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775【混血漢裔的身份認同】

沛陽大學,以前是一座神廟。

十四世紀以前,印度神廟多用片巖建造,由一個或多個方聖殿組成,這種被稱作“印度方尖廟”。

阿難國統治的中後期,南印度神廟受泰米爾風格影響,尖塔變得更圓了且精緻繁複。建築材料首選花崗石,神廟周圍有一圈城牆,相當於一個小型城池,裡面屹立著許多聖殿和神像。

林奇材仰望著校門,驚歎道:“這是學校?這就是一座小城啊?!?

整個大學都被城牆圍起來,校門就是四座城門。

這裡以前是供奉溼婆的,主殿、聖塔、神像被拆得七七八八。取而代之的,是幾棟三層石質樓房,而且建築風格極爲古怪。

地基由大明工匠負責,打了好多層三合土,北京的宮殿和城牆也是這樣搞。

主體則是泰米爾工匠負責,有石柱,有門廊,乍看還以爲是歐洲建築,其實這屬於南印度的風格。

頂層又是大明工匠負責,斗拱飛檐琉璃瓦,屋頂還加裝了避雷針。

窗戶很大,而且裝有玻璃,這些玻璃成本昂貴,都是從山東原裝進口的。

此外,校園內還有假山花園,乍看還以爲是江南園林,但又大量種植菩提樹。

林載贄一眼就喜歡上這裡,中印合璧的建築風格,營造出一種非常獨特的情調。而且這裡學習氛圍濃厚,隨處可見抱著書本的學生,甚至還有一個校內足球場。

“女子亦能在大學讀書?”林載贄突然驚呼。

林奇材笑道:“吾妹便是在這裡讀書,跟太師家的七公子相識?!?

沛陽大學的女學生不多,只佔到不足一成,但還是讓林載贄驚訝莫名。

隨即,林載贄拍手大讚:“此舉甚好,男子可以讀書,女子爲何不能讀書?要我看啊,太師應該讓女子也科舉做官!”

林載贄,或者說李贄,是另一個時空的心學宗師。

這貨從小就離經叛道,十二歲寫《老農老圃論》,挖苦孔子把種田者視爲小人。

此君考上舉人卻不願赴京會試,而是回鄉開壇講學,和尚、樵夫、農民、商賈、閨閣女子……紛紛前來聆聽。後來又去當老師,一路做到北京國子監博士,因才學出衆升遷至刑部員外郎,甚至被外放爲雲南知府。

泰州學派本來就激進,李贄的思想更加激進,批評孔子,反對重農抑商,提倡尊重婦女,讚美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因爲其民間影響力太大,被彈劾“鼓吹歪理邪說”而下獄。

當時,萬曆皇帝沒當回事兒,本來想把李贄給放了,誰知李贄竟在獄中自刎而死。

此時此刻,林載贄見到許多女學生,頓時就高興起來,認爲這裡的開明風氣很適合自己。

林載贄在觀察學生性別,林奇材卻在觀察學生族裔。

有純粹的漢人學生,也有混血漢人學生,亦有或黑或白的本土學生。

本土學生當中,黑膚色的還挺多,主要是首陀羅種姓子弟。他們的父母,多爲天竺棉會商賈的僕人,他們從小就學會了說漢語。王淵爲加快歸化速度,命令沛陽城內所有漢人商賈,至少要送一個以上僕人孩子上學。

至於白膚色本土學生,九成以上是貴族子弟。

北方土邦的王公貴族,至少要送一個孩子,前來沛陽學習漢家文化,否則就將被視爲意圖謀反!

兩人正在校園裡漫步,突然看到一婦人過來,身後還跟著兩個帶刀女侍。

此婦人所經之處,學生們紛紛停下作揖致意。

待婦人離開,林載贄攔住一個學生問道:“可否叨擾兄臺片刻?”

那學生是個混血漢人,穿的是改版儒衫,領口開得更大,袖子也變得更短,這是爲了適應印度的炎熱氣候。此人作揖回禮道:“閣下可是剛從大明而來?若有疑問,但講無妨。”

林載贄笑道:“兄臺怎知我剛從大明而來?”

