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四章 李督的命令

這幾日保??h並北??h徵兵總計(jì)二千七百餘人,正押著洪縣令千方百計(jì)拼湊來的一千八百石軍糧向沭河大營去,這些糧食也只夠這幫押糧的新兵吃四個月,剩餘的那些聽說還得著落在大戶人家身上。

他們在縣城待了一天,出發(fā)往沭河大營的時候胡順沒來相送,因爲(wèi)三河鎮(zhèn)的四百石糧食也還差個大窟窿呢……

這年頭雖說家家有田畝,光景也比饑荒年好的多,可畢竟離秋收只有一個多月,去年田地裡刨出來的糧食眼看著便要見底,正是農(nóng)家青黃不接的時候,誰人糧屯裡都沒有多少存糧,要是都拿了出來交給官上家裡就得餓死幾個……

這些個青壯丁臨時編成五個整團(tuán),由幾個軍官暫領(lǐng)著,押著兩百多車糧食從官道向沂山腳下沭河上游的大軍寨趕路。

聽說左路軍兵馬司下轄的兵馬有一半都在那個寨子裡,沭河大營的總管就是左路軍兵馬副總管神機(jī)將軍盧樑。

昨天才傳來的消息,沂州地方守軍已經(jīng)與南唐姜瀾所率偏師有過幾次遭遇戰(zhàn),折損了好幾百人。

沂州刺史請了上令調(diào)集當(dāng)?shù)伛v守的一千二百府兵並八百團(tuán)練兵共二千六百人靖綏地方、大肆搜剿三日,卻連敵人影子也沒摸到半個,沂州司馬張贊卻在歸途之中不幸墮馬身亡。

整個沂州一時士氣頹喪,愁雲(yún)慘淡。

青州都督府當(dāng)即以“庸聵無能、不知兵”爲(wèi)由一紙黜令罷了刺史劉喜的官,其職由都督府司馬邵輝走馬接任……

而姜瀾的四千多人似乎從此在沂州銷聲匿跡了。

官道夾著兩排楊柳被烈日烤得滾燙,更向外是一望無際的粟麥田,一陣大風(fēng)席捲而過,帶著火熱的麥香撲在新兵們的臉上,所有人都忍不住向兩邊張望去,看那翻滾著的麥浪,想象著隔月的好收成。

陸鴻倒是認(rèn)得,那就是保海縣大名鼎鼎的屈家莊。

誰不知道保海縣有個老屈家,到現(xiàn)在坊間還流行著《戰(zhàn)江東》的話本、唱本,說的就是屈大將軍的故事。

因爲(wèi)屈大將軍驚天動地的功業(yè),直到今日每逢年節(jié)保??h的洪縣令都要帶齊各署官僚給屈家老太爺拜年,並在屈老太爺?shù)膸ьI(lǐng)下到祖祠“將軍廟”祭祀屈將軍英靈。

每至春種秋收,縣裡上至縣令縣丞下至衙差雜役都要到屈家的田地裡幫農(nóng);屈將軍祭日整個保??h都要纏白布戴孝三日……

正因著這種風(fēng)氣,保??h近百年來出過十幾位將軍,最高的做到正四品忠武將軍,每個保海縣走出去的將軍都自稱是“屈將軍的兵”!

因此聽到“屈將軍的兵”人們就知道,這位將軍是青州保??h人。

保??h最近一位將軍在豐慶二年抵禦吐蕃的時候於涼州戰(zhàn)死……

大家都情不自禁地跟著《戰(zhàn)江東》曲調(diào)神思飛屬,聯(lián)想到屈山宙趁勢而起,一聲怒吼聚甲數(shù)萬,創(chuàng)下不世功業(yè)的情景,都忍不住渾身顫抖、豪情萬丈。

可是陸鴻沒有想到那些拜將封侯的好事情,他在想,懷素的懷字繁體怎麼寫……

三流子正要和他分說屈家莊勳田的來頭,但是看他手指在掌心亂劃一臉漠不關(guān)心的模樣,到了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

這時官道前方隱約響起的馬蹄聲打斷了陸鴻的思緒,擡頭望去,只見遠(yuǎn)遠(yuǎn)地飛奔過來一匹軍馬,馬上一名小校舉著手須臾便到近前,原來手裡握著一枚令牌。那小校迎面便高叫道:“前方可是馬敖馬校尉?”馬校尉答道:“正是!”

