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0章 喜怒無常

崇禎四年,七月二十四日。[更多好看的小說就上+新^^匕匕^^奇^^中^^文^^網+

奉命進京的孫承宗得到了皇帝的口諭,收拾好東西,讓僕人阿吉帶著可能要進呈御覽的文書,也沒打儀仗,騎著馬就進了紫禁城。

對於平臺這個地方,孫承宗並不是非常的喜歡,袁崇煥來過幾次,被凌遲了。所以在孫承宗眼裡,凡是能單獨接受崇禎在平臺召見的官員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有什麼問題不能在朝會上公開討論,非要私下召見大臣。事情做得好,全都是你崇禎自己的功勞,辦的不好,責任全都推給臣子。

索性自己一把年紀了,不在乎什麼,孫承宗心裡也沒有一直埋怨。

在前往平臺的路上,孫承宗看見不少熹宗年間的太監,他們似乎沒有了往日呼風喚雨的感覺,可見崇禎刻薄不僅僅是對待外臣,對待內臣也是一樣。

突然一陣銀鈴一般的女聲,吸引了老督師。老督師駐足觀望,是一五歲左右的小公主,正在指揮兩撥孩童作戰。攻守有序,頗有幾分大將之風。

孫承宗本想回避長公主,但是卻想起了京中盛傳這位長公主有上官遺風,老成持重,深受皇帝喜愛。和外臣接觸也頗多,經常陪伴崇禎身邊,心裡好奇,難免多看了兩眼。

就在觀瞧的功夫,長公主穿著紅色的小鎧甲,騎著高麗進貢的果下馬,趕了過來。一副饒有興致的樣子看著孫承宗。

孫承宗只能低著頭,上前報名號、職官,雖然是外臣,但是不能失卻了禮儀。

“本兵見到父皇且要慎言。”小公主下了馬,給孫承宗回禮說道。

本兵,對兵部尚書的尊稱。

“不知道陛下因何事龍威大怒。”孫承宗白髮蒼蒼,但是確實有個心思靈透的人物,知道公主在幫他。

長公主雖然早熟,但是往日裡見到她的人,都喜歡阿諛奉承,今天見到了個特例,心情非常舒暢,便小聲說道,“近日以來,盡是煩心事,東虜黃臺吉定立官制,學我漢人啓用六部,賊子之心,昭然若揭。”

“竟然有此事,此乃老臣之過。”孫承宗頗有些吃驚的說道。也爲自己在遼東進展緩慢而擔憂。

“闖王等三十六營,流竄到山西,致使山西糜爛,父皇很是震怒。”長公主提醒道。表情十分憂慮。

“也不盡是壞事,老臣此行,便帶了好消息,綏德衛指揮使歸綏一戰,斬首一萬兩千人,一掃己巳之變後,畏敵風氣。”孫承宗知道長公主憂國憂民,特意挑好消息說,希望緩解她的心情。

哪知道長公主說道,“剛剛錦衣衛送來情報,綏德衛正在跟黃臺吉和談,領了黃臺吉十幾萬頭羊,母馬千匹,戰馬三千匹,竟然將黃臺吉之子豪格、正白旗賊酋阿濟格、多爾袞以及俘虜一千多人,準備全部換走,父皇十分震怒。”

竟然有此事,孫承宗心情很是沉重,大致知道了崇禎此次找自己的目的。對長公主說道,“謝公主殿下提醒。”

長公主見一白髮重臣向自己恭敬的施禮,又有些害羞,說道,“父皇想殺李棟將軍,說他是叛徒,我不忍心讓他慘死,所以才找了您,希望您在父皇面前,美言幾句。”

聽完長公主的話,孫承宗再次一愣,心裡暗想,“這長公主果然妖孽,跟自己說了那麼久,似乎都是爲了自己好,最後順水推舟,提出自己的要求,讓自己難以拒絕。這如果是男兒身,該有多好。”

雖然她很少出宮,但是李棟他卻是知道的,他認爲李棟跟黃臺吉和談肯定有他的苦衷,要知道在邸報上,他可是一直立功的人,而且她經常蒐集他的資料,在她看來,李棟絕對是憂國憂民的好人。

是非曲直,向孫承宗這樣的人,一眼就能看的清清楚楚,他能相信,崇禎爺看的清清楚楚。

李棟該殺,但是不該現在殺。這把刀太鋒利了,但是也可以殺別人,現在殺,只能噬主。

孫承宗深吸一口氣,總算在長公主給自己的震驚中回過神來,誠懇的說道,“公主所言極是,我會勸陛下的。”