那學生說道:“閣下的儒衫爲大明制式,如今天竺酷熱難當。再過半月還更熱,穿此種儒衫,到時恐怕就耐不住了?!?

“原來如此,”林載贄恍然,指著婦人的去處問,“那位女先生是何人?”

那學生頓時恭敬起來,拱手向北說:“天竺王后黃夫人是也。不過在學校裡,吾等皆稱黃教授。沛陽大學,便是黃教授一手所創。而今,黃教授身兼兩課,一爲化學,一爲辭章。雖貴爲王后,卻風雨無阻,去年甚至抱病授課?!?

“原來如此,”林載贄恍然道,“早在大明,便聽說黃夫人乃天下第一才女?!?

那學生笑道:“城西還有一個兵學院,宋夫人便是學院山長。兩位王后,一文一武,早已是天竺美談?!?

林奇材卻皺起眉頭,因爲大明不準後宮干政,就連外戚都當成豬來養。而天竺國的兩位王后,居然分別掌管文武學院,今後就不怕形成政治派系嗎?

林載贄則非常高興,認爲天竺風氣開明,不像大明那樣到處是桎梏。

林載贄說道:“在下姓林,名載贄,字宏甫。還不知兄臺尊姓大名?!?

那學生說:“原來是林兄當面,在下姓袁,名耀宗,字顯祖?!?

林奇材祖上曾娶色目女子,當時還改信了綠教。百餘年來,混血特徵被沖淡,但仔細看依舊能分辨。他笑著說:“吾祖上有一太公,曾與異族通婚,至今亦能辨認。閣下容貌,似也……”

袁耀宗說道:“此事不必諱言。吾父爲漢人,祖籍廣東。吾母原爲剎帝利貴族,天竺棉會兵至,母家毀於一旦,遂分配與吾父爲妻。此雖有違人道,卻是順應天道,華夏子民自有開疆拓土、綿延世界之重任。吾母雖遭橫禍,但已如過眼雲煙,吾當盡心孝順以做補償?!?

林奇材和林載贄對視一眼,俱爲震驚。

此人說得輕巧,但暗藏血腥。他的母親家族,當年估計全部男性都遭殃了,是被強行分配嫁給其父的。

袁耀宗這種混血漢裔,有一種變態的狂熱心理。

從長久受到的教育當中,他因身爲漢人子弟而自豪,卻又因母親的身份有些自卑,害怕無法融入漢人社會當中。因此,他們這些混血漢裔,必須借王淵的開拓理論,給自己進行社會身份定位——他們的誕生是順應天道,母親雖然遭受破家之禍,但也是在所難免的事情。他今後一定孝順母親,但也要繼續爲華夏開拓而奮鬥。

說白了,只要混血漢裔多起來,他們就不會顯得那麼礙眼。

爲了追求社會身份的正常化,這些人是開拓理論的強烈支持者。他們甚至鄙視歸化者,覺得歸化者不正宗,迫切希望更多漢人與本地人通婚。

就在去年,這些學生集體上疏,請求國王頒佈法令,讓所有歸化漢人必須改漢名。

王淵覺得有理,隨即頒佈相關法令。

內閣大臣拉瑪·德瓦·王,可謂首當其中,遂改漢名“王德昭”,甚至還請人制定了族譜字輩。

此舉讓混血學生們大爲興奮,他們開始組建學社,私下討論治國政略,時不時就要上疏議事——王淵偶爾來大學親自講課,他們遞摺子非常方便,可以直接遞到國王手裡。

這是一股即將崛起的政治力量,已有二十多個混血漢裔從政,官職最高的現已做到了知州(省直轄縣長)。

很有可能,他們今後會是政壇主流!

這並非一件壞事,反而還是好事。純粹的漢人官員,如今有些安於現狀。反而是混血漢裔,整天鬧著增加移民,鼓勵移民跟本地人通婚,吵著取消北方土邦的自治權。他們存在的本身,就是爲了華夏拓土,只有不斷開拓,才符合他們的身份定位。

幸好王淵早早提出華夏拓土理論,否則這些混血兒必定迷茫,找不到自己的社會意義所在。

袁耀宗帶著兩人蔘觀學校,指著一棟樓說:“那裡是翰林院?!?

