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112【收禮】

旅店,客房。

周衝已經(jīng)搞得滿頭大汗,他今天沒幹別的,就是迎來送往收禮而已。

甚至,金罍的書童都被借來幫忙,因爲周衝一個人忙回過來。

至於跟那些送禮的客人交流,當然是王淵親自出馬,反正認識的或不認識的,王淵都以禮相待不得罪。

傍晚終於稍微消停,周衝前來稟報:“二哥,一共收到現(xiàn)銀四百六十兩,另有財貨若干。其中晉商席家出手最大方,派人送來一百兩銀子,還有一方上好的硯臺。那個壽寧侯張鶴齡真不是東西,我們把賊寇殺跑,給他保住幾大車財物,他居然都不遣人過來道賀。”

王淵一邊奮筆疾書,一邊問道:“每個送禮的,都記錄下來了吧?”

“記好了,不敢弄錯。”周衝笑道。

王淵寫了幾十封信,都裝在信封裡放好,遞給周衝說:“明天麻煩你跑幾趟,按照送禮名單全部回信。另外,財貨全部拿去當鋪死當,當票務(wù)必要收好。”

“二哥這是要做什麼?”周衝不解道。

王淵懶得解釋:“過幾天你就知道了。”

王淵想幹啥?

當然是把收到的財貨都捐出去,良鄉(xiāng)縣不是有個鎮(zhèn)子,被賊寇一把火燒了嗎?把銀子扔給良鄉(xiāng)知縣,讓他妥善用於難民安置工作。新科狀元的禮金銀子,諒那知縣也不敢貪污,因爲這銀子貪起來燒手。

王淵也不敢拿,就因爲燙手。他知道自己被點爲狀元,已經(jīng)得罪了許多人,保守起見,還是不留下任何把柄爲好——雖然這種收禮屬於常態(tài),連言官們都懶得管,當官的誰還不收禮啊?

把事情交代完畢,王淵又拿起那份送禮名單,好奇道:“這個姓席的晉商,出手也太大方了吧,非親非故居然送我一百兩銀子。”

“我也不知,聽說是蒲州商人。”周衝說道。

山西蒲州有三大豪商,一爲王家,二爲張家,三爲席家。

王張兩家底蘊深厚,出過許多官員,而且互相聯(lián)姻。

席家卻是近二十年冒頭的,論及浮財甚至比張王兩家更多,但席家子弟沒出啥大官,幹什麼事全靠銀子開路。甚至專門在京城安排有人,給每科一甲進士送禮,同時還給那些庶吉士送禮。

不爲別的,結(jié)個善緣而已,說不定哪天就用上了。

不但給官員送錢,席家還在蒲州修橋鋪路、賑濟貧苦,反正社會聲譽非常好。

至於真實情況如何,那只有鬼知道。

史書上這樣記載席銘:“初時學(xué)舉子業(yè)不成,又不喜農(nóng)耕,曰:丈夫茍不能立功名世,仰豈爲汗粒之偶,不能樹基業(yè)於家哉!於是歷吳越、遊楚魏、泛江湖,撤遷居積,起家鉅萬金,而蒲大家必曰南席雲(yún)。”

“咚咚咚!”

敲門聲突然響起。

王淵放下禮單,問道:“何人?”

門外之人說:“我奉主人之命,來給今科狀元王相公道賀。”

王淵使了個眼色,周衝立即去開門。

來者捧著一個盒子,雙手奉到王淵跟前:“區(qū)區(qū)薄禮,不成敬意,還請狀元郎收下。”

王淵隨手接過,打開盒蓋一看,整整躺著兩層銀錠,每層有二十錠銀子。

“二百兩,好大的手筆,不知貴主人是誰?”王淵玩味笑道。

來者抱拳說:“寧王。”

