過來。”

谷中大慶,老僕難得大方,取出珍藏的酒肉,挨家送上門去,到了田家,馮菊娘在屋中大聲道:“爲什麼我生孩子的時候沒有酒肉慶祝?”

“誰讓我是徐家的人呢?”老僕毫不掩飾心中的得意與喜悅,“徐家有後,哈哈,徐家有後。”

“其實是樓家,你不用得意,不管是哪一家有後,都會落入我們田家。”

馮菊娘說到做到,徐家小公子滿月這天,她與田匠登門祝賀,同時也是來求親。

兩個還在襁褓中的嬰兒,就這樣結(jié)下娃娃親,互相交換了信物。

谷中的其他孩子已經(jīng)長到五六歲,可以讀書認字了,徐礎(chǔ)親自給他們開蒙,教得頗爲用心,但是他此前傾注心血最多的學生,卻令他有些失望。

馬軾已經(jīng)長到十來歲,與其父容貌頗爲相似,也曾用功讀書,漸漸地卻失去興趣,尤其是在田匠到來之後,兩人不知如何竟成爲忘年之交,馬軾明顯更願意跟隨瘸腿師父習武。

督促幾次並且深談一次之後,徐礎(chǔ)只得放棄這名學生,許他習武,但是每天必須抽出一個時辰來讀書。

又過一年,谷中來了幾位不速之客,爲首之人是範閉的魯莽弟子於瞻,他與另外三人要拜徐礎(chǔ)爲師。

щшш ★тt kān ★¢O

徐礎(chǔ)堅持不肯,四人於是改稱要留下來讀書,以同門師兄弟的身份接受教誨。

徐礎(chǔ)見他們心誠,於是留在谷中,一同讀書,一同教誨幼童。

於瞻帶來一批書籍,這可是亂世中的難得之物,他們將三間空屋改爲書齋,每日誦讀不止,深得谷中人敬仰。

於瞻這些年一直隨軍東奔西走,帶來許多消息,徐礎(chǔ)卻不願聽,還建議他在谷中最好忘記外面的事情。

於瞻贊同,但是有一個人他不能不提,“寇道孤爲人不忠,已楚王殺死,但是傳言都說這是郭時風設(shè)計除敵。”

徐礎(chǔ)笑了笑,沒有追問細節(jié),於瞻也沒再多說。

這年初冬,唐爲天來了,卻已不復往日勇猛,失去整條右臂,進谷的時候傷勢還沒有痊癒,臉色蒼白如紙,見到徐礎(chǔ)就要下跪,被扶起之後他說:“我現(xiàn)在才明白公子那句‘激流勇退’是什麼意思。”

唐爲天一改吹噓的習慣,不提自己如何受傷、又打過哪些勝仗,馬軾聽說此人乃是天下第一猛將,頗想從他這裡學些真本事,卻遭到無情拒絕。

唐爲天竟然要改學文,“我做過許多事情,我現(xiàn)在希望想明白這些事情究竟意味著什麼,彌勒佛祖對我究竟有無安排。”

唐爲天堅持要拜徐礎(chǔ)爲師,徐礎(chǔ)接受了,這是他第一次正式收徒,但唐爲天卻不是大弟子,“昌言之是我收下的第一名弟子,你要記得這位大師兄。”

