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的寧靜

龍武衛此時就貓在濡河谷奮力拆卸帶上草原的攻城器械,十五架輕型牀弩和三架重型牀弩挨個兒拆成細碎零件,然後斧劈錘砸,甚至於付諸一炬,就是爲了不讓胡人拿到了,轉過頭來用這些攻打漢人的城池關隘。

這種輕型牀弩工部一個器械作坊每月可以生產六架,重型每月一架,現成的圖紙和工藝,因此對胡人來說十分新鮮的玩意兒,在大周軍隊眼中並不是甚麼了不得的珍惜物事。

而且聽尚書省裡面隱隱約約傳出來的消息,天物寺最近已經開始研究一種更輕便殺傷力更大的玩意兒,據說是受到沭河大營那幾門神火炮的啓示,打算利用火藥的威力造一些能夠密集而快速打擊的新式連弩——這種東西只要做出來,對騎兵的殺傷力簡直是毀滅性的!

龍武衛們在有條不紊地忙碌著,女軍反倒顯得清閒下來。

而我們的陸鴻,此時就率領著五千多兵馬,在距離濡河谷六十多裡的某處,聚集著手下僅有的幾位軍官,商量著下一步的進程。

照例是沒甚麼水準的人先發話,這叫做“拋磚引玉”。

“我覺得還是按計劃往東走,有仗打就進,打不贏也能順利撤進營州。”說話的是樑海……

趙清德依然輕易不發表意見,但是坐在下首的三流子有不同的看法:“我看不如就在這等江副使和趙大成他們,咱們現在只有步軍,追不上跑不遠,打了也是白打。”他身負斥候之責,對周邊的情勢最是瞭解不過,因此也能坐在幾個頭頭腦腦的中間發表意見。

趙清德搖了搖頭,仍然沒有說話,上頭默默坐著的陸鴻也沒有點頭或搖頭,甚至半分迴應的表情都欠奉。

段興——也就是段校尉——咳嗽了一聲,等到大家都看向了他,這才說道:“那個……雖說這是貴軍的會議,但是陸將軍既然請了段某來,那段某就說一點兒淺見……”他見大家都沒反對,便接著說,“瞧龍武衛王大將軍的意思哩,似乎這幾天就是準備突圍的,我老段既然被派出來求援,那麼最少也是要做任務應個景兒——現在胡狗也不知是個甚麼想法,散在草原上的清掃明顯收縮了不少。我覺得哩,不如再往濡河谷靠攏一些,等到大軍突圍的時候,多少襄助一把,也多幾分勝算。”

他說完就閉上了嘴,也不管大家同意還是反對,總之好像真的只是“應個景兒”罷了。他約莫是這麼多翻山越嶺出來的人當中頭一個找到“援兵”的,因此這點初衷總是要維持一下。

可是具有決定權的陸鴻依然沒有任何表示,他的眼睛盯在輿圖上幾乎沒有移動片刻,將那幾條簡單勾勒的表示山山水水線條看了一遍又一遍,忽然開口嘟囔了一句:“咱們往西口去好不好?”

樑海和三流子都是一愣,段興半閉著眼靜等下文,趙清德卻緩緩地點了點頭。

“趙旅帥,你甚麼意見?”陸鴻索性直接下令讓趙清德開口,他想聽聽所有人的看法。

誰知趙清德好像半點主意也

沒有,乾巴巴地說:“您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

樑海卻十分的不滿意,抱怨道:“老趙,你這樣可不成,現在不是拍馬屁的時候!你的腦袋清醒,有啥想法就說!”他顯然是不贊同往西的——那裡太危險了!

趙清德乜了他一眼,搖頭道:“我沒拍馬屁。”

陸鴻被他倆逗得樂了,笑道:“我的意思就是往西,我猜龍武衛大軍多半還是往西突圍,咱們該接應一下!東邊反而不能再去,濡河谷東口有四萬大軍,只要他們聽說奚王牙帳遇襲,肯定頭一個回師救援,咱們這一向東正說不定好撞人家刀口上。”

趙清德又點了點頭,說:“我就是這個意思!”他見樑海的眼神古怪,只好勉爲其難又補充了一句,“濡河谷東口是爲了嚴防大軍向營州境內撤退的,肯定都是精銳,咱們可打不過。”

樑海奇道:“那西邊就不是精銳了?”

