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634【宇宙大戰】

在朱星的解釋下,三位印度青年,終於明白鄭王是個什麼東西。

一位皇室出身的地方大領主!

而且,這個大領主,還主動放棄領地,只爲到國都這邊來讀書考試。

瘋了嗎?

三人好奇的跟過去,卻見一羣老師,親自禮送鄭王出門。

顯然,鄭王已經辦完入學手續,正要離開學校回自己家。皇帝恩賜京中宅院,專門給鄭王讀書所用,平時住在校外並不算違反校規。

其實違規了也沒人管……

朱元璋那會兒管得很嚴,國子監生必須請假。若請長假回鄉探親,還設置了名額,每月只準多少個,超過數額就得慢慢排隊。

至於現在,九成以上的國子監生,別說是住在學校了,他們連京城都沒來過。

校長也不敢讓他們全都來,因爲學生數量太多,教室和宿舍會直接爆炸。

僅北京國子監,就有註冊學生數萬人,長期在校的僅三四百而已——可以納糧入監,捐給朝廷100石糧食,即可成爲國子監生。

學校領導把鄭王送出門後,監生們連忙圍過去拜見。

即將年滿十五歲的鄭王,認認真真朝衆人作揖,彬彬有禮找不出任何可指摘之處。

“果然是賢王啊!”

目送鄭王離去,監生們紛紛讚歎。

翌日,不上課,校長突然召集全體學生開會。

楊慎已經不當校長了,回到翰林院潛心研究甲骨文,如今的國子監祭酒是歐陽德。此人是王陽明的早期追隨者之一,考上進士後又研究過物理學,由南京國子監教務主任,轉升北京國子監校長。

歐陽德歷任南北兩京國子監官員,早就看不慣國子監的散漫學風,王淵提出改革正合他的心意。

見學生來得差不多了,歐陽德宣佈道:“遵陛下、內閣及禮部令,今日宣佈國子監改革之策——”

“舉監生(舉人監生)、廕監生(蒙蔭入監),平時可不用入監讀書,但每過三年必須到國子監報備。逾期不來報備者,開除監生學籍,因丁憂延誤者例外。”

“歲貢生(地方推薦的秀才監生),必須在半年之內,來到國子監登記報備。逾期不至者,取消監生學籍。歲貢生,平時必須在國子監讀書,無故逃課三次以上者開除。”

“取消選貢生(歲貢的例行恩科),取消例監生(捐錢捐糧入監),取消俊秀生(好字、好文章入監),今後不再選貢、納捐。已有的選貢生,必須入監讀書,半年不至者取消學籍。例監生與俊秀生,愛來不來,來了就必須守規矩讀書。”

“夷生。土司子弟入學者,必須來國子監讀書,逾期不至者開除,並嚴厲懲戒其父。屬國官派入學者,每年學費五十塊,住宿費二十塊,飲食自費。屬國民間入學者,每年學費一百塊,住宿費五十塊,飲食自費。”

“恢復太祖舊制,不可無故曠課,歸鄉探親者必須請假。”

諸生凜然,一些高興,一些懊惱。

眼前這三百多人,骨子裡還是很上進的,否則就不會老實待在學校了,畢竟還有幾萬名學生不來北京呢。

可是校風散漫,上進者也漸漸懈怠,平時都瀟灑習慣了,一時之間不想被管束。

歐陽德又說:“今後國子監選官,三年一考。願意爲官地方者,可報名參加考試,名列前茅者方得外放。國子監選官考試,必須用臺閣體,試卷必須糊名。”

此言一出,諸生譁然,隨即歡呼雀躍。

國子監的學生,是可以做官的,大部分被外放地方當老師,少部分留用京城當末流雜官,甚至是當不入流的雜官。

以前想要分配官職,要麼有關係,要麼送銀子,今後只能用考試成績說話。

在校學生們,不管如何貪玩,總比不到學校上課的更努力。如果僅憑成績就能做官,他們的希望更大啊,簡直就是喜從天降。

歐陽德繼續說:“每年歲考,前三名獎勵10塊錢,第四至十名獎勵5塊錢,此後十名獎勵1塊錢。此爲獎學金。”

