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558【夜戰】

三千三百火槍騎兵,就這樣逮著七千多蒙古騎兵追殺。

可惜高速奔跑之下,根本無法填裝紙殼彈藥。全殲是不可能的,只能攆到些落單的殺死,一直追殺到土默川河邊,此時天色已經漸漸黑下來。

河邊、河面火把無數,卻是蒙古人在搶運牲畜。

明軍丟下的三千多匹戰馬、萬餘頭牲畜,一時半會兒也運不完,如今還剩兩三千頭牲畜沒過河。

聽到轟隆隆的馬蹄聲,這些人還以爲首領得勝而歸,不慌不忙繼續在那兒搞運輸。及至潰逃騎兵靠近,他們才聽到呼喊:“快快回去,萬戶死了!快快回去,萬戶死了!”

萬戶死了?

先是不敢置信,以爲自己聽錯了,愣神之後纔有人大叫:“過河,快過河!”

驚魂未定的蒙古騎兵,在半路就逃散大半。被追趕至河邊之後,再次被迫分成兩股,沿著河岸朝上下游潰逃。

袁達喊道:“老程領千騎往左,老樑領千騎往右,其餘留下隨我奪船!”

左右分出一千騎,各自繼續追擊。

這個時候不能停止,敵軍還有六千餘騎沒死。若是放棄追殺,他們會慢慢恢復組織度,估計明天就能重新集結一部分。追殺得越久,蒙古騎兵散得越多,想把這幾千騎再度聚集,那就得花費好幾天甚至半個月。

袁達自領一千騎,追至河邊立即下馬。

河面的船隻,正在瘋狂往對岸劃去。而岸上來不及走的蒙古人,爭相奪船逃命,沒法上船就乾脆跳水。

“搶船!”袁達大呼。

明軍趕至,河邊只剩幾條船,還大都裝著牲畜。爲了爭取時間,也懶得再愛惜財貨,綿羊、耕牛什麼的,全都直接趕下船,掉河裡淹死了也無所謂。

袁達親領數十人渡河,喝道:“沒有劃船的,趕快裝填彈藥!”

對岸已經亂成一團,大量牲畜擠在岸邊,蒙古人丟下牲畜呼號著跑去報信。

在袁達渡河成功之後,蒙古騎兵也殺來了,而且足有四千餘騎。

其中三千三百騎,是明軍留下的戰馬,被當做戰利品優先運過河。馬背上並非全是青壯,許多蒙古老人和少年,都騎著明軍的戰馬衝過來。剩下一千蒙古騎,是陸陸續續集結過來的,來得太晚沒能跟隨首領打仗,只能留在河對岸聽命。

幾十個步兵,對陣四千多騎兵,這該怎麼打?

袁達喊道:“搶船回去!”

河對岸有更多的船隻,成功渡河的幾十人,紛紛搶奪船隻劃回去。

慌亂之間,有好幾人落水。幸好他們生活在遼南海邊,基本都是會游泳的,趴著船沿被戰友拉上來便是。

只不過嘛,隨身彈藥可能打溼了,紙殼上抹的豬油不一定完全防水。

河邊大量牲畜成爲屏障,四千多蒙古騎衝不過來,只能眼睜睜看著袁達搶船而走。

明軍返回之後,更多士卒乘船渡河,一條船可坐十餘人,六百多火槍兵就這樣再次開始渡河。

“趙將軍,收攏到四百多匹戰馬。”這時,萬全參將劉玉也回來了,他那三百邊鎮騎兵,被安排去沿途打掃戰場。

袁達說:“你留下固守!”

數十條船往對岸劃去,四千蒙古騎兵守在岸邊。今天的月色不錯,就算不打火把,也能影影幢幢看到敵軍所在。

“聽我命令,舉銃!”

“射!”

“嗚~~~~”

袁達身邊的傳令官,立即吹響號角。六百多火槍兵坐在船上,齊刷刷朝岸邊的敵人射擊,不斷有蒙古人墜馬倒下。

蒙古人也在岸上放箭,可他們的弓箭射程,根本就挨不著大明士卒。

陸續被射殺數十人之後,蒙古騎兵慌忙後撤,退得老遠等著明軍登岸送死。

袁達沒有選擇登岸,此時岸邊牲畜已被趕走,他這幾百號人登陸,必然被幾千騎兵給碾碎。

繼續搶船!