趙清德道:“東邊嚴整,西邊鬆散,只要大軍向西突圍,局勢大亂之下,咱們有的是機會渾水摸魚……”他似乎覺得自己的語言還頗爲詼諧,因此呵呵地笑了兩聲。

“那你們怎麼知道大軍會向西突圍?不是說東邊的精銳會回師去救奚王牙帳嘛,到時候圍堵一空,龍武衛自然是向東走!”樑海還是不明白。

趙清德把嘴一閉,懶得解釋了。他自從跟著陸鴻之後,久已覺得清靈軍除了李霖沒一個能真正說得上話的,他甚至認爲自己應該和平海軍的趙大成調換調換,把這幾個愣子湊一起隨他們去瞎咋呼!

而他,還是喜歡和聰明人說話,那不費勁,更不費口舌,所以他才應該在陸將軍的手下帶兵……

他不僅喜歡陸鴻,也喜歡將軍身邊那位胡校尉,在他看來,這位胡校尉雖然不帶兵,卻也是個會動腦子的,他倒不是瞧不上樑海,只是純粹覺得他們不是一類人!

而且,最叫他不能忍受的是,這個樑海總是讓他囉嗦一些明白得不能再明白的廢話!

——明知道他懶得說話麼!

陸鴻瞧著兩人一到談論正事的時候就開始雞狗不到頭,讓他不得不想起趙大成和左虎兩個,他不禁在心裡喟然長嘆一聲:看來真是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啊!

樑海瞧出趙清德又犯臭脾氣了,索性把臉轉向陸鴻,直截了當地問:“將軍,我的爺。你倆行行好,別老猜燈謎了,有啥打算直說好啦——要麼乾脆也別解釋,就說怎樣打,咱們拔刀就上,心裡還輕快些!”

陸鴻看來是沒法羣策了,只得一層一層地給他們剖析講解:“還記不記得當初朝廷發兵掃北是出於甚麼目的?”

樑海還真沒想過這個問題,只能在心裡默默思索著前頭看過的軍報檄文:茲發天兵塞北,以懲侵犯之罪……務以清掃打擊爲要,斷其根本……

如果沒記錯的話,檄文上就是這麼寫的。

斷其根本,甚麼是根本?

“‘根本’就是兩胡的畜牧生產,這是他們賴

以生存的條件。咱們即便是打擊了奚王牙帳,消滅他們幾萬兵馬,但是隻要草原還在,牛羊還能繁衍,他們終究還是可以死灰復燃!所以某一個具體的軍事目標並不是這次掃北的目的,現在既然已經無法將戰火燒到契丹人的領地上,那就只能儘可能地在饒樂草原上多燒一會,將這鍋水攪得越混越好。”陸鴻在輿圖上饒樂的區域畫了一個圈,“王大將軍是個對戰略目的十分清醒的人,因此不會尋求向東方突圍回到營州佈防了事,肯定會向西再騰挪一番,多踐踏幾片牧場,多禍害幾羣牛羊,把春夏兩季取得的戰果鞏固下來,最好是拖到深秋初冬,那麼奚人就算是完了!至少未來幾年都只有躲在草原舔傷口的份兒……”

樑海和段興聽得連連點頭,趙清德又補充道:“而且奚人失去了牧場,只能往北尋求契丹人的接濟,也就成了個大累贅,這就觸及到契丹人自己的切身利益,八部人未必都能答應,說不定兩胡聯盟就此不攻而破。”

段興也恍然大悟,配合著說:“怪不得出發時專門有兵部的人來開會,說北方的牛配種在三四月和七八九月,羊在六月以後這些,當時大夥兒還納悶,咱們又不養牛羊,說這些作甚——原來是這麼個緣由!”

