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七十章 送君行

安東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民,就像一片滿是窟窿眼兒的篩子,盛不住氣運,留不下福水。

負責將這些窟窿眼兒貼補、封堵起來的官員們,自然是需要好一陣忙活的。

事實上也是如此,安東屬官們的忙碌咱們已經不必再贅述了。

但是即便還有許許多多的事情等著處理,還有無數的遺漏缺陷等著去彌縫,也擋不住大夥兒們該有的節例休息。

臘月廿三,俗稱小年夜——至少在北方是這麼個時日。

當然了,再往南去,有臘月廿四、廿五甚至將小年排到正月去的,也總歸是不得不過這麼個節!

總得來說,小年夜的日子可以算成是“官三民四船家五”,這裡的“三”、“四”、“五”,只得就是臘月廿三、廿四、廿五。

安東都護府依照北方的習俗,將臘月廿三這一天定爲了安東地區的小年夜,所有的屬官排開必須留在衙門裡值班的,都一股腦兒放回家去過節了。

當然了,這種漢人的節日在遼東土人來說,是個十足的新鮮玩意兒。

在商家的鼓動下,許多從來沒過過這個節日的平民也自發地參與進來,跟著懂行的漢人們學,給竈王爺敬香、上糖,俗稱送竈神……

安東都護府衙門見羣情踴躍,便臨時決定,取消巖州城當夜宵禁,並於酉時末戌時初,於西門城樓上大放煙花!

至於小年夜放煙花這個事情,有沒有先例可循,那就真正說不清了……

反正圖個熱鬧,順帶收攏民心,也就是了。

這主意是孔良想出來的,溫蒲聽了沒吭聲——反正他半點兒不懂!

雖然各大古書典籍上都有送竈神的記載,溫蒲這個飽學的大家也多次讀到過,但是書上記載雖多,卻也十分雜亂,具體怎麼個搞法,他還真是沒有甚麼發言權……

陸鴻就更不懂了,他“過去”在四川過過臘月廿四的,也在南京過過正月十五的,後來到了上河村,過的是臘月廿四,但是他又聽說三河鎮隔壁的柳鎮,卻是過的臘月廿三……

反正這些神話故事裡面演變出來的傳統節日,各人的解讀不同,最後付諸實施的形式自然也就各不相同。

這也就漸漸發展出了中華大地上,絢爛多姿的地方民俗。

因此陸副都護表示出無可無不可的樣子,隨口認了老孔的意見,並且讓他自己去辦。

“好鋼用在刀刃上,錢省著點兒花!”

這就是他唯一的指示……

事實上,他對過這個節日並沒有多少興趣,反正父母也不在身邊,家裡的鍋竈都歸下人們管,自然用不著他去拜竈神!

甚至他連三官邸的廚房在哪,到現在也都沒弄明白。

不過哩,今天他也沒閒著,他得去送人——送李嫣。

經過陳森兩個多月來的辛苦努力,安東的團練兵制度初見成效,各地都組建起了一些規模可觀的團練隊伍。

而且平定遼東大戰之後,從五部武裝之中截留下來的兵員,安東境內能夠隨時機動的大軍總數已經達到六萬餘。

加上新羅方面的臣服,使得安東省去了腹背受敵的危險,因此上

整個遼東在軍事上的壓力不大。

在這種情況下,紅袖軍統領李嫣的請假也順利得到了批準。

陸鴻今天就要送她往青州去……

兩人各自騎著馬,並肩沿著坑坑窪窪的官道向西南而行。今日倒冷得可以,官道的路況雖然差強人意,但是兩邊的景緻卻著實美輪美奐!

與官道並行的鹽灘水面上霧氣蒸騰,被這凜冽的朔風裹挾著一吹,便飄飄搖搖地卷拂過鹽灘水兩岸、道路兩邊密密匝匝的、垂掛著的枯細的樹枝。

在嚴寒的條件下,這些水汽便迅速在樹枝上凝結成冰,並且一層一層地聚集起來,形成了無數條亮晶晶的霧凇!

