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三章 徵兵

對於淳樸的莊稼人來說,受過別人一分一釐的恩惠也總是牢牢記在心裡,哪怕自己根本還不上,年年在土裡刨收成的時候也會想著有一部分是要湊還人情的。胡順的身上就保留著這種高尚品質——儘管看起來不值一文——比如今許多自命風流的文人士子都高尚地多。

因此上,對於胡順來說,陸鴻救過他兒子的命,他就記著陸鴻的情,哪怕這個年輕人至今來歷不明,他也願意接受對方,並一直看做是自己的親人。

陸鴻來的第二年洪家莊一戶姓陸的人家在山澗裡摔死了兒子,還沒來的及向官家報喪,胡順連夜趕路過去,花了十幾貫錢硬生生瞞下了喪事,幫陸鴻頂了陸家兒子的戶籍,又收作義子,總算是順順當當名正言順地把這個年輕人帶進了胡家的大門。

此時陸鴻高高瘦瘦的身影從大門外邁進來,看了一眼慼慼然跪在堂中的胡效庭,說道:“我替效庭去罷。”

胡家幾人都愣在當地。

陸鴻自己也不知道這是出於甚麼樣的心理,也許是因爲同情,也許是爲了報答胡順的恩德,或許只是想跳出這百無聊賴的人生,切切實實地參與到這個激情澎湃的歷史之中……

沒有人點頭,也沒有人反對,陸鴻就這樣代替胡效庭上了徵兵的名冊。

除過胡順一家人,對於“陸鴻參軍”這件事最開心的莫過於三流子了,他在村裡的打穀場上一邊等徵兵的人,一邊拉著陸鴻嘰嘰咕咕地說個不休。不外乎是一些當兵吃糧的好處,還有封侯拜將的願景。

有這樣容易?陸鴻沒有給他潑涼水,洪縣令中午差縣裡錄戶籍的文書給胡順帶了信,這回說好聽些是徵兵,其實徵的不算府兵,只是集結一批鄉勇到各大軍寨待命,一則做預備兵源隨時抽調入編,二則充作苦役伺候那些兵老爺們,總之既上不了戰場,也立不了功業。

而且青州行營已經明確發下文來,要從保海縣團練兵中抽調很大一批隨軍調用,小陸是自願以民夫身份被徵用還是以團練身份入編,要看他選擇。陸鴻沒有改變他的決定,依然加入了民夫的行列……

晌午過了三刻,胡順便陪著縣裡來的文書帶著戶籍花名挨家挨戶點丁,上河村免不了又是一陣求告哭喊。申時二刻,周邊幾個村莊鄉丁都到齊之後,打穀場上已經或站或坐集合了百十名壯丁,打穀場外更是裡三層外三層圍滿了父母親屬,都在忐忑地等待著。傍晚保海縣尉親自帶著幾位校官風塵僕僕地從縣城趕到村裡來,一名身穿青色軍袍、腰帶上嵌著四枚銅釘的校官將一支“徵”字旗在打穀場邊一插,剩下幾個大頭兵搬來折幾馬凳,鋪開筆墨文冊,在旗下搭了個臨時徵點後便跨刀分列兩旁,乍看上去挺像是縣官老爺升堂問案。

這時一位三十

歲出頭,淺綠色袍服、文士模樣的軍官從馬上下來,大喇喇地坐在馬凳上,向縣尉點了點頭。那薛縣尉會意,走到候在一旁的胡順邊上,低聲吩咐幾句。胡順連連頷首,聽完之後向薛縣尉一拱手,指著人羣中那個高高瘦瘦的身影說道:“老薛,那個是俺家的,一定要請上官照應著些。”說著親暱地拉過他的手,往袖筒裡塞了一大一小兩件硬邦邦的物事。

薛縣尉連忙應了,他這一路走來六個鄉曹倒有五個特地託請他關照子侄,人之常情嘛,但是他一個小小的縣尉又管不到衛軍軍營的事,因此都是嘴上答應,扭過屁股就沒再當回事。

不過這胡順和洪縣令的關係他是一清二楚的,平時自己和胡順之間私誼也還過得去,再加上剛纔袖裡那一番心意也著實感動了他——他方纔已經捏過了,約摸十兩和二兩的銀錠子各一枚——因此只得硬著頭皮回到徵旗下,在文士將軍身側深深一揖,壓低了嗓門道:“馬將軍,學生這裡有個親近的侄兒,眼看著要上沙場爲國效力了,不才懇請將軍提點一二,不勝感激。”

