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496【治國便是治民】

王淵只親自推舉了宋滄,讓這個楊廷和的門生,接替擔任光祿寺卿。

至於自己人,爲了避嫌,王淵沒有開口。

但擼下去那麼多人,自然要趁機安排親信,閣臣王瓊會幫忙推薦的。畢竟當初陸完案鬧那麼大,王瓊捲入其中,王淵可是站出來死保,二人早就因此綁在一起了。

不僅如此,王淵既然擔任禮部尚書,而且還早早授了個太子賓客,還一直在做太子的老師,滿朝上下都知道他是未來首輔。

而未來首輔,現(xiàn)在就組建班底也不算過分。

只要不胡亂提拔昏庸之輩,清正剛直的吏部尚書廖紀,也願意爲王淵開一些綠燈。

跟楊廷和、樑儲、江彬等人得勢時的提拔親信相比,王淵已經(jīng)很剋制了,這回有如下安排——

貴州老鄉(xiāng)兼鄉(xiāng)試同年田秋,擢升太常寺右少卿。

順天府尹嚴嵩,轉(zhuǎn)升戶部右侍郎。

在江西清田,得罪無數(shù)文官的陳雍,已經(jīng)被皇帝貶官數(shù)年,現(xiàn)在官復(fù)右副都御使,前去巡撫剛設(shè)立的大寧都司。

在杭州府主動清田,並於正德南巡途中,悄悄歸附王淵的留志淑,被招到京城擔任鴻臚寺卿。

至於輾轉(zhuǎn)各地,到處清田改革的桂萼和常倫,雙雙被提拔爲知府。他們兩個適合衝鋒陷陣,調(diào)回京城反而不美,需走地方實幹官員的路子。

跟王淵一起去浙江開海的張鉞,堪稱簡配版海瑞,這次被提拔爲湖廣右參議。

曾在經(jīng)筵上怒罵皇帝昏君的何瑭,幾個兒子都是王淵的學(xué)生,如今擢升山西提學(xué)使。

王陽明的至交好友湛若水,提拔爲順天府丞(正四品)。

王陽明的弟子兼好友方獻夫,提拔爲禮部右侍郎。

物理學(xué)派弟子、主編《正德新曆》的鄭善夫,提拔爲鴻臚寺左少卿。

山東行太僕寺卿,兼遼東苑馬寺卿凌相,召回京城轉(zhuǎn)升通政使(就實權(quán)而言? 算明升暗降,但通政使只是再次升遷的跳板)。

另外? 王淵的幾位同科、十多位弟子,也不同程度獲得升遷。

差不多就是這些,而作爲政治交換? 楊廷和、王瓊的門生,也大量安插到太常寺、光祿寺和鴻臚寺。

刑部是楊廷和的大本營? 兵部是王瓊的大本營,吏部是楊一清的大本營? 王淵暫時是不能去動的。

比如大理寺? 雖然不是隸屬於刑部,卻受刑部的影響很深。王淵的好友、靳貴的女婿金罍,如果想繼續(xù)留任大理寺,那還得慢慢熬資歷升遷。

可惜,皇帝不準黃珂和李鐩辭職。

否則的話,王淵就算不要臉皮,也會推薦自己的兩位老師? 讓王陽明接任戶部尚書、席書接任工部尚書。

有一個禮部尚書的身份,還是皇帝寵信的文臣? 辦起事來太方便了。王淵一直在努力控制自己? 儘量別幹排除異己的事情? 因爲權(quán)力總是容易讓人迷失。

……

文華殿。

太子已經(jīng)十歲? 長得愈發(fā)像朱厚照小時候,並且性格也是如出一轍? 活潑好動? 時不時搞各種小動作。

楊廷和也是太子的老師? 生怕太子變成另一個正德。他不但嚴加約束太子,還死盯著太子身邊的太監(jiān)? 免得今後又冒出劉瑾之輩。

也因此,太子對楊廷和又敬又怕,而且害怕更多一些。

相較而言,王淵這位老師就很親切了。

今天主講《貞觀政要》,這本書與《資治通鑑》,是明代太子教育的主要教材。不過嘛,歷史上由於嘉靖和朝臣對魏徵的評價不同,《貞觀政要》遂被嘉靖皇帝給移除了——這事兒幹得非常荒唐!