“謝謝本兵。”長公主施禮到。

“長公主,可曾聽聞平陽公主之故事。”孫承宗溫和的笑著說道。

聽到此言,長公主耳朵裡卻如同驚雷一般,驚慌失措的說道。“我還年幼,未曾聽聞。”

孫承宗搖搖頭,“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若有凌雲之志,暫且俯身學識。如今大明危機重重,公主雖爲女兒身,未必沒有一展抱負的機會。老臣言盡於此,希望公主持重。”

說完恭敬的離去。

“這老傢伙,太無禮了,把老大說的不開心了,老大要不要揍他。”張誠臨乃是英國公的小兒子,長公主最忠誠的“小狗腿”之一。

“莫要多言,繼續訓練。”長公主紅著小臉說道。

“是。老大。”

見到頗有城府的長公主,孫承宗心裡暗暗的憐惜,到底是天家,太過於無情,小小年紀,都那麼有城府了。

不過人各有命,也不用多說,繼續向平臺走去。

綏德衛指揮使府。

李棟穿著一身粗布麻衣,腳下是一雙布靴,今年莊家熟的晚,打完仗回來,正趕上麥收,縱然是李棟作爲甲隊的隊主,也親自下地搶收小麥,生怕一場白雨,把糧食糟蹋了。

李棟歸來,手裡拿著鐮刀,額頭還都是泥土,李定遠老爺子手裡搓著麥粒,嘴角笑得合不上。見屋裡有人,知道議事,也不參與,笑著點點頭,後屋休息去了。

此次絲綢之路的開通,老爺子親自交易回來鴉片五千斤,阿拉伯戰馬五百匹,還帶回了不少泰西的文學作品。

此次回來之後,便準備安心的抱孫子,不在跑了,所有的貿易,都交給年輕人處理。在張不凡的勸說下,該退休的退休,該種地的種地,如今除了個別的武將之外,綏德衛基本上是年輕人的天下。

李棟洗洗手,便吩咐逐漸趕過來的諸位落座。

在李棟周圍依次坐著三位文士,分別是軍師張不凡,夫子吳又可,府谷縣王煥仁,他們是李棟身邊的主要文人。其中張不凡當然不讓的坐在李棟左手邊。

張不凡雖然只是個秀才,經學一般,詩才一般,但是確實是綏德衛少有的讀書人,而且跟隨李棟以來,兢兢業業,立下汗馬功勞,深得李棟信任。

王煥仁雖然是新來的文人,但是卻對整個綏德衛有大功,所以也與其他二位文人並列。此人才華突出,做事穩重,是難得的事務性人才。

相比之下,吳又可夫子卻顯得很特別,往日裡教書育人,發福了不少,人又長得清秀,又不肯下地,穿著儒衫漿洗的很是乾淨。

今日李棟召集三大謀主的目的就是商談:關於黃臺吉提出的以巨資換取俘虜的問題。

“幸好主公沒有聽我之言,不然哪裡有今日大勝。”張不凡看向李棟,感嘆的說道。

“不然,如果沒有軍師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給李棟提供穩定後方,勝敗與否,還未可知。”李棟清醒的說道。

王煥仁既然加入綏德衛,也便不再生疏,“老大人說的也不盡錯誤,此次作戰,如非天助,降暴雨一夜,勝負確實難以預知。”

“一飲一啄,皆爲天定。”就連話少的吳又可,也讚歎的說了一聲。

當日戰勝豪格,趕跑剩餘的騎兵,衆人休息一晚,第二天便拔營撤退,爲了不讓黃臺吉偵查得知動向,專門找了幾百頭馬,拉著石頭,讓夜不收趕著專門走大道,留下車轍印記,並一路埋下鍋竈,引誘黃臺吉追兵,而自己則率大部隊,安然撤回了綏德衛。

回到綏德衛之後,才知道衆多義軍已經流竄到山西的事情,而神一魁、王嘉胤也紛紛戰死,讓李棟很是感傷。

如今楊鶴被抓,整個山西呈現出洪承疇一家獨大的趨勢,作爲洪承疇的老敵人,綏德衛也不得不防備。

王煥仁建議李棟偷襲西安,假義軍之名滅掉洪承疇,然後掃清陝西義軍勢力,西擴土地,得甘肅,取兩省之地,然後徐徐圖之,若天下有變,進可爭霸天下,退可安枕無憂。

對於王煥仁的建議,反應最爲強烈的便是吳又可,畢竟作爲明臣,心中對大明朝心存僥倖,便說道,“皇明二百餘年江山,深得民心,此舉形同造反,甚不可取。況且綏德衛與後金、林丹汗之間多有爭執,正值多事之秋,不宜再樹強敵。”

