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四十七章 捷報

就在陸鴻走出集仙殿的那一刻,端門鐘聲響起,宮城內各處散落的大大小小的殿堂、屋宇,彷彿在同一時間都打開了大門,成百上千名文武官吏、以及王公諸侯,都烏泱泱地從個個門中涌了出來。

陸鴻揹著雙手信步而行,沒從集仙殿走出幾步,便遇上了嚮明堂行進的大隊人馬,儘管大夥兒都壓低了嗓音,但是由於人數太多,交頭接耳之間仍舊引起了一陣鬧哄哄的噪聲。

他一路微微低著頭,想著亂七八糟的事情,竟將穿來的大氅,以及笏袋、皮靴一齊忘在了集仙殿裡。

而他此刻所穿的寬鬆棉鞋,還是集仙殿裡備用的,並沒有納出鞋底,踩在宮裡乾燥冰冷的地面上,除了腳底板上陰陰的有些透涼,一切都還算輕便。

不一會兒,他孤零零的一個人影便與大隊人馬撞到了一頭。

他就穿著這麼一身內裡襯著的月白棉袍,夾雜在穿青著綠、裹赤戴緋的同僚、同袍們當中,與熙熙攘攘的人流逆流而行。

每當他經過的地方,左近的文武百官們無不紛紛側目,用徵詢、驚詫的眼神仔細打量著他。

並且目光都緊緊跟隨著他看上去有些單薄的身影,從前方一直轉到後方,直到陸鴻的背影終於淹沒在摩肩接踵的人流當中,這才發出一聲聲複雜的感嘆。

“咦……陸帥這是?”

“陸帥怎麼走了?”

“難道大軍又出了變故,非得陸帥彈壓?”

各種各樣的疑問都有。

但是,當陸鴻走過他們身邊時,竟是誰也沒有直接開口向陸鴻詢問。

一來與陸鴻相熟的人至今並不多,二來他們都不敢……

因爲陸鴻低著頭,好像並沒有跟大家說話打招呼的意思。

“是了,他先見過了聖君,身上又有傷,因此先走了——唯恐待會兒大家灌他的酒!”

走在隊伍中段的湯柏,伸長著脖子,瞧著陸鴻已經消失的背影,這麼想著。

冬至大朝會過後,照例是要由豐慶帝做東,請大夥兒在大殿之中宴飲的。

到時候內外教坊精銳盡出,酒菜管夠,假如賓主盡歡的話,則最起碼要鬧到申時二三刻。

然後,只等豐慶帝說一聲:“賜茶”,大夥兒便該停箸、收盞,準備好告辭了。再等豐慶帝說一句“朕起更衣,衆卿勿得拘束”,那便是說自己要暫時離席,“上個廁所”,大夥兒自己好吃好喝。

話中是挽留的意思,其實大家都明白,皇帝這一去“更衣”,那是不會再出來的了。

於是只等宮人們奉了茶湯上來,各自淺飲,便分班次陸續退出……

冬至大朝會說起來是比平日的朝會,以及最是繁雜拘束的正旦大朝會都要輕鬆,也最是少拘束,但是畢竟還是有規矩在的。

陸鴻當然不喜歡這種場合,也不想去湊這種熱鬧。

不過本來嘛,這種大事面前,稍稍委屈三分也無不可,但是今天因爲一個魯光,揭開了太多的迷霧,因此心中煩亂的很,難得便任性了一回。

當他在千牛衛詫異的目光之中,走出應天門的時候,小金子已經在

皇城之中押著馬車等候。

此時見了他出來,吃了一驚,連忙從車廂之中翻出了另一件稍薄些的大氅,急急忙忙趕到陸鴻身邊給他披上了。

“大人,您咋這樣早便出來了?”小金子很是奇怪的問。

早上他已經打聽過了,這大朝會要是耍鬧起來,停在甚麼時辰那是誰也攪不明白的!

可是這天上日頭的方向,明顯還沒到晌午時分,難道皇帝老爺竟沒留下他家大人吃飯?