十餘里長連綿不絕的霧凇,乍一望去,兩邊的樹枝好似雪染,帶著迷濛的清冷霜色,一眼望不到盡頭。

這一道奇景與白茫茫的天空險些兒連成了一片,卻同黑褐色的樹幹、黑黃色的路面立場分明,天地間霎時間便成了唯美的黑白二色,如夢似幻,更如仙境……

這霧凇的形成,一來因著這酷寒的天氣,二來卻得益於川流不息的鹽灘水。

後世稱鹽灘水爲渾河,渾河西峽谷也算是一道頗可遊覽的景緻。

其實頭十里的路途由於過去內部維護的好,還算是比較平坦的。但是隻要出了十里之外,那便不大讓人中意了。

陸鴻原本是打算送到十里亭便罷的,誰知道兩人說說走走,直送了十里又十里,眼看著從巖州出來,都快到西南方的桓都縣了。

“你就別送了,我又不是不認得路。”李嫣的小口之中吐出一團白霧,帶著幾分嗔怪的語氣說道。

雖然兩人已經捅破了窗戶紙,對外也基本公開了關係,但是李嫣並沒有因此而改變她一貫的爽利作風,更沒有表露出矯揉造作,又或嬌憨黏人的小女兒姿態。

她在人格與風格上依然保持著極高的獨立性,在這一點上,陸鴻是十分贊同的,也因此而對她更爲欣賞、愛慕。

他看著李嫣髮絲上凝結出來的白霜,輕輕一抖繮繩靠了過去,伸手替她拂淨了,笑道:“險些兒成了個白髮老太太。”

李嫣雙眼一瞬不瞬地凝望著他,瑩白的臉頰上飛起一抹胭紅,忽然噗嗤一聲笑著說:“我沒變成白髮老太太,你卻成了白鬍子老頭兒!”

陸鴻順著她的眼神垂眼望去,只見自己脣上新蓄起的兩撇髭鬚上,竟不知何時凝成了灰白的兩道冰叢。

他摸了摸被凍得有些麻木的上脣,揩去了鬍子上的白霜,與李嫣相視而笑。

現在安東十州的長官剛剛解決一半,其中廣平郡主推舉了兩位州司馬:白居易、張籍,分別在巖州、責州代行刺史之職。

而李毅推舉的邵輝、管悟,則出任遼州、平州刺史,再加年後便離開都護府上任的南州刺史溫蒲、箕州刺史賀高,實際上主要的六州已經各有統屬。

至於另外的幾個州,就交給邵輝和溫蒲等人兼管……

總之按照陸鴻和孔良、溫蒲等人的樂觀估計,進入新年之後,安東將迎來一個全新的面貌!

雖然官吏仍有將近六成的空缺,加上事務繁多,平均每人要做大周朝其他地區同僚們兩到三倍的工作

雖然作爲安東十州六十八縣、三百七十萬百姓的父母官,作爲安東都護府千百同僚的首腦,陸副都護的從政經驗還十分不足;

雖然還有各種各樣暫時沒能顯露出來的弊端……

但是,陸鴻似乎可以預見,也能肯定,一駕強而有力的馬車正在緩緩地乘風而起!

隔了一會兒,陸鴻忽然問道:“你父親……上次爲甚麼突然進京去給安東舉薦人選?”

李嫣抿嘴一笑,說道:“你倒是猜猜看呢?”

陸鴻聳了聳肩,說:“我哪能猜到他的心思!總不會是給他這個好女婿撐腰的罷?”

他說著自己也笑了起來。

李嫣啐了一口,翻了個白眼、嘴角噙著笑意說道:“少給自己臉上貼金了,就算是幫,那也是幫我……其實我也不明白他是甚麼用意,就好像你說的,他的心思誰能猜得到……”

她嘆了一口氣,又說:“就連外公也時常說,他老人家都瞧不明白爹的想法。有時候看他做事好像在胡鬧,最後卻往往發現,其中其實蘊含深意;有時候看起來高深莫測,其實半點兒玄機都沒有。我總覺得,他心裡一直藏著一些不爲人知的事情……”

這話陸鴻就沒法接了,他也知道李毅的背後肯定藏著事兒!

而且他雖然還不清楚,這件事或者這些事到底是甚麼,但是他已經隱隱地感覺到,它們與近兩年所發生的一切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難道他這個老丈人打算插足安東了?

跟著他便被自己這個想法逗樂了,現在安東除了他自己,誰也插不進腳來——他就是由這麼大的自信!