席書的弟弟席春,被王淵推薦爲太子侍讀官,他領(lǐng)班朗誦《貞觀政要·納諫篇》便退下。

第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李世民召黃門侍郎王珪宴飲,身邊有廬江王的愛妾在伺候。

李世民指著那美人說:“廬江王荒淫無道,殺了此女的丈夫?qū)⑵鋪谞懠河小1┡爸翗O,又如何不滅亡呢?”

王珪一番說辭,又引用《管子》典故,說郭國的滅亡,是國君喜歡好人而厭惡壞人。

李世民不解,問道:“喜歡好人,厭惡壞人,這是明君啊。”

王珪解釋:“喜歡好人不能用,厭惡壞人不能棄,因此國滅。”

這是暗諷李世民,明知廬江王殺夫奪妻不應(yīng)該,自己卻殺了廬江王奪其美妾。李世民醒悟過來,立即把這個美人送回親族。

“太子可聽懂了?”王淵問。

朱載堻說:“似乎懂了,是說明白道理之後,就要按照道理去做,不做就等於沒明白。”

王淵笑道:“殿下聰慧。“

朱載堻說:“這段時間,我聽聞許多言官奏事,父皇爲何不懲處那些貪官呢?”

王淵說道:“貪官是殺不完的,太祖之朝,貪幾十兩銀子,就要剝皮實草。如此嚴酷,貪官照樣不絕,當時讀書人又少,太祖只能讓犯事的貪官,戴著枷鎖辦公,甚至是戴著枷鎖審問犯人。”

“爲何會如此?”朱載堻非常驚訝。

王淵解釋道:“因爲官員俸祿太少,只能養(yǎng)活家人。如果再想大吃大喝,聽曲遊玩,甚至是蓄養(yǎng)奴僕、迎來送往,那麼俸祿就大大不夠,他們必須貪污纔能有銀子。陛下和太子,能沒有宮女和太監(jiān)伺候嗎?”

朱載堻想了想,搖頭說:“不能。”

王淵笑道:“官員也是人,也想享受。陛下和太子,平日裡缺不得太監(jiān)和宮女,那些官員也缺不得家僕和丫鬟。俸祿不夠,就只能貪。”

朱載堻說:“那豈不是滿朝貪官?”

王淵搖頭:“清官也有。一種能夠忍耐,過清貧苦日子;一種出身富家,有家中財產(chǎn)供養(yǎng);一種如臣這般,自己派人經(jīng)商致富。”

朱載堻半懂不懂,問道:“哪種官更好?”

“殿下,你是太子,你不能只分好壞,”王淵說得更直接透徹,“清貧之官,對朝廷來說是恥辱。爲何要讓清官過苦日子?這不是昭告天下,做清官只能吃苦,做貪官才能享福嗎?天下人皆嫌貧愛富,這豈非讓天下人都學(xué)著做貪官?”

“好像,是這樣,”朱載堻問,“如何才能讓清官也享福?”

王淵笑道:“給天下官員加俸,至少要讓清官不缺衣少食,讓他們能承擔基本的開銷。但天下官員何其多也,一旦加俸,國庫恐難承受,因此就必須增加歲入。增加歲入,不能從老百姓身上搜刮,否則必然沸反盈天。”

朱載堻問:“那該怎樣增加歲入?”

王淵說道:“一可從海外獲取,二要清查田畝、改革弊政。”

朱載堻說:“從海外獲取我知道,探海伯就帶回許多金子。清查田畝是什麼意思?”

王淵解釋:“這就要從第二種官說起。爲何做官之後,家族就能興盛富裕起來,能在家鄉(xiāng)積攢出無數(shù)土地?這種官自己不貪,家人卻仗著權(quán)勢,不斷侵佔鄉(xiāng)里土地。如果只是侵佔還罷了,他們只侵田不納稅,這就讓朝廷的賦稅不斷縮減。因此要時常清田,別讓士紳隱匿土地,讓他們跟百姓一樣納稅。”

朱載堻說:“朝廷都不清田的嗎?”