學生們更加高興,想要獎學金就必須參加考試,不來學校的肯定沒法考試,只能出現在他們這三百多人當中。

歐陽德又說:“國子監教學科目,亦有改正。四書五經,依舊爲主科,《說苑》、律令、武射、御製大誥依舊爲副科。廢除《九章》,廢除回回文字。增加《數學》爲副科。歲考不合格者,飲食自費,國子監不再免費提供膳食。”

這是跟學生有關的改革,跟老師有關的改革沒有對外公佈。

國子監有祭酒一人,相當於校長;有司業一人,相當於教務主任;有監丞一人,相當於學生處主任;還有掌饌一人,專門給師生提供飲食。

其餘有品級的官員,都是授課老師,有博士、助教、學正、學錄。

博士主要傳授五經,相當於研究生導師。其他助教什麼的,都只是專業課老師。

改革之後,視學生的歲考成績,三年評一次績效,學錄、學正、助教依次往上升,最高可以升爲博士。

博士也三年評一次績效,帶出的進士學生越多,就越有機會被外放。績效第一的博士,必定外放知縣;績效第二、第三的博士,只能去地方當雜官,有可能還不如留在國子監教書。

這個規定一出,禮經博士和春秋博士頓時叫苦,因爲治這兩經的學生最少。

詩經博士則樂得找不著北,因爲每年的進士榜,詩經士子的數量最多,他幾乎鐵定被外放去當知縣。

國子監的五經博士,僅爲從八品而已,一下子外放正七品知縣,簡直就是祖墳在冒青煙。

歐陽德笑嘻嘻說道:“從今往後,國子監設三名詩經博士,兩名尚書博士,兩名易經博士,一名春秋博士,一名禮記博士。”

那位詩經博士瞬間傻眼,詩經進士確實多,卻要被一分爲三啊!

當天就有兩個治詩經的助教,被升級爲詩經博士,尚書和易經也各提拔一人。

他們帶的學生,先按本經區分,再抽籤隨機細分。

分配完學生以後,九個博士立即考試,挑選各自手下的優等生。從此無微不至的關懷,恨不得將本事傾囊相授,因爲這關乎到自己的前途。

若今年一個都考不上,那才叫尷尬呢,也別談什麼績效了。

別看明代的監生進士很多,但大部分都不來學校讀書。因爲老師太爛,老師是舉人,學生也是舉人,指不定該誰教誰學問,還不如自己另行尋找良師。

……

國子監的學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好轉。

三位印度青年,也漸漸融入學校,就是功課有些糟糕,還得從蒙學開始學起。

可是,國子監沒有蒙師……

如果把蒙學比作小學,那麼國子監只有初中、高中和大學課程。

廣業、崇志、正義三個年級,可理解爲初一、初二、初三,要求是通曉四書。

誠心、修道兩個年級,可理解爲高一、高二,學習五經和史書。

率性這個年級,可理解爲大學,通過考試累積學分,學分修滿了就可以畢業,然後等著朝廷分配工作。

明代國子監確實是學分制,每月考試一次,還分文科和理科。四書五經是理科,公務文章是文科,每次考試文理優秀者得1分,理優文劣者得半分,其餘沒有分數。一年累計考試得八分者,就能從國子監畢業,獲得分配雜官的資格。

三個印度留學生,連《三字經》都看不懂,怎麼在國子監讀書?

好在他們有錢,悄悄出銀子,請老師或者同學,給他們私底下開小竈。

不得不說,這三人雖然出身婆羅門貴族,卻比大多數國子監生更努力。他們廢寢忘食讀書練字,每天晚上還給自己加課,除了初一、十五放假,平時全都待在國子監認真學習。

這天,三人花錢打來飯菜,在食堂裡一邊吃飯一邊看書。

筷子用得很艱難,乾脆用勺子舀飯吃。

鄰桌的朝鮮留學生,指著他們笑道:“此蠻夷也,剛來之時,竟用手指抓飯吃,可見往日也是茹毛飲血的。”

“哈哈哈!”

