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至大朝會(下)

陸、曹、崔三人雖然都瞧出了問題,甚至同時想到了,事情或許還有更深一層的真相,連李毅都未曾探訪得到,可是面前的魯光儘管一派惶恐膽裂的形容,依舊緊緊地咬著牙關,嘴脣已然毫無血色。

這種情形之下,就連陸鴻都有些緊張起來。

他下意識地端起茶盞粗飲一口,來潤一潤乾燥的咽喉。

“你們是不是在青龍港交的貨?南船從都裡鎮上岸?”陸鴻道。

他的語氣當中,彷彿有足夠的證據,使得他已經篤定這批貨,是由魯光經手交割的了。

這在言辭上首先就造成了一種壓迫的力量!

魯光聽聞這話,原本微微晃動的身子,此時顫抖得更加厲害,突然“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臉色枯槁灰黃,嗓音乾澀地道:“懇請莫問,求賜一死!”

曹梓和崔景芝俱是一驚,同時心道:這是如何說來,怎麼就輕言“死”字了?

但是在另一方面,這是否也意味著,陸鴻所問的問題,已經著實牽連甚廣、干係甚大,即便魯光一死以謝,也難以彌補?

魯光這人雖然不是甚麼重官要員,但好歹身居六部二十四司之一的長官,雖然級別不甚高,但是二十四司各掌一方實務,沒有一個空架子的閒差!

因此,等閒三四品的將軍、刺史,也未必得罪的了他。

可是這魯光卻在一件早已時過境遷的案子上,惶惶然不知所措,懦懦然無辭可答,唯有求死而已——這可叫人大費思量了!

曹梓與崔景芝想不通,陸鴻就更加想不通。

但是他隱隱約約能想到,這件事情最高、最壞的瓜葛,已經未必是牽涉在陳州王身上了。

即便是陳州王沾了這事,也未必能夠讓魯光如此反應!

陸鴻揉了揉眉骨,徑問曹梓與崔景芝道:“兩位老相,恕小子打問不出,要不移交大理寺罷?”

此時從魯光的反應來看,雖然暫且不明其究竟,但是已經足能料到不是小禍,一旦成罪,殺頭是免不了的了——而且絕對不至於該殺一個!

ωωω ?ttKan ?¢〇

所以,似這等流刑以上的官司,又兼皇家機密,按理該當交由大理寺審理。

而地方衙門,比如洛陽縣刑曹、河南府刑曹,都已經無權署理。

曹梓與崔景芝對望了一眼,都覺頭疼。

老曹甚至已經在心裡責備起崔景芝來了:這老東西,奏疏都沒給小陸瞧過,便讓蔣伯年叫了魯光來,這可不好收場。

崔景芝也十分後悔,他當時氣在頭上,又久想敲打敲打這個魯光,因而不等陸鴻與曹梓兩位參詳,便教伯年把魯光給叫了過來!

可是他萬萬沒想到,事情能演變成這般地步……

這可不是頭疼便能解決的了!

“罷了罷了,交付大理寺罷。”他惱恨地揮揮手。

其實他很明白陸鴻的意思,這種事情大理寺可不敢查,也查不到,交給了大理寺就意味著丟出個燙手的山芋,先把人羈住罷了。

本來嘛,這個決定對於他們三位,以及魯光都有好處。

畢竟只要魯光夠聰明,在大理寺的密審中,稍稍對這件事情的性質透露一點口風,那麼大理寺九成九會退縮,他這條小命也能保住。

不過這官兒,恐怕是做不成了。

曹梓也覺得別無他法,正要點頭答應。

卻聽跪在邊上的魯光突然大叫道:“不要!不能交大理寺!”

陸鴻看著他比方纔更加驚恐的神情,心中的那一層迷霧好像突然散開!

他望著崔景芝問道:“崔相,請教一個問題。”

崔景芝瞥了魯光一眼,道:“不敢,請說。”

“聖君是從哪一年開始親政?”陸鴻問道。

他這個問題問得有些奇怪,豐慶帝五十多歲登基,不是年幼之身,因此不存在攝政監國的情形,自然是登位之初便親自執政……

可是崔景芝明白他的意思,陸鴻所說的“親政”,是真正意義上自主打理朝政,握有一個皇帝該有的權柄和力量。

但是以豐慶帝當年單薄的勢力、隴西李氏這個綿軟無力的後盾,面對權力宰相的掣肘、武氏諸王根深蒂固的影響力,想要一上臺就親自執政,基本是沒有可能的事情!

