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零一章 三張飛錢

“說罷,本將要的東西爲何遲遲不交?”此刻陸鴻已經坐回了大案後面,兩眼一瞬不瞬地盯著跪在地上的仇毫。那兵曹參軍神色狼狽,臉上青一片紫一片,正跪在仇毫旁邊,顯然“請”來時被三流子動用了幾分“特殊手段”。

相比之下倉曹參軍仇毫就要聰明一些,不僅沒有捱打,反而神完氣足地仰著腦袋,一副有恃無恐的樣子。

反正那個缺了半顆牙的陳校尉讓他來他就來,要那賬冊毫不阻攔,此刻讓他跪著他也跪著,但是不論陸鴻問甚麼話,他就是閉口不言。

陸鴻見他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心中冷笑,同時眼角的餘光往敞開的大門外一掃,果然見到隱約有個人影往後一縮。

他等的就是這個人!

當下在桌上一拍,向三流子道:“陳校尉,你告訴我違抗軍令是甚麼處罰?”

三流子雙手抱胸,閉著眼背書一般道:“《大周武帝兵韜》中有,軍中抗令不遵者,責杖六十;陣前立斬!”

其實他懂個屁的《兵韜》,都是事前陸鴻吩咐過,死記下來的。就這一句話足足教了六遍,才一字不落地背了下來。

仇毫渾身一顫,腆著臉狡辯道:“大人,非是屬下有意抗命,實在是賬冊書簿太多,一時未能整理出來,正打算下午就送過來給大人查閱的……”

陸鴻懶得理會,將手一揮,道:“拖出去打!”

三流子一臉興奮地大聲道:“得令!”便帶著兩名邊軍,生拉硬拽地把仇毫往外拉扯。

就在仇毫的掙扎叫喊之中,忽聽門外一聲“且慢”,一個身形健碩的人影走了進來。衆人轉頭看去,原來正是指揮副使劉德海。

那仇毫彷彿抓住了救命的稻草,高聲叫道:“劉大人!”

劉德海看都不看一眼,徑直走向指揮使大案,春風滿面地拱手笑道:“陸大人何必大動肝火,這兩個狗東西交給職下收拾罷了!”

他本打算拖延拖延,說兩句好話,把刑責減輕些,並不指望能把人撈走。誰知陸鴻微微一笑,說道:“劉副使肯代勞,那是再好沒有了!”說罷轉向三流子,“把兩位參軍大人押到劉副使那裡去,王正你也去。”

幾人都有些摸不著頭腦,但還是依令去了。

不一會等人都走光了,整個指揮所就只剩下陸鴻和劉德海兩人。

劉德海小眼之中精芒一轉,見他支走了衆人,心中頓時便放下了七分擔心,彷彿一切盡在彀中而已!他帶著一臉虛笑向大案走近了幾分,說道:“大人的胸襟,職下自愧弗如啊。”

陸鴻道:“不,我這

個人呢有一說一,就是見不得下屬自由散漫,毫無紀律——這還打甚麼仗吶?你是咱們平海軍的老人了,後幫我多多管教,我一來資歷尚淺,二來性格太直,難免會有做得不到的地方,還需仰仗你這位老軍官幫襯幫襯。”

他一段話說得語重心長,完全就像是發自肺腑一般。

劉德海嚴重閃過一絲迷惘之色,很快又恢復過來,打了個哈哈道:“大人說得哪裡話來,這都是職下的本分。”說著從袖筒裡摸出一件灰布包裹的事物,放在陸鴻的大案之上,鄭重地拍了拍,意味深長地說,“大人一路遠來赴任,軍中都沒準備一頓像樣的接風酒,這絕對是職下實職,在此向大人謝罪!”