那小校再一舉令牌,道:“左路軍兵馬司令:命,沭河大營徵役官翊麾校尉馬敖率保??h新徵役兵並青州行營團(tuán)練兵立即前往青州府待命!馬校尉可聽明白了?”說罷將令牌和令書遞給他勘驗(yàn)。

馬敖下了馬,伸手接過,看了看手裡新鑄的令牌,非銅非鐵、似銅似鐵的質(zhì)地,佈滿細(xì)密孔洞的沙

面以及看似沉重實(shí)則輕盈的手感,只有大周工部才做的出來,不會有假。

令書上印信確認(rèn)無誤,便徑直將令牌還了回去,自己放好令書並在小校的簽收簿上畫了押。

這令牌連同朝中所有腰牌手令皆是出自“行令劑”與“金沙造”二種工藝合而爲(wèi)一的產(chǎn)物,根本無從仿冒。

馬敖立個正姿,拱手行了個軍禮,答道:“得令!”那小校便點(diǎn)點(diǎn)頭,說道:“馬校尉請儘快到都督府覆命!”左手一牽繮繩調(diào)轉(zhuǎn)馬頭便走。

近年才被工部啓用的“行令劑”是一種獨(dú)特的合金劑量配法,而“金沙造”是文宗皇帝載道二十八年由邢州瓷器匠人袁守石偶然發(fā)明的瓷器粉末燒結(jié)法制作出銅鐵合器的技藝,不久便被收入天物寺以歸國有,並且一再革新此法。

因爲(wèi)民間不得仿製“金沙造”技藝,久而久之便成了朝廷獨(dú)得之密。

這些東西陸鴻也是後來才慢慢知道,這個國家雖然偏處北國,但是科學(xué)與文化的繁榮遠(yuǎn)遠(yuǎn)超過他的想象。

馬敖看著那匹軍馬揚(yáng)著四蹄漸漸消失在管道盡頭,心裡頭騰地冒起三丈火,前線烽煙四起,徐州隨時可能陷落,就連沭河大營所在的沂州都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敵人的蹤跡……我們的新任兵馬大總管還在幹些甚麼狗屁倒竈的破事?

在修都督府……

陸鴻聽著馬校尉與小校的對答,心中不禁有些奇怪:青州行營兵馬司下的令,爲(wèi)何要去都督府覆命?

雖說這兩個衙門長官都是魯國公李毅,可是畢竟一個衙門設(shè)在城外青州行營內(nèi)左路軍兵馬司,一個在城內(nèi)都督府……

他自己想不明白,也沒個人可以商量,索性不去深究,就此作罷。

而馬敖此時恰巧也在想著同樣一個問題,不過他畢竟吃了快十年兵糧,肚裡也有些墨水,這其中彎彎繞便不難理清,再結(jié)合青州城裡現(xiàn)狀也便琢磨出了個大概……

李毅自從接到皇帝聖旨便提前派人趕到青州擇地建屋,這會兒魯國公一家子上百口人已經(jīng)在青州城外營房裡住了一個多月,城裡逸泉坊寶塔巷那佔(zhàn)地十幾畝的都督府才蓋好十來間——一來青州城裡匠人有限,二來光拆遷清掃就用了二十多天!

況且朝廷撥下來蓋都督府的經(jīng)費(fèi)早就耗空了,恰巧這裡有兩千多個免費(fèi)勞力……

馬校尉手下這二千多人既不曾錄入軍籍,調(diào)用修宅完全不必?fù)?dān)心被御史參一本“空耗軍力、擅廢國器”。

再則這幫人雖不在軍籍,一應(yīng)酬餉卻由軍部一力承擔(dān),又分別從沭河大營和青州行營撥款,更無需都督府多花一文錢,豈不是上天專派給他的美事!

早先都督府徵用地皮遠(yuǎn)遠(yuǎn)超出預(yù)算的事已經(jīng)有些風(fēng)言風(fēng)語飄到了神都,幸好李毅的老丈人宰相曹梓將御史臺的諫書壓了下來。

曹相在門下省官居正四品上門下侍郎,侍中朱忝已經(jīng)六十九歲高齡,即將到了致仕之年,加上常年告病在老家修養(yǎng),因此曹相一直是在侍郎位行侍中事,並實(shí)際掌權(quán)門下省、進(jìn)“政事堂”執(zhí)宰。

御史臺倒也不好過分得罪了他,只留一回人情便罷。

馬敖再也沒辦法笑出來,甚至感到臉皮羞臊得火辣辣的。

他剛纔和這羣滿懷著憧憬的“民夫”——是的,他們就要去做民夫修都督府了——扯著甚麼軍功、勳田的淡,現(xiàn)在想起來有多麼可笑!

