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八十七章 火弩的問題

陸鴻剛剛把江慶送到天街沒半柱香的功夫,便聽莫管家匆匆來報告說,嬀州刺史孔良、兵部司郎中湯柏、隔壁的工部員外郎韋曈已經等在了偏廳裡。

陸府有三個廳,正廳就是昨夜招待晚宴的地方,是個六丈進身、二丈開間的大廳;北偏廳在街門庭院後面,只有兩丈見方,四周樹木掩映,涼風習習,最適合夏日納涼;還有一個小廳在二進院東南角,夏日不開,冬日卻是個極好的暖閣。

那三位看起來互相之間毫無關聯的人,此時便在偏廳裡坐等著,一面吹著對開窗洞裡吹來的涼風,一面享受著陸府供奉的西瓜,正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

這三人可不是一道兒來的,能湊在一塊兒也不知是不是巧合。

其中孔良是昨夜便留下的,湯柏從大直巷正街門進來,而韋曈則是直接從柳條巷進的門。

陸鴻急忙忙蹭著修文坊幾家住戶圍牆擋出來的幾寸寬的陰涼,往自家的府上而去。

孔良有事找他,這他是知道的。昨天來時就與陸鴻暗示了,要談談往後去安東的事情。陸鴻也急欲從他口中瞭解一些安東的情況:同僚、軍政架構、人口、戰略倉儲等等……

湯柏爲甚麼找他那邊不清楚了,或許是拉家常,或許是聊聊那份《豐慶七年平海軍進援幽州、平海軍清靈軍出塞佐戰之戰後陳述》,或許是爲了他即將上任的安東都護府給他一些提點。

對了,正巧湯柏對軍中人事這塊門兒清,完全可以藉助這個機會拉著孔良和湯胖子三個人一道兒討論討論。

想著這些,他的腳步又不由得快了一些。

他沒去思考韋曈爲甚麼而來,他們現在是老鄰居,又是朋友,當然隨時都能來!

可是……陸鴻忽然停住了腳,今天並不是休沐日啊!

按理說湯柏和韋曈這兩個六部官員,這時候都應該在皇城裡坐衙纔是,怎麼竟不約而同地湊到他家來了?

難道只是巧合?

身後的莫管家見他不走了,有些奇怪地瞧了自家主子的背影一眼,既沒發問也沒催促,垂著眼皮和手臂靜靜地等著。

陸鴻停了一會兒,忽然回頭問道:“老莫,他們仨是同時進的偏廳,還是一個個來的?”

莫管家不假思索地說:“孔大人見您送走了江校尉,便上偏廳等著了——他是第一位,湯郎中和韋員外兩人雖走的不同的門,卻是同時到的。”

陸鴻想不清他倆一個兵部一個工部能有什麼事情非得聯衙同辦了,而且兩人和他都有些私誼,湯柏深一些,韋曈近一些。叫人猜起來既不像是公事也不像是私事,嘿,這就有點兒蹊蹺了!

莫管家見他想不出個所以然來,便在後面提了一嘴:“阿郎,您直接去問問不就明白了?”

陸鴻一想,正是這個道理啊!反正都是相熟的好朋友,當面問就是了,何必自己站在太陽底下亂猜……

他自嘲地笑了笑,說道:“你說得不錯,回去問問,想來也沒什麼

了不得的大事……”說著便往回走去。

其實湯柏的事情很簡單,他是來求陸鴻幫忙的!

韋曈的目的也不復雜——和湯柏一樣。

而且他們兩家所求之事也正是同一件。

湯柏前段時間曾經提出研製火器和重建紅袖軍,都得到了政事堂的首肯。其中重建紅袖軍已經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當中,李嫣被宰相召回京城也正是爲了這件大事。

研製的火器中包括“單筒火弩”和“火連弩”,這個項目政事堂讓兵部和工部聯合協作,兵部負責前期預算開支以及後續測試配備,工部提供作坊還有經驗豐富的匠人以及大量的原材料。

其實說起來,這個“火弩”的構思並不是甚麼新玩意兒,兵部老早就打算參照沭河大營的三門神火炮,研究一種輕便可攜的單兵火器,但是說起來簡單,鐵筒和鐵彈、弩箭做起來都完全沒有難度,畢竟大周工部作坊的冶鐵、鍊鋼水準俯瞰當世,無人能出其右!