這文士將軍是個從七品的翊麾校尉,身邊四個侍衛模樣的大頭兵都是正九品,而薛縣尉只是從九品的文官,自稱“學生”倒也不算拍馬。不過那馬校尉根本不在乎他自稱甚麼玩意兒,就只那句“馬將軍”聽著舒坦。官面上五品以下不稱將,不過私底下沒有這許多規矩,這老薛一聲“將軍”那是大大的捧他了。因此上馬校尉笑瞇瞇地轉過臉,笑道:“是哪個呀,點給本尉瞧瞧。”

薛縣尉聽他答應,頓時笑容滿面,說道:“不忙不忙,待會人來了學生悄悄給將軍說道就行。”說著更加壓低了聲音,“這點小意思,將軍務必笑納。”說著有樣學樣,把那錠十兩銀子塞到馬校尉的袖裡。

那馬校尉暗贊老薛懂事,連連點頭。

這時候那個青色軍袍的校官忙轉過來,“當”地敲了一下銅鑼,喊道:“各鄉丁聽者:全部起立,停止喧譁!凡點到者,依次應答,各簽姓名,旗下列隊聽候!”說罷向薛縣尉使個眼色。

薛縣尉微微欠了欠身,接著抖擻精神、清嗓潤喉,展開花名冊高聲念道:“李長山,李長河,李長樹。”先被唸到的李家三個堂兄弟互相做著鬼臉,笑嘻嘻地走到馬校尉面前,他們家最小的叔叔就在折衝府吃兵糧,前幾年還到過京城“上番”,因此李家對當兵的倒也親近。

於是便由李長河執筆簽上三人姓名,走到徵旗下分開站著。這家只有李長河跟著城裡的算命先生學寫過幾個大名,那兩個兄弟都是睜眼瞎的莊稼人。他們中李長山、李長河都是以團練兵身份臨時升調入青州行營聽候的,因此二人站在東面,李長樹則是沭河大營徵發的民夫,站在西面。

三人站定了位

置,薛縣尉已然又唸了十幾個姓名,便停了停,看了一眼馬校尉。那馬校尉只等他此時暗示,見了便心領神會。薛縣尉看他神色便放下心來,重重念道:“陸鴻……胡小五,陳三流!”

陸鴻找到三堂叔家的小五子問道:“小五,我幫你簽字?”

那小五子又瘦又小,臉上卻兇悍地緊,瞪了他一眼,並沒有搭理,而是徑自走向徵旗。陸鴻看著小五子的背影,暗暗嘆了口氣。

三流子走過來,拉著他道:“算了莫理他,小五字對恁家不會有好臉色哩。”陸鴻點了點頭,走到花名冊前簽下自己和三流子的大名,寫完看了看小五子。小五從他手中奪過筆,歪歪扭扭地簽上“胡耀武”三字,那個“耀”字筆畫太多,直寫的滿頭大汗,愣是四橫寫作了三橫。

薛縣尉走過來瞄了一眼,奇道:“胡小五,恁這耀武是表字?”小五子大聲道:“從今個起,俺就叫胡耀武!”薛縣尉還要再說,馬校尉大手一揮,說道:“這個名字好,這是咱們當兵的名字,你就叫胡耀武!”小五子一臉喜色,忙道:“謝謝將軍。”

那馬校尉“嗯”了一聲,便指著花名冊向陸鴻說道:“你這字瞧著還算順眼,讀過書?”陸鴻道:“讀過幾年,常用字都認得。”馬校尉見他還算機靈,心中便沒了顧慮,隨手指了幾個壯丁說道:“算上這幾個,你做夥長。”說罷揮揮手,不再言語。陸鴻應了聲“是!”便退到西面隊伍中,這纔看了那幾個人,原來是三流子和小五子,另外幾個都是鄰村的,有兩個還是表親戚,一個木訥的中年人是他乾孃黃氏的四兄弟,叫黃寶,家在黃氏孃家西馬莊;一個青頭後生就是黃寶二姐家、住在王家村的王正,這小子見了陸鴻便擠眉弄眼地打招呼。

