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十一章 怒極

(求收藏求推薦)

樓礎(chǔ)不用住在皇城裡了,每天早晨前往資始園待命,下午回新家,爲婚事做些準備,其實沒什麼需要他做的,但皇帝特意給假,當著衆(zhòng)多侍從的面說:“朕的侄女有點被慣壞,好在年輕,還有改正的機會,望樓卿娶進家門之後多加訓(xùn)導(dǎo),調(diào)和陰陽,勿使陰盛陽衰。”

因爲皇帝幾句話,樓礎(chǔ)當天多收了一大批禮物。

這天傍晚,幕僚喬之素從城外回來,特意來拜訪樓礎(chǔ),送上一份私人賀禮,同時帶來一條消息:“沈牧守沒回京,據(jù)說已經(jīng)啓程,半路上突發(fā)重病,迫不得已,留在幷州界內(nèi)休養(yǎng),派長子沈聰向朝廷請罪,明天一早就到?!?

大將軍身邊的人,只有喬之素察覺到危險,與樓礎(chǔ)想法相似,但他不敢向大將軍進言,旁觀而已,私下裡與樓礎(chǔ)偶爾談?wù)?,總是搖頭,表示無奈。

“六臣四王,只有沈牧守拒命,其他人都已回京,廣陵王最慢,也已進入洛州地界,後天到京?!眴讨赜衷趽u頭,“過去十年裡,六臣四王或留京城,或鎮(zhèn)一方,內(nèi)外犄角,格局已成。陛下將所有人都招回來,只怕將陳年恩怨也一塊招回來了。”

“我知道樓家與皇甫家、蘭家不和,與沈家交好,廣陵王與其他三王不和,與蕭國公曹家是姻親,曹家又與荊州奚家不和?!睒堑A(chǔ)瞭解流傳已久的大致情形。

喬之素笑道:“細論起來,比這要複雜得多,只抓關(guān)鍵的話,倒也簡單,其實就兩條線。一條是廣陵王,他是先帝的弟弟,當初頗爲受寵,極得人心,差一點被立爲儲君,最終功敗垂成,留下許多恩怨。另一條就是大將軍……”

喬之素突然閉嘴不說。

“大將軍怎麼了?”樓礎(chǔ)追問道,“我也時常納悶,大將軍功高蓋世,朋友好像不怎麼多,除了沈家,與其他幾家重臣來往極少。喬先生有話儘管直言,無需避諱,我不是那種隨口亂說的人。”

喬之素笑道:“說起來,樓家的恩怨與十七公子的生母有些聯(lián)繫。”

若在從前,樓礎(chǔ)必定冷臉,或者不接話,但是這幾天他頻繁聽到有人提到母親,卻總是有前言沒後語,令他既惱火又好奇,於是道:“喬先生但講無妨,我也很想知道當初究竟發(fā)生過什麼。”

喬之素猶豫片刻,見樓礎(chǔ)真想知道,這才徐徐道來:“天成——當時還是大成,攻克的最後一地就是吳國,大將軍親統(tǒng)大軍,皇甫開、曹神洗爲副,廣陵王后繼。朝廷原以爲這一仗要打上三五年,沒想到吳國內(nèi)裡早已朽爛,不堪一擊。大將軍長驅(qū)直入,只用多半年就攻到吳都城下?!?

喬之素當年就已是大將軍的幕僚,還不到三十歲,對往事記得十分清晰。

樓礎(chǔ)倒茶,喬之素謝過之後繼續(xù)道:“沒想到吳王竟然拒絕臣服,親率將士守城,大將軍那一戰(zhàn)打得頗爲艱難,傷亡無數(shù),直到廣陵王摔援兵趕到之後,才終於攻克吳都?!?

“聽說吳王是自殺的?!?

喬之素點頭,“我就在現(xiàn)場,吳王站在宮門樓上,面朝大成將士,拔劍自刎。後來出現(xiàn)許多傳言,聲稱吳王說過這樣那樣的詛咒,每次有吳人作亂,傳言都會再增幾分。作爲親歷者,我可以說那都是假的,吳王什麼都沒說,就是自殺而已?!?