他說完便退了兩步,又回到了原來的位置上站著。

陸鴻與他隔著大案遙遙對視,忽然哈哈一聲大笑,道:“劉副使有心了!”說著伸手在桌上一撐,順勢站起身來,他的左手剛好壓在那灰布包上,“那麼請劉副使先去忙吧,莫讓兩位參軍大人久等了……”

劉德海嘴上勾起一絲心照不宣的笑意,拱手道:“職下告辭!”

等他轉出了大門,陸鴻便將那灰布包捏起來,三兩下打開來一瞧,只見裡面靜靜地包裹著三張“永興號”的飛錢。

他嗤笑一聲,將三張飛錢拈在手上,隨意地翻了翻,見是兩張三百緡、一張四百緡的,一共一千貫。

陸鴻倒是知道這玩意兒,在這個世界頭一回聽說飛錢時,還以爲是像電視劇中隨處可花的代金券,也就是銀票。

誰知道後來慢慢了解多了,才知道這飛錢只是一種兌換憑證,有點類似於銀行匯票,雖然能夠兌換等額的制錢,但是本身並不具備在市場直接流通的功能。

在這個金銀尚未成爲硬通貨的年代,飛錢的存在對經濟和國家財政的運作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

飛錢一般是在大數量資金流轉當中使用,比如大宗貨物交易、各道州縣軍鎮與朝廷的錢稅餉款往來。這就解決了一宗買賣動輒便需要數十上百輛大車拉銅錢的尷尬……

飛錢也分官辦和私營兩種,凡是公家的飛錢流轉都是由神都的進奏院一手經辦,進奏院也就是各道州縣設置在神都的“駐京辦事處”,各地將稅錢帶到京城,通過進奏院彙總到戶部;或是由戶部下發軍餉和工程補貼、賑濟等到進奏院,再由地方上各自領取。

比如平海軍,每季的軍餉下發之後,由河南道代領,然後青州都督府、青州逐級代取,軍中支應時便派人去往州里領取飛錢,直接在當地官倉之中兌換成制錢,採買或者下發,各按需求開銷。

這種模

式顯然比拉著大車大船在地方與朝廷之間往來運送銅錢要節省、快捷地多。

而平海軍從青州領到的飛錢,全部都是官辦票,也只能從官家錢庫中支應,但是陸鴻現在手上拿的這三張永興號的飛錢,卻絕非官票,這個永興號也很明顯是個私營錢莊!

這就比較有意思了——雖說有時會發生一季餉銀用不完,會當場兌換成部分制錢和一些小額的飛錢,但只限於官票與官票之間的兌換,絕不可能再換成私家票!

那便很顯然了,這錢票兩兌兩換之間,定然有一些不可捉摸的內容……

陸鴻將三張飛錢重新包裹收好,貼身放了,後面的事情便等保海縣岑維元借給他的人一到,即可從賬簿當中著手查驗。

他雖然剛到此地便敏銳地感覺出了一定的問題,其實並不瞭解問題的所在,除了表面上所能看見的風氣糜爛、軍紀渙散之外,劉德海他們並沒有實質的把柄在他手上。

不過現在他總算是猜出了整個平海軍的問題所在——貪墨!

這是最根本,也是最嚴重的問題!看來他還是有必要找一個知道內情的人好好打探打探……

但是這個人並不好找——侯義和孫山都是一道兒新來的軍官,雖然他能肯定侯元良這老小子多多少少也沾過幾分貓膩,但是瞧他投誠的態度來看,應該所陷不深,所以也不大可能知道多少內情。

剩下的就只有範鵬舉了,從兵部的檔案中他看過,這個範胖子還是載道三十六年進士科及第,寫得一手好詩文,豐慶元年時升至從六品上秘書郎,負責朝廷圖書典籍的保管、修訂、編纂,原本算是個頗有前途的“知識分子”。

但是檔案上記載“二年因逆案黜國子監主簿,四年左遷弘文館校書,六年任平海軍錄事”。六年之間自從六品降到從七品再降到從九品上,最後纔來到平海軍做一個從九品下的小小錄事——這已經是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兒了!

