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客(一)

自打陸經略入主江南,並且對坊市大行安撫之策後,建鄴城東的東山市、郭城外兩大集,都相繼恢復,整個城東已經重新熱鬧了十幾天。

今日上集進市的人們一同往常,將這個江南最大都市的一角,擁擠得人聲沸騰。

可是還沒等挑擔的販夫落下扁擔、沽酒的鋪面支開酒招子,那些還在街面上尋摸攤位的人們,卻忽然感覺地皮微微震動起來。

這一點上離得遠一些的東山市還不怎麼明顯,郭城外的兩大集卻是察覺得清清楚楚。

人們一面感受著腳底下傳來的震顫,一面帶著驚疑的聲音舉頭四顧,各有茫然之色。

不一會,幾百步外的宣成門昂昂幾聲軸轉,忽然間門洞大開。

還沒等衆人反應過來,便瞧見黑壓壓的一片人影從宣成門中渲涌而出,就連在市集上維持秩序的肆丁,都捏著鐵尺愕然驚望,不知出了何事。

最叫他們不解的是,這一支大兵,又是甚麼時候練出來的?

城裡現在有黃髮捲毛的突騎軍,還有儀徵、六合徵調來的巡防營、治安軍,還有一批不知曉數目、挺神秘的女軍,這些他們是知道的。

但是瞧那宣成門中出來的兵馬,一個個灰褐色緊身袍、水亮牛皮甲、橫刀弩箭,精神頭兒、威風勁兒都比儀徵兵、六合兵都強過十倍,更別說那股騰騰而上的煞氣,簡直要將天光都壓過了!

“老謝,這是哪裡來的大兵?總有五六百……千把人?”

一個相熟的小販湊到謝肆丁面前,嘖嘖地問道。

“唔……”謝肆丁隨口支吾一聲,沒正經搭他的腔。實際上他也鬧不清建鄴城內的局勢情形——別說他這麼個芝麻大點兒的小吏了,就是如今建鄴現職曹司、老六部班子的人,都猜不透上頭要吹怎樣的風向!

謝肆丁望著城防軍出兵的方向,心裡驀的一跳,張大了嘴巴怪叫一聲,轉頭就跑。留下那個錯愕驚奇的小販,一雙眼睛左看右瞧,不知該看城防軍的熱鬧,還是追瞧謝肆丁的背影……

……

……

城防軍並沒有在全城鬧出多大的陣仗,事實上,這次六千城防軍只出動了兩千,而且是儘量悄沒聲息地,從平日不怎麼開的宣成門出了城。

陸鴻沒有親自帶兵,去的是陳三流和王正。

這一次之所以派出陳三流,而不是更加穩重的胡小五,那是因爲,陸鴻根本就沒打算穩重——他甚至給陳三流下了一道密令:此去謝家莊,便宜行事!

便宜行事的表面意思是:隨機應變,自行決定合適的處置方法。

但是陳三流並不讀書,他的理解很粗暴也很簡單:想幹嘛幹嘛。

給城防營下了命令之後,陸鴻就再度出城,這一次他要去的地方,是駐紮在鐘山腳下的突騎軍大營。

那些突厥後裔天生是在草原上奔跑的命,想讓他們長久窩在城裡,顯然不是長久之計。因此,韓清早早將部署都安排到了鐘山腳下,趁著春意融融、大地回暖,他們天天閒時放馬玩鬧,操練也有趣,不是對衝就是打馬球,反而愜意。

陸鴻這回親自到鐘山腳下走一趟,就是

要調突騎軍到嶽州洞庭湖一帶駐紮,防備山南東道與黔中道兩地亂兵。

如今江南兩道還算穩定,雖然有類似與謝家莊這等小摩擦,但是既然拉攏了吳郡張氏、顧氏,也將陸氏安撫了下來,別家也做不出多大的亂子,以他手上城防軍加上巡防營、治安軍的近萬人,足可應對。

所以江南道外圍的安定,反而顯得更加重要一些。

韓清約莫也從軍報上的隻言片語,知道了當前的局勢,因此沒有多作廢話,陸鴻的要求一提,就十分乾脆地答應了。

陸鴻見事情辦成,便建議他將手頭的兵馬分批撤回去,再從單于都護府換兵過來——這種“換番”的方法,還是從衛軍手中現學現賣,解決番上府兵、番邊戍衛常年背井離鄉,士氣消沉的問題。