爲甚麼?

因爲整個安東都護府衙門此時早已經鐵板一塊,上上下下已經無人敢忤逆他的決定,瞧瞧外來強龍孔良和地頭蛇溫蒲,加上那些見了他大氣也不敢出的都護府官員們……

這是政務上,他有著絕對的話語權,在軍務上,更加無人可以撼動他的權威!

紅袖軍自不必說,那和他自己帶的兵沒甚麼兩樣;如今內部城防軍和團練兵掌握在陳森手裡、西部和北部的軍隊掌握在鄭新和吳衛手中;北部扶吐瀚在等他帶領大夥兒上草原上溜達,自然不會有二心;東部的賀高經過與新羅一戰,也是徹底地服了……

現在除非他想造反,否則安東六萬餘大軍幾乎指哪打哪,絕不含糊!

最最重要的是,整個安東的各項物資供給,都被他捏得死死的!

因爲大軍成功平定遼東,當初他與朱胤簽訂的那份“採購合同”自動生效,所以從十月初開始,直至今後的三年之內,安東所有的物資都只能從朱氏商號手中獲取。

而朱胤和他的關係,更不必說了……

所以即便安插進個把州刺史進來,也根本對他產生不了甚麼影響!

他想到這些,忽然發現,當時溫蒲爲安東所規劃的藍圖:參天大樹、不倚不靠,似乎已經現出雛形。

而且可以想見的是,甚麼“安東派”、“遼東派”的大棒也很快就要打到他的頭上了……

(今日一更,抱歉。感謝水老闆的捧場與朋友們的訂閱,元宵節快樂!)

(本章完)