這個極具特點的罷黜軌跡,再結合豐慶二年這個敏感的時間,不難聯想到,又是一樁“桃李園案”的遺禍……

不過陸鴻一直不明白這個桃李園案究竟是個甚麼樣的大案,使得整個朝廷做出如此之大的人員清洗,而且至今人人談之色變!

現在從範翔的檔案上那句“二年因逆案黜”中的“逆”字推測,很可能是一樁謀逆的大案!

陸鴻的腦中閃過陳州王那風度翩翩,氣度雍容的身影,難道這位前太子竟在豐慶二年發動過一次驚天動地的大謀反?

不管怎樣,他準備先找範翔聊聊。

(還有一章中午前發)

(本章完)

第三百二十一章 各種各樣的暗流涌動(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荒野劍客第三百三十章 看不見的敵人第一百八十四章 喬遷酒宴(中)第三十八章 “同鄉會”第九十八章 侯義的投名狀第二百一十章 撲朔迷離的局勢第一百八十七章 火弩的問題第一百九十三章 神秘的邀請者第九十章 各自的打算第二百六十章 新羅兵敗第五十四章 錯綜複雜的青州第一百一十六章 送走蕭宛第十四章 李督的命令第三百章 這是個問題第二百二十三章 都護府的詭異氣氛(上)第三百四十三章 冬至大朝會(中一)第三百一十六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三)第二百零三章 都裡鎮第三百三十三章 該來的,終是要來第三百一十七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四)第二十八章 戊旅的危機第三百一十三章 月光下與黑暗中的敵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清繳海匪(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芙蓉娘娘廟(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轉第三十一章 斯人已逝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落而導致的暴躁?第五十章 尷尬的陸校尉第二十章 終於定下了第一百九十三章 神秘的邀請者第二百六十九章 填坑第一百八十三章 喬遷酒宴(上)第三百零三章 再見陳州王第三百三十九章 陳州王的大朝會第三百七十四章 按察使第九十六章 平海軍副使第三百六十二章 赴宴(四)第一百七十五章 “鴻門宴”(上)第三百七十八章 神都的詭異氣息第二百五十二章 與帝說(上)第六十四章 後軍副指揮第十八章 當不當兵?第二十六章 高登的心思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官們的心思第一百零五章 劉德海的秘密第二百四十一章 全面開戰!第三十二章 夜襲第三百一十章 八門金鎖陣第三百四十八章 南國治理概論第二百三十五章 平州的大動靜!第一百八十章 新屋主第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之難第一百二十七章 清繳海匪(四)請假第二百四十八章 茍、豈第六十九章 倒黴的湯柏(上)第十四章 李督的命令第七十七章 廣平的邀請第三百三十三章 該來的,終是要來第三百八十五章 清興宮第一百零六章 大清早的行動第四十章 游擊戰第二百二十一章 李嫣的正事第三百八十七章 最後一場黎明第三十五章 神機門人第二百四十七章 真正的想法第四十三章 再見高登第二百五十三章 與帝說(中)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轉第二百四十八章 茍、豈第七十一章 積善坊花家第一百九十章 新中橋北的爭端第一百零四章 牽連甚廣的貪污案第一百二十五章 清繳海匪(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建鄴城(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求援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督府的詭異氣氛(中)第二百七十六章 連環計(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龐家的小動作(上)第七十二章 花源的煩惱第一百二十六章 清繳海匪(三)第一百九十九章 挖平海軍的牆角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轉第九十五章 回到保海縣第一百九十章 新中橋北的爭端第二百二十五章 都督府的詭異氣氛(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官們的心思第一百九十六章 陸鴻的疑惑第十一章 奇怪的李嫣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於安東的治理設想第二百八十章 連環計(六)第一百零九章 “李公”其人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落而導致的暴躁?第八十九章 冷清的皇城第一百三十四章 媒人難做第三百三十六章 一個帝國的崩壞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的寧靜第一百零七章 迅雷不及掩耳第八十章 戰江東大麴