韓清答應了,並且留陸鴻吃飯,被婉拒了。

陸鴻去過突騎軍大營之後,又馬不停蹄地趕回建鄴城,剛剛到達經略署衙門,便有手下來通報:張仲寬求見。

經略署大院本身其實是民居別業的充用,雖然勉強佈置了一個前衙後寢的格局,但是並不如何周正。張仲寬就坐在衙門前院最後一間的待客廳中,等待著陸經略的返程。

這小廳之中雖然面對面安置著兩排坐椅,卻空蕩蕩的,只有他一人。非但此處無人,就連整個經略署衙門,都頗爲冷清。

實際上,這裡雖說屬於前院,但是一開窗,就能瞧見後院的池水、、涼亭、迴廊,並且能夠看到三三兩兩僕婦往來忙碌的身影。所以說這個院子本身的格局,其實並不適合用來充作官署。

好在陸經略並無家眷在側,唯一的一位李將軍,也要去紅袖軍軍營中當值。

不過張仲寬深知“非禮勿視”的道理,因此雖然坐在這小室當中,卻依舊目不斜視,沒有向後窗外多瞧一眼。

怎奈何那窗本身就是開著的,後院的人聲時時傳了進來,有時僕婦成雙經過,恰好走在窗臺邊上,即便是刻意壓低了的說話聲,也清清楚楚地傳進了張仲寬的耳朵中。

但是他又不好起身去把窗櫺掩上,這樣又顯得太過刻意,好像他做賊心虛一般……

就在張仲寬甚覺尷尬,渾身不大自在的時候,卻聽有人“咯咯咯”地敲了三下窗臺,跟著便聽見那人叫道:“仲寬兄,請到後院來說話。”

張仲寬下意識地擡眼望去,只見陸經略穿著一身家常薄襖,三月天踏著一雙軟底木屐,正站在窗外不遠處向他招手。

敲窗的是陸經略身邊的金校尉。

張仲寬連忙站起身來,隔著窗戶遙遙向陸鴻行了個禮,雙眼四下逡巡著,卻不知該從何處去往後院。

他看了那低矮的窗臺一眼,心中嘀咕:難道要從這窗臺上翻出去,這可不是有失體統麼……

正在他胡思亂想之間,待客廳的大門外響起了腳步聲,轉頭望去,一名門房模樣的中年人已站在了外面。

“張君,請隨我來。”

那中年人粗布衣裳、薄底布鞋,神色卻是恭恭敬敬,執禮也很周到,伸了一隻手往外一引,便請張仲寬出門。

張仲寬心道:原來如此,陸經略早有安排…

他便放寬了心,再向窗外拱了拱手,那是請陸鴻“稍等”的意思,見對方點點頭,便轉身快步出了待客廳。

那中年門房也不拖泥帶水,看到他動身,便麻利地沿著門廊向西走去。

陸鴻回到經略署之後,聽見手下的稟報,便知道怎麼一回事。

他在出城去鐘山的路上,顧綜一路跟著一路向他勸告,反反覆覆只是說“大人有大量”、“不必爲鄉野之民動怒”之類的話。

所以張仲寬突然造訪,不用說,也是爲了這件事情來求情的。

——謝家莊就是陳郡謝氏,江南四門之一。

不論是顧綜,還是張仲寬,來爲謝氏求情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這些氏族雖然窩裡鬥時無所不用其極,但是一旦遇到外部力量的威脅,則感同身受、兔死狐悲,因而多多少少要互相幫襯一把。