況且,假如豐慶帝當時真有親政這種“非分之想”,那麼他這個皇帝的位置,也坐不到如今了……

崔景芝在大周宰相位置上坐了好幾年、執掌權柄幾乎半生,豈是庸才,陸鴻提出這個問題之後,他便十分敏銳地想到,他究竟所指者何!

“大約是豐慶四年……就在那一年年初,武氏諸王之中,幾位管事的老輩在三個月之間,接連過世;同一年當朝大儒左山致仕,老朽因而遞補,與門下侍中朱忝位列左右相……聖君就是在那一年,自行下發了第一份詔書。”

崔景芝娓娓道來,聲音中並沒有多少感情色彩,也顯得比較平靜。

陸鴻點點頭,心想:這便是了!

他也猜測豐慶帝的親政不會早於豐慶三年,這也是他爲甚麼只問崔景芝,而沒有動問曹梓的原因。

曹梓是豐慶七年才拜的相,畢竟不及崔景芝這位“當事人”瞭解的清楚……

那麼在他們二人之前,便是左山與朱忝搭班子了,也就是這兩位,一手將武氏的江山,從垂暮的文帝手中奪走,交給了更好控制的李氏。

可是,說到底,他們也只控制了三年而已……

“我記得,左老當年可沒到七十,爲何突然致使?”陸鴻又問了一個十分尖銳的問題。

這次就連魯光也不禁擡起頭來,仔細地傾聽起了崔相的回答。

崔景芝臉色變得有些難看,並沒有正面回答他的問題——事實上,假如是他們私下裡談論到這件事,他倒不介意與陸鴻分享一下這段辛秘,但是此時不僅在座的有曹梓,身後還有一位庫部司郎中魯光、自己的學生蔣伯年。

他有些兒不好說出口。

所以他將自己前番說過的話,又摘了一句重複出來:“那一年年初,武氏諸王的幾位老輩,在三個月之間接連過世……”

陸鴻笑了笑,他已經很明白了。

當然了,這座大殿裡沒有一個蠢人,大家也都明白了。

只不過,別人明白的是這句話中最淺顯的含義:武氏的有力人物接連橫死,左山爲了避免殃及自身,而選擇提前致使。也就是逃避。

曾經因爲武李繼位之爭,而站在對立面的兩方人馬,在豐慶帝的皇權,與宰相的相權、武氏的宗室權利產生矛盾的時候,宰相與武氏卻被毫不留情地驅趕到了同一個被動挨打的陣

營……

這是一般人的理解,但是在陸鴻的理解中,卻又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

想要讓武氏的有力人物接連橫死,尚未親政的豐慶帝沒有這個本事,而且反彈起來他也受之不起;至於他們一直以來的懷疑對象陳州王,當年剛剛因爲吟詩作對而被廢,更加沒有這個能力。

所以,要想達到這些目的,甚至能夠將左山這種人物逼走,只能是他們藉助了外力!

這個外力不用明說,陸鴻也能想到是誰……

可是,這種做法就好比與魔鬼有個契約,卻不知豐慶帝或者陳州王爲了這份契約,而拿出的抵押物,到底是甚麼?

之所以能夠理解到這些,不是因爲陸鴻的見識高過了在座的幾位,而是因爲他恰好知道,有這麼一兩位,對刺殺這個行當相當有水準……

“還有最後一個問題!”陸鴻看著崔景芝問:“當年,決定將太子李安廢爲陳州王,是誰的主意,又是甚麼原因?”

崔景芝愕然,曹梓詫然。

蔣伯年張大嘴巴退開一步,魯光癱坐在地。

“是武氏的要求……”崔景芝有些艱難地道:“不過當年除了聖君,幾乎所有人都首肯這項意見,包括一直與武氏諸王不合的政事堂。”

他忽然向身後沉聲喝道:“伯年,你先出去!”

蔣伯年此番有幸與聞辛秘,雖然好奇心大盛,可是心中雪亮,這種事知道的越多,脖子上的腦袋就越不穩當,因此一聽師尊命令,便急忙退了出去。

等到集仙殿的大門重新合上,崔景芝纔再度開口說道:“至於緣由嘛,當年的朝會錄事筆記上記載得很清楚:嬉恣憊惰、才疏德薄,爲基業計,請廢之!”

