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的舉措

顧綜若是隻提兩家“師生關係”的話,陸鴻還是拿不準清晰的概念,畢竟“師生”、“同窗”這一層都是可親可疏,親者同氣連枝、休慼相關的固然在所多有;疏者反目爲仇、勢同水火的亦是屢見不鮮!

所以顧綜在最後一句話上,極到位地點了一句:總之兩家是極密切的!

陸鴻要的就是這句話!

“好,儘快安排下署邸,近二三日我要請季權公,到時勞駕敬宗首陪。”

陸鴻將對顧綜的稱呼,去掉了“大人”二字,那是十分親近之意了。

顧綜大感喜慰,拱手道:“幸何如之!”

……

……

等到顧綜將經略使官署、宅邸等安排停當,已經過去三天了。

當初預計二三日之內,便要請張鎰的客,此時也便一推再推。

在陸鴻到來之前,也不知是故意爲之,還是無心之失,最早安排給陸鴻的官署,是在前南唐皇宮的太極殿裡。

本身作爲一個暫定州的級別,建鄴城是不允許存在這種逾制建築的,但是建鄴的行政級別一直在爭論當中,誰也不知道最後朝廷會做出怎樣的決定。

不過關於此事的最後結果,坊間早已傳得沸沸揚揚,最有市場的一種猜測——或者內幕消息是這樣的:

如今大周非但不存在編制冗員的情況,甚至各個府州縣的衙門都有缺口,急需人手填補;因此建鄴很可能不會成爲“南都”,更不會不設置六部,來分薄原本就很稀缺的人力資源。

但是以建鄴城的戰略地位、政治地位以及歷史地位,決定了它不可能只作爲一個普通州而存在,所以結果最可能是,將建鄴提升爲府,與太原南北並行!

如此一來,原本的南唐皇宮,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除了一些未曾逾制的建築可以保留,其它好比太極殿這等最高規格的大殿,都需拆除或改建,舊皇宮面積也必須相應縮小,可以作爲皇帝在建鄴的行宮所在。

所以不論怎樣,太極殿是絕對不能再開門的!

將太極殿作爲江南兩道經略署這個計劃,也就不可能行得通。

顧綜在這種情況下,只能向陸鴻賠罪,重新選址。

對此,陸鴻只說了一句話:“我可以將這件事看成是你對我的巴結,今後務必用心,不要再出同樣的差錯!”

顧綜對此還能說甚麼,只能戰戰兢兢,唯唯應諾,同時大鬆了一口氣。

陸鴻願意將這種安排看成是一種巴結,這對顧綜來說再好不過。

若非是巴結,那就只能是別有用心、蓄意構陷,挖坑給經略使跳了!

——一個掌管著兩道軍政大權的屏藩之將,對於朝廷來說已經足具威脅,如果再住進了皇宮裡,就算豐慶帝沒有任何想法,誰又能堵得住言官們的嘴?

衆口鑠金,積毀銷骨!

顧綜一面匆忙下令對南唐舊宮封門,一面冷汗直流,心中一陣陣的後怕。

三天之後,經略署的新址總算找好了。

要找一座現成的宅院,既夠氣派,又好交通,建築佈置也要適合經略使辦公,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好在建鄴城中的一位大富

聽說此事,當即撥出自己名下的一處產業,就在建鄴城東江寧縣衙隔一坊的地界。

顧綜得了消息之後自然喜出望外,派人去驛館通報給陸經略知曉,可是驛館的人卻說,陸經略已經在到達建鄴城的第二天,就帶人到句容縣去了……

顧綜大爲納罕,陸經略到建鄴的頭一天,就召集建鄴城中所有現任、待職、在押、待勘的南唐舊臣老將挨個兒談話,他就排在頭一個。

因爲建鄴是南唐的都城,留守官員極多,因此聽說那場談話一直談到雞叫三遍,還只談了個三、四之數,一半兒的人都沒來得及見到!

難道陸經略第二天沒睡覺,就直接趕到句容去了?