“翰林院在大學裡?”林奇材再次吃驚。

袁耀宗笑道:“天竺的翰林院,跟大明的翰林院不一樣。翰林院學者的本職,首先是研究學問,其次是編訂教學書籍,最後纔是給國王做顧問大臣。”

林載贄點頭說:“此法甚合吾意?!?

袁耀宗又得意道:“翰林院大樓有一禮堂,陛下每月初五,必定親來授課大講,吾等皆爲陛下之門生也?!?

林載贄問:“講物理嗎?”

袁耀宗搖頭:“講四書五經。”

林載贄大笑:“妙哉!”

林奇材問道:“爲何妙哉?”

林載贄說道:“天竺遠離中國,須以文化統合之。此國要務,非在傳播物理,而在傳播儒學,太師心中甚是明白。對了,太師的四書五經,講得恐怕跟大明不一樣吧?”

袁耀宗反問:“有何不一樣?”

林載贄問道:“三綱五常爲何?”

袁耀宗迷糊道:“哪有什麼三綱五常,只有五倫五常。”

林奇材大爲驚駭,王淵竟把三綱五常都整沒了,那可是董仲舒提出的理論。

林載贄卻是崇尚孟子,更加歡喜道:“太師果然尊了先秦古儒!”

袁耀宗敘述道:“陛下講道,五倫爲君臣、父子、夫妻、長幼、朋友,五常爲仁、義、禮、智、信。爲君者,當愛護臣民;爲臣民者,當忠於國君。爲父母者,當愛護子女;爲子女者,當孝順父母。長者愛幼,幼者敬長,此尊老愛幼也。朋友相處,亦當友善和睦、守禮誠信……”

林載贄笑著對林奇材說:“兄長,愚弟欲留在天竺,立志傳播儒家學說?!?

林奇材想了想說:“我當然是回大明,下次一定高中進士!”