一個民夫還想領(lǐng)勳田?

你把都督府修蓋得再漂亮再華麗也屁都不值!他感到自己像個騙子……

是的,雖然不是他的本意,但是他實(shí)實(shí)在在騙了這些人。

馬敖一咬牙,收拾心情帶著這些民夫上路,直接向青州府去。官道兩旁楊柳田畝濃綠相映,拂著暖暖烈風(fēng)鼓盪著衆(zhòng)人的衣衫,似乎在嘲笑著這些人的命運(yùn)。

有意思的是,這些民夫當(dāng)中

唯一一個認(rèn)字的陸鴻,到現(xiàn)在也沒想出“懷素”的懷字繁體怎麼寫,似乎豎心旁後邊是個“裹”,但是寫上手總覺著有些不對。

去年甫清先生來到胡順家,並拿出珍藏許久的當(dāng)代“狂僧”懷素《自敘帖》,教胡效庭臨摹。

原本胡效庭被縣學(xué)勸退之後,已是絕了走獨(dú)木橋躍龍門的念頭,可是恰巧歲考那篇狗屁不通的文章被從太子少傅任上貶到縣學(xué)來的甫清先生瞧見了,驚道:“這字何生所書?有張旭風(fēng)骨!”

對此陸鴻只得一哂,他倒是沒看出來胡效庭當(dāng)初一筆潦草字哪裡好看了,可是這甫清先生是受了“桃李園案”牽連貶的官,從前做過太子的老師,因此才學(xué)是毋庸置疑的。

後來甫清先生毛遂自薦調(diào)教了兩年年,胡效庭居然便學(xué)出了名堂,青州文林中有人以張旭表字“伯高”稱之爲(wèi)“小胡伯高”。

甫清先生門下出了高徒,自然是得意洋洋,逢人便吹噓“伯高字已入味三分,獨(dú)失拘謹(jǐn),唯清醒爾!”常常博得一笑。

意思是說胡效庭的書法已然不錯,缺點(diǎn)正是太過拘謹(jǐn),只因人在清醒時欠缺“草”意,所需者僅僅只是一場大醉而已。這句話雖然明顯是過於誇大,卻也有二分中肯。

那天學(xué)到《自敘帖》時,陸鴻恰好在旁伴讀,見胡效庭筆下龍飛鳳舞,好不張揚(yáng),忍不住也臨了一貼,頭兩個字便是“懷素”,那個“懷”字便是“意之所至”一通亂繞寫了出來,後來甫清先生竟然說他少了一豎的筆意。

老天爺!

陸鴻對天發(fā)誓,打死他也沒看出來哪裡還有一豎了。

不過先生倒沒怎麼批評他的書法,反而略有讚賞:“通篇平平無奇,太過工正,獨(dú)一個‘佛’字頗有禪意,可學(xué)褚遂良?!倍ツ琴N被他拿回去裱了起來掛在書房裡,說是“字中有酒香,醺醺然也。”

這先生也是得瑟得沒邊了……

不過甫清先生仕途遭逢變故,一下自從二品太子少傅貶到了地方做個不入流的縣學(xué)教授,非但毫不頹喪,反而詩文遣懷、放浪形骸,好不愜意,也算得上是一位妙人了。

只有陸鴻知道胡效庭那天偷摸喝了胡順竈臺下面藏的半斤米酒。

除過“懷”字一直沒寫成,陸鴻更難以明白的是,爲(wèi)何時代變遷之下,這片土地上一切人事都與他所熟知的那段歷史不同,唯獨(dú)懷素依然從歷史中走了出來。

即便晚了數(shù)十年,就連《自敘帖》的內(nèi)容也與前世流傳的大不相同——原本該是高祖皇帝歿後二十載出的懷素,如今晚了三十餘年。他從永州人變成了郴州人,從大書家錢起的侄子、玄奘大師的門生變成了雲(yún)遊僧的弟子……

然而他就是他,或許是千年文脈不允許錯過這樣一位足以照亮千古迷途的人物,更何況,沒有“狂僧”,“張顛”豈不寂寥?