這也是名門望族固有的生存法則之一。

誰也不能保證自家永遠得意,一時聖眷正隆,雞犬升天不在話下,但是多數時候,還是得努力支撐、盡心維持。

這個時候就需要旁人出手幫襯一把,渡過難關。

大家都懂的這個道理,因此氏族之間明裡相鬥,暗裡默契,特別是生死存亡時最能團結,也就不足爲怪了。

所以陸鴻沒有急著接見張仲寬,而是回到後院換了身家常便服,才慢吞吞地請了他進來。

而且見面的地點定在後院,並非衙門,也是讓對方明白:今日不談公事,如果實在有事要說,那也只從私人交情談起……

至於陸鴻與張家的私人交情,說有的話,也就是那頓接風宴和幾杯酒的情誼;要說沒有的話,他們兩家之間甚至連正式的字號名帖,都不曾交換過,也完全可以說沒有。

那麼如果今日張仲寬在不能講公理的情況下,一定要擺一擺這個情,那麼就要看他的“誠意”了——誠意有時候,要模糊地看作是“情意”,也未嘗不可。

張仲寬顯然很明白這其中的意思,所以他一路走,一路都在思量著如何開口。

開口說話這種事,平常看著輕鬆,在重要的關口可也是門了不得的學問。蓋因人一開口就得說話,一說話就有意思,而且能夠決定後面談話的方向。

一旦方向失了準頭,那就是“話不投機半句多”,這是十分危險的!

當然了,也盡有言辭便給之人,能用三寸不爛之舌,於自身詞不達意、即將措施良機之間,觀察入微、因勢利導,得以巧妙轉折,再回到正題之上。這種人往往口若懸河,甚或能改一時之格局、天下之大勢。

著名的如蘇秦、張儀,便是此類翹楚。

當然了,張仲寬自問沒有這個本事,所以他很是費神思量著,並且暗暗藏起了那封,父親命他交給陸經略的信。

此刻他一邊走著,一邊卻有些得意地想:父親這次又料錯了,陸經略正是吃軟不吃硬的人,憑你一封大擺道理、家國爲重的信,就能放過謝家了?

哼,最後還是得聽我的,曉之以理走不通,只能動之以情!

他想著這些,腳步卻不由得輕快起來。

(本章完)

