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056【心學初興】

科試沒啥好說的,在貴州這破地方,有志於明年鄉試的生員,基本上都能通過提學官組織的科試。

自成化十年以來,貴州的舉人名額一直爲十九人。

全省應考人數頂多三四百,再加上路途遙遠且危險,能健健康康走進考場的,每屆大概三百人左右。如果再遇到山洪爆發什麼的,來往官道被堵塞,可能應考者還不足兩百人。

兩三百當中取十九人,貴州的中舉率相當之高,起碼是全國平均數的一倍以上!

如果王淵明年就參加鄉試,那他運氣更好,因爲舉人名額又要增加。

託劉公公的福,明年的中榜和北榜地區,舉人名額都將大幅度提升。因爲劉瑾自己是北方人,投效他的官員也多屬中、北榜進士,排除異己時又刻意打擊南榜進士,並有意拉攏不反對他的中、北榜進士。

多方面因素結合,劉公公做出一個瘋狂決定——

正德五年鄉試,陝西(劉瑾家鄉)舉人名額增加三十五人,從六十五直接提升到一百!山西名額增加二十五,河南和四川名額分別增加十五人、十人……貴州也跟著沾光,舉人名額增加二人。

劉公公很有手腕啊,他想把太監與文官之爭,轉化成南、北、中榜進士之爭,直接在文官集團內部搞利益分化。

於是就出現一個扯淡現象,李東陽明年幹翻劉瑾的時候,正好跟全國鄉試時間重合。等朝廷宣告新版名額作廢,大部分地區已經公佈成績,你還能剝奪那麼多新科舉人的功名?

更有趣的是,正德八年再次鄉試時,其他省份新增名額作廢,唯獨雲南和貴州保留下來,依舊沿用劉瑾規定的數額——很可能是雲貴叛亂太多,朝廷想要加強地區統治,而推行教化又屬於第一要務。

……

文明書院。

這個書院始建自元代,明初便已廢棄,永樂年間重建,到成化朝再度廢棄。

席書和毛科來到貴州之後,召來本地士紳搞衆籌,包括宋氏和安氏都有出錢,現在終於把文明書院重新建好。

可惜師資力量不足,在王陽明下山之前,只能請些老秀才當教諭。

王淵交了學費,便跟宋靈兒、劉耀祖一起進書院讀書,龍崗山諸生也全都住進書院。

飯堂。

王淵打了一碗飯回來坐下,問道:“宗魯兄,你們怎麼都不參加科試?”

陳文學笑道:“自從求學於先生門下,我等自知學問淺薄。若明年就去雲南應鄉試,來往路途要耽擱兩三個月,何不用這些時間追隨先生左右?”

好嘛,陳文學、湯冔、葉梧等人,爲了留在王陽明身邊求學,連明年的鄉試都不參加了,所以今年的科試也懶得去考。

王淵說:“前幾天科試,我發現好多陌生面孔,去年考試怎麼沒見過他們?”

越榛解釋道:“這些生員,大部分屬於官宦子弟,他們的父親在外省做官,全家都搬出去了。雖爲貴州籍學子,其實從小就在異地進學。只有參加科試,他們纔會回貴州,拿到應試資格之後便去雲南應考。”

“原來如此。”王淵恍然大悟。

葉梧無奈搖頭:“每次鄉試,貴州的舉人名額,都被這些官宦子弟佔去大半。畢竟他們讀書的地方,比貴州要文風興盛得多,土生土長的本地生員怎麼考得過?”

越榛和詹惠都不說話,因爲他們兩家,歷代就出了不少大官。

這次返鄉參加科試的異地生員,越、詹兩家就有五六個,全都是他們的親族兄弟。不出意外,明年中舉的貴州生員,至少有兩三個是這兩家的子弟。

對於本地士子而言,確實不太公平,但人家是嚴格遵守朝廷法度啊。

就拿王陽明來說,從小在北京求學,跟父親王華住在一起。如今的閣老們,大半屬於王華的翰林院同事,當年王陽明會試落第,李東陽還親自安慰過他呢。享受如此優渥的教育資源,王陽明同樣要回鄉參加科試和鄉試。

吃過早飯,王淵老老實實去讀書,他現在每天背誦十首古詩。而且不求甚解,只需懂得詩歌基本含義,又能熟練背誦即可,王陽明是在培養他的辭感。

等王淵背完一千首詩,王陽明就給他講《文心雕龍》,接著還有進階課程《文章軌範》。

《文章軌範》收錄了從漢代到宋代的六十九篇古文,其中韓愈的文章獨佔三十一篇,另有諸葛亮、范仲淹、辛棄疾、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等人的名篇。到時候,王陽明會把每一篇都拆開來講,著重分析這些文章的修辭技法。