顧綜有些不敢相信。

事實上,儘管他不信,陸鴻還確確實實已經到了句容。

那天他決定結束談話之後,便立即帶人啓程,沒有騎馬,而是乘坐馬車,順便在路上補了兩個時辰的覺。

他非但嚴格貫徹落實了“下基層”的習慣,而且一連兩天過後,都沒有返回的意思。

顧綜一邊心不在焉地打理著建鄴城,以及一應周邊事務,一邊焦心地等待著陸鴻回城。

因爲就在昨天,顧綜便聽到了一些風言風語,說對於建鄴城的行政級別,朝廷已經有了初步的定議。

不過這個定議的詳細內容,由於他們這些南官兒、降官兒在新朝之中沒有靠譜的路子,所以他對這些道聽途說不怎麼敢信。

最好的話,莫過於找陸經略打聽!

經過兩次的交流,顧綜自認爲已經摸準了陸經略的脈門,這個年輕上司精明是沒的說的,更難得的是有著與其年齡不相稱的老練。

因此想要糊弄他,那得最好趁早斷了這種心思。不過只要與他坦誠請教,有一說一,少拐彎抹角的,這陸經略也會是個非常好說話的人。

所以顧綜認爲,只要自己客客氣氣、直截了當地問了,陸經略多半不會藏著掖著。

可問題是,陸經略非但一連兩天都沒回來,甚至一直到第六天,也就是正月廿二,都沒有返駕,甚至更向東到了曲阿,再走便過常州了!

不過陸鴻本人雖然沒有回來,他親筆寫的一條條政令、軍務,卻彷彿雪片一般,不斷地從周邊各地發到顧綜的手上。

甚至有的時候,一天之內,有三條手令分別從延陵、曲阿、丹徒三個地方,分早中晚發到建鄴,所指之事全然不同,對應之策又十分得當!

這讓顧綜不得不佩服起來,順便因此而受到激勵,自己在衙門裡做起事來,也就開始打點精神,全然不似初時得過且過的模樣。

陸鴻另外還交託了兩件私事請顧綜去辦。

第一件就是在出門後的第三天,他叫顧綜幫他上張鎰的門,打聲招呼,就說最近未必能趕得回來,拜見一事只得往後推一推。

第二件是第五天,陸鴻讓他差人急速送一套換官袍到丹徒,原因沒有多說,不過後來顧綜卻聽見了一個傳聞,說陸經略親自在瓜州渡口拜訪漁民,不慎失足栽進了江裡,官袍掛在江底巖石上,撕扯得不成樣子……

就在這件傳言從丹徒飛到建鄴的第二天,城南張府中有人送來張鎰的帖子,專門向

顧綜打聽陸經略的行止,似乎是想確認這個傳言的真僞。

顧綜雖然出於保密要求,沒有透露陸鴻的切實行蹤,但是他在給張鎰的回信中提了一句:本擬今日拜訪,官衣署尚需親自督辦,派送官袍與經略使,一時抽不出身,萬請贖罪。

其實他根本沒打算今日去拜訪張鎰,說這話的用意完全是爲了點出,他要到官衣署督辦新官袍,給陸經略送去。

也就是從側面肯定了那個傳言的真實性。

正月廿五的早上,建鄴城來了一位將軍,和一名校尉。

將軍叫做陳三流,校尉是胡小五。

這兩人一來就頂著正副團練使兼正副防禦使的名頭,拿著陸鴻親筆所寫的任命,直接就讓顧綜打開府庫,提了一大筆錢糧,並且要了十幾名文書胥吏,以及五百巡兵。

這些胥吏、兵員分成十幾批,帶著錢糧直接撒到建鄴城下十縣,當場徵召城防軍、團練,隨招隨發錢糧;並且貼出武舉告示,定於二月初十,在建鄴城舉行武舉大試,及第者查明身家底細,當場簽發正八品至從九品告身,隨軍留用!

張貼文舉告示的要求,也在差不多同一時刻,傳到了顧綜的手中。

其實這還是陸鴻當年在安東“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老辦法,非有說一不二的權柄和便宜行事的方便不能用,二者缺一不可!

因爲科舉這種途徑,乃是朝廷籠絡人才的手段,假如任何一員地方首牧都能隨意取用,官帽子丟給了地方,豈不是變成了天下分封?

那時候遍地皆是諸侯,朝廷有何力量可言?

顧綜從來沒想過這種辦法,也沒見過、聽過有任何人敢隨意使用這種手段,因此將文舉暫且壓著,眼看陳三流和胡小五兩個“莽夫”,不知天高地厚地在傾力攪著這樁禍事,有心提醒阻止,思來想去卻又不得其便。

蓋因那陳三流將軍每每見到他,都咧開一張大嘴,露出豁半片的門牙,那個不停手撫刀鞘的動作,好像在不斷地提醒別人,他絕不是個好惹的腳色!

