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十四章 正旦大朝會

豐慶七年,暨夏曆庚寅年,距離李淵長安稱帝已經過去了一百九十三年……這無疑是一個漫長的時代。

新年的第一個早晨,隨著洛水大營上一萬兩千人的齊聲斥吼,和奔騰雄壯的馬蹄聲,突然就拉開了序幕。

天空中還掛著黯淡的星斗,夜色卻已漸漸由濃轉稀,終於泛出幾分灰白的光亮來。就在卯時初刻演武大軍從洛水大營出發的同時,除了昨夜便已經在洛陽宮中“入閣守歲”幾位宰相,其他參加正旦大朝會的文武百官已經在皇城中集合完畢,準備辰時南三門一開,便依次進宮城賀禮朝拜。

陸鴻身穿簇新深綠色戎袍,外掛金沙造山文鎧,正帶著吳衛他們尷尬地等在定鼎門內,他們既不在李毅上報的大演武名單當中,又沒收到鴻臚寺和禮部的邀請,因此雖然城內城外兩頭熱鬧,卻兩頭都沒他們的份……

而他的“老朋友”們,代表著所有參與或沒能參與這場大朝會的人們,都在各司其職,緊張而又激動地準備著一切:

廣平郡主剛剛換上受冊、助祭、朝會等諸大事才穿的禮服,身著素紗青質翟衣並素紗中單蔽膝大帶,頭戴九鈿釵、兩鬢九樹花,以及各色玉佩朱綬,一襲盛裝不僅稱得她高貴典雅,又明豔不可方物,她不一會便得跟著太子、太子妃帶著一衆扈從侍女,以及皇太子鹵簿從東宮重光門出,率領各色百官從明德門進入洛陽宮朝拜。

花家老太爺此時正端端正正地坐在皇帝的身邊,與豐慶帝談論著去年冬至大朝會的趣事,不時發出一陣爽朗的笑聲。面前恭恭敬敬地立著幾位政事堂宰相、上柱國將軍。花老太爺雖然只是正三品太常卿,但是一來老爺子年紀最大、資格最老,既是三朝老臣,又精通音律,親自教導過先聖文帝、豐慶帝,最重要的是他家族龐大、門生故舊數不勝數,而且在朝中不偏不倚,始終唯君令是從,所以在整個大周朝地位超然,能夠與豐慶帝並坐,而這些二品三品的宰相在他面前必須謙恭謹慎、執後輩弟子之禮。這老爺子也是盛裝華麗,八旒鷩冕,服七章袞服,水蒼玉佩、紫綬、金飾劍等,乃是特賜二品公侯服飾。

兵部司郎中湯柏卻跟在衆官之間,身著青衣纁裳,外罩白紗,中間單革帶鉤,頭戴爵弁,足踏赤履,正小心翼翼地手提著衣裳白紗的下襬,緊張忐忑地等待著辰時正刻入朝賀拜。

教坊容姑娘隨著一衆樂工舞伎一齊擠在明堂外的偏殿裡,到處都是編鐘大鼓、琴瑟琵琶

,長蕭短笛的各色樂器,還有女伎們在人羣中急匆匆地往來穿行,抓緊著最後的時間補妝換衣。好在除了幾名新進樂人,大家都不算緊張,畢竟要演的曲目都是反覆排練過的,基本不會出甚麼差錯。

東郭的綠楊樓,此刻也是忙翻了天,所有廚子、跑堂、雜役甚至掌櫃賬房天沒亮就都爬了起來,一齊上陣,把早早備齊的對聯、貼掛、窗花、福字從一到三樓粘貼排布,樑柱、桌椅、樓梯扶手一再撣灰的撣灰,擦洗的擦洗,煙花爆竹也都從庫房裡搬運出來,前門後院碼了一溜齊,就等辰時正刻宮城那邊鐘鼓樓一響,便點炮放鞭,同賀新年。