“王二哥,你不去聽先生講學嗎?”劉耀祖問。

王淵說:“不去了,你自己去吧。”

“哦。”

劉耀祖已經從宋家搬出來,宋公子給了他十兩銀子。

至於宋公子,不但放棄了科舉志向,也放棄了繼承權(貴竹土司),選擇去宋氏族學當老師。按他的說法,宋家已經墮落腐化,不但不敢面對叛軍,還整日內鬥不休。宋公子決定從小娃娃著手,悉心教導宋家的下一代,讓宋家子弟知榮辱、懂禮節、有道德。

宋靈兒拿著一本《孫子兵法》,坐在王淵旁邊認真默讀。等她能夠整本背誦,王陽明纔會給她講解其中大義。

劉耀祖則揹著書包,來到書院的大講堂。

沈復璁也在,給席書做幕僚的同時,沈師爺還當了文明書院的教諭。

這幾天,沈師爺與王陽明聊過幾次,但話題跟學問沒啥關係。二人是同鄉,都在聊一些家鄉往事,甚至沈師爺還是王陽明父親的縣學同學——名義上的同學,並無實際交往,王華考中秀才之後,就被浙江左布政使請去當族學老師。

沈師爺對王陽明的心學不感興趣,但他要裝出感興趣的樣子,所以今天也跑來聽課。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

王陽明的肺病已無大礙,站在講臺上宣揚“致良知”理念。

剛開始,大家不覺得有何新奇,但當他講到“知行合一”,頓時就引來無數學子的興趣。同時,決定明年參加鄉試的生員,聽到一半就全都跑掉了。

王陽明根據貴州學子的實際情況,儘量把道理講得深入淺出。數日之後,他乾脆全部用俗語來講學,授課方式已經偏向於聊天談心。

程朱理學在貴州影響不大,甚至許多士子只知科舉,根本不知道理學是啥玩意兒。

對心學的接受程度,貴州士子遠高於其他省份的讀書人。再加上有提學副使席書的倡導,所有生員都來聽課,中途退出的有之,但半道加入的更多。半個月不到,王陽明的課堂聽衆已經超過二百人。