784【夢歸碧瑤】089【朱公子】736【突襲】530【與西班牙殖民者交鋒】493【新官之火】182【陰陽人與日心說】746【全騎兵部隊】【延嘉十九年——西元1644】626【百年之法】398【貨幣問題】576【大BOSS王淵】270【戲耍獵物】593【宰相睡龍牀】032【冷笑話之王大爺】505【叛亂遍地】278【西域後事】038【戳戳戳】094【秦樓楚館】584【王策的屠城令】096【京郊賊亂】349【提著野太刀去戶部問罪】708【結廬而居】704【太師】784【夢歸碧瑤】048【王氏土司】303【單刀赴會】451【王崇】486【龍城殲敵】768【大明水師的擴張】422【太子師】103【白衣飛將王二郎】(爲盟主“丁博約”加更)334【杭州治世】693【橡膠樹】740【戚繼光投軍】662【沒落的葡萄牙】535【財寶與美人】780【腦袋抽風的波斯皇帝】358【亂拳迷惑老師傅】696【政治交易】093【禮經魁預定】503【難難難!】128【兀那賊將,可敢與我一戰】636【大案要案】060【神童的附帶作用】070【巨嬰才子】422【太子師】098【真正的亂軍】723【鳳儀來歸】444【前鋒之事】721【三方結盟】【天有二日,亂之始也】219【錄取考生全憑喜好】693【橡膠樹】185【買地建廠】251【非我族類?】617【不查而查】642【對徐達後人開刀】271【執敵酋問罪於君前】196【居然是個愣頭青】540【中央歲入破千萬】085【進京趕考】171【千里鏡問世】286【鄭和航海圖】040【一字之別,道統之爭】274【陽奉陰違與討價還價】385【王大爺發威】233【慫秀才】641【報刊管理臨時條例】【王朝末路——三百多年的大明還不知足?】596【我們真是要去餵羊駝】784【夢歸碧瑤】091【簡在帝心,轉頭就忘】647【移冊法】619【只誅心,不殺人】015【慷慨仗義宋無涯】504【就硬衝】194【報紙】390【兵不血刃的決戰】102【餿主意】(爲盟主“巫馬行”加更)120【破天荒】244【朱厚照的逆鱗】366【一代英主窩囊死】582【仁慈之心】224【北堵南疏】733【給神廟娶親?】160【元宵燈會】762【第一場勝利】192【兩個佞臣】726【小把戲】420【又是政治】317【張璁回杭】565【灰燼之上的龍旗】172【完美配合】752【開元4244年】770【血腥與擴張】611【異域風情】(爲盟主“ 輸入暱稱已在”加更)546【誰有不平事?】【天有二日,亂之始也】030【一刻鐘交卷】292【天津之行】
784【夢歸碧瑤】089【朱公子】736【突襲】530【與西班牙殖民者交鋒】493【新官之火】182【陰陽人與日心說】746【全騎兵部隊】【延嘉十九年——西元1644】626【百年之法】398【貨幣問題】576【大BOSS王淵】270【戲耍獵物】593【宰相睡龍牀】032【冷笑話之王大爺】505【叛亂遍地】278【西域後事】038【戳戳戳】094【秦樓楚館】584【王策的屠城令】096【京郊賊亂】349【提著野太刀去戶部問罪】708【結廬而居】704【太師】784【夢歸碧瑤】048【王氏土司】303【單刀赴會】451【王崇】486【龍城殲敵】768【大明水師的擴張】422【太子師】103【白衣飛將王二郎】(爲盟主“丁博約”加更)334【杭州治世】693【橡膠樹】740【戚繼光投軍】662【沒落的葡萄牙】535【財寶與美人】780【腦袋抽風的波斯皇帝】358【亂拳迷惑老師傅】696【政治交易】093【禮經魁預定】503【難難難!】128【兀那賊將,可敢與我一戰】636【大案要案】060【神童的附帶作用】070【巨嬰才子】422【太子師】098【真正的亂軍】723【鳳儀來歸】444【前鋒之事】721【三方結盟】【天有二日,亂之始也】219【錄取考生全憑喜好】693【橡膠樹】185【買地建廠】251【非我族類?】617【不查而查】642【對徐達後人開刀】271【執敵酋問罪於君前】196【居然是個愣頭青】540【中央歲入破千萬】085【進京趕考】171【千里鏡問世】286【鄭和航海圖】040【一字之別,道統之爭】274【陽奉陰違與討價還價】385【王大爺發威】233【慫秀才】641【報刊管理臨時條例】【王朝末路——三百多年的大明還不知足?】596【我們真是要去餵羊駝】784【夢歸碧瑤】091【簡在帝心,轉頭就忘】647【移冊法】619【只誅心,不殺人】015【慷慨仗義宋無涯】504【就硬衝】194【報紙】390【兵不血刃的決戰】102【餿主意】(爲盟主“巫馬行”加更)120【破天荒】244【朱厚照的逆鱗】366【一代英主窩囊死】582【仁慈之心】224【北堵南疏】733【給神廟娶親?】160【元宵燈會】762【第一場勝利】192【兩個佞臣】726【小把戲】420【又是政治】317【張璁回杭】565【灰燼之上的龍旗】172【完美配合】752【開元4244年】770【血腥與擴張】611【異域風情】(爲盟主“ 輸入暱稱已在”加更)546【誰有不平事?】【天有二日,亂之始也】030【一刻鐘交卷】292【天津之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水市| 垦利县| 昆明市| 崇文区| 祥云县| 辽中县| 托克托县| 赫章县| 镇宁| 绥宁县| 藁城市| 色达县| 综艺| 甘南县| 四川省| 水城县| 宽甸| 延庆县| 贵德县| 满洲里市| 古田县| 大田县| 菏泽市| 徐州市| 铜山县| 侯马市| 和林格尔县| 平原县| 龙岩市| 石渠县| 江门市| 饶河县| 鄯善县| 陇南市| 江油市| 芦溪县| 札达县| 德保县| 林周县| 获嘉县| 苗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