王淵說道:“朝廷會定期清田、清丁(人口普查),但都流於形式。就拿清丁來說,太祖規(guī)定十年一查。可有些地方的官員,卻把以前的報上來,十年時間竟然不增一人、不減一人。”

“這是把朝廷當傻子嗎?”朱載堻難以置信。

王淵笑道:“足見清丁是有多敷衍,有些地方官連糊弄功夫都懶得做。”

朱載堻說:“如此看來,還是經(jīng)商致富的官員最好,又能過好日子,又不佔用國家賦稅。”

“非也,”王淵搖頭說,“官員是不得經(jīng)商的,臣讓家僕經(jīng)商,嚴格而言已經(jīng)壞了祖制。但天下官員皆如此,否則就難以爲生。臣能經(jīng)商致富,是用物理學(xué)知識革新機器。許多官員經(jīng)商可並非這樣,他們仗著權(quán)勢做生意,從而躲避應(yīng)繳的商稅和關(guān)稅。又或者倒賣鹽引、茶引,甚至乾脆弄來鹽引、茶引,讓自己的人去做生意。這還罷了,甚至有的官員,直接強買強賣。”

朱載堻糊塗了:“聽了先生這席話,怎麼天下官員都壞得很?”

王淵說道:“殿下,你不能論好壞。有些官員雖然小貪,卻能爲國任事,那就可以暫時用之。否則揪著私德不放,就會導(dǎo)致大家偷偷貪污,卻沒人敢站出來做事了。屆時,衆(zhòng)正盈朝,卻無可用之人。”

朱載堻更糊塗:“那我該怎麼做?”

王淵說道:“衡量得失。殺一人可謝天下,大賢亦殺之;用一人可利社稷,大奸亦用之。君王權(quán)術(shù),不過如此。但是,當知民爲本,一切都要以興民、利民爲原則。若老百姓沒法過日子,這大明就成了無根之萍、無本之木!”

朱載堻笑道:“我知道了,唐太宗說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王淵強調(diào):“殿下當分清楚誰是民。許多官員彈劾什麼‘民怨沸騰’,他們說的其實是‘士紳沸騰’。士紳,不是真正的民,億兆黎民百姓,纔是真正的民。就像一支軍隊,將帥、軍官固然不可或缺,但若只有將,卻沒有兵,怎麼能夠打仗?”

朱載堻問:“那我該怎麼做?”

王淵說道:“好比領(lǐng)軍作戰(zhàn)。殿下應(yīng)當懂得統(tǒng)治將帥,讓將帥約束指揮軍官,最終目的是要讓普通士卒吃飽穿暖,讓普通士卒身強體壯,這樣才能士氣旺盛能打仗。一旦士卒吃不飽、穿不暖,過日子都艱難,這樣的軍隊就算將官忠心耿耿、驍勇無雙、智計百出,又如何敢送去戰(zhàn)場?治國,便是治民;治軍,便是治兵。”