當然就是歷史上造反那個寧王,從正德六年到正德九年,寧王派人在京城送了足足三年禮。內(nèi)閣重臣、六部大佬、要害官員、以及每科一甲進士,幾乎全都被寧王送了個遍,據(jù)說前後加起來行賄上萬金。

等王陽明把寧王擒住,搜出寧王府的送禮單,內(nèi)閣首輔楊廷和赫然在列。

“禮我收下了,”王淵笑道,“且稍待,我給寧王回一封信。”

信件內(nèi)容大致如下:“我與寧王素味平生,驟得如此大禮,不勝惶恐。長者賜不敢辭,因此我斗膽把禮金收下。正好良鄉(xiāng)縣有一村鎮(zhèn)被賊寇燒燬,我現(xiàn)在自作主張,將寧王送來的二百兩銀子,都捐給遭受兵災(zāi)的百姓重建家園。”

王淵直接將信箋遞過去,來者當場把信看完,頓時哭笑不得,朝王淵抱拳告辭。

王淵又寫一封信給良鄉(xiāng)知縣高迪,把高縣令好好吹捧一番,又說自己收到許多禮金,不知該做什麼用途,因此捐給難民重建家園。小鎮(zhèn)重建之後,請高縣令寫一篇文章,並將送禮者的名字都刻在石碑上。

屆時,寧王的名字,必然排在碑文第一位。

簡直完美。

寧王的禮物,不收不行。

之前所說的那個老陰比,即禮部尚書費宏,就是料中寧王必反,因此堅決不肯收禮。結(jié)果被寧王嫉恨,勾結(jié)錢寧將其罷官。在費宏丟官回鄉(xiāng)的半路上,寧王就舉兵造反了,費宏跑去聯(lián)絡(luò)王陽明,協(xié)助王陽明將寧王給逮住。

王淵無所謂啊,誰送禮他都收,轉(zhuǎn)手再捐給百姓,反正不進自己的腰包便是。

剛把寧王的人送走,金罍又來敲門。

“若虛,京城有些風(fēng)言風(fēng)語,都是關(guān)於你的。”金罍提醒道。

王淵問道:“都說我什麼?”

金罍說道:“倖進狀元。說你因殺賊事,獲得皇帝青睞,實則連一甲都進不了。”

“哈哈哈!”

王淵大笑三聲:“如果這都是倖進,那他們也去殺賊啊?我又不攔著。”說著,王淵又問,“沒拿我的殿試文章說事兒?”

“你殿試文章寫了什麼?”金罍反問。

“沒什麼,瞎寫的。”王淵不談此事。

那篇文章看似危險,其實根本就無所謂。誰沒有過匡扶蒼生的熱血幻想,誰沒有過少年意氣的荒唐文章?而且那時策試卷,只要不犯朝廷忌諱,隨便寫什麼都可以,沒人會在意的!

除了攤丁入畝之外,王淵文章裡的其他內(nèi)容,全都有朝中大臣提出過,甚至是真正著手實踐過。

張居正的一條鞭法,開創(chuàng)者名叫桂萼,今天早上跟王淵一起成爲進士。桂萼在嘉靖年間,就已經(jīng)不顧他人反對,率先實行一條鞭法,還不照樣能當上內(nèi)閣重臣?

別以爲文官都是廢物,甚至包括楊廷和在內(nèi),其實都想改革弊政,只是不敢太過折騰而已。

閱卷官集體反對王淵當狀元的真正原因有三:

第一,王淵的策試文章不合規(guī)制。應(yīng)該從道德、歷史、禮制、大義等方面入手,總體而全面的進行闡述,即所謂以古觀今、高屋建瓴。而不是像王淵那樣,逐條逐條的探討實際問題,這種問題,沒當過官的士子說不清楚。

第二,楊慎的策試文章寫得太好了,不點爲狀元簡直沒天理。

第三,朱厚照表現(xiàn)得太激動,非要拆卷找王淵的名字。再結(jié)合朱厚照以往的劣跡,閱卷官們害怕王淵被列入一甲進翰林院,成爲皇帝身邊的倖進之臣。朱厚照越是喜歡誰,他們就越不能讓這人進翰林院,這是擾亂官場秩序的大忌!