但是話又說回來,這個所謂火弩,光有鐵筒鐵彈可不成啊,它不是靠弓弦的彈力發射的——如果這樣的話,那根本不叫火器——它靠的是火力的推射……

但是以現有的火藥水平,想要在這個小小的鐵筒裡燃燒並達到足夠的推力,而又要保證不炸膛的話,並不是這樣容易!

火藥填得少了,勁力不足,填塞得多了,小小的鐵筒又承受不住爆炸的力量——已經有十幾名死刑犯人因爲在試射時炸膛而死亡或者受傷了。

如果想要避免炸膛,就得加厚筒壁,就好像沭河大營的那三尊神火炮一樣,炮管直徑有近一尺半,內筒徑卻只有六寸……

“現在十五斤的‘單筒火弩’最遠能夠射出三百步,二十五斤的能打五百步!”湯柏現在雙手放在膝蓋上,像一名老老實實的學生一般,彙報著自己的工作成果,“這已經是極限了,再加重壁厚的話,就沒法單兵使用了……”

他爲難地說著,眉頭深皺在一起,因爲虛胖而特別怕熱,導致兩邊胳肢窩和胸口的淺緋色單衣上都印出了溼漉漉的痕跡。

但是他並沒有心思管顧這些尷尬的細節,事實上邊上的韋曈比他好得有限,正扯著領口呼啦啦地扇著涼風。

倒是孔良一個人避在不遠處,身上半點汗跡也沒有,完全將“心靜自然涼”這句口訣發揮到了極致!

陸鴻也很熱,而且很糟心,他舉著蒲扇呼沙沙扇了兩通,毫不客氣地說:“射出三五百步有個鳥用?火器必須考慮有效射程!你在多少步以內能夠傷人,多少步以內能夠打穿皮甲,多少步以內能夠打穿鐵甲,這是有效射程!”

湯柏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地問道:“怎麼,還能打穿鐵甲?”

陸鴻嗤地笑了一聲,說道:“當然……但是你們這個不成,就算能打到五百步哩,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弩箭和鐵彈掉地上坑都砸不出一個,有啥用?”

湯柏咂著嘴若有所思,韋曈則在旁邊一個勁兒地點頭,說道

:“是這話哩,現在的問題就在這裡,再造兩門神火炮來不是難事,但是若要造出這種單兵火器,好像並沒有合適的辦法……”

湯柏也表示同意:“問題就是出在了火藥上,填少了沒用,填多了就無異於自殺……”他說著長嘆一聲。

陸鴻想了想,問道:“你們鐵筒長度是多少?”

韋曈奇道:“甚麼是長度——您問的是有多長嗎?”他見陸鴻點頭,便答道,“九寸半——不能更短了,這個長度射出一筒之後便已經有些燙手,而且精準已極難把握!”

他以爲陸鴻想要減短鐵筒的長度,以增加厚度且不增加重量,這些辦法工部作坊已經想過了,也做出了實踐,現在所謂十五斤和二十五斤的兩種火弩都是九寸半長的,而且隨著筒長一再減短,弊端也愈發暴露出來。

而且一個又短又粗的鐵疙瘩,別說拿出去用,就算讓他呈給宰相們瞧瞧,也是沒臉。這玩意兒實在是太醜了!

誰知陸鴻搖了搖頭,說道:“我不是讓你們減短筒長,而是要加長,最少要在三尺以上。鐵筒太短的話,火藥很大部分都在筒外燃燒,浪費了大多數的能量,只有長度適中才能讓火藥充分在筒內燃燒,達到最大的推力;而且能夠減少筒口壓力,更大限度避免炸膛……”他儘量用直白的語言解釋了一遍,“而且太短的話,老韋也說了,容易導致筒口溫度過高,同時準確度太差!”