陸鴻搗鼓半天終於是沒寫出來,只得一溜小跑跟到馬敖身邊,問道:“馬將軍,懷素的懷字怎樣寫?”

馬敖從思慮中驚醒過來,有些莫名其妙地瞥了他一眼。

他還是招手從親兵手裡接過筆和徵兵的名冊,尋了個空白頁端端正正寫個“懐”字,撕了下來給他,頓了頓說道:“今後若有難處,可拿此字來找我……”

話一出口便生悔意,只是既然誇了海口萬萬沒有收回的道理,將紙條塞到陸鴻手上便不再言語。

陸鴻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只得愣愣地將紙小心收了。

一路再無多話,當(dāng)天傍晚一行人便進(jìn)了青州城外的行營,被兵馬司安排在靠內(nèi)的一座營盤裡。

這是青州行營後軍早早騰出來的一座輜重營,隨處可見成堆的牛馬麩料乾草,等行營內(nèi)衛(wèi)軍操訓(xùn)完畢後他們便跟著下操的衛(wèi)軍吃了第一頓軍營飯,也可能是長久以後的唯一一頓……

(本章完)

第二百二十三章 都護(hù)府的詭異氣氛(上)第七十六章 後軍操演第十六章 青州都督府第一百四十五章 戰(zhàn)事突變第三百四十章 陸鴻的脾氣第二百零三章 都裡鎮(zhèn)第一百八十九章 可憐的崔兆賢第二百七十一章 龐家的小動作(上)第七十章 倒黴的湯柏(下)第八十九章 冷清的皇城第二百七十七章 連環(huán)計(jì)(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荒野劍客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甲的蹊蹺第一百一十六章 送走蕭宛第二百六十二章 立功還是捅紕漏第三百六十五章 憶江南第三百三十二章 無我第一百七十七章 十畝上田第三百零四章 所謂“軍法”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鎖安東的鑰匙第二百零九章 白衣山神第三百零二章 宿敵第二百二十七章 搞事情第四十四章 沭河大營第三章 壩集二月二第八十九章 冷清的皇城第二百七十六章 連環(huán)計(jì)(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第二撥人馬第三百五十一章 陳三流的親事第三百零四章 所謂“軍法”寫在前面的廢話第二百一十三章 防禦使成凹鬥第二百七十二章 龐家的小動作(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花老太爺第十六章 青州都督府第一百七十七章 十畝上田第一百四十章 佃田第一百八十五章 喬遷酒宴(下)第八十四章 正旦大朝會第一百二十八章 清繳海匪(五)第六十三章 李公子其人第二百零四章 到達(dá)業(yè)態(tài)城第二十四章 青州軍北征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至大朝會(上)第二百九十八章 天機(jī)推演論第十四章 李督的命令第二百五十八章 連環(huán)計(jì)第四十五章 初見將軍第一百七十九章 郡主的僞裝第二百一十四章 都來了第三百三十九章 陳州王的大朝會第五十章 尷尬的陸校尉第三百零五章 父、皇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傷的溫司馬第三百三十章 看不見的敵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救不救雷將軍第三百一十四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一)第九十五章 回到保海縣第三百八十五章 清興宮第二百四十章 新羅日本聯(lián)軍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guān)於安東的治理設(shè)想第二百六十八章 幾件大事第七十八章 是禍躲不過第六十八章 建春門外事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大客氣的神武衛(wèi)第二百零八章 進(jìn)入營州第一百零八章 “審問”第三百八十五章 清興宮第三百七十四章 按察使第二百七十四章 龐冠的目的第三百八十七章 最後一場黎明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嫣來訪第九十五章 回到保??h第六十章 風(fēng)雪殺人第四十八章 戰(zhàn)後的青州城第四十三章 再見高登第三章 壩集二月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難以捉摸的形勢第一百七十一章 掃北的尾聲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的風(fēng)氣豐慶六年之前的事情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至大朝會(下)第二百三十六章 局勢異常緊張第二章 北周與南唐第三百二十三章 各種各樣的暗流涌動(三)第三百零九章 臨泉王之死第二百六十一章 單挑第三百六十九章 說客(二)第三十二章 夜襲第二十章 終於定下了第二百四十八章 茍、豈第二百六十四章 楊秀還是李世民?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的寧靜第二百三十九章 熊羆將軍之死第二百六十八章 幾件大事第三百七十章 說客(三)第八十二章 都隨它去罷第二百二十八章 朱胤到了第二十七章 花源的手段第三百九十三章 宿命之戰(zhàn)(六)