樑海是久在關外的人,嬀州地方就有很多遊牧民族的習性,因此他知道的最清楚,連忙糾正了段校尉,說道:“兵部的人可能搞錯了,塞外的牛羊九月初以後就不大生產了,因爲九月後漸漸天寒地凍,牛犢、羊羔根本活不成……”

然後說了一大通草原上的民謠,甚麼“春忙牛、夏忙羊,秋天早早迎姑娘”之類的,然後在一片歡快聲中將草原畜牧經驗交流大會推向了高潮……

六月初一,陸鴻部在斥候營的掩護下向濡河谷西口折返靠攏,傍晚時分到達距離西口三十里的一處河灘飲食休息。這裡原本約莫是個部落的臨時棲息地,河灘子上一溜排殘破的木樁,是作圍欄用的。

樑海應著陸鴻的命令,一疊聲地催促衆軍儘快吃喝休息,拉屎撒尿也得瞧著時辰,然後抓緊趕向下一個地點!

這裡絕對不是個安全的歇腳地,如果不是一天趕了六十里地都沒歇氣,而且已經有邊軍掉隊的話,他們是不可能在這裡稍作逗留的。

現在就斥候營已經探明的敵軍就有好幾處——他們屁股後面有個三百多人的騎隊一直不緊不慢地跟著;北面有個驅趕羊羣和運送糧食的輜重駝隊,隊伍前後近十里長,還有一千多騎軍和三五百步卒護衛;西面還有一個奚人還是契丹人的簡陋兵寨,裡面駐紮著約莫七八百的敵軍。

只是這麼巴掌大的一塊地方,就充斥著至少四路兵馬,再往外可想而知。

他們此時所打算的,就是尋找戰機幹下那個駝隊,然後找個地方好生捱過一夜,靜等大軍突圍的消息。

可是誰也不知道,濡河谷中此時已經是一派肅殺,衆軍飽食披掛,衣不解甲馬不卸鞍,都睜圓了眼睛等待著,因爲突圍的時辰就在今晚!

(本章完)