張不凡也點點頭說道,“此言有理,如今大明朝雖然暮氣沉沉,但是氣數未盡,義軍幾十萬大軍,在官軍的圍攻下,依然土崩瓦解,逃竄山西,我綏德衛兵少,若行此舉,如同束甲之肥豚,亦被宰殺爾。”

“洪承疇爲人有韜略,且行事狠辣,若不趁其兵疲將少,奪三秦之地,只怕日後待其休養生息,想奪而不能也。”見其他兩位謀主都反對,王煥仁也知道自己激進了一些。

李棟點點頭,安慰道,“王公遠見卓識,洪承疇卻爲我綏德衛生死之敵,但皇明待我有恩,我若取三秦之地,名不正言不順,此乃背信棄義之人,不可取也。況崇禎皇帝,勤政愛民,或有改天換日之能。”

“人老不死爲賊,國老不死爲禍。大明朝如果再有幾百年江山,這天地百姓就都餓死了,我寧願崇禎皇帝,是一木匠。主公深明大義,寬厚待人,有王者之風,不該對大明抱有幻想。”王煥仁苦苦勸說道。

“王大人此言差矣。”吳又可見王煥仁喋喋不休,心中甚是不滿,正準備駁斥幾句。

李棟不言,張不凡卻很是惱怒,繃著臉呵斥道,“凡是主公自有定奪,喋喋不休,成何體統。”

二人面色一暗,張不凡出身一般,卻素有聲望,兩個人都不願意與之結仇,所以便不再言語。

李棟微微笑道,“都是自家之人,何必因爲小事爭吵,綏德衛發展迅速,蛇吞三秦之地,太爲困難,況且黃臺吉對綏德衛虎視眈眈,先把眼下的事情解決再說。諸位對於和談有什麼看法。”

張不凡點頭說道,“和談是假,麻痹是真,多半是想接回賊酋,與我軍決戰。”