第二百二十三章 都護(hù)府的詭異氣氛(上)第七十六章 後軍操演第十六章 青州都督府第一百四十五章 戰(zhàn)事突變第三百四十章 陸鴻的脾氣第二百零三章 都裡鎮(zhèn)第一百八十九章 可憐的崔兆賢第二百七十一章 龐家的小動作(上)第七十章 倒黴的湯柏(下)第八十九章 冷清的皇城第二百七十七章 連環(huán)計(jì)(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荒野劍客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甲的蹊蹺第一百一十六章 送走蕭宛第二百六十二章 立功還是捅紕漏第三百六十五章 憶江南第三百三十二章 無我第一百七十七章 十畝上田第三百零四章 所謂“軍法”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鎖安東的鑰匙第二百零九章 白衣山神第三百零二章 宿敵第二百二十七章 搞事情第四十四章 沭河大營第三章 壩集二月二第八十九章 冷清的皇城第二百七十六章 連環(huán)計(jì)(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第二撥人馬第三百五十一章 陳三流的親事第三百零四章 所謂“軍法”寫在前面的廢話第二百一十三章 防禦使成凹鬥第二百七十二章 龐家的小動作(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花老太爺第十六章 青州都督府第一百七十七章 十畝上田第一百四十章 佃田第一百八十五章 喬遷酒宴(下)第八十四章 正旦大朝會第一百二十八章 清繳海匪(五)第六十三章 李公子其人第二百零四章 到達(dá)業(yè)態(tài)城第二十四章 青州軍北征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至大朝會(上)第二百九十八章 天機(jī)推演論第十四章 李督的命令第二百五十八章 連環(huán)計(jì)第四十五章 初見將軍第一百七十九章 郡主的僞裝第二百一十四章 都來了第三百三十九章 陳州王的大朝會第五十章 尷尬的陸校尉第三百零五章 父、皇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傷的溫司馬第三百三十章 看不見的敵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救不救雷將軍第三百一十四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一)第九十五章 回到保海縣第三百八十五章 清興宮第二百四十章 新羅日本聯(lián)軍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guān)於安東的治理設(shè)想第二百六十八章 幾件大事第七十八章 是禍躲不過第六十八章 建春門外事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大客氣的神武衛(wèi)第二百零八章 進(jìn)入營州第一百零八章 “審問”第三百八十五章 清興宮第三百七十四章 按察使第二百七十四章 龐冠的目的第三百八十七章 最後一場黎明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嫣來訪第九十五章 回到保??h第六十章 風(fēng)雪殺人第四十八章 戰(zhàn)後的青州城第四十三章 再見高登第三章 壩集二月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難以捉摸的形勢第一百七十一章 掃北的尾聲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的風(fēng)氣豐慶六年之前的事情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至大朝會(下)第二百三十六章 局勢異常緊張第二章 北周與南唐第三百二十三章 各種各樣的暗流涌動(三)第三百零九章 臨泉王之死第二百六十一章 單挑第三百六十九章 說客(二)第三十二章 夜襲第二十章 終於定下了第二百四十八章 茍、豈第二百六十四章 楊秀還是李世民?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的寧靜第二百三十九章 熊羆將軍之死第二百六十八章 幾件大事第三百七十章 說客(三)第八十二章 都隨它去罷第二百二十八章 朱胤到了第二十七章 花源的手段第三百九十三章 宿命之戰(zhàn)(六)
主站蜘蛛池模板: 略阳县| 通化县| 海林市| 澄迈县| 繁昌县| 前郭尔| 宜黄县| 五河县| 沂南县| 东阿县| 英山县| 云南省| 德令哈市| 庐江县| 克什克腾旗| 鲁甸县| 腾冲县| 常德市| 固始县| 南城县| 游戏| 蒙自县| 乃东县| 庐江县| 定西市| 略阳县| 徐汇区| 贡山| 资兴市| 建德市| 乾安县| 方城县| 仁布县| 射阳县| 张家界市| 伊宁市| 沅陵县| 城口县| 江都市| 阳东县| 盐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