第三百二十一章 各種各樣的暗流涌動(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荒野劍客第三百三十章 看不見的敵人第一百八十四章 喬遷酒宴(中)第三十八章 “同鄉會”第九十八章 侯義的投名狀第二百一十章 撲朔迷離的局勢第一百八十七章 火弩的問題第一百九十三章 神秘的邀請者第九十章 各自的打算第二百六十章 新羅兵敗第五十四章 錯綜複雜的青州第一百一十六章 送走蕭宛第十四章 李督的命令第三百章 這是個問題第二百二十三章 都護府的詭異氣氛(上)第三百四十三章 冬至大朝會(中一)第三百一十六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三)第二百零三章 都裡鎮第三百三十三章 該來的,終是要來第三百一十七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四)第二十八章 戊旅的危機第三百一十三章 月光下與黑暗中的敵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清繳海匪(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芙蓉娘娘廟(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轉第三十一章 斯人已逝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落而導致的暴躁?第五十章 尷尬的陸校尉第二十章 終於定下了第一百九十三章 神秘的邀請者第二百六十九章 填坑第一百八十三章 喬遷酒宴(上)第三百零三章 再見陳州王第三百三十九章 陳州王的大朝會第三百七十四章 按察使第九十六章 平海軍副使第三百六十二章 赴宴(四)第一百七十五章 “鴻門宴”(上)第三百七十八章 神都的詭異氣息第二百五十二章 與帝說(上)第六十四章 後軍副指揮第十八章 當不當兵?第二十六章 高登的心思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官們的心思第一百零五章 劉德海的秘密第二百四十一章 全面開戰!第三十二章 夜襲第三百一十章 八門金鎖陣第三百四十八章 南國治理概論第二百三十五章 平州的大動靜!第一百八十章 新屋主第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之難第一百二十七章 清繳海匪(四)請假第二百四十八章 茍、豈第六十九章 倒黴的湯柏(上)第十四章 李督的命令第七十七章 廣平的邀請第三百三十三章 該來的,終是要來第三百八十五章 清興宮第一百零六章 大清早的行動第四十章 游擊戰第二百二十一章 李嫣的正事第三百八十七章 最後一場黎明第三十五章 神機門人第二百四十七章 真正的想法第四十三章 再見高登第二百五十三章 與帝說(中)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轉第二百四十八章 茍、豈第七十一章 積善坊花家第一百九十章 新中橋北的爭端第一百零四章 牽連甚廣的貪污案第一百二十五章 清繳海匪(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建鄴城(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求援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督府的詭異氣氛(中)第二百七十六章 連環計(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龐家的小動作(上)第七十二章 花源的煩惱第一百二十六章 清繳海匪(三)第一百九十九章 挖平海軍的牆角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轉第九十五章 回到保海縣第一百九十章 新中橋北的爭端第二百二十五章 都督府的詭異氣氛(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官們的心思第一百九十六章 陸鴻的疑惑第十一章 奇怪的李嫣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於安東的治理設想第二百八十章 連環計(六)第一百零九章 “李公”其人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落而導致的暴躁?第八十九章 冷清的皇城第一百三十四章 媒人難做第三百三十六章 一個帝國的崩壞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的寧靜第一百零七章 迅雷不及掩耳第八十章 戰江東大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南县| 宝坻区| 平果县| 卢湾区| 宜兴市| 淄博市| 德保县| 铜山县| 扶余县| 明溪县| 绥宁县| 福州市| 锡林浩特市| 衡山县| 青田县| 德惠市| 堆龙德庆县| 基隆市| 天等县| 庆安县| 湖南省| 四子王旗| 庆阳市| 浠水县| 望奎县| 得荣县| 安平县| 琼结县| 康马县| 保德县| 仁怀市| 东丰县| 浠水县| 安龙县| 连南| 独山县| 苗栗市| 五家渠市| 万全县| 白山市| 宁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