不拘東郭,整個洛陽城甚至整個大周、南唐所有的人家幾乎都是這般光景。大家的臉上洋溢著發自內心的笑容,幹起活兒來也是倍加帶勁,都爲這中華傳統的新年在忙碌著。就在三河鎮上河村,新蓋的胡家大院,除了胡順和他婆娘仍舊記掛那個沒甚麼音信的兒子之外,表面上也是一家三口喜氣洋洋。

可是與這些人們形成巨大反差陸鴻和吳衛等人就顯得有些憋悶了,他們躲在定鼎門內也不知熬了多久,但聽得宮城方向鐘樓“當——當——當——當——當——”地敲了五下,跟著鼓樓上響起了急促而有節律的鼓點,幾乎是同一時刻,定鼎門外人聲鼎沸,一串串整齊劃一的馬蹄聲音由遠及近,停在了郭城之外。城內也是萬衆歡呼,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宮城內忽然響起一聲渾厚蒼勁號角聲,南三門緩緩開啓,明德門外已經排好隊伍的文武百官都是精神一震,鼓樓中發出的鼓點隨即放緩,“咚咚”聲連綿不絕,文武百官便踩著鼓點走進明德門,在前後各按品級,品級之中又分三省六部各寺各院,排成一道長龍,從明德門一直通到明堂之外,再於明堂前文武兩分,左右各班。

百官之後是各色充滿異域風情的胡使番官,由鴻臚寺藩屬院的人帶領著,各捧大箱小匣,也作兩列,共七十六國近三百人,再往後是國子監文武學生並番邦留學生共一千六百餘人,可謂“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這時一段清亮明快的羯鼓聲拔地而起,編鐘在後壓陣,宮城、明堂四角各置石臺,同時一聲擊鼓吹角,殿中已黑壓壓井然有序地站滿了百官,藩屬來使及太學生皆恭立殿外聽候。

豐慶帝御輦出,曲直華蓋,侍衛警蹕如常。太樂令三撞黃鐘,身側五小鐘應律齊奏,豐慶帝一身蟠龍袞冕,從御輦中走下,

他的身形甫一出現,樂官便奏響太和之樂,鼓吹振作,一派宏亮雄壯之音。

百官等當即盡皆跪拜,山呼“萬歲”,豐慶帝就在一片跪拜呼喊聲中,莊嚴肅穆,徐徐走上殿階,在御座前轉身站定。樂聲頓止,衆官客使等起身面相皇帝立定,典儀官高聲唱道:“再拜贊者——”

衆人再拜,又呼萬歲。豐慶帝雙臂開張,典儀官便道:“拜訖,賀禮——”

衆人稱謝起身,北向謹立。跟著皇太子袞冕垂珠,粗啞著嗓子出列跪賀道:“元正首祚,景福維新,伏惟豐慶大成聖明皇帝陛下與天同休!”跟著武氏諸王、李氏諸王拜賀,衆官客使學生隨後,殿內殿外同唱賀詞。

豐慶帝雖然心中對太子略有不喜,卻仍是笑吟吟地左手稟腹,右手虛扶,朗聲宣制:“履新之慶,與公等同之!”

皇太子爲首,率領衆人再謝君恩。

與此同時,定鼎門已然大開,李毅一身赤紅戎袍罩金邊明光鎧,八翅卷領赤絛兜鏊,手執將軍劍,威風凜凜地獨乘四駕戰車居前,後軍褚垓領新編旅各服簇新武士甲,背弓按刀隨侍在後,左軍兩旅並沭河軍各騎紅花皮甲駿馬,身著罩面騎甲,分列兩邊。

只聽李毅舉劍喝令:“衆軍同賀!”

身後諸軍便齊聲叱吼:“大周永鎮,吾皇萬歲——”聲音震得定鼎門內嗡嗡作響。

這一聲從城外傳到宮內,將正在接受藩使賀拜的豐慶帝嚇了一跳,隨即展演笑道:“此乃吾之忠勇郎也!”