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人不打後生第二百零九章 白衣山神第九章 陸鴻的傷勢第二百四十二章 白鷺城第三百一十四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一)第一百六十章 爆發的前夕第三百八十三章 迷霧消散第三百三十二章 無我第二百九十二章 都督府的神秘客人第二十章 終於定下了第七十五章 師兄的警告第三百七十章 說客(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宿命之戰(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農業專家第二百六十四章 楊秀還是李世民?第二百三十五章 平州的大動靜!第二百九十一章 再見李密源第四十一章 請君第二百三十六章 局勢異常緊張第二百八十四章 不歡而散第二百八十八章 一個真實的神機門第七十章 倒黴的湯柏(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至大朝會(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農業專家第一百九十三章 神秘的邀請者第一百六十章 爆發的前夕第三百三十章 看不見的敵人第九十四章 可疑的駝隊第一百七十六章 “鴻門宴”(下)第三百六十一章 赴宴(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風雲鉅變第三十七章 一門往事第二百七十七章 連環計(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回鄉豐慶六年之前的事情第二百八十二章 令人震撼的消息第二百九十一章 再見李密源第四十四章 沭河大營第一百零五章 劉德海的秘密豐慶六年之前的事情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的風氣第二百七十七章 連環計(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維持現狀第一百四十五章 戰事突變第十六章 青州都督府第二百四十三章 各方局勢的轉機第五十五章 六乘驛第六十章 風雪殺人第三百三十七章 積善坊的喪事第七十六章 後軍操演第一百三十八章 平海軍的辦事方法(上)第二百八十八章 一個真實的神機門第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之難第一百二十二章 農業專家第二百七十五章 連環計(一)第三百三十七章 積善坊的喪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土匪”韋曈第一百八十三章 喬遷酒宴(上)第一百四十九章 料想不到的變故第一百零一章 三張飛錢第三百六十九章 說客(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龐冠的目的第三百五十一章 陳三流的親事第三百四十七章 捷報第四十六章 青州城下寫在前面的廢話第三百四十一章 維持現狀第三百八十九章 宿命之戰(二)第九十九章 指揮使的賭約第九十一章 宰相的決定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官們的心思第一百四十四章 送行第七十七章 廣平的邀請第二百五十一章 兩面的談話第二百零三章 都裡鎮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起風雨第二十章 終於定下了第二十八章 戊旅的危機第一百一十一章 哨樓第三百七十三章 芙蓉娘娘廟(三)第三十八章 “同鄉會”第十八章 當不當兵?第三百零三章 再見陳州王第二百七十章 送君行第一百一十章 一切安排妥當第二百七十一章 龐家的小動作(上)第六十九章 倒黴的湯柏(上)第九十八章 侯義的投名狀第三百八十六章 一隻錦囊與一段回憶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的倉曹參軍第五十章 尷尬的陸校尉第二百一十章 撲朔迷離的局勢第三十八章 “同鄉會”第八十一章 倔強的金容第九十二章 長亭送君別第二百章 日本的野望第十八章 當不當兵?第二百零七章 獨斬殺人王第四章 魯國公大駕
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人不打後生第二百零九章 白衣山神第九章 陸鴻的傷勢第二百四十二章 白鷺城第三百一十四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一)第一百六十章 爆發的前夕第三百八十三章 迷霧消散第三百三十二章 無我第二百九十二章 都督府的神秘客人第二十章 終於定下了第七十五章 師兄的警告第三百七十章 說客(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宿命之戰(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農業專家第二百六十四章 楊秀還是李世民?第二百三十五章 平州的大動靜!第二百九十一章 再見李密源第四十一章 請君第二百三十六章 局勢異常緊張第二百八十四章 不歡而散第二百八十八章 一個真實的神機門第七十章 倒黴的湯柏(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至大朝會(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農業專家第一百九十三章 神秘的邀請者第一百六十章 爆發的前夕第三百三十章 看不見的敵人第九十四章 可疑的駝隊第一百七十六章 “鴻門宴”(下)第三百六十一章 赴宴(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風雲鉅變第三十七章 一門往事第二百七十七章 連環計(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回鄉豐慶六年之前的事情第二百八十二章 令人震撼的消息第二百九十一章 再見李密源第四十四章 沭河大營第一百零五章 劉德海的秘密豐慶六年之前的事情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的風氣第二百七十七章 連環計(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維持現狀第一百四十五章 戰事突變第十六章 青州都督府第二百四十三章 各方局勢的轉機第五十五章 六乘驛第六十章 風雪殺人第三百三十七章 積善坊的喪事第七十六章 後軍操演第一百三十八章 平海軍的辦事方法(上)第二百八十八章 一個真實的神機門第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之難第一百二十二章 農業專家第二百七十五章 連環計(一)第三百三十七章 積善坊的喪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土匪”韋曈第一百八十三章 喬遷酒宴(上)第一百四十九章 料想不到的變故第一百零一章 三張飛錢第三百六十九章 說客(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龐冠的目的第三百五十一章 陳三流的親事第三百四十七章 捷報第四十六章 青州城下寫在前面的廢話第三百四十一章 維持現狀第三百八十九章 宿命之戰(二)第九十九章 指揮使的賭約第九十一章 宰相的決定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官們的心思第一百四十四章 送行第七十七章 廣平的邀請第二百五十一章 兩面的談話第二百零三章 都裡鎮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起風雨第二十章 終於定下了第二十八章 戊旅的危機第一百一十一章 哨樓第三百七十三章 芙蓉娘娘廟(三)第三十八章 “同鄉會”第十八章 當不當兵?第三百零三章 再見陳州王第二百七十章 送君行第一百一十章 一切安排妥當第二百七十一章 龐家的小動作(上)第六十九章 倒黴的湯柏(上)第九十八章 侯義的投名狀第三百八十六章 一隻錦囊與一段回憶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的倉曹參軍第五十章 尷尬的陸校尉第二百一十章 撲朔迷離的局勢第三十八章 “同鄉會”第八十一章 倔強的金容第九十二章 長亭送君別第二百章 日本的野望第十八章 當不當兵?第二百零七章 獨斬殺人王第四章 魯國公大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濉溪县| 青河县| 怀来县| 博野县| 克东县| 稷山县| 屏东县| 宣化县| 敦煌市| 雅江县| 自贡市| 德兴市| 济南市| 长乐市| 固镇县| 新密市| 临泉县| 兴隆县| 塘沽区| 犍为县| 茶陵县| 青铜峡市| 临潭县| 龙州县| 阿荣旗| 正安县| 正镶白旗| 玉树县| 海林市| 南和县| 光山县| 新营市| 合江县| 宜阳县| 孝昌县| 沙雅县| 东阿县| 额敏县| 右玉县| 西昌市| 青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