蒙古人的船有兩百多條,老把都的八千騎兵,之前就是靠這些船過河的。如今,河岸、河面還飄著許多,袁達讓一些士卒登船,劃回去繼續運送友軍過來。

不止一千火槍兵,就連三百邊軍都上船幾十個。

“趙將軍,怎麼打?”劉玉問道。

袁達說道:“我帶一千火銃兵登岸,你回去運送戰馬,把咱們的馬都運過來。還有,吹號集結,把負責追敵的兩千騎也召回來。”

劉玉驚道:“對面黑乎乎的,我看騎兵有不少,一千火銃兵能擋住?”

袁達斜向一指:“能,去那邊!”

白天追殺蒙古牧民的時候,袁達就在不斷觀察沿河地形,他早就看中了一處“U”型河灘。

那裡的局部地形狹窄,蒙古騎兵數量再多,也只能排開兩三百騎。

船隊劃到“U”型河灘附近,袁達喊道:“沒有填好彈藥的,就喊一聲!”

“我還沒填好。”

“再等等,黑燈瞎火的,船還晃得厲害。”

“……”

直至所有人都填裝完畢,袁達才下令:“靠岸,暫時別下船。”

眼見明軍靠岸,那幾千蒙古騎兵,立即朝這邊衝來。

“舉銃!”

“射!”

一陣排槍打過去,再次把蒙古騎兵擊退,還在沿途留下幾具屍體。

袁達喊道:“裝彈!”

明軍士卒就這樣坐在船上裝彈,也不急著登岸。幾千蒙古騎兵,也只能跟著瞎等,明軍不上岸,他們就沒法衝,就算能衝過去,明軍劃船跑了便是。

這場面有些詭異。

船兒不停搖晃,明軍又沒有火把,只能藉著月光,憑感覺裝填彈藥。磨磨蹭蹭好半天,明軍才把彈藥裝好,差點沒把岸上的敵人給急死。

袁達還是不著急,他在船上指揮登陸順序,必須上岸的第一時間就迅速列隊。

“登岸!”

一千火槍兵紛紛跳下船,按照剛纔說好的順序,快速在“U”形河灘排成三排。

而萬全參將劉玉,則帶著幾十個部下劃船回去,接運剩下的火槍兵及戰馬。

敵方的數千蒙古騎兵,摻雜了大量老人和少年,再加上此時是夜晚,明顯指揮和組織力都不夠,在列陣衝鋒時參差不齊。

“第一排,舉銃!”

“射!”

“砰砰砰!”

蒙古騎兵瞬間人仰馬翻,這裡的地形排不開,導致騎兵陣型比較密集,而且前前後後排了好幾排。一陣排槍打過去,瞬間搞得人仰馬翻,許多子彈沒打中第一排,卻非常不湊巧的打中後面幾排。

“砰砰砰!”

“砰砰砰!”

第二排、第三排火槍齊射,膛線火槍的精準度高得多。特別是第三排齊射,由於距離非常近,就像有一把無形大錘,把蒙古騎兵的前排全部咋翻。

蒙古騎兵徹底陷入混亂,後排的衝都沒法衝,前面全是戰友屍體。有些戰馬受傷,還在那裡橫衝直撞,把後續衝鋒全給攪亂了。

許多蒙古騎兵雖然沒有被擊中,卻因無法及時減速,一個個撞得人仰馬翻。成功剎車的蒙古騎兵,也都嚇得驚魂不定,朝著明軍士卒胡亂拋射,然後騎著馬兒轉身就逃。

“殺人,奪馬!”

黑暗之中,根本不可能再填裝彈藥,袁達扔下火槍,抽刀就殺出去。

這貨一刀劈死想要爬起來的敵人,又一刀砍死正在掙扎的傷兵,尋到一匹無主的戰馬,翻上馬背小心朝前殺去。

搶到戰馬的明軍越來越多,再次組成一支兩百多人的騎兵隊伍。他們這兩百騎,竟然攆著三千蒙古騎追殺,絕不允許敵人冷靜下來恢復組織度。

回去運人運馬的劉玉,站在船上觀察戰況。雖然看不清具體情況,卻也知道袁達在追殺敵軍。他嚥了咽口水,握著刀柄說:“真飛將軍也,能追隨其左右,當爲平生一大快事!快快劃船,咱們去接應趙將軍(袁達)!”