陸鴻叫了聲四舅,黃寶急忙答應,搓著手不知道說甚麼。王正跟著便叫他鴻哥,想了想又管小五子叫了聲五子哥。小五子板著臉沒理會,陸鴻只好上前拍了拍王正的肩膀。還是三流子活絡,湊過去笑嘻嘻地道:“以後小陸子就是俺們的夥長,俺們都要聽他的。”

王正笑道:“鴻哥,俺肯定聽你的。”黃寶道:“俺也是。”另外幾個也都和氣地點點頭,陸鴻頓時哭笑不得。

這時東面的李長山瞧見了他,忙叫道:“陸隊正,恁站錯了罷,到這邊來!”

陸鴻苦笑搖頭,示意他噤聲,李長山瞧了一眼那幾個大頭兵的臉色,果然不敢再言,只得和他兄弟李長河疑惑不解地看著這邊。

過了半刻薛縣尉唱名完畢,走到馬校尉跟前道:“將軍,上河村、趙家集、西馬莊、王家村各戶到齊,並無缺漏。”

馬校尉道:“好得很!”說著起身將馬凳踢到一邊,喝令,“上路。”

(本章完)

第三百三十三章 該來的,終是要來第一百八十章 新屋主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發雌威第三百五十六章 建鄴城(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再到積善坊花家第三十一章 斯人已逝第三百九十三章 宿命之戰(六)第四十九章 李小公爺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官們的心思第二百七十六章 連環計(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芙蓉娘娘廟(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陳三流的相好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官們的心思第三百七十三章 芙蓉娘娘廟(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神都的詭異氣息第三百九十二章 宿命之戰(五)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起風雨第一百五十六章 難以捉摸的形勢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鄉去第一百三十五章 聖意難猜第三百七十章 說客(三)第二百七十六章 連環計(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土匪”韋曈第二十九章 天降突騎軍第三百四十三章 冬至大朝會(中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宿命之戰(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不見第八章 藍鷂子遁走第一百四十七章 遭遇戰第一百九十四章 李嫣的莊子第七十三章 糾結的李嫣第三百七十一章 芙蓉娘娘廟(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鄉去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壤城守賀高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於安東的治理設想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落而導致的暴躁?第一百八十一章 玉浮觀炸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詭異的嬀州城第二十六章 高登的心思第一百三十九章 平海軍的辦事方法(下)第三百零四章 所謂“軍法”第一百八十章 新屋主第二百八十三章 鴻門宴第八十七章 西苑大演武(下)第七十三章 糾結的李嫣第二百一十三章 防禦使成凹鬥第四十七章 青州守衛戰第八十三章 委屈的陳森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份合同的誘惑第一章 豐慶六年春第二百四十一章 全面開戰!第二百九十七章 將軍第三百九十一章 宿命之戰(四)第三百八十五章 清興宮第二百三十章 一團亂麻的局勢第二百六十六章 南部基層的問題第三十六章 李嫣的幫忙第三十章 突厥人後裔第二百七十四章 龐冠的目的第二百六十一章 單挑第二百二十七章 搞事情第十章 洪成的煩惱第三百八十八章 宿命之戰(一)第八十三章 委屈的陳森第二十九章 天降突騎軍第二百一十七章 孔良的覺悟第三百四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一百三十九章 平海軍的辦事方法(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媒人難做第十七章 軍醫張承啓第三十五章 神機門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監軍巡察使第二百八十七章 花二爺的傳話第六十二章 陳石的背後第七十二章 花源的煩惱第三百二十三章 各種各樣的暗流涌動(三)第一百零四章 牽連甚廣的貪污案第二百零四章 到達業態城第三百六十章 赴宴(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監軍巡察使第五十二章 司馬巽的一席話第六十七章 東郭綠楊樓第二十七章 花源的手段第二百五十四章 與帝說(下)第二百三十九章 熊羆將軍之死第二百二十三章 都護府的詭異氣氛(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踏敵營第九十四章 可疑的駝隊第二百六十四章 楊秀還是李世民?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的問題第二百五十四章 與帝說(下)第三百七十一章 芙蓉娘娘廟(一)第九十三章 章丘蒲姑驛第二百六十一章 單挑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嫣來訪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於安東的治理設想第二百四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一十二章 孔良很困難第一百四十五章 戰事突變第三百七十章 說客(三)