還有那位胡校尉,辭色之間倒像個讀書人,也比陳將軍客氣穩重。他說話雖然很慢,對答之間總要抿著嘴想上一想,但是此人一開口就滴水不漏,辭鋒謙遜之間透著強硬和銳利,反而讓顧綜覺得,這胡小五比陳三流還要難以對付……

好在顧綜也不是個笨蛋,他的目的也絕不是要讓陳三流、胡小五兩人對自己服帖,而是要搞清楚,他們這麼幹,是他們自己的盤算,還是陸經略的授意。

如果是他們自己在攪這樁事情,那他就要派人向陸經略“舉報”,或者說提醒。

如果是陸經略的授意……那他自然甚麼也不用做,而且這兩個人要錢要物,他這個大管家非但不能推三阻四,還要足數足量,支應得妥妥帖帖,方顯誠意和本事……

好在建鄴曾是南唐的首都,府庫極爲豐富,別說供給一個城防軍、幾千名不費錢的團練,就是這陳將軍想要拉起一支十萬人的隊伍來,也儘夠支撐三五個月之需!

顧綜錢給的爽快,腿跑得勤快,眼見著十天不到,一張圓臉都漸漸顯出了下巴尖兒的形狀,也就在這個時候,陸經略打溧水回來了……

(本章完)