他記性還算不錯,將這四句話背的一字不漏。

陸鴻搖頭道:“這不過是表面原因罷了,真正的緣由是甚麼?”

崔景芝再不肯開口了。

此時已經癱在地上的魯光突然掙了起來,大聲道:“還不是因爲殿下有德,賢士歸心,而且子嗣最旺,武氏容不得他罷了!”

陸鴻再搖頭道:“這只是武氏必除之的理由,不能說服所有人。”

此時沒開口的人就只剩下曹梓了,陸鴻說完便將目光轉向了這位外公身上。

曹梓的目光在空中與他一碰,隨即微微笑道:“這件事我倒是聽說過一些——殿下曾經在桃李園與衆臣,學唐詩、念唐詩,甚至刊印前唐詩,又與南唐才子李鈺過從甚密。呵呵,總是有些犯忌諱罷了……”

陸鴻自此終於心下了然。

同時他也想起在龍門的軍營之中,甫清先生來訪時不經意期間說起的那些話……

他忽然敲了敲幾面,站起身來,向兩位宰相躬身拱手,說道:“大朝會我不想參加了,武氏那邊,請兩位關照一下。”

崔景芝皺著眉點了點頭,曹梓笑呵呵地道:“好說。”

陸鴻走到魯光的身邊,說道:“魯郎中,你若求生,便去大理寺,若求死便回家去罷。”

魯光雙眼一亮,當即跪走到他的腳邊,喜道:“多謝陸帥成全!我這就回家,這就回家!”

他當然是回家安排後事,然後自盡了……

陸鴻向三位點點頭,沒再說甚麼,便徑直走出了集仙殿……

(本章完)