又過了一個月,王陽明只能在書院門口講課,因爲教室根本放不下那麼多人。

不僅是讀書人,就連販夫走卒,也沒事兒跑來聽課打發時間。他們或許不識字,但能聽懂王陽明的道理,這就是王陽明用俗語講學的根本目的。

兩個月之後,聽課人數達到六百人以上,書院門口的街面都站滿了。甚至有小販做起生意,挑著擔子跑來賣吃的,人們往往一邊嗑瓜子一邊聽王大爺講課。

這種講學方式,後來被泰州學派的祖師王艮所繼承。

王艮講學的巔峰,一場聽衆可達數千,而且大部分屬於普通老百姓。

不論如何,王陽明都成了貴州城的現象級人物,有點類似平民心中的學術明星。甚至發生鄰里糾紛,雙方都去找王陽明評理,王大爺經常化身爲居委會王大媽。

王陽明的忠實核心弟子,很快擴張到三十多人,形成一股年輕的學術力量。

王淵沒去聽課,依舊學習四書五經,每天練字背詩做八股,連刀法、箭法和騎術都不怎麼碰了。

544【家風】289【還得繼續求官】003【民風淳樸穿青寨】684【半月戀情】753【王驥西征】538【學霸】089【朱公子】486【龍城殲敵】377【白綾還是鴆酒?】504【就硬衝】496【治國便是治民】626【百年之法】683【幼驥伏櫪,志在四海】221【貴州開科】327【新婚禮物】769【趙貞吉遊記】064【糟心的旅程】286【鄭和航海圖】655【你他娘真是個人才】465【正德十九年春】021【亂武之輩】126【離奇戰績】(爲盟主“舟子666”加更)005【以理服人】078【鄉射禮】248【抵達甘州】615【死不悔改】765【瘋狂擴張】401【再臨杭州】613【鬧劇般的宗室造反】688【去殷洲!】714【君臣秋獵】782【波斯與西域】712【三請三辭】770【血腥與擴張】427【太監和新鮮事】230【臨清州】274【陽奉陰違與討價還價】372【好戲連連】444【前鋒之事】574【就怕皇帝太有心】567【搞心態】570【太子選妃】663【活力四射的時代】109【圈圈點點】(爲盟主“覆盆子酸奶”加更)324【無極斬】529【殷地與殷民】500【心臟病】717【呂宋小中華】(爲盟主“提菩樹無”加更)367【朱厚照殺瘋啦!】052【送信】239【昏官?好官?】663【活力四射的時代】072【對上頻道】097【馬匪】490【流職武將】328【打著紅旗反紅旗】472【印加帝國之使節】767【真正的天朝盛世】732【一生人】223【黃河決口】682【翩翩佳公子】130【忽悠友軍】425【狀元炭】094【秦樓楚館】285【九皇物理丹經】565【灰燼之上的龍旗】341【總督鍊鋼】691【經濟小識】355【不得不援】386【夫妻復九江】074【同科四舉,一寓三元】488【俞大猷】743【比誰投降快】328【打著紅旗反紅旗】350【三省總督】301【另有所圖】592【打開天窗】029【江上誰家客】275【獻俘闕下】214【罵皇帝】107【殿試考題好難】(求訂閱)041【獨特氣質】489【武科大比】【大運河——爲了青史留名而奮鬥】070【巨嬰才子】171【千里鏡問世】645【安娜】422【太子師】680【國富論】127【反賊主力又要跑路】261【進擊的滿速兒】693【橡膠樹】677【英國公主名朱芝蘭】613【鬧劇般的宗室造反】779【大明制霸殷洲與日耳曼尼亞王國建立】055【成長】485【大禮】639【腰懸長劍斬愚夫】670【人傻錢多速來】
544【家風】289【還得繼續求官】003【民風淳樸穿青寨】684【半月戀情】753【王驥西征】538【學霸】089【朱公子】486【龍城殲敵】377【白綾還是鴆酒?】504【就硬衝】496【治國便是治民】626【百年之法】683【幼驥伏櫪,志在四海】221【貴州開科】327【新婚禮物】769【趙貞吉遊記】064【糟心的旅程】286【鄭和航海圖】655【你他娘真是個人才】465【正德十九年春】021【亂武之輩】126【離奇戰績】(爲盟主“舟子666”加更)005【以理服人】078【鄉射禮】248【抵達甘州】615【死不悔改】765【瘋狂擴張】401【再臨杭州】613【鬧劇般的宗室造反】688【去殷洲!】714【君臣秋獵】782【波斯與西域】712【三請三辭】770【血腥與擴張】427【太監和新鮮事】230【臨清州】274【陽奉陰違與討價還價】372【好戲連連】444【前鋒之事】574【就怕皇帝太有心】567【搞心態】570【太子選妃】663【活力四射的時代】109【圈圈點點】(爲盟主“覆盆子酸奶”加更)324【無極斬】529【殷地與殷民】500【心臟病】717【呂宋小中華】(爲盟主“提菩樹無”加更)367【朱厚照殺瘋啦!】052【送信】239【昏官?好官?】663【活力四射的時代】072【對上頻道】097【馬匪】490【流職武將】328【打著紅旗反紅旗】472【印加帝國之使節】767【真正的天朝盛世】732【一生人】223【黃河決口】682【翩翩佳公子】130【忽悠友軍】425【狀元炭】094【秦樓楚館】285【九皇物理丹經】565【灰燼之上的龍旗】341【總督鍊鋼】691【經濟小識】355【不得不援】386【夫妻復九江】074【同科四舉,一寓三元】488【俞大猷】743【比誰投降快】328【打著紅旗反紅旗】350【三省總督】301【另有所圖】592【打開天窗】029【江上誰家客】275【獻俘闕下】214【罵皇帝】107【殿試考題好難】(求訂閱)041【獨特氣質】489【武科大比】【大運河——爲了青史留名而奮鬥】070【巨嬰才子】171【千里鏡問世】645【安娜】422【太子師】680【國富論】127【反賊主力又要跑路】261【進擊的滿速兒】693【橡膠樹】677【英國公主名朱芝蘭】613【鬧劇般的宗室造反】779【大明制霸殷洲與日耳曼尼亞王國建立】055【成長】485【大禮】639【腰懸長劍斬愚夫】670【人傻錢多速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亚市| 资阳市| 揭西县| 凤翔县| 荣成市| 正定县| 夏津县| 枞阳县| 大方县| 武乡县| 汉川市| 江口县| 成安县| 巴林左旗| 卢氏县| 梁河县| 海城市| 寿阳县| 凭祥市| 峡江县| 融水| 酉阳| 清涧县| 三都| 宜良县| 陵水| 深水埗区| 兰西县| 荣昌县| 巫山县| 怀集县| 平原县| 临湘市| 丽江市| 夏邑县| 浦东新区| 佛学| 科技| 固原市| 宜昌市| 无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