635【京城治安】733【給神廟娶親?】112【收禮】752【開元4244年】626【百年之法】236【一言不合就抄家】606【只要儒家,不要儒教】734【立國之戰(zhàn)】(爲盟主“提菩樹無”加更)539【誰比誰先死】014【鐵骨錚錚沈復(fù)璁】699【搶人開溜】440【遼東】048【王氏土司】535【財寶與美人】705【傳道】【王朝末路——三百多年的大明還不知足?】603【張璁發(fā)威】583【又是金礦!】291【偷得浮生半日閒】152【官軍都是弱雞】062【故人東去】632【印度來了留學(xué)生】710【立言】400【若虛禪師】571【駙馬都尉】446【背叛】429【專業(yè)人士】699【搶人開溜】634【宇宙大戰(zhàn)】422【太子師】635【京城治安】684【半月戀情】547【八省旱災(zāi)與稅制改革】085【進京趕考】575【賢相與盛世?】324【無極斬】426【老狗】305【報喜】616【火燒孔廟】002【土匪式拜師】167【啥都要自己動手】063【明朝商稅超低的】187【皇帝新寵】454【準備收拾蔡裕】568【Cosply】284【大婦的度量】065【莽頭殺神】368【氣人皇帝】736【突襲】756【直取敵巢】553【商人和賤民】124【一往無前】274【陽奉陰違與討價還價】594【誰是我爸爸?】064【糟心的旅程】305【控制杭州】366【一代英主窩囊死】286【鄭和航海圖】286【鄭和航海圖】605【王孔聯(lián)姻如何?】351【王二出征】069【青雲(yún)街】729【歸化與賜姓】555【皇帝憋出的大招】254【兵臨哈密】588【改革亦爲復(fù)古】519【氣學(xué)宗師】767【真正的天朝盛世】101【末世之象】251【非我族類?】417【馬六甲協(xié)定】326【殘忍陋習】090【奇門兵器】422【太子師】193【江彬就是個擋箭牌】540【中央歲入破千萬】642【對徐達後人開刀】127【反賊主力又要跑路】637【加速改革】519【氣學(xué)宗師】360【英明無雙朱厚照】314【自投羅網(wǎng)】609【縣衙殺人,府衙留頭】276【喜脈】188【一得一失】024【忍辱負重】416【魔鬼之船】150【恐非良配】501【兵變】664【大明欽賜葡萄牙國王金印】423【大炮就是禮】113【瓊林宴】005【以理服人】【朝鮮——大明的反面教材】033【兵災(zāi)】164【女流氓】521【火車與鐵路】074【同科四舉,一寓三元】682【翩翩佳公子】120【破天荒】
635【京城治安】733【給神廟娶親?】112【收禮】752【開元4244年】626【百年之法】236【一言不合就抄家】606【只要儒家,不要儒教】734【立國之戰(zhàn)】(爲盟主“提菩樹無”加更)539【誰比誰先死】014【鐵骨錚錚沈復(fù)璁】699【搶人開溜】440【遼東】048【王氏土司】535【財寶與美人】705【傳道】【王朝末路——三百多年的大明還不知足?】603【張璁發(fā)威】583【又是金礦!】291【偷得浮生半日閒】152【官軍都是弱雞】062【故人東去】632【印度來了留學(xué)生】710【立言】400【若虛禪師】571【駙馬都尉】446【背叛】429【專業(yè)人士】699【搶人開溜】634【宇宙大戰(zhàn)】422【太子師】635【京城治安】684【半月戀情】547【八省旱災(zāi)與稅制改革】085【進京趕考】575【賢相與盛世?】324【無極斬】426【老狗】305【報喜】616【火燒孔廟】002【土匪式拜師】167【啥都要自己動手】063【明朝商稅超低的】187【皇帝新寵】454【準備收拾蔡裕】568【Cosply】284【大婦的度量】065【莽頭殺神】368【氣人皇帝】736【突襲】756【直取敵巢】553【商人和賤民】124【一往無前】274【陽奉陰違與討價還價】594【誰是我爸爸?】064【糟心的旅程】305【控制杭州】366【一代英主窩囊死】286【鄭和航海圖】286【鄭和航海圖】605【王孔聯(lián)姻如何?】351【王二出征】069【青雲(yún)街】729【歸化與賜姓】555【皇帝憋出的大招】254【兵臨哈密】588【改革亦爲復(fù)古】519【氣學(xué)宗師】767【真正的天朝盛世】101【末世之象】251【非我族類?】417【馬六甲協(xié)定】326【殘忍陋習】090【奇門兵器】422【太子師】193【江彬就是個擋箭牌】540【中央歲入破千萬】642【對徐達後人開刀】127【反賊主力又要跑路】637【加速改革】519【氣學(xué)宗師】360【英明無雙朱厚照】314【自投羅網(wǎng)】609【縣衙殺人,府衙留頭】276【喜脈】188【一得一失】024【忍辱負重】416【魔鬼之船】150【恐非良配】501【兵變】664【大明欽賜葡萄牙國王金印】423【大炮就是禮】113【瓊林宴】005【以理服人】【朝鮮——大明的反面教材】033【兵災(zāi)】164【女流氓】521【火車與鐵路】074【同科四舉,一寓三元】682【翩翩佳公子】120【破天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城市| 海宁市| 永新县| 洪泽县| 隆化县| 云阳县| 泰顺县| 镇沅| 汽车| 鹤壁市| 金秀| 海伦市| 广汉市| 满城县| 义马市| 栖霞市| 舒城县| 闽侯县| 穆棱市| 启东市| 义乌市| 确山县| 比如县| 汤阴县| 静乐县| 五家渠市| 泽普县| 神农架林区| 平山县| 三原县| 清镇市| 禹州市| 读书| 龙海市| 吴堡县| 沂源县| 尼木县| 中宁县| 成武县| 武清区| 天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