不一時諸賀禮畢,典儀官唱道:“賀訖,恭請聖皇檢校大閱,天師演武——”

這道程序與平常的大朝會截然不同,好在衆人早已事先得了安排,因此早有準備,各按新制,有條不紊。

大麴聲中,豐慶帝重上御輦,隆重出宮,百官客使隨行左右。當下金吾衛鐵甲戎袍,重騎開道,兩大將軍分居左右,龍旗十二在中,左右青龍白虎諸幡在後,招招翻展,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千牛衛各遣百員雄兵扈從,各色樂工儀仗數不勝數,浩浩蕩蕩出了宮城、皇城、沿著御道走上天街。

洛陽城中萬人空巷,百姓和紛紛走上街頭,夾著御道敬賀跪拜,“萬歲”之聲不絕於耳……

(皇帝的鹵簿與史實有出入,因爲實在太過複雜,比第一卷第四章魯國公鹵簿複雜多倍,因此爲了方便,文中乃是杜撰。)

(本章完)

第三百四十八章 南國治理概論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至大朝會(上)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轉第六十七章 東郭綠楊樓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踏敵營第一百一十五章 朱大財主第三百四十八章 南國治理概論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鈺第一百四十九章 料想不到的變故第三百零九章 臨泉王之死第一百四十三章 商業傳奇第五章 蹊蹺的刺殺第九十九章 指揮使的賭約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官們的心思第一百三十八章 平海軍的辦事方法(上)第二百九十九章 東西戰線的局勢第二百三十七章 提前發難第三十五章 神機門人第一百七十章 古超興的尷尬第三百七十七章 童謠第三百六十一章 赴宴(三)第二百一十四章 都來了第五十章 尷尬的陸校尉第三百八十九章 宿命之戰(二)第三百零八章 唯一一次的會面第四十六章 青州城下第一百零一章 三張飛錢第三百五十六章 建鄴城(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各種各樣的暗流涌動(三)第五十八章 要命的書信第八十六章 西苑大演武(中)第八十一章 倔強的金容第七十六章 後軍操演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不見第一百二十一章 李嫣去掃北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於安東的治理設想第二百九十七章 將軍第五章 蹊蹺的刺殺第一百二十七章 清繳海匪(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仁貴坊中惡鬥第一百五十六章 難以捉摸的形勢第一百七十章 古超興的尷尬第二百九十八章 天機推演論第六十六章 京都東郭城第二百三十一章 崔相與政事堂第一百七十一章 掃北的尾聲第三百八十五章 清興宮第一百八十七章 火弩的問題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至大朝會(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詭異的嬀州城第一百六十章 爆發的前夕第二百零八章 進入營州第二百七十三章 蕭婉出逃第一百二十一章 李嫣去掃北第六十六章 京都東郭城第二百二十七章 搞事情第三百二十六章 傳話兒第三百三十六章 一個帝國的崩壞第一百一十七章 到青州第二十三章 新旅帥高登第一百九十八章 陳三流的相好第八十九章 冷清的皇城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至大朝會(中三)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份合同的誘惑第二百零九章 白衣山神第二百三十九章 熊羆將軍之死第三百零七章 一些談話與安排第一百六十二章 胡人鐵漢第九十九章 指揮使的賭約第八十四章 正旦大朝會第一百七十七章 十畝上田第二百一十二章 孔良很困難第一百零一章 三張飛錢第三十五章 神機門人第二百零九章 白衣山神第二百九十二章 都督府的神秘客人第二百一十四章 都來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清繳海匪(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連環計(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各方局勢的轉機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壤城守賀高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練兵第三百四十八章 南國治理概論第二百零七章 獨斬殺人王第三百五十一章 陳三流的親事第三百四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二百六十一章 單挑第三百一十七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四)第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之難第六十六章 京都東郭城第一百零四章 牽連甚廣的貪污案第二百六十四章 楊秀還是李世民?豐慶六年之前的事情第六十一章 兵部的問題老闆坐牢,太忙請假第二百零一章 洪成來了第一百零五章 劉德海的秘密第二百五十一章 兩面的談話第二百五十七章 八陣圖之地載陣第八十二章 都隨它去罷