此時此刻,板升城已經亂成一團。

早在戰國時期,趙武靈王設雲中郡,板升城即歸雲中郡管轄。後來漢武帝又在此築城,唐太宗在此大敗突厥,唐中宗在此設受降城,遼國將這裡定名爲豐州。

豐州古城,已經百餘年沒修繕過,如今被蒙古人稱作“板升城”。

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城內外的蒙古人倒是有挺多,但城牆到處是缺口,根本就沒法堅守啊。

更何況,人心散了!

被戰場擊斃的老把都,其實並不老,剛滿二十歲而已,他以前只是喀喇沁蒙古首領。

吉囊被席書斬殺之後,二弟俺答繼位副汗,親自統治鄂爾多斯部,掌握對成吉思汗的祭祀大權。四弟老把都統治土默特部,爲土默特萬戶。六叔伯第達喇統治永謝布部,喀喇沁部也歸屬此人管理。

老把都,二十歲的萬戶,三年前在大同吃了敗仗,去年不信邪又去吃了敗仗,嚇得今年秋天都不敢南下劫掠了。

這能有什麼威望可言?

更糟糕的是,老把都的長子才四歲,他現在臨陣而亡,留下孤兒寡母根本罩不住。

城裡根本不知外面發生了啥事,只曉得萬戶死了,明軍已經渡河,友軍在河邊又吃敗仗。傳到孤兒寡母那裡,直接變成上萬明軍突襲,親衛們連忙護送夫人和少主逃跑。

其實,渡河的明軍就一千人,搶到戰馬的更是隻有兩百多。

兩百多騎兵趁亂衝殺,追得三千多蒙古騎兵狼奔鼠突,瞬間醞釀出上萬大軍夜襲的氣勢。

蒙古貴族們跑去找孤兒寡母商議,卻發現他們已經跑了。緊接著,又聽說明軍已經殺到城裡,慌亂之間,這些蒙古貴族也收拾細軟跑路。

陸續帶兵趕來的各部族首領,更是摸不清楚情況,不等接近就立即轉身跑路。

及至天明,豐州附近,但凡有馬的蒙古人,全都跑得乾乾淨淨。

袁達的任務,是負責襲擾土默特部,防止土默特部救援河套。這傢伙只用一天一夜時間,就乾死了土默特部首領,順便把人家的老窩給端了。

206【定親與求官】095【明代流行歌曲】284【大婦的度量】562【拔城】535【財寶與美人】588【改革亦爲復古】114【滿口胡言】667【我是大明藩王?】134【論功行賞】538【學霸】695【哥本哈根】316【西湖醋魚】604【劍出物理】463【一把斧頭換十塊狗頭金】515【關聯交易】713【天竺王】781【歐陸風雲】753【王驥西征】224【北堵南疏】300【強拆隊】254【兵臨哈密】328【打著紅旗反紅旗】308【抄家,殺人】725【沛京】033【兵災】067【威名遠播】179【天文望遠鏡】292【天津之行】393【知行合一王大爺】739【這就是決戰?】(爲盟主“提菩樹無”加更)378【喜峰口】205【兩頭大】442【勢家】631【西遊記?】305【控制杭州】039【江南鬥詩,貴州鬥毆】718【世界觀和方法論】299【入幕之賓】734【立國之戰】(爲盟主“提菩樹無”加更)284【大婦的度量】435【三人格局】171【千里鏡問世】555【皇帝憋出的大招】025【正俗簡繁】775【混血漢裔的身份認同】486【龍城殲敵】269【火器發威】419【兄弟,換錢不?】720【碧瑤宮】001【工程狗是什麼品種?】506【林石屹與魏獨眼】659【交趾布政司】123【嬌兵怨將】372【好戲連連】328【打著紅旗反紅旗】646【盛州】765【瘋狂擴張】624【立威】379【又是陽謀】085【進京趕考】177【根本就不麻煩】324【無極斬】195【王莽謙恭未篡時】592【打開天窗】496【治國便是治民】310【吃人不吐骨頭】394【爲何不練好本事再造反?】432【陸完】093【禮經魁預定】048【王氏土司】313【全省通緝】519【氣學宗師】【延嘉十九年——西元1644】018【土司往事】088【欠債還錢,天經地義】693【橡膠樹】106【上巳踏青】211【歡喜冤家】617【不查而查】015【慷慨仗義宋無涯】645【安娜】771【劉虎案】116【第一次朝會】347【鑄炮與回京】658【林富的亂國之謀】496【治國便是治民】248【抵達甘州】068【烏騅?