樓礎(chǔ)試圖想象外祖自殺的場景,一無所得。

“攻下吳都,麻煩纔剛剛開始。大將軍折損頗多,麾下將士對吳人極爲憎恨,力請屠城報仇。大將軍同意了,廣陵王卻反對,以爲天下初定,正該撫循士民,與天下休養(yǎng)生息,不可徒增民憤。”

“廣陵王說得有理,吳國平定之後,天下一統(tǒng),實在沒必要屠城?!睒堑A(chǔ)雖是大將軍之子,在這件事站在廣陵王一邊。

“話是這麼說,但在當時,大將軍選擇不多?!?

“爲何?”

“怎麼說呢……十七公子沒帶過兵,沒打過仗,大概很難理解軍中的事情,我也只是旁觀而已。反正沒有外人,我就拿朝廷打個比方吧,六臣四王互相不和,甚至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可是他們都爲先帝效勞,先帝也沒有故意支持誰或是貶低誰。軍中情況與此類似,諸將打仗的時候都想守在後面,打贏的時候都想爭最大的功勞,爭擾無止,人之常情皆在於此,沒人能夠例外?!?

“大將軍必須理順軍心。”

“對,大將軍之所以是大將軍,就在於他能籠絡(luò)人心,令衆(zhòng)將爲己所用?!?

“籠絡(luò)人心不需要非得屠城吧?報仇的方法有許多?!?

“哈哈,十七公子還是不明白。報仇只是其中一個原因,對朝廷來說,天下一統(tǒng),該是休養(yǎng)生息的時候,對軍中將士來說,很快就得卸甲歸田,如果這時不撈一大筆的話,今後再沒有這樣的機會?!?

“朝廷必會賞賜軍功吧?!?

“那些賞賜分下來,聊勝於無。總之,大家更想屠城,不只是爲殺吳人報仇,更重要的是掠奪吳都積聚上百年的財富?!?

樓礎(chǔ)沒說什麼。

喬之素又想起往事,半晌才笑道:“屠城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不是說讓將士們進城隨意亂搶,必須提前劃定區(qū)域,用旗幟標明各條街坊分別屬於誰,你想,街分窮富,坊有貴賤,誰都想要富貴之處,諸將爲此爭吵不休。大將軍帶著我們十幾名幕僚,足足花了三天時間才劃分完畢,令各部將無話可說?!?

“廣陵王呢?”

“廣陵王分到王宮西北區(qū)?!?

“他……”

“嘿,該反對的時候反對,該得的好處也不能不要。”

“大將軍分到了……吳國公主。”

喬之素點頭,“吳國公主聲名遠播,大將軍捨棄金銀珠寶,只要她一個人,算是少有的癡情?!?

樓礎(chǔ)不能說父親的不是,但也沒法贊同“癡情”這種說法。

“大軍回朝,先帝聽說屠城之舉,大爲震怒,讓大將軍功過相抵,遍賞全軍,唯獨不賞大將軍?!苯酉聛淼脑?,喬之素不好再說。

“我知道吳國公主曾經(jīng)入宮。”樓礎(chǔ)仍想了解真相。

“宮裡的事情我不瞭解,就不亂說了。大將軍十分氣憤,以爲是廣陵王、曹神洗、皇甫開三人暗中向先帝進讒言,以至失去到手的佳人,一怒之下,大將軍囚禁兩將,鞭打數(shù)十,準備帶兵攻打廣陵王府?!?

樓礎(chǔ)大吃一驚,“這……這是大逆之罪啊!”

“即便現(xiàn)在說起來也覺得不可思議,當時我們這些幕僚都嚇壞了,可軍中將士不管這些,大將軍指哪打哪。將士在城外集結(jié),有幾千人,就等次日一早城門打開時,衝進去直奔王府。不知是誰告密,先帝聽說此事之後,不等天亮就出城勞軍,宣揚大將軍歷年之功,封爲安國公,功臣封爵,大將軍是第一人?!?

“先帝做得好?!?

“可不是,我們也都佩服。如此一來,大將軍反生愧意,遣散將士,向先帝請罪。先帝叫來廣陵王,讓雙方講和。又喚進皇甫開、曹神洗,讓他們向大將軍請罪?!?

“這兩人何罪之有?”