鄰桌學生鬨堂大笑。

三人大怒,他們認得這個朝鮮人,因爲都是廣業堂(最低年級)的同班同學。

已經改了漢名的韋迪,雖然不敢惹漢人學生,卻不怕這個朝鮮學生。他起身回擊道:“這裡是學校,只論學問,不論出身。你那麼厲害,爲什麼還在廣業堂讀書?應該在率性堂(最高年級)纔對。”

那朝鮮學生似是受到侮辱,辯解道:“我剛剛入學,還沒來得及考試。只等下次月考,必定升入崇志堂!”

韋迪挖苦道:“等你升了再說。”

朝鮮學生瞟了一眼韋迪面前的書本,頓時開心大笑:“居然還在讀《小四書》,這在我們朝鮮是蒙學讀物,只有幾歲大的孩童纔會去讀。聽說你們是天竺人,想必天竺那邊,平時都只念佛經,根本不知道何爲聖賢書。乾脆也別留在國子監了,剃了頭髮去做和尚更有前程。”

“匡匡!”

另外兩個印度青年,也齊刷刷站起來,因爲他們讀的是《吠陀經》,讓他們當和尚無異於奇恥大辱。

印度人對陣韓國人,後世兩大網絡噴子齊聚,全世界網民都要爲之顫抖。

正所謂,宇宙起源於韓國,韓國起源於印度!