“此正合我意。”李棟笑道。

“黃臺吉文韜武略,素有才能,領十萬大軍,怕我軍難以抵抗。”吳又可苦著臉說道。

“若是真的作戰,我有長城,黃臺吉也難以拿下。”李棟迴應道。

“怕站在僵持,誤了農事。”張不凡繼續說道。臉上帶著憂色,他是政務院總理,負責綏德衛的政務,心中最爲擔憂。

“不會,最多八月下,黃臺吉必然撤兵。”李棟自信的說道。

“主公計將安出。”三位謀主好奇的問道。

“呵呵。”李棟卻是搖搖頭,沒有多說。

第307章 聞香夫人又是誰(二)第420章 一個能打的都沒有第417章 王啓年的無恥戰法第79章 所見所聞第368 殺李九成第75章 銃滅韃子第三百九十劉章 老俠客的引蛇出洞第741章 京師守衛戰第421章 首功第185章 老謀深算第1章 重生土匪第710章 炮擊第589章 互相算計第597章 好人做到底第755章 初次交鋒第272章 巔峰對決(四)第526章 全軍投降第30章 政策初定第545章 揣摩聖意第275章 老百姓的逆襲(一)第624章 襄陽(二)第608章 再次清君側第515章 西域共主第38章 傳授槍法第408章 好漢經不過三泡希第231章 與世長辭第258章 大災之後有大治(八)第643章 王爺失蹤第664章 血戰,保衛蘄州(一)第732章 崇禎被劫持第599章 輿論戰第547章 李衛的反應第578章 妙計安天下第82章 武器貿易第360章 殺威棒第687章 匆匆離去心意寒第92章 虐待俘虜第100章 甘心爲狗第245章 斬獲頗豐第271章 巔峰對決(三)第134章 白蓮陰謀第350章 化名李義的吳福第436章 換將第496章 較量開始第199章 元氣大傷第650章 草原不寂寞第209章 飛來一劍第654章 福王好吃不第270章 巔峰對決(二)第752章 戰爭將起第538章 火炮對戰(一)第201章 母子相認第370章 少年遊第721章 皇族供奉第147章 無雙姑娘第131章 城破人亡第713章 戰事焦灼第494章 跪下認錯第305章 聞香夫人又是誰(一)第727章 不仁不義第684章 秦軍來援第292章 所見所聞(二)第345章 老軍師執馬第741章 京師守衛戰第742章 停歇第449章 邪惡的詛咒第413章 龍陽之好第413章 龍陽之好第725章 再上沙場第343章 球賽進行時第34章 各隊相競第700章 借兵韃子第596章 斬斷情絲第564章 奧斯曼帝國新的皇帝第173章 任君採拮第371章 楊嗣昌第653章 苦勸無果終成囚第280章 建功立業之日(三)第579章 引君入甕第618章 商務洽談會(二)第336章 後手不斷第518章 初次交鋒第544章 崇禎的疑惑第492章 心不服口不服第9章 陣前殺敵第588章 讓崇禎開心的事情第93章 壯士斷腿第392章 公主第599章 輿論戰第747章 朱微娖深陷重圍第7章 火速救援第63章 銃兵新訓第39章 寒冬不停第171章 月夜佳人第461章 有女楊氏第110章 約定決戰第554章 李棟消失第197章 雪夜愛殺人第99章 落鳳谷前第87章 北擊東虜
第307章 聞香夫人又是誰(二)第420章 一個能打的都沒有第417章 王啓年的無恥戰法第79章 所見所聞第368 殺李九成第75章 銃滅韃子第三百九十劉章 老俠客的引蛇出洞第741章 京師守衛戰第421章 首功第185章 老謀深算第1章 重生土匪第710章 炮擊第589章 互相算計第597章 好人做到底第755章 初次交鋒第272章 巔峰對決(四)第526章 全軍投降第30章 政策初定第545章 揣摩聖意第275章 老百姓的逆襲(一)第624章 襄陽(二)第608章 再次清君側第515章 西域共主第38章 傳授槍法第408章 好漢經不過三泡希第231章 與世長辭第258章 大災之後有大治(八)第643章 王爺失蹤第664章 血戰,保衛蘄州(一)第732章 崇禎被劫持第599章 輿論戰第547章 李衛的反應第578章 妙計安天下第82章 武器貿易第360章 殺威棒第687章 匆匆離去心意寒第92章 虐待俘虜第100章 甘心爲狗第245章 斬獲頗豐第271章 巔峰對決(三)第134章 白蓮陰謀第350章 化名李義的吳福第436章 換將第496章 較量開始第199章 元氣大傷第650章 草原不寂寞第209章 飛來一劍第654章 福王好吃不第270章 巔峰對決(二)第752章 戰爭將起第538章 火炮對戰(一)第201章 母子相認第370章 少年遊第721章 皇族供奉第147章 無雙姑娘第131章 城破人亡第713章 戰事焦灼第494章 跪下認錯第305章 聞香夫人又是誰(一)第727章 不仁不義第684章 秦軍來援第292章 所見所聞(二)第345章 老軍師執馬第741章 京師守衛戰第742章 停歇第449章 邪惡的詛咒第413章 龍陽之好第413章 龍陽之好第725章 再上沙場第343章 球賽進行時第34章 各隊相競第700章 借兵韃子第596章 斬斷情絲第564章 奧斯曼帝國新的皇帝第173章 任君採拮第371章 楊嗣昌第653章 苦勸無果終成囚第280章 建功立業之日(三)第579章 引君入甕第618章 商務洽談會(二)第336章 後手不斷第518章 初次交鋒第544章 崇禎的疑惑第492章 心不服口不服第9章 陣前殺敵第588章 讓崇禎開心的事情第93章 壯士斷腿第392章 公主第599章 輿論戰第747章 朱微娖深陷重圍第7章 火速救援第63章 銃兵新訓第39章 寒冬不停第171章 月夜佳人第461章 有女楊氏第110章 約定決戰第554章 李棟消失第197章 雪夜愛殺人第99章 落鳳谷前第87章 北擊東虜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交城县| 宁武县| 教育| 如东县| 慈溪市| 招远市| 金坛市| 临夏县| 和政县| 嵩明县| 汉川市| 波密县| 兴城市| 南充市| 南昌市| 莱芜市| 板桥市| 藁城市| 潼南县| 曲水县| 手机| 海丰县| 镇巴县| 聂荣县| 灵丘县| 洛扎县| 锡林浩特市| 凤台县| 苗栗县| 仁怀市| 郯城县| 南昌市| 天台县| 苗栗市| 衡水市| 安仁县| 新泰市| 繁昌县| 华坪县| 福建省| 揭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