小金子往應天門的方向瞧了幾眼,並沒有見別的官大人出來,不由得更在肚裡腹誹了幾句。

陸鴻坐的車保暖很好,車廂之中又燒得有暖爐,因此這大氅也是溫熱的。

暖衣上肩頭,陸鴻才終於察覺到了渾身的寒冷,忍不住吸了吸鼻涕,打了個激靈。

“我肚子餓,趕不及皇帝的飯菜,快快載我回家?!彼趴诖鹆艘痪?,便在車伕的殷勤服侍下踩著踏板上車,手指往修業坊陸府的方向一指,便一頭鑽進了溫暖的車廂之中。

“阿嚏!”陸鴻但覺一股融融暖風鋪面而來,鼻頭一酸,重重地打了個噴嚏。

他舒舒服服地靠在車中,微微閉上雙眼,在心中把紛亂的思緒整理了一遍。

魯光背後的那個人,應該還是李安,而不是豐慶帝,這一點上陸鴻還是有把握的。

包括謀劃刺殺武氏諸王中幾位頭面人物的,也是李安。

根據曹梓最後所說,陳州王應該很早之時便與李鈺認識,這纔會因爲與李鈺過從甚密,而成爲武氏及百官罷他太子的原因之一。

如果按照時間來排的話,根據陸鴻半猜測,半推測的結果,應該是:

二十六年前,李嗣原爲學《神機策》到了神都,結識了還是少年的李安。

兩個同樣縱情肆意的靈魂,承載著橫流滿溢的才情,和外人難以理解的志向,在這樣一個時代,這樣一個天地激烈地碰撞,又怎能不激盪出青春的火花!

自此便算是相交了……

當然,隨後,大概在他們結識的第四年,兩人各有一番遭際。

李安遇到了人生之中最大的一次轉折,文帝最後一個兒子病弱而死,李安的父親,也就是當時還只是個郡王的李靚,毫無徵兆地被當朝宰相從東郊接到城中,雖然沒有直接住進東宮,但是坊間遏制不住的流言,已經讓李安那顆年輕的心靈霍霍躍動了!

這是一個極好的轉折,李安的人生,從此便告別了李氏諸子默默無聞、終老一生的宿命,開始變得與衆不同起來。

而李嗣原則恰恰相反,他遭受了人生當中最重大的一次打擊——那就是與李毅之間的恩怨了。

只因曹家那位,被稱作“洛水之神”的女兒,使一個曾經極有前途的南唐親王,從此一蹶不振,整整消失了……大約十五年之久。

之所以是十五年,而不是從豐慶六年二月初二那天算起的二十一年,也是有原因的。

李安與豐慶二年從太子位上被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結交南唐李鈺!

也就是說,李鈺應該在豐慶元年左右,便到了神都。

李鈺出現,並且很“湊巧”地出現在了李安的身邊,那自然是李嗣原的一手安排……

所以說,李嗣原在豐慶元年,皇帝剛剛登基、大周朝局飄搖未定的時候,應該已經趁機行動了!

再接著,豐慶三年,此時已經是陳州王的李安,成功收買(或者收服)在庫部司任職的魯光,然後經魯光的手、掛起秀幫的名,從軍庫之中盜出八千套制式兵刃甲冑,送到青龍港或者某地,與南唐海船交割。

這些裝備給李嗣原用於交好高句麗西部、成凹鬥,邁出了經營“大周包圍圈”的第一步……

豐慶四年,挑動庫部司舞弊案,成功將魯光推上臺面。

豐慶五年出了甚麼事,陸鴻暫且不知,恐怕李安是在陳州默默經營,而李嗣原、李鈺則奔走於新羅、日本、兩胡、室韋、靺鞨中間。

到了豐慶六年,李安用魯光在一個胡商身上砸下幾十萬貫巨資,陸鴻現在懷疑,當年那個拿出投石機圖樣的胡商賽米哈,也是李安指派的……

如果這種猜測成立的話,那麼不用說,這幾十萬鉅款,多半就流到了李安的腰包裡——這也怪不得,他能在短短的幾年之間,躲在陳州硬生生拉起了六萬人馬!