第三個原因似乎匪夷所思,其實最關(guān)鍵!

朱厚照現(xiàn)在還只是瘋狂提拔太監(jiān)和錦衣衛(wèi),文官們當然管不了。若王淵進入翰林院,必然被朱厚照瘋狂提拔,這是皇帝把手伸進了文官系統(tǒng)。

一旦王淵倖進成功,必然有其他文官有樣學(xué)樣,大臣們?nèi)绾尾幌氤迷缙肋@種苗頭?

以朱厚照的胡來,信不信王淵幾年之後,就有可能當上三品官。反正大臣們對此深信不疑,畢竟朱厚照提升錦衣衛(wèi)千戶、百戶,那都是幾十上百人搞批發(fā)的。

因此,只要不讓王淵進一甲,又在館選時把王淵刷掉,那就隨便朱厚照怎麼搞。即便朱厚照腦子抽風(fēng),一年時間升王淵當三品官,那都無所謂,非翰林不入內(nèi)閣嘛,不會對朝廷秩序形成實質(zhì)性威脅。

大臣們防的不是王淵,防的是皇帝!

一個新科進士而已,還沒資格進入重臣們的視線。

這個道理,當天在場的閱卷官都懂,瞭解真相的王陽明也懂。

等瓊林宴之後,王淵就要去拜謝恩師。到時候,王陽明肯定會給弟子支招,勸王淵進入翰林院之後,尋找各種機會請求外放做地方官。

只要王淵離開中央,離開朱厚照,大臣們對他的敵視將自動消失。

595【公主與駙馬】271【執(zhí)敵酋問罪於君前】505【叛亂遍地】299【入幕之賓】608【濟世派】366【一代英主窩囊死】073【鬧五魁】208【一堆主事】741【好巧,你也來攻城啊?】301【另有所圖】053【病來病去】276【喜脈】254【兵臨哈密】380【太皇太后死啦】051【山歌】152【官軍都是弱雞】549【天竺棉會】468【老楊又在算計】221【貴州開科】520【理一分殊】665【個位數(shù)傷亡的滅國之戰(zhàn)】494【幹臣王二郎】620【致命一擊】006【優(yōu)等生待遇】476【王子復(fù)國記之一】366【一代英主窩囊死】567【搞心態(tài)】149【會哭的孩子有奶喝】300【強拆隊】169【二楊之爭】【日本——寧爲太平犬】056【心學(xué)初興】744【滅國如兒戲】208【一堆主事】683【幼驥伏櫪,志在四海】209【青樓貞女】278【西域後事】632【印度來了留學(xué)生】507【各有活法】535【財寶與美人】247【熱氣球】047【義軍無義】239【昏官?好官?】637【加速改革】272【西域來朝】688【去殷洲!】558【夜戰(zhàn)】349【提著野太刀去戶部問罪】717【呂宋小中華】(爲盟主“提菩樹無”加更)666【大明使團抵達歐洲】236【一言不合就抄家】196【居然是個愣頭青】399【文官和太監(jiān)聯(lián)手】234【倒黴王爺】269【楊廷和回京】009【要留清白在人間】063【明朝商稅超低的】474【哇,金子!】376【沒心沒肺】403【地球儀】774【七公子要結(jié)婚了】523【占城大米到了】038【戳戳戳】746【全騎兵部隊】705【傳道】334【杭州治世】770【血腥與擴張】064【糟心的旅程】282【小妾見正妻】520【理一分殊】770【血腥與擴張】683【幼驥伏櫪,志在四海】355【不得不援】063【明朝商稅超低的】165【更行更遠還生】124【一往無前】555【皇帝憋出的大招】230【臨清州】050【分贓】737【什麼是友軍?】568【Cosply】501【兵變】399【文官和太監(jiān)聯(lián)手】708【結(jié)廬而居】401【再臨杭州】693【橡膠樹】405【改良計時制度】003【民風(fēng)淳樸穿青寨】781【歐陸風(fēng)雲(yún)】602【賢王也不能逃稅啊】510【抑棉疏】778【躺平的大明皇帝】772【墨家治國?】562【拔城】551【少年英主】181【渾天如雞子】269【楊廷和回京】459【環(huán)球航海圖】654【歲入破兩千萬】