其實他也不知道多少長度纔算合適,但是一提到鐵筒這東西,他腦中有個模糊的影像一閃而過,下意識地便估了一個“三尺”的量。

韋曈聽得似懂非懂,但是湯柏和陸鴻接觸得多了,聊得也多,對這種似是而非的詞語便容易理解一些。

他仔細琢磨了半天,發現越想越是這麼回事兒,突然一拍大腿,叫道:“不錯不錯!作坊的匠人們完全是考慮反了,敏光兄,咱們這就回去讓作坊重做,在三尺到四尺之間先找一個最合適管長!”

他拍拍屁股起身便走,韋曈趕忙拉住了他,叫道:“柏公且慢,咱們事情還沒辦哩!”

湯柏這才醒悟過來,懊惱地拍了拍自己的腦門,苦笑道:“你瞧,我這一激動,把正事兒忘了!”

陸鴻奇道:“怎麼,你們不是來請教我火弩筒的?”

湯柏道:“誰能想到你還懂得這些,早知到先請教了你,也少走不少彎路!”他說著搖頭嘆息,實在是這個“火弩”的事情已經將他折騰慘了!以至於兩個月胖了十幾斤,頭髮也掉了不少,全賴這事所賜!

旁邊的韋曈見他越扯越遠,假意咳嗽了一聲。

湯柏被他這一聲提醒過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道:“——咳,又岔遠了!見漁,我和敏光這次來啊,主要是想問問你何時上安東赴任,現在盧樑大帥在彼坐鎮,你要去的話幫我們找盧大帥問問,這個火藥還有沒有別的製法。最好是能夠少量填塞,而發出更大力道的……”

“哦,這事好辦,我過完月底就走!”

(本章完)