第二十七章 花源的手段第一百三十一章 清繳海匪(八)第七十一章 積善坊花家第八十四章 正旦大朝會第二百七十七章 連環計(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戰過後第三百四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二百八十二章 令人震撼的消息第八十七章 西苑大演武(下)第二百四十章 新羅日本聯軍豐慶六年之前的事情第三百五十五章 建鄴城(一)第二百七十七章 連環計(三)第三百零六章 誰看了我洗澡第一百三十章 清繳海匪(七)第一百一十章 一切安排妥當第二百七十一章 龐家的小動作(上)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發雌威第一百四十章 佃田第三百七十三章 芙蓉娘娘廟(三)第二百五十八章 連環計第二十三章 新旅帥高登第六十五章 神機策第三百七十三章 芙蓉娘娘廟(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客(一)第三百五十二章 進宮去第一百七十三章 化緣第二百六十二章 立功還是捅紕漏第一百二十四章 清繳海匪(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怒斬田永年第八十六章 西苑大演武(中)第一百八十四章 喬遷酒宴(中)第七十三章 糾結的李嫣第三十章 突厥人後裔第一百零四章 牽連甚廣的貪污案第八十三章 委屈的陳森第十三章 徵兵第八十四章 正旦大朝會第六十四章 後軍副指揮第一百八十四章 喬遷酒宴(中)第四十七章 青州守衛戰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的問題第一百四十七章 遭遇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清繳海匪(八)第三百三十七章 積善坊的喪事第一百二十五章 清繳海匪(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東西戰線的局勢第五十四章 錯綜複雜的青州第三百六十四章 陸經略揍了顧大人?第三百六十二章 赴宴(四)第二百零二章 安東是個大難題第二百一十一章 到達平州城第三百三十章 看不見的敵人第七十五章 師兄的警告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辭(一)上架感言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練兵第一百零一章 三張飛錢第一百二十九章 清繳海匪(六)第一百三十八章 平海軍的辦事方法(上)第十四章 李督的命令第二百九十九章 東西戰線的局勢第八章 藍鷂子遁走第一百五十二章 救不救雷將軍第二十四章 青州軍北征第二百五十一章 兩面的談話第二百一十一章 到達平州城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人不打後生第一百六十五章 奇兵助陣第七十二章 花源的煩惱第二百八十七章 花二爺的傳話第二十五章 ?水第二百九十二章 都督府的神秘客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奇兵助陣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起風雨第二百一十一章 到達平州城第五十二章 司馬巽的一席話第八十五章 西苑大演武(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玉浮觀第三十五章 神機門人第八十二章 都隨它去罷第二百一十一章 到達平州城老闆坐牢,太忙請假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圍!第三百九十一章 宿命之戰(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辭(一)第九十三章 章丘蒲姑驛第九章 陸鴻的傷勢第一百六十章 爆發的前夕第一百五十九章 敵人的詭計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辭(一)第二百一十章 撲朔迷離的局勢第三百一十三章 月光下與黑暗中的敵人第五十七章 上下混亂第九十七章 先做三件事第三百八十九章 宿命之戰(二)第二百四十章 新羅日本聯軍第二百六十七章 陸副都護看不下去了第二百零七章 獨斬殺人王第二百八十六章 花老太爺
第二十七章 花源的手段第一百三十一章 清繳海匪(八)第七十一章 積善坊花家第八十四章 正旦大朝會第二百七十七章 連環計(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戰過後第三百四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二百八十二章 令人震撼的消息第八十七章 西苑大演武(下)第二百四十章 新羅日本聯軍豐慶六年之前的事情第三百五十五章 建鄴城(一)第二百七十七章 連環計(三)第三百零六章 誰看了我洗澡第一百三十章 清繳海匪(七)第一百一十章 一切安排妥當第二百七十一章 龐家的小動作(上)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發雌威第一百四十章 佃田第三百七十三章 芙蓉娘娘廟(三)第二百五十八章 連環計第二十三章 新旅帥高登第六十五章 神機策第三百七十三章 芙蓉娘娘廟(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客(一)第三百五十二章 進宮去第一百七十三章 化緣第二百六十二章 立功還是捅紕漏第一百二十四章 清繳海匪(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怒斬田永年第八十六章 西苑大演武(中)第一百八十四章 喬遷酒宴(中)第七十三章 糾結的李嫣第三十章 突厥人後裔第一百零四章 牽連甚廣的貪污案第八十三章 委屈的陳森第十三章 徵兵第八十四章 正旦大朝會第六十四章 後軍副指揮第一百八十四章 喬遷酒宴(中)第四十七章 青州守衛戰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的問題第一百四十七章 遭遇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清繳海匪(八)第三百三十七章 積善坊的喪事第一百二十五章 清繳海匪(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東西戰線的局勢第五十四章 錯綜複雜的青州第三百六十四章 陸經略揍了顧大人?第三百六十二章 赴宴(四)第二百零二章 安東是個大難題第二百一十一章 到達平州城第三百三十章 看不見的敵人第七十五章 師兄的警告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辭(一)上架感言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練兵第一百零一章 三張飛錢第一百二十九章 清繳海匪(六)第一百三十八章 平海軍的辦事方法(上)第十四章 李督的命令第二百九十九章 東西戰線的局勢第八章 藍鷂子遁走第一百五十二章 救不救雷將軍第二十四章 青州軍北征第二百五十一章 兩面的談話第二百一十一章 到達平州城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人不打後生第一百六十五章 奇兵助陣第七十二章 花源的煩惱第二百八十七章 花二爺的傳話第二十五章 ?水第二百九十二章 都督府的神秘客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奇兵助陣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起風雨第二百一十一章 到達平州城第五十二章 司馬巽的一席話第八十五章 西苑大演武(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玉浮觀第三十五章 神機門人第八十二章 都隨它去罷第二百一十一章 到達平州城老闆坐牢,太忙請假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圍!第三百九十一章 宿命之戰(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辭(一)第九十三章 章丘蒲姑驛第九章 陸鴻的傷勢第一百六十章 爆發的前夕第一百五十九章 敵人的詭計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辭(一)第二百一十章 撲朔迷離的局勢第三百一十三章 月光下與黑暗中的敵人第五十七章 上下混亂第九十七章 先做三件事第三百八十九章 宿命之戰(二)第二百四十章 新羅日本聯軍第二百六十七章 陸副都護看不下去了第二百零七章 獨斬殺人王第二百八十六章 花老太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昭平县| 临安市| 常熟市| 曲阜市| 灵川县| 和平区| 东台市| 黄冈市| 福鼎市| 永泰县| 宜黄县| 灵石县| 苏州市| 黄大仙区| 永善县| 铜鼓县| 怀宁县| 讷河市| 桑日县| 什邡市| 北票市| 华阴市| 宜宾市| 曲麻莱县| 琼海市| 泽州县| 彭州市| 天峨县| 读书| 嵊泗县| 紫金县| 疏勒县| 永新县| 临沧市| 阿坝| 新乡市| 兴和县| 黄山市| 胶南市| 闸北区| 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