而此時的李嗣原,當然是繼續他的奔走大任,順便攛掇唐帝,發動了一撥針對大周的兵戰。

而在此期間,他假扮了一回七寶班班主藍鷂子,李安派出在保??h縣學任職的譙巖接應,契丹也有庫羅基、蕭婉兩人殿後,排出這樣大的陣仗,目標是李毅和大周河南道。

隨後的豐慶七年、八年至今,兩人做的那些事情,都是很明擺的了。

陸鴻搓了搓有些麻木的臉頰,這些大半還是他猜的,不過他同時也有很大的把握,覺得這些應該都是事實。

只是這其中還有兩點疑問:既然盜用制式軍備一事涉及到了起秀幫,那麼李安與臨泉王之間,難道真的只是單純的兄弟,或者儲君競爭者的關係?

還有,李安做了這麼多,他最終的目的究竟是甚麼?

車身忽然輕輕顛簸了一下,然後停在了路邊。

陸鴻以爲是自己的府第到了,於是掀開窗簾,推開窗扇茫然向外望去。

只見窗外三條寬闊猶如廣場的大道,被兩排四季花樹隔開,間植的臘梅正努力地張開著花骨朵兒,甚至有些情不可耐的,已經搶先開出了瘦弱的五瓣花……

這還是天街啊。

陸鴻有些奇怪,爲何在天街上停了下來。

這是小金子走到窗下,低聲道:“大人,咱們得等等,前方戒嚴了,聽說有八百里急報。”

突然空中響起了“當——”的一聲撞鐘大響,馬車內外,街道兩邊,裡坊之中,幾乎所有的人耳朵,都隨著這昂揚高闊、並帶著幾分豪壯激烈的鐘聲,緊張地豎了起來。

半個洛陽城都陷入了一片寂靜。

“捷報——大將軍司馬巽攻破建鄴城!”

“捷報——大將軍韓清活捉南唐幼帝……”

(本章完)