第三百三十三章 該來的,終是要來第一百八十章 新屋主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發雌威第三百五十六章 建鄴城(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再到積善坊花家第三十一章 斯人已逝第三百九十三章 宿命之戰(六)第四十九章 李小公爺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官們的心思第二百七十六章 連環計(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芙蓉娘娘廟(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陳三流的相好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官們的心思第三百七十三章 芙蓉娘娘廟(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神都的詭異氣息第三百九十二章 宿命之戰(五)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起風雨第一百五十六章 難以捉摸的形勢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鄉去第一百三十五章 聖意難猜第三百七十章 說客(三)第二百七十六章 連環計(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土匪”韋曈第二十九章 天降突騎軍第三百四十三章 冬至大朝會(中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宿命之戰(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不見第八章 藍鷂子遁走第一百四十七章 遭遇戰第一百九十四章 李嫣的莊子第七十三章 糾結的李嫣第三百七十一章 芙蓉娘娘廟(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鄉去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壤城守賀高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於安東的治理設想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落而導致的暴躁?第一百八十一章 玉浮觀炸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詭異的嬀州城第二十六章 高登的心思第一百三十九章 平海軍的辦事方法(下)第三百零四章 所謂“軍法”第一百八十章 新屋主第二百八十三章 鴻門宴第八十七章 西苑大演武(下)第七十三章 糾結的李嫣第二百一十三章 防禦使成凹鬥第四十七章 青州守衛戰第八十三章 委屈的陳森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份合同的誘惑第一章 豐慶六年春第二百四十一章 全面開戰!第二百九十七章 將軍第三百九十一章 宿命之戰(四)第三百八十五章 清興宮第二百三十章 一團亂麻的局勢第二百六十六章 南部基層的問題第三十六章 李嫣的幫忙第三十章 突厥人後裔第二百七十四章 龐冠的目的第二百六十一章 單挑第二百二十七章 搞事情第十章 洪成的煩惱第三百八十八章 宿命之戰(一)第八十三章 委屈的陳森第二十九章 天降突騎軍第二百一十七章 孔良的覺悟第三百四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一百三十九章 平海軍的辦事方法(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媒人難做第十七章 軍醫張承啓第三十五章 神機門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監軍巡察使第二百八十七章 花二爺的傳話第六十二章 陳石的背後第七十二章 花源的煩惱第三百二十三章 各種各樣的暗流涌動(三)第一百零四章 牽連甚廣的貪污案第二百零四章 到達業態城第三百六十章 赴宴(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監軍巡察使第五十二章 司馬巽的一席話第六十七章 東郭綠楊樓第二十七章 花源的手段第二百五十四章 與帝說(下)第二百三十九章 熊羆將軍之死第二百二十三章 都護府的詭異氣氛(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踏敵營第九十四章 可疑的駝隊第二百六十四章 楊秀還是李世民?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的問題第二百五十四章 與帝說(下)第三百七十一章 芙蓉娘娘廟(一)第九十三章 章丘蒲姑驛第二百六十一章 單挑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嫣來訪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於安東的治理設想第二百四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一十二章 孔良很困難第一百四十五章 戰事突變第三百七十章 說客(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庄浪县| 青铜峡市| 麻城市| 阜康市| 二连浩特市| 吉林省| 中宁县| 长武县| 额敏县| 泗洪县| 杭锦后旗| 临汾市| 金昌市| 祁东县| 大冶市| 交口县| 晋江市| 新野县| 荥阳市| 新津县| 盘锦市| 康马县| 阿瓦提县| 通山县| 仙居县| 宜阳县| 额敏县| 丹凤县| 酒泉市| 龙游县| 阿鲁科尔沁旗| 牡丹江市| 中宁县| 历史| 虎林市| 定安县| 屏东县| 长兴县| 富宁县| 阜康市| 洛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