阿黑!】032【冷笑話之王大爺】007【老實孩子】479【真正的天竺王】127【反賊主力又要跑路】602【賢王也不能逃稅啊】552【全員二五仔】323【沒安好心】【大同會——天下爲公】546【誰有不平事?】487【武舉改革】581【宋靈兒親征呂宋】022【各有心思】
206【定親與求官】095【明代流行歌曲】284【大婦的度量】562【拔城】535【財寶與美人】588【改革亦爲復古】114【滿口胡言】667【我是大明藩王?】134【論功行賞】538【學霸】695【哥本哈根】316【西湖醋魚】604【劍出物理】463【一把斧頭換十塊狗頭金】515【關聯交易】713【天竺王】781【歐陸風雲】753【王驥西征】224【北堵南疏】300【強拆隊】254【兵臨哈密】328【打著紅旗反紅旗】308【抄家,殺人】725【沛京】033【兵災】067【威名遠播】179【天文望遠鏡】292【天津之行】393【知行合一王大爺】739【這就是決戰?】(爲盟主“提菩樹無”加更)378【喜峰口】205【兩頭大】442【勢家】631【西遊記?】305【控制杭州】039【江南鬥詩,貴州鬥毆】718【世界觀和方法論】299【入幕之賓】734【立國之戰】(爲盟主“提菩樹無”加更)284【大婦的度量】435【三人格局】171【千里鏡問世】555【皇帝憋出的大招】025【正俗簡繁】775【混血漢裔的身份認同】486【龍城殲敵】269【火器發威】419【兄弟,換錢不?】720【碧瑤宮】001【工程狗是什麼品種?】506【林石屹與魏獨眼】659【交趾布政司】123【嬌兵怨將】372【好戲連連】328【打著紅旗反紅旗】646【盛州】765【瘋狂擴張】624【立威】379【又是陽謀】085【進京趕考】177【根本就不麻煩】324【無極斬】195【王莽謙恭未篡時】592【打開天窗】496【治國便是治民】310【吃人不吐骨頭】394【爲何不練好本事再造反?】432【陸完】093【禮經魁預定】048【王氏土司】313【全省通緝】519【氣學宗師】【延嘉十九年——西元1644】018【土司往事】088【欠債還錢,天經地義】693【橡膠樹】106【上巳踏青】211【歡喜冤家】617【不查而查】015【慷慨仗義宋無涯】645【安娜】771【劉虎案】116【第一次朝會】347【鑄炮與回京】658【林富的亂國之謀】496【治國便是治民】248【抵達甘州】068【烏騅?阿黑!】032【冷笑話之王大爺】007【老實孩子】479【真正的天竺王】127【反賊主力又要跑路】602【賢王也不能逃稅啊】552【全員二五仔】323【沒安好心】【大同會——天下爲公】546【誰有不平事?】487【武舉改革】581【宋靈兒親征呂宋】022【各有心思】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远县| 河北省| 垣曲县| 克东县| 周至县| 白沙| 宽城| 即墨市| 巴彦淖尔市| 和林格尔县| 阳新县| 东平县| 余庆县| 沙田区| 禄丰县| 甘泉县| 台江县| 察隅县| 务川| 广元市| 潼南县| 上蔡县| 溧阳市| 阳原县| 图木舒克市| 类乌齐县| 从化市| 凉城县| 黑水县| 大同县| 郸城县| 深圳市| 青海省| 噶尔县| 庐江县| 玉山县| 灌云县| 上栗县| 县级市| 永德县| 遂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