第一五十章 暴雨前夕第一百六十章 爆發的前夕第一百九十四章 李嫣的莊子第三百七十章 說客(三)第一百零七章 迅雷不及掩耳第二百四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四十二章 白鷺城第二百七十五章 連環計(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圍!第二百七十章 送君行第一百八十四章 喬遷酒宴(中)第三十二章 夜襲第二百零一章 洪成來了第四十九章 李小公爺第三百八十三章 迷霧消散第二十章 終於定下了第二百一十五章 杜康的安排第二百零三章 都裡鎮第一百九十八章 陳三流的相好第一百二十七章 清繳海匪(四)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的舉措第三百六十一章 赴宴(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連環計(三)第二十二章 新編戊旅第二百五十三章 與帝說(中)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人不打後生第三百零三章 再見陳州王第一百零八章 “審問”第二百二十章 雨中故人第十二章 北國劇變第二百三十四章 第二撥人馬第三百零五章 父、皇第二百零三章 都裡鎮第三百二十三章 各種各樣的暗流涌動(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敵人的詭計第二百六十章 新羅兵敗第二十一章 作死的參軍第二百二十一章 李嫣的正事第一百三十三章 監軍老爺要來第一百七十七章 十畝上田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甲的蹊蹺第九十二章 長亭送君別第三百二十九章 太平縣的原野第八十四章 正旦大朝會第二百零七章 獨斬殺人王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大客氣的神武衛第八十九章 冷清的皇城第二百七十一章 龐家的小動作(上)第三百四十八章 南國治理概論第三百五十二章 進宮去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下桃李園第二百八十二章 令人震撼的消息第一百七十三章 化緣第三百七十一章 芙蓉娘娘廟(一)第三十四章 ?水之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與帝說(中)第二百三十章 一團亂麻的局勢第二百八十二章 令人震撼的消息第八十三章 委屈的陳森第二百七十四章 龐冠的目的第一百九十四章 李嫣的莊子第一百九十三章 神秘的邀請者第三十一章 斯人已逝第九十八章 侯義的投名狀第一百一十四章 面臨的問題第二百四十九章 辭行第三百六十一章 赴宴(三)第三百零五章 父、皇第三百二十六章 傳話兒第七十九章 武曲星鄧錦第三百一十四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冬至大朝會(中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求援第一百八十二章 好日子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轉第二百二十五章 都督府的詭異氣氛(下)第二百零六章 苦難第四十二章 離開徐州第一百五十六章 難以捉摸的形勢第二百二十三章 都護府的詭異氣氛(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宿命之戰(四)第六十六章 京都東郭城第六十七章 東郭綠楊樓第二百二十八章 朱胤到了第三百九十一章 宿命之戰(四)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的倉曹參軍第十八章 當不當兵?第一百二十六章 清繳海匪(三)第三十二章 夜襲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辭(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至大朝會(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羅王與樸仲憂第一百零一章 三張飛錢第三百八十九章 宿命之戰(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天街之殤第三百九十三章 宿命之戰(六)第一章 豐慶六年春第三百零五章 父、皇第三百八十章 政事堂的棋局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至大朝會(中三)
第一五十章 暴雨前夕第一百六十章 爆發的前夕第一百九十四章 李嫣的莊子第三百七十章 說客(三)第一百零七章 迅雷不及掩耳第二百四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四十二章 白鷺城第二百七十五章 連環計(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圍!第二百七十章 送君行第一百八十四章 喬遷酒宴(中)第三十二章 夜襲第二百零一章 洪成來了第四十九章 李小公爺第三百八十三章 迷霧消散第二十章 終於定下了第二百一十五章 杜康的安排第二百零三章 都裡鎮第一百九十八章 陳三流的相好第一百二十七章 清繳海匪(四)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的舉措第三百六十一章 赴宴(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連環計(三)第二十二章 新編戊旅第二百五十三章 與帝說(中)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人不打後生第三百零三章 再見陳州王第一百零八章 “審問”第二百二十章 雨中故人第十二章 北國劇變第二百三十四章 第二撥人馬第三百零五章 父、皇第二百零三章 都裡鎮第三百二十三章 各種各樣的暗流涌動(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敵人的詭計第二百六十章 新羅兵敗第二十一章 作死的參軍第二百二十一章 李嫣的正事第一百三十三章 監軍老爺要來第一百七十七章 十畝上田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甲的蹊蹺第九十二章 長亭送君別第三百二十九章 太平縣的原野第八十四章 正旦大朝會第二百零七章 獨斬殺人王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大客氣的神武衛第八十九章 冷清的皇城第二百七十一章 龐家的小動作(上)第三百四十八章 南國治理概論第三百五十二章 進宮去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下桃李園第二百八十二章 令人震撼的消息第一百七十三章 化緣第三百七十一章 芙蓉娘娘廟(一)第三十四章 ?水之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與帝說(中)第二百三十章 一團亂麻的局勢第二百八十二章 令人震撼的消息第八十三章 委屈的陳森第二百七十四章 龐冠的目的第一百九十四章 李嫣的莊子第一百九十三章 神秘的邀請者第三十一章 斯人已逝第九十八章 侯義的投名狀第一百一十四章 面臨的問題第二百四十九章 辭行第三百六十一章 赴宴(三)第三百零五章 父、皇第三百二十六章 傳話兒第七十九章 武曲星鄧錦第三百一十四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冬至大朝會(中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求援第一百八十二章 好日子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轉第二百二十五章 都督府的詭異氣氛(下)第二百零六章 苦難第四十二章 離開徐州第一百五十六章 難以捉摸的形勢第二百二十三章 都護府的詭異氣氛(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宿命之戰(四)第六十六章 京都東郭城第六十七章 東郭綠楊樓第二百二十八章 朱胤到了第三百九十一章 宿命之戰(四)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的倉曹參軍第十八章 當不當兵?第一百二十六章 清繳海匪(三)第三十二章 夜襲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辭(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至大朝會(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羅王與樸仲憂第一百零一章 三張飛錢第三百八十九章 宿命之戰(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天街之殤第三百九十三章 宿命之戰(六)第一章 豐慶六年春第三百零五章 父、皇第三百八十章 政事堂的棋局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至大朝會(中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乐市| 天柱县| 盐山县| 武威市| 元朗区| 望奎县| 邓州市| 青冈县| 外汇| 溆浦县| 巩义市| 南澳县| 阳江市| 建宁县| 高要市| 格尔木市| 陵川县| 海原县| 洞口县| 长宁区| 南投县| 泌阳县| 金堂县| 汉沽区| 怀集县| 延庆县| 襄樊市| 怀柔区| 和龙市| 芜湖县| 云安县| 西城区| 伽师县| 武鸣县| 襄汾县| 保德县| 九寨沟县| 平凉市| 昌都县| 都昌县| 九寨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