第五十九章 客棧大火第二百五十四章 與帝說(下)第二百七十一章 龐家的小動作(上)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至大朝會(中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各種各樣的暗流涌動(三)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份合同的誘惑第二章 北周與南唐第五十二章 司馬巽的一席話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怒之威第十三章 徵兵第一百零一章 三張飛錢第三百三十九章 陳州王的大朝會第一百九十四章 李嫣的莊子第一百六十章 爆發的前夕第三百零七章 一些談話與安排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個“外援”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的倉曹參軍第二百八十九章 還鄉第三百一十七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四)第二百五十三章 與帝說(中)第三百四十七章 捷報第一百四十三章 商業傳奇第二百七十六章 連環計(二)第五十四章 錯綜複雜的青州第三百四十八章 南國治理概論第三百六十七章 以暴抗公第六十一章 兵部的問題第十六章 青州都督府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個“外援”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轉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人不打後生第二百七十三章 蕭婉出逃第二百一十八章 老師的信第八十九章 冷清的皇城第四十七章 青州守衛戰第一百零四章 牽連甚廣的貪污案第三百二十一章 各種各樣的暗流涌動(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連環計(四)第一百八十章 新屋主第二十章 終於定下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西口大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陸鴻的疑惑第三百四十一章 維持現狀第一百二十九章 清繳海匪(六)第八章 藍鷂子遁走第三十章 突厥人後裔第一百五十九章 敵人的詭計第三百二十九章 太平縣的原野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踏敵營第二十章 終於定下了第三十七章 一門往事第三百零四章 所謂“軍法”第三百四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二百五十章 不約而同的來訪第一百九十七章 大事發生第二百章 日本的野望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羅王與樸仲憂第一章 豐慶六年春第一百七十二章 修業坊的大院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落而導致的暴躁?第二百九十三章 嶽婿之爭第三百三十八章 王睿想回神都?第三百零七章 一些談話與安排第八十八章 大演武之後第七章 趙家集客棧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官們的心思第二百八十章 連環計(六)第二百八十九章 還鄉第一百四十六章 塞上行第一百六十六章 亂兵出奇將第九十二章 長亭送君別第九十二章 長亭送君別第二百八十六章 花老太爺第一百三十五章 聖意難猜第一百五十三章 初出敵境第一戰第三百零七章 一些談話與安排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下桃李園第一百八十二章 好日子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轉第三十章 突厥人後裔第三百一十四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一)第一百零一章 三張飛錢第二百三十一章 崔相與政事堂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官們的心思第三十七章 一門往事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轉第三百六十四章 陸經略揍了顧大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朋友第三百六十二章 赴宴(四)第二百九十二章 都督府的神秘客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陸鴻的疑惑第三百四十一章 維持現狀第二百七十九章 連環計(五)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嫣來訪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大客氣的神武衛第三十五章 神機門人第一百三十章 清繳海匪(七)第六章 大周團練兵第一百五十三章 初出敵境第一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督府的詭異氣氛(中)
第五十九章 客棧大火第二百五十四章 與帝說(下)第二百七十一章 龐家的小動作(上)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至大朝會(中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各種各樣的暗流涌動(三)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份合同的誘惑第二章 北周與南唐第五十二章 司馬巽的一席話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怒之威第十三章 徵兵第一百零一章 三張飛錢第三百三十九章 陳州王的大朝會第一百九十四章 李嫣的莊子第一百六十章 爆發的前夕第三百零七章 一些談話與安排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個“外援”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的倉曹參軍第二百八十九章 還鄉第三百一十七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四)第二百五十三章 與帝說(中)第三百四十七章 捷報第一百四十三章 商業傳奇第二百七十六章 連環計(二)第五十四章 錯綜複雜的青州第三百四十八章 南國治理概論第三百六十七章 以暴抗公第六十一章 兵部的問題第十六章 青州都督府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個“外援”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轉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人不打後生第二百七十三章 蕭婉出逃第二百一十八章 老師的信第八十九章 冷清的皇城第四十七章 青州守衛戰第一百零四章 牽連甚廣的貪污案第三百二十一章 各種各樣的暗流涌動(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連環計(四)第一百八十章 新屋主第二十章 終於定下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西口大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陸鴻的疑惑第三百四十一章 維持現狀第一百二十九章 清繳海匪(六)第八章 藍鷂子遁走第三十章 突厥人後裔第一百五十九章 敵人的詭計第三百二十九章 太平縣的原野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踏敵營第二十章 終於定下了第三十七章 一門往事第三百零四章 所謂“軍法”第三百四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二百五十章 不約而同的來訪第一百九十七章 大事發生第二百章 日本的野望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羅王與樸仲憂第一章 豐慶六年春第一百七十二章 修業坊的大院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落而導致的暴躁?第二百九十三章 嶽婿之爭第三百三十八章 王睿想回神都?第三百零七章 一些談話與安排第八十八章 大演武之後第七章 趙家集客棧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官們的心思第二百八十章 連環計(六)第二百八十九章 還鄉第一百四十六章 塞上行第一百六十六章 亂兵出奇將第九十二章 長亭送君別第九十二章 長亭送君別第二百八十六章 花老太爺第一百三十五章 聖意難猜第一百五十三章 初出敵境第一戰第三百零七章 一些談話與安排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下桃李園第一百八十二章 好日子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轉第三十章 突厥人後裔第三百一十四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一)第一百零一章 三張飛錢第二百三十一章 崔相與政事堂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官們的心思第三十七章 一門往事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轉第三百六十四章 陸經略揍了顧大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朋友第三百六十二章 赴宴(四)第二百九十二章 都督府的神秘客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陸鴻的疑惑第三百四十一章 維持現狀第二百七十九章 連環計(五)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嫣來訪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大客氣的神武衛第三十五章 神機門人第一百三十章 清繳海匪(七)第六章 大周團練兵第一百五十三章 初出敵境第一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督府的詭異氣氛(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江县| 永胜县| 阿巴嘎旗| 崇义县| 莆田市| 霍州市| 广德县| 同心县| 南溪县| 阿城市| 金平| 化州市| 襄垣县| 越西县| 环江| 集贤县| 凤山县| 梅河口市| 德阳市| 巴彦县| 丹阳市| 高密市| 江油市| 东城区| 饶河县| 绥芬河市| 梅河口市| 赣州市| 罗江县| 新乡市| 桃园县| 华池县| 大宁县| 通化县| 定南县| 乌鲁木齐县| 榆社县| 安泽县| 吉木乃县| 板桥市| 台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