第一百九十七章 大事發生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至大朝會(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迷霧消散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下生變第二百七十章 送君行第四章 魯國公大駕第三百五十九章 赴宴(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不見第二百四十九章 辭行第一百零四章 牽連甚廣的貪污案第三百八十五章 清興宮第一百一十七章 到青州第九十一章 宰相的決定第五十六章 大名鼎鼎的陳石第二十八章 戊旅的危機第三百零三章 再見陳州王第八十一章 倔強的金容第二百章 日本的野望第三百五十六章 建鄴城(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辭(一)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至大朝會(中三)第二百五十四章 與帝說(下)第五章 蹊蹺的刺殺第二百章 日本的野望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至大朝會(上)第二百六十章 新羅兵敗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的風氣第十三章 徵兵第二百二十五章 都督府的詭異氣氛(下)第三百八十二章 歸去來第二百八十三章 鴻門宴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辭(二)第三百五十章 殺死王睿的真正意義第一百零五章 劉德海的秘密第一百四十九章 料想不到的變故第二百一十一章 到達平州城第四十五章 初見將軍第一百四十六章 塞上行第三百七十九章 求援第二百五十八章 連環計第三百五十一章 陳三流的親事第二十八章 戊旅的危機第二百五十七章 八陣圖之地載陣第六十六章 京都東郭城第二百八十四章 不歡而散第二百四十三章 各方局勢的轉機第三百六十一章 赴宴(三)第一百零五章 劉德海的秘密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的寧靜第一百三十六章 有刺客?第三百二十章 契丹女王的朋友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個“外援”第一百四十三章 商業傳奇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嫣來訪第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之難第一百一十一章 哨樓第三百三十七章 積善坊的喪事第十三章 徵兵第十二章 北國劇變第二百七十五章 連環計(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龐冠的目的第一百七十六章 “鴻門宴”(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令人震撼的消息第二百四十章 新羅日本聯軍第四十九章 李小公爺第三百六十三章 赴宴(五)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怒之威第三百七十八章 神都的詭異氣息第三百七十一章 芙蓉娘娘廟(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辭(二)第二十七章 花源的手段第三百六十三章 赴宴(五)第三章 壩集二月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熊羆將軍之死第三百四十章 陸鴻的脾氣第二百二十三章 都護府的詭異氣氛(上)第三百八十六章 一隻錦囊與一段回憶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風雨來臨之前第六十三章 李公子其人第二百一十一章 到達平州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救不救雷將軍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個種馬引發的血案第五十六章 大名鼎鼎的陳石第一百八十一章 玉浮觀炸了第二百三十四章 第二撥人馬第三十二章 夜襲第一百一十五章 朱大財主第二百三十三章 昌黎驛第三百三十七章 積善坊的喪事第二百四十八章 茍、豈第二百七十六章 連環計(二)第三百五十章 殺死王睿的真正意義第二百六十章 新羅兵敗第二百二十章 雨中故人第三百三十六章 一個帝國的崩壞第二百五十四章 與帝說(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嶽婿之爭第二百八十六章 花老太爺第三百八十七章 最後一場黎明
第一百九十七章 大事發生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至大朝會(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迷霧消散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下生變第二百七十章 送君行第四章 魯國公大駕第三百五十九章 赴宴(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不見第二百四十九章 辭行第一百零四章 牽連甚廣的貪污案第三百八十五章 清興宮第一百一十七章 到青州第九十一章 宰相的決定第五十六章 大名鼎鼎的陳石第二十八章 戊旅的危機第三百零三章 再見陳州王第八十一章 倔強的金容第二百章 日本的野望第三百五十六章 建鄴城(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辭(一)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至大朝會(中三)第二百五十四章 與帝說(下)第五章 蹊蹺的刺殺第二百章 日本的野望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至大朝會(上)第二百六十章 新羅兵敗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的風氣第十三章 徵兵第二百二十五章 都督府的詭異氣氛(下)第三百八十二章 歸去來第二百八十三章 鴻門宴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辭(二)第三百五十章 殺死王睿的真正意義第一百零五章 劉德海的秘密第一百四十九章 料想不到的變故第二百一十一章 到達平州城第四十五章 初見將軍第一百四十六章 塞上行第三百七十九章 求援第二百五十八章 連環計第三百五十一章 陳三流的親事第二十八章 戊旅的危機第二百五十七章 八陣圖之地載陣第六十六章 京都東郭城第二百八十四章 不歡而散第二百四十三章 各方局勢的轉機第三百六十一章 赴宴(三)第一百零五章 劉德海的秘密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的寧靜第一百三十六章 有刺客?第三百二十章 契丹女王的朋友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個“外援”第一百四十三章 商業傳奇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嫣來訪第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之難第一百一十一章 哨樓第三百三十七章 積善坊的喪事第十三章 徵兵第十二章 北國劇變第二百七十五章 連環計(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龐冠的目的第一百七十六章 “鴻門宴”(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令人震撼的消息第二百四十章 新羅日本聯軍第四十九章 李小公爺第三百六十三章 赴宴(五)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怒之威第三百七十八章 神都的詭異氣息第三百七十一章 芙蓉娘娘廟(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辭(二)第二十七章 花源的手段第三百六十三章 赴宴(五)第三章 壩集二月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熊羆將軍之死第三百四十章 陸鴻的脾氣第二百二十三章 都護府的詭異氣氛(上)第三百八十六章 一隻錦囊與一段回憶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風雨來臨之前第六十三章 李公子其人第二百一十一章 到達平州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救不救雷將軍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個種馬引發的血案第五十六章 大名鼎鼎的陳石第一百八十一章 玉浮觀炸了第二百三十四章 第二撥人馬第三十二章 夜襲第一百一十五章 朱大財主第二百三十三章 昌黎驛第三百三十七章 積善坊的喪事第二百四十八章 茍、豈第二百七十六章 連環計(二)第三百五十章 殺死王睿的真正意義第二百六十章 新羅兵敗第二百二十章 雨中故人第三百三十六章 一個帝國的崩壞第二百五十四章 與帝說(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嶽婿之爭第二百八十六章 花老太爺第三百八十七章 最後一場黎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察布市| 营口市| 东城区| 陵川县| 大余县| 长武县| 乌拉特中旗| 修水县| 通道| 林周县| 迭部县| 清镇市| 兴文县| 郴州市| 湖口县| SHOW| 朝阳县| 交城县| 留坝县| 青海省| 宁远县| 濉溪县| 佛坪县| 汽车| 盐亭县| 盘山县| 上思县| 余庆县| 红河县| 瑞安市| 安龙县| 交城县| 锡林浩特市| 绵竹市| 乌兰县| 镇江市| 荥经县| 凌海市| 开远市| 喜德县| 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