595【公主與駙馬】271【執(zhí)敵酋問罪於君前】505【叛亂遍地】299【入幕之賓】608【濟世派】366【一代英主窩囊死】073【鬧五魁】208【一堆主事】741【好巧,你也來攻城啊?】301【另有所圖】053【病來病去】276【喜脈】254【兵臨哈密】380【太皇太后死啦】051【山歌】152【官軍都是弱雞】549【天竺棉會】468【老楊又在算計】221【貴州開科】520【理一分殊】665【個位數(shù)傷亡的滅國之戰(zhàn)】494【幹臣王二郎】620【致命一擊】006【優(yōu)等生待遇】476【王子復(fù)國記之一】366【一代英主窩囊死】567【搞心態(tài)】149【會哭的孩子有奶喝】300【強拆隊】169【二楊之爭】【日本——寧爲太平犬】056【心學(xué)初興】744【滅國如兒戲】208【一堆主事】683【幼驥伏櫪,志在四海】209【青樓貞女】278【西域後事】632【印度來了留學(xué)生】507【各有活法】535【財寶與美人】247【熱氣球】047【義軍無義】239【昏官?好官?】637【加速改革】272【西域來朝】688【去殷洲!】558【夜戰(zhàn)】349【提著野太刀去戶部問罪】717【呂宋小中華】(爲盟主“提菩樹無”加更)666【大明使團抵達歐洲】236【一言不合就抄家】196【居然是個愣頭青】399【文官和太監(jiān)聯(lián)手】234【倒黴王爺】269【楊廷和回京】009【要留清白在人間】063【明朝商稅超低的】474【哇,金子!】376【沒心沒肺】403【地球儀】774【七公子要結(jié)婚了】523【占城大米到了】038【戳戳戳】746【全騎兵部隊】705【傳道】334【杭州治世】770【血腥與擴張】064【糟心的旅程】282【小妾見正妻】520【理一分殊】770【血腥與擴張】683【幼驥伏櫪,志在四海】355【不得不援】063【明朝商稅超低的】165【更行更遠還生】124【一往無前】555【皇帝憋出的大招】230【臨清州】050【分贓】737【什麼是友軍?】568【Cosply】501【兵變】399【文官和太監(jiān)聯(lián)手】708【結(jié)廬而居】401【再臨杭州】693【橡膠樹】405【改良計時制度】003【民風(fēng)淳樸穿青寨】781【歐陸風(fēng)雲(yún)】602【賢王也不能逃稅啊】510【抑棉疏】778【躺平的大明皇帝】772【墨家治國?】562【拔城】551【少年英主】181【渾天如雞子】269【楊廷和回京】459【環(huán)球航海圖】654【歲入破兩千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登县| 平山县| 辽阳市| 信宜市| 北川| 山东| 余江县| 商南县| 瑞昌市| 迁安市| 渑池县| 健康| 高密市| 阜平县| 平湖市| 女性| 云霄县| 巩义市| 米林县| 鄯善县| 仪征市| 通海县| 白河县| 南宫市| 绥棱县| 凤台县| 鹤壁市| 汉阴县| 宜都市| 石台县| 兖州市| 绿春县| 陆良县| 石门县| 正宁县| 昌吉市| 祁阳县| 大连市| 墨玉县| 瓮安县| 北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