“身爲副將,不能勸慰主帥,反致疑心,就是罪過??傊髮④姾苁秋L(fēng)光,沒過幾天,吳國公主也被送進大將軍府,據(jù)說是當今皇太后的主意,大將軍自然再無埋怨。可皇甫開受辱之後記恨在心,地位越來越高,對大將軍的敵意也越來明顯。蕭國公曹神洗還好些,寧願忍讓,但從此不再與大將軍來往?!?

“卞和無罪,懷璧其罪。將帥反目,並非吳國公主之過?!睒堑A(chǔ)很難在外人面前說出“母親”這個稱呼。

“當然,可吳國公主的名氣因此更大,傳言也更盛。”

“她在宮裡做過什麼,讓皇太后等人至今不忘?”

“宮闈秘事,非我所能知曉,至於那些匪夷所思的傳言,沒幾句真話,不提也罷。”

喬之素說的都是大將軍,樓礎(chǔ)心裡想的卻都是母親,國破家亡,父王自殺,吳國公主那些年是怎麼忍過來的?看向自己的目光中又有多少驕傲與悲痛?對他這個被迫生下的兒子,有幾分喜愛?幾分憎恨?

樓礎(chǔ)只在小時候見過母親寥寥數(shù)面,憑藉記憶無法回答這些問題。

“大將軍與廣陵王好像沒留下多少過節(jié)?!睒堑A(chǔ)說道,避開心中的想法。

“大將軍不怎麼記仇,至於廣陵王,以那樣的野心,當然不願得罪當朝重臣,至於心裡怎麼想的,外人無從得知。”

“我已明白喬先生之意,多謝?!睒堑A(chǔ)起身拱手。

言盡於此,再多的話喬之素不該說、不敢說,起身笑道:“雖是陳年往事,可爲今日之鑑。我追隨大將軍多年,承蒙信任,恩賞無數(shù),絕不願看到萬丈高樓一日坍塌?!?

“喬先生之心日月可昭,樓家不肖子絕不忘先生今日所言。”

喬之素告辭,最後又補充一句,“四王當中,湘東王最爲超脫,樓家若需皇室之助,非他不可,其餘三王,皆難深交?!?