第三百四十八章 南國治理概論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至大朝會(上)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轉第六十七章 東郭綠楊樓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踏敵營第一百一十五章 朱大財主第三百四十八章 南國治理概論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鈺第一百四十九章 料想不到的變故第三百零九章 臨泉王之死第一百四十三章 商業傳奇第五章 蹊蹺的刺殺第九十九章 指揮使的賭約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官們的心思第一百三十八章 平海軍的辦事方法(上)第二百九十九章 東西戰線的局勢第二百三十七章 提前發難第三十五章 神機門人第一百七十章 古超興的尷尬第三百七十七章 童謠第三百六十一章 赴宴(三)第二百一十四章 都來了第五十章 尷尬的陸校尉第三百八十九章 宿命之戰(二)第三百零八章 唯一一次的會面第四十六章 青州城下第一百零一章 三張飛錢第三百五十六章 建鄴城(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各種各樣的暗流涌動(三)第五十八章 要命的書信第八十六章 西苑大演武(中)第八十一章 倔強的金容第七十六章 後軍操演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不見第一百二十一章 李嫣去掃北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於安東的治理設想第二百九十七章 將軍第五章 蹊蹺的刺殺第一百二十七章 清繳海匪(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仁貴坊中惡鬥第一百五十六章 難以捉摸的形勢第一百七十章 古超興的尷尬第二百九十八章 天機推演論第六十六章 京都東郭城第二百三十一章 崔相與政事堂第一百七十一章 掃北的尾聲第三百八十五章 清興宮第一百八十七章 火弩的問題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至大朝會(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詭異的嬀州城第一百六十章 爆發的前夕第二百零八章 進入營州第二百七十三章 蕭婉出逃第一百二十一章 李嫣去掃北第六十六章 京都東郭城第二百二十七章 搞事情第三百二十六章 傳話兒第三百三十六章 一個帝國的崩壞第一百一十七章 到青州第二十三章 新旅帥高登第一百九十八章 陳三流的相好第八十九章 冷清的皇城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至大朝會(中三)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份合同的誘惑第二百零九章 白衣山神第二百三十九章 熊羆將軍之死第三百零七章 一些談話與安排第一百六十二章 胡人鐵漢第九十九章 指揮使的賭約第八十四章 正旦大朝會第一百七十七章 十畝上田第二百一十二章 孔良很困難第一百零一章 三張飛錢第三十五章 神機門人第二百零九章 白衣山神第二百九十二章 都督府的神秘客人第二百一十四章 都來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清繳海匪(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連環計(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各方局勢的轉機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壤城守賀高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練兵第三百四十八章 南國治理概論第二百零七章 獨斬殺人王第三百五十一章 陳三流的親事第三百四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二百六十一章 單挑第三百一十七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四)第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之難第六十六章 京都東郭城第一百零四章 牽連甚廣的貪污案第二百六十四章 楊秀還是李世民?豐慶六年之前的事情第六十一章 兵部的問題老闆坐牢,太忙請假第二百零一章 洪成來了第一百零五章 劉德海的秘密第二百五十一章 兩面的談話第二百五十七章 八陣圖之地載陣第八十二章 都隨它去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涟源市| 江油市| 乌苏市| 丹棱县| 和平区| 平武县| 阿拉善左旗| 汤原县| 新营市| 田林县| 伊吾县| 孟州市| 任丘市| 丰顺县| 罗源县| 宝鸡市| 响水县| 贵定县| 灵璧县| 华阴市| 新河县| 任丘市| 青岛市| 成安县| 衡阳县| 红原县| 葵青区| 普兰店市| 天门市| 南木林县| 宁安市| 湘潭县| 建阳市| 平湖市| 永修县| 磴口县| 榆树市| 宜兰县| 华蓥市| 达州市| 宜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