眼見三個印度人發怒,另一個朝鮮學生也站起來,五個留學生瞬間打成一團。

漢人學生歡呼大叫,紛紛捧著碗過來看熱鬧,國子監食堂瀰漫著愉快的氣氛。

347【鑄炮與回京】738【耆那教】476【王子復國記之一】305【報喜】775【混血漢裔的身份認同】431【撫軍】738【耆那教】453【讀書人也很猛】144【激勵機制】(爲盟主“懷南月”加更)186【皇帝作死啦】107【殿試考題好難】(求訂閱)419【兄弟,換錢不?】331【陰陽師的創收秘訣】074【同科四舉,一寓三元】206【定親與求官】647【移冊法】046【下山回城】285【九皇物理丹經】554【發老婆】【大運河——爲了青史留名而奮鬥】531【又是爛仗】775【混血漢裔的身份認同】723【鳳儀來歸】097【馬匪】391【回京是不可能回京的】067【威名遠播】440【遼東】082【犀照龍雀】613【鬧劇般的宗室造反】396【攻心】392【果是佞臣】606【只要儒家,不要儒教】420【又是政治】254【兵臨哈密】520【理一分殊】560【守靈者】216【新一批學生】002【土匪式拜師】339【建造寶船】239【昏官?好官?】741【好巧,你也來攻城啊?】305【報喜】203【王淵也升官】033【兵災】242【微斯人,吾誰與歸?】097【馬匪】696【政治交易】741【好巧,你也來攻城啊?】437【大家一起壞規矩】664【大明欽賜葡萄牙國王金印】565【灰燼之上的龍旗】529【殷地與殷民】524【八千閹人鐵道工】703【身在江湖,權在廟堂】490【流職武將】774【七公子要結婚了】116【第一次朝會】676【胡姬風靡大明】419【兄弟,換錢不?】457【弼馬溫】398【貨幣問題】490【流職武將】677【英國公主名朱芝蘭】596【我們真是要去餵羊駝】211【歡喜冤家】029【江上誰家客】394【爲何不練好本事再造反?】007【老實孩子】578【排除異己】534【武王伐紂】360【英明無雙朱厚照】614【欺師滅祖】128【兀那賊將,可敢與我一戰】529【殷地與殷民】695【哥本哈根】246【臨時任命】034【修命】619【只誅心,不殺人】768【大明水師的擴張】181【渾天如雞子】105【三人齊聚】242【微斯人,吾誰與歸?】554【發老婆】039【江南鬥詩,貴州鬥毆】305【控制杭州】226【待曉堂前拜舅姑】109【圈圈點點】(爲盟主“覆盆子酸奶”加更)453【讀書人也很猛】572【風雪刀槍】030【一刻鐘交卷】318【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727【基本盤】129【去而復回】261【進擊的滿速兒】094【秦樓楚館】754【公平的戰鬥】735【孤軍深入與堅壁清野】074【同科四舉,一寓三元】
347【鑄炮與回京】738【耆那教】476【王子復國記之一】305【報喜】775【混血漢裔的身份認同】431【撫軍】738【耆那教】453【讀書人也很猛】144【激勵機制】(爲盟主“懷南月”加更)186【皇帝作死啦】107【殿試考題好難】(求訂閱)419【兄弟,換錢不?】331【陰陽師的創收秘訣】074【同科四舉,一寓三元】206【定親與求官】647【移冊法】046【下山回城】285【九皇物理丹經】554【發老婆】【大運河——爲了青史留名而奮鬥】531【又是爛仗】775【混血漢裔的身份認同】723【鳳儀來歸】097【馬匪】391【回京是不可能回京的】067【威名遠播】440【遼東】082【犀照龍雀】613【鬧劇般的宗室造反】396【攻心】392【果是佞臣】606【只要儒家,不要儒教】420【又是政治】254【兵臨哈密】520【理一分殊】560【守靈者】216【新一批學生】002【土匪式拜師】339【建造寶船】239【昏官?好官?】741【好巧,你也來攻城啊?】305【報喜】203【王淵也升官】033【兵災】242【微斯人,吾誰與歸?】097【馬匪】696【政治交易】741【好巧,你也來攻城啊?】437【大家一起壞規矩】664【大明欽賜葡萄牙國王金印】565【灰燼之上的龍旗】529【殷地與殷民】524【八千閹人鐵道工】703【身在江湖,權在廟堂】490【流職武將】774【七公子要結婚了】116【第一次朝會】676【胡姬風靡大明】419【兄弟,換錢不?】457【弼馬溫】398【貨幣問題】490【流職武將】677【英國公主名朱芝蘭】596【我們真是要去餵羊駝】211【歡喜冤家】029【江上誰家客】394【爲何不練好本事再造反?】007【老實孩子】578【排除異己】534【武王伐紂】360【英明無雙朱厚照】614【欺師滅祖】128【兀那賊將,可敢與我一戰】529【殷地與殷民】695【哥本哈根】246【臨時任命】034【修命】619【只誅心,不殺人】768【大明水師的擴張】181【渾天如雞子】105【三人齊聚】242【微斯人,吾誰與歸?】554【發老婆】039【江南鬥詩,貴州鬥毆】305【控制杭州】226【待曉堂前拜舅姑】109【圈圈點點】(爲盟主“覆盆子酸奶”加更)453【讀書人也很猛】572【風雪刀槍】030【一刻鐘交卷】318【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727【基本盤】129【去而復回】261【進擊的滿速兒】094【秦樓楚館】754【公平的戰鬥】735【孤軍深入與堅壁清野】074【同科四舉,一寓三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洱源县| 沂南县| 江永县| 南木林县| 昌黎县| 大荔县| 乐至县| 定日县| 乡城县| 常熟市| 遵化市| 托里县| 贞丰县| 保康县| 五常市| 海原县| 武穴市| 阜平县| 应城市| 忻州市| 汤阴县| 滦南县| 漳州市| 汉阴县| 西和县| 东山县| 忻城县| 仲巴县| 河北省| 秦皇岛市| 洛阳市| 河源市| 屏东县| 岳普湖县| 德化县| 舞钢市| 开封县| 栖霞市| 西峡县| 奈曼旗| 灵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