樓礎(chǔ)送客,回屋之後反覆思考喬之素的話,身爲大將軍幕僚,他說得很清楚:大將軍只有在怒極的時候,才能行大事。

如何讓父親對皇帝發(fā)怒,是個問題。

第三百一十章 焚信第六章 醉不休第一百零九章 勸王第一百六十一章 闖宮第三百二十六章 擊球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襲第三百九十九章 臉面第四百六十一章 人事第三百四十七章 糾錯第三百一十六章 回家第五百三十八章 動身第六章 醉不休第三百二十二章 強援第三百八十章 真假伏兵第五百二十九章 去意第一百八十二章 取代第三百八十七章 王心第一百二十七章 連勝第四百六十六章 鞭策第四十八章 囚徒第二百三十一章 退路第二百八十七章 惹禍第二百二十八章 父子第二百六十九章 自顧不暇第十二章 天子之急第二十章 點醒第一百七十四章 聖女第四百六十六章 鞭策第七十六章 犯人第九十六章 觀望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婚第二百二十三章 護軍第三百四十三章 力行第八十九章 牌位第二百九十六章 舊人之請第一百三十章 受迫第五百四十九章 激流第一百二十章 殺與不殺第二百三十章 道不同第三百四十章 扣押第二百章 絞痛第一百六十三章 顛倒第五百三十五章 運氣第三百二十九章 失勢第八十六章 講和第一百五十九章 釜底第三百三十四章 暫緩第二百零五章 女心第二百五十六章 罪過第二百四十四章 互猜第四百零四章 奪位第五百三十三章 戰(zhàn)後第一百四十八章 膽破第三百二十三章 養(yǎng)虎第一百七十七章 私交第一百二十八章 諸王第一百一十九章 真話第四百八十六章 主使第四百零七章 反覆第二百三十八章 火燒第一百九十五章 早不如巧第九十二章 誘餌第一百一十二章 軍師第四十章 拒婚第一百八十七章 搶先第一百三十八章 敵帥第三百四十九章 難易第七十四章 狂人第三百零五章 夜戰(zhàn)第三百八十章 真假伏兵第五十二章 送行第三百九十七章 送行第三百八十八章 獻刀第一百九十四章 以戰(zhàn)練兵第三百一十八章 困擾第二百八十三章 平常第三百六十九章 兩計第四百三十二章 牧守第四百六十六章 鞭策第四百二十一章 棧道第七十九章 奪兵第五百二十一章 退路第五百五十一章 修史第三百七十七章 午時第三百二十三章 養(yǎng)虎第三百零九章 上策第四百零三章 天王第三百一十四章 怪罪第四百三十八章 小人第九十六章 觀望第四百零一章 黴運第三百八十七章 王心第五百一十四章 失策第二百零一章 好人第三百六十八章 助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信第二百七十五章 自問第二百三十九章 護子第十四章 順序第三百一十六章 回家
第三百一十章 焚信第六章 醉不休第一百零九章 勸王第一百六十一章 闖宮第三百二十六章 擊球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襲第三百九十九章 臉面第四百六十一章 人事第三百四十七章 糾錯第三百一十六章 回家第五百三十八章 動身第六章 醉不休第三百二十二章 強援第三百八十章 真假伏兵第五百二十九章 去意第一百八十二章 取代第三百八十七章 王心第一百二十七章 連勝第四百六十六章 鞭策第四十八章 囚徒第二百三十一章 退路第二百八十七章 惹禍第二百二十八章 父子第二百六十九章 自顧不暇第十二章 天子之急第二十章 點醒第一百七十四章 聖女第四百六十六章 鞭策第七十六章 犯人第九十六章 觀望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婚第二百二十三章 護軍第三百四十三章 力行第八十九章 牌位第二百九十六章 舊人之請第一百三十章 受迫第五百四十九章 激流第一百二十章 殺與不殺第二百三十章 道不同第三百四十章 扣押第二百章 絞痛第一百六十三章 顛倒第五百三十五章 運氣第三百二十九章 失勢第八十六章 講和第一百五十九章 釜底第三百三十四章 暫緩第二百零五章 女心第二百五十六章 罪過第二百四十四章 互猜第四百零四章 奪位第五百三十三章 戰(zhàn)後第一百四十八章 膽破第三百二十三章 養(yǎng)虎第一百七十七章 私交第一百二十八章 諸王第一百一十九章 真話第四百八十六章 主使第四百零七章 反覆第二百三十八章 火燒第一百九十五章 早不如巧第九十二章 誘餌第一百一十二章 軍師第四十章 拒婚第一百八十七章 搶先第一百三十八章 敵帥第三百四十九章 難易第七十四章 狂人第三百零五章 夜戰(zhàn)第三百八十章 真假伏兵第五十二章 送行第三百九十七章 送行第三百八十八章 獻刀第一百九十四章 以戰(zhàn)練兵第三百一十八章 困擾第二百八十三章 平常第三百六十九章 兩計第四百三十二章 牧守第四百六十六章 鞭策第四百二十一章 棧道第七十九章 奪兵第五百二十一章 退路第五百五十一章 修史第三百七十七章 午時第三百二十三章 養(yǎng)虎第三百零九章 上策第四百零三章 天王第三百一十四章 怪罪第四百三十八章 小人第九十六章 觀望第四百零一章 黴運第三百八十七章 王心第五百一十四章 失策第二百零一章 好人第三百六十八章 助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信第二百七十五章 自問第二百三十九章 護子第十四章 順序第三百一十六章 回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流县| 曲麻莱县| 泸西县| 洛扎县| 安龙县| 洞头县| 礼泉县| 聊城市| 淮北市| 甘孜| 沈丘县| 安宁市| 历史| 舞阳县| 嘉义市| 沭阳县| 吉首市| 密山市| 谷城县| 临颍县| 宜春市| 武义县| 高青县| 潜江市| 临朐县| 朔州市| 安远县| 固镇县| 苏尼特右旗| 宜兰县| 井冈山市| 绍兴市| 邢台县| 勐海县| 宁都县| 石河子市| 庆安县| 攀枝花市| 临武县| 广平县| 邛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