第三百九十章 宿命之戰(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的風氣第一百二十五章 清繳海匪(二)第三百零五章 父、皇第三百三十一章 荒野劍客第一百六十二章 胡人鐵漢第九十七章 先做三件事第三百七十一章 芙蓉娘娘廟(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建鄴城(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孔良的覺悟第三百四十四章 冬至大朝會(中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都來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落而導致的暴躁?第一百一十六章 送走蕭宛第三百三十一章 荒野劍客第三百四十七章 捷報第二百五十八章 連環計第三百二十六章 傳話兒第二百三十三章 昌黎驛第三百六十章 赴宴(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第二撥人馬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不分兵?第二百二十六章 新任平州刺史的人選第三百一十三章 月光下與黑暗中的敵人第二百一十章 撲朔迷離的局勢第三百三十三章 該來的,終是要來第三百一十一章 破陣第一百一十七章 到青州第四十八章 戰後的青州城第二十八章 戊旅的危機第二百八十八章 一個真實的神機門第四十六章 青州城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不見第七章 趙家集客棧第三百七十二章 芙蓉娘娘廟(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亂兵出奇將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鈺第二百五十八章 連環計第八十九章 冷清的皇城第二十二章 新編戊旅第三百三十二章 無我第一百二十章 小陳莊的約會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甲的蹊蹺第二百六十八章 幾件大事第十章 洪成的煩惱第二百六十四章 楊秀還是李世民?第二百七十九章 連環計(五)第三百八十八章 宿命之戰(一)第八十七章 西苑大演武(下)第二百五十章 不約而同的來訪第三百一十章 八門金鎖陣第二百零三章 都裡鎮第一百二十七章 清繳海匪(四)第一百零五章 劉德海的秘密第一百一十二章 肅清內敵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怒之威第一百七十九章 郡主的僞裝第四十四章 沭河大營第二百八十七章 花二爺的傳話第二章 北周與南唐第二十九章 天降突騎軍第一百二十五章 清繳海匪(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都來了第一百零二章 範翔的心思第一百四十六章 塞上行第一百四十四章 送行第三百七十四章 按察使第一百九十四章 李嫣的莊子第五十三章 軍醫營之亂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於安東的治理設想第一百七十八章 聖旨第二百八十一章 再回神都第一百六十八章 赤城寨第二百八十二章 令人震撼的消息第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之難第一百九十七章 大事發生第九十七章 先做三件事第九十六章 平海軍副使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客(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鎖安東的鑰匙第八十章 戰江東大麴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傷的溫司馬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人不打後生第一百三十六章 有刺客?第二百六十七章 陸副都護看不下去了第二百四十八章 茍、豈第三百二十章 契丹女王的朋友第十三章 徵兵第二十七章 花源的手段第一百六十章 爆發的前夕第三百八十二章 歸去來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朋友第一百四十七章 遭遇戰第九十三章 章丘蒲姑驛第三百八十八章 宿命之戰(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建鄴城(二)第九十六章 平海軍副使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官們的心思第三百八十五章 清興宮第一百七十八章 聖旨
第三百九十章 宿命之戰(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的風氣第一百二十五章 清繳海匪(二)第三百零五章 父、皇第三百三十一章 荒野劍客第一百六十二章 胡人鐵漢第九十七章 先做三件事第三百七十一章 芙蓉娘娘廟(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建鄴城(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孔良的覺悟第三百四十四章 冬至大朝會(中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都來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落而導致的暴躁?第一百一十六章 送走蕭宛第三百三十一章 荒野劍客第三百四十七章 捷報第二百五十八章 連環計第三百二十六章 傳話兒第二百三十三章 昌黎驛第三百六十章 赴宴(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第二撥人馬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不分兵?第二百二十六章 新任平州刺史的人選第三百一十三章 月光下與黑暗中的敵人第二百一十章 撲朔迷離的局勢第三百三十三章 該來的,終是要來第三百一十一章 破陣第一百一十七章 到青州第四十八章 戰後的青州城第二十八章 戊旅的危機第二百八十八章 一個真實的神機門第四十六章 青州城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不見第七章 趙家集客棧第三百七十二章 芙蓉娘娘廟(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亂兵出奇將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鈺第二百五十八章 連環計第八十九章 冷清的皇城第二十二章 新編戊旅第三百三十二章 無我第一百二十章 小陳莊的約會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甲的蹊蹺第二百六十八章 幾件大事第十章 洪成的煩惱第二百六十四章 楊秀還是李世民?第二百七十九章 連環計(五)第三百八十八章 宿命之戰(一)第八十七章 西苑大演武(下)第二百五十章 不約而同的來訪第三百一十章 八門金鎖陣第二百零三章 都裡鎮第一百二十七章 清繳海匪(四)第一百零五章 劉德海的秘密第一百一十二章 肅清內敵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怒之威第一百七十九章 郡主的僞裝第四十四章 沭河大營第二百八十七章 花二爺的傳話第二章 北周與南唐第二十九章 天降突騎軍第一百二十五章 清繳海匪(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都來了第一百零二章 範翔的心思第一百四十六章 塞上行第一百四十四章 送行第三百七十四章 按察使第一百九十四章 李嫣的莊子第五十三章 軍醫營之亂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於安東的治理設想第一百七十八章 聖旨第二百八十一章 再回神都第一百六十八章 赤城寨第二百八十二章 令人震撼的消息第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之難第一百九十七章 大事發生第九十七章 先做三件事第九十六章 平海軍副使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客(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鎖安東的鑰匙第八十章 戰江東大麴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傷的溫司馬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人不打後生第一百三十六章 有刺客?第二百六十七章 陸副都護看不下去了第二百四十八章 茍、豈第三百二十章 契丹女王的朋友第十三章 徵兵第二十七章 花源的手段第一百六十章 爆發的前夕第三百八十二章 歸去來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朋友第一百四十七章 遭遇戰第九十三章 章丘蒲姑驛第三百八十八章 宿命之戰(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建鄴城(二)第九十六章 平海軍副使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官們的心思第三百八十五章 清興宮第一百七十八章 聖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阳市| 定日县| 侯马市| 廊坊市| 北流市| 二手房| 江陵县| 蓬溪县| 靖远县| 千阳县| 高台县| 伊吾县| 宜兰市| 隆子县| 木里| 榆中县| 报价| 汾阳市| 邯郸市| 鄂伦春自治旗| 渑池县| 宿松县| 砀山县| 公主岭市| 丘北县| 南通市| 香河县| 洪雅县| 东阿县| 白城市| 巨野县| 顺昌县| 乡城县| 鄂温| 台湾省| 长沙市| 塔城市| 焉耆| 陇南市| 惠安县| 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