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於安東的治理設想第一百四十一章 監軍巡察使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客(一)第五十章 尷尬的陸校尉第三百一十一章 破陣第一百八十六章 天街之殤第一百七十一章 掃北的尾聲第十五章 王正的屁股第一百三十二章 回鄉第二十一章 作死的參軍第二百零九章 白衣山神第五十二章 司馬巽的一席話第二百二十三章 都護府的詭異氣氛(上)第三百五十六章 建鄴城(二)第七十一章 積善坊花家第三百三十三章 該來的,終是要來第二百一十一章 到達平州城第七十四章 被抓了現行第二百八十九章 還鄉第一百五十三章 初出敵境第一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廣邊軍大寨第二百五十一章 兩面的談話第一百七十二章 修業坊的大院第一百七十七章 十畝上田寫在前面的廢話第一百五十一章 廣邊軍大寨第二百二十八章 朱胤到了第一百九十章 新中橋北的爭端第一百零六章 大清早的行動第八十一章 倔強的金容第五十三章 軍醫營之亂第一百二十九章 清繳海匪(六)第二十章 終於定下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面臨的問題第九十九章 指揮使的賭約第四十八章 戰後的青州城第五十三章 軍醫營之亂第二百七十七章 連環計(三)請假第二百一十三章 防禦使成凹鬥第一百七十三章 化緣第一百九十章 新中橋北的爭端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個廚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十萬貫的商機第四十七章 青州守衛戰第二百八十章 連環計(六)第二百零四章 到達業態城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辭(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棟樑張鎰第二百零三章 都裡鎮第三百八十九章 宿命之戰(二)第五十五章 六乘驛第九十九章 指揮使的賭約第二章 北周與南唐第二十五章 ?水第二百五十五章 前往平壤第一百三十一章 清繳海匪(八)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甲的蹊蹺第六十二章 陳石的背後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客(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農業專家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個“外援”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的寧靜第一百二十九章 清繳海匪(六)第二百二十八章 朱胤到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送走蕭宛第八十四章 正旦大朝會第一百一十章 一切安排妥當第三十七章 一門往事第二百零四章 到達業態城第三百五十一章 陳三流的親事第四十七章 青州守衛戰第三百三十章 看不見的敵人第二百九十六章 風雲鉅變第五十二章 司馬巽的一席話第三百六十七章 以暴抗公第二百九十七章 將軍第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之難第五十三章 軍醫營之亂第二十六章 高登的心思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下生變第一百一十五章 朱大財主第五十七章 上下混亂第三百九十二章 宿命之戰(五)第三百五十章 殺死王睿的真正意義第二章 北周與南唐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個種馬引發的血案第二百八十一章 再回神都第一百四十八章 詭異的嬀州城第一百零七章 迅雷不及掩耳第三百三十六章 一個帝國的崩壞第七十章 倒黴的湯柏(下)第七十四章 被抓了現行第七十七章 廣平的邀請第二百四十一章 全面開戰!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羅王與樸仲憂第二百六十五章 泉三週的煩惱第二百九十六章 風雲鉅變第九十四章 可疑的駝隊第五十八章 要命的書信
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於安東的治理設想第一百四十一章 監軍巡察使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客(一)第五十章 尷尬的陸校尉第三百一十一章 破陣第一百八十六章 天街之殤第一百七十一章 掃北的尾聲第十五章 王正的屁股第一百三十二章 回鄉第二十一章 作死的參軍第二百零九章 白衣山神第五十二章 司馬巽的一席話第二百二十三章 都護府的詭異氣氛(上)第三百五十六章 建鄴城(二)第七十一章 積善坊花家第三百三十三章 該來的,終是要來第二百一十一章 到達平州城第七十四章 被抓了現行第二百八十九章 還鄉第一百五十三章 初出敵境第一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廣邊軍大寨第二百五十一章 兩面的談話第一百七十二章 修業坊的大院第一百七十七章 十畝上田寫在前面的廢話第一百五十一章 廣邊軍大寨第二百二十八章 朱胤到了第一百九十章 新中橋北的爭端第一百零六章 大清早的行動第八十一章 倔強的金容第五十三章 軍醫營之亂第一百二十九章 清繳海匪(六)第二十章 終於定下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面臨的問題第九十九章 指揮使的賭約第四十八章 戰後的青州城第五十三章 軍醫營之亂第二百七十七章 連環計(三)請假第二百一十三章 防禦使成凹鬥第一百七十三章 化緣第一百九十章 新中橋北的爭端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個廚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十萬貫的商機第四十七章 青州守衛戰第二百八十章 連環計(六)第二百零四章 到達業態城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辭(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棟樑張鎰第二百零三章 都裡鎮第三百八十九章 宿命之戰(二)第五十五章 六乘驛第九十九章 指揮使的賭約第二章 北周與南唐第二十五章 ?水第二百五十五章 前往平壤第一百三十一章 清繳海匪(八)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甲的蹊蹺第六十二章 陳石的背後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客(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農業專家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個“外援”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的寧靜第一百二十九章 清繳海匪(六)第二百二十八章 朱胤到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送走蕭宛第八十四章 正旦大朝會第一百一十章 一切安排妥當第三十七章 一門往事第二百零四章 到達業態城第三百五十一章 陳三流的親事第四十七章 青州守衛戰第三百三十章 看不見的敵人第二百九十六章 風雲鉅變第五十二章 司馬巽的一席話第三百六十七章 以暴抗公第二百九十七章 將軍第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之難第五十三章 軍醫營之亂第二十六章 高登的心思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下生變第一百一十五章 朱大財主第五十七章 上下混亂第三百九十二章 宿命之戰(五)第三百五十章 殺死王睿的真正意義第二章 北周與南唐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個種馬引發的血案第二百八十一章 再回神都第一百四十八章 詭異的嬀州城第一百零七章 迅雷不及掩耳第三百三十六章 一個帝國的崩壞第七十章 倒黴的湯柏(下)第七十四章 被抓了現行第七十七章 廣平的邀請第二百四十一章 全面開戰!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羅王與樸仲憂第二百六十五章 泉三週的煩惱第二百九十六章 風雲鉅變第九十四章 可疑的駝隊第五十八章 要命的書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竹市| 彩票| 息烽县| 来宾市| 德清县| 湖南省| 蒙自县| 林西县| 肇东市| 连州市| 聂荣县| 马边| 巴彦县| 沙田区| 平山县| 闻喜县| 东丽区| 静海县| 五家渠市| 万荣县| 永仁县| 彰武县| 娱乐| 乐都县| 崇信县| 轮台县| 合水县| 永城市| 海口市| 扎鲁特旗| 收藏| 武宁县| 原平市| 榕江县| 宣武区| 光泽县| 南靖县| 毕节市| 健康| 顺昌县| 兴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