唐爲天記在心中,他如今已年過二十,失去常用的右臂,平生最缺的就是耐心,因此識字頗慢,進展甚至不如幾歲的孩子。

他發(fā)過怒,責備徐礎(chǔ)也責備自己,感覺最困難的時候,他從谷中逃走,半個月之後才狼狽不堪地回來,什麼也不說,吃過飯之後繼續(xù)用獨臂描字。

足足用了三年,唐爲天才認識足夠多的字,能夠流暢閱讀書籍。

也就是在這三年間,楚王奪得天下,登基稱帝,雖然四方時不時還有叛亂,卻已無關(guān)大局。

譚無謂沒有遇害,又回來鄴城做王,偶爾會來探訪故友,笑談往昔。

徐礎(chǔ)長子七歲這一年的秋天,譚無謂親來谷中,通報一條好消息:皇帝巡幸四方,下個月要來鄴城,早早派人過來,說是要見徐礎(chǔ)一面。

徐礎(chǔ)幾乎不記得宋取竹的模樣了。

第三百九十三章 難敵第五百零二章 必行第四百四十五章 南軍第三十三章 夜訪第二百零八章 各行其事第三百九十六章 相迎第十七章 故人第三百三十九章 逗留第三百二十五章 太早第一百五十二章 百姓第四百五十章 失和第一百二十章 殺與不殺第三百九十七章 送行第四百零一章 黴運第二百四十五章 南敵北迎第五百零九章 送禮第一百四十九章 城下城上第四百六十七章 三條第一百七十六章 計中之計第二百七十四章 傳授第一百五十四章 肥肉第三百七十一章 一家第四百三十六章 砸石第五十六章 悲喜第二百一十九章 懸賞第二十五章 強諫第二百零四章 同勝同敗第一百七十四章 聖女第四百二十章 夜訪第二百一十三章 迎妻第五百一十九章 端倪第四百九十二章 不難第二百九十六章 舊人之請第二百六十三章 泥路第四百一十三章 百目第二百二十一章 稍等第四十七章 深謀遠慮第二百二十八章 父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龜縮第四百六十三章 用人第二百四十章 報仇第三百零七章 掃墓第三百四十六章 敘舊第九十一章 較量第三百四十五章 乘車第一百九十六章 互猜第一百七十章 難得糊塗第六十章 出城第三百五十六章 分割第三百七十一章 一家第三百二十三章 養(yǎng)虎第四十一章 怒極第一百四十章 玩笑第五百五十章 文武第二百八十一章 狂生第四百零四章 奪位第八十六章 講和第四百五十五章 讓王第八十四章 妙計第二百二十四章 夢想第三百九十四章 兄弟第四百章 大仇第二百二十七章 良機第二百二十四章 夢想第二百五十一章 動搖第一百五十三章 勸帝第一百零八章 抑揚第四百一十一章 讓城第四百六十七章 三條第七十七章 豪賭第二百章 絞痛第四十一章 怒極第一百四十章 玩笑第四百五十一章 夫人第三百四十一章 明主第二百三十九章 護子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勢第二百五十一章 動搖第五百零三章 遺落第一百二十三章 護主第一百一十五章 七族第四百二十五章 入漢第二百七十九章 排場第一百三十八章 敵帥第二百八十一章 狂生第二十四章 孝子第四百七十章 溫柔第四百三十六章 砸石第四百四十七章 南使第一百三十五章 合營第二百四十五章 南敵北迎第四百二十一章 棧道第四百六十二章 同窗第五百三十九章 暫避第一百八十六章 時機第三百三十五章 問策第三百九十六章 相迎第二百七十七章 小術(shù)第二十四章 孝子第十三章 求救
第三百九十三章 難敵第五百零二章 必行第四百四十五章 南軍第三十三章 夜訪第二百零八章 各行其事第三百九十六章 相迎第十七章 故人第三百三十九章 逗留第三百二十五章 太早第一百五十二章 百姓第四百五十章 失和第一百二十章 殺與不殺第三百九十七章 送行第四百零一章 黴運第二百四十五章 南敵北迎第五百零九章 送禮第一百四十九章 城下城上第四百六十七章 三條第一百七十六章 計中之計第二百七十四章 傳授第一百五十四章 肥肉第三百七十一章 一家第四百三十六章 砸石第五十六章 悲喜第二百一十九章 懸賞第二十五章 強諫第二百零四章 同勝同敗第一百七十四章 聖女第四百二十章 夜訪第二百一十三章 迎妻第五百一十九章 端倪第四百九十二章 不難第二百九十六章 舊人之請第二百六十三章 泥路第四百一十三章 百目第二百二十一章 稍等第四十七章 深謀遠慮第二百二十八章 父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龜縮第四百六十三章 用人第二百四十章 報仇第三百零七章 掃墓第三百四十六章 敘舊第九十一章 較量第三百四十五章 乘車第一百九十六章 互猜第一百七十章 難得糊塗第六十章 出城第三百五十六章 分割第三百七十一章 一家第三百二十三章 養(yǎng)虎第四十一章 怒極第一百四十章 玩笑第五百五十章 文武第二百八十一章 狂生第四百零四章 奪位第八十六章 講和第四百五十五章 讓王第八十四章 妙計第二百二十四章 夢想第三百九十四章 兄弟第四百章 大仇第二百二十七章 良機第二百二十四章 夢想第二百五十一章 動搖第一百五十三章 勸帝第一百零八章 抑揚第四百一十一章 讓城第四百六十七章 三條第七十七章 豪賭第二百章 絞痛第四十一章 怒極第一百四十章 玩笑第四百五十一章 夫人第三百四十一章 明主第二百三十九章 護子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勢第二百五十一章 動搖第五百零三章 遺落第一百二十三章 護主第一百一十五章 七族第四百二十五章 入漢第二百七十九章 排場第一百三十八章 敵帥第二百八十一章 狂生第二十四章 孝子第四百七十章 溫柔第四百三十六章 砸石第四百四十七章 南使第一百三十五章 合營第二百四十五章 南敵北迎第四百二十一章 棧道第四百六十二章 同窗第五百三十九章 暫避第一百八十六章 時機第三百三十五章 問策第三百九十六章 相迎第二百七十七章 小術(shù)第二十四章 孝子第十三章 求救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年县| 西乌珠穆沁旗| 马龙县| 玉屏| 渭南市| 秦安县| 秀山| 贺兰县| 兴山县| 晋城| 克东县| 桃园市| 南安市| 恭城| 海盐县| 丘北县| 曲周县| 遂川县| 信宜市| 苗栗县| 威远县| 鹤庆县| 青海省| 古田县| 延津县| 安阳市| 象州县| 邓州市| 尼勒克县| 沙田区| 沧州市| 合水县| 湖口县| 蓬莱市| 津市市| 武清区| 新丰县| 乐安县| 政和县| 香港 | 盐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