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魔老道自以爲他的魔法火關刀能勝一切,於是將關火刀的刀鞘一抽,魔法火關刀像鑄紅了的鋼鐵,,徑直向鳥居大師劈了過來。鳥居大師將背後三尺長的魔法水關刀抽了出來,拿在右手一幌,變成七尺多長,這魔法水關刀成玄色,揮舞起來,便能噴出水液。這些水液剛好能治魔法火關刀的火性,而且敖嘉龍王命龍宮工匠打造了十年,十年造一刀,當然威力大。
正當鳥居大師與屍魔老道大戰之時,這時二孔雀王指揮貓頭鷹將軍、杜鵑將軍與兩百多衛士與李宗緣、白虛道人、賴伯、神鷹丞相,孔雀王子大戰起來。
屍魔老道與鳥居大師大戰了三十個回合,便感到力不能支,而火關刀也發揮不了威力,每每被水關刀噴出的水制服,所以屍魔老道只有防守,無法進攻。
鳥居大師人雖老,鬚髮皆白,可是道行遠在屍魔老道之上,他突然聽到空中傳來一個聲音,“大徒弟,快將這逆徒火關刀刀刃削掉,我來助你一臂之力。”
這時,鳥居大師實然臂力大增,瞅準火關刀揮來之機,用力將水關刀刀刃向火關刀刀刃削去,卡擦一聲,火關刀刀刃齊長柄相接處被削掉,飛出五丈多遠,墜到王宮大殿前大桿壩上,火關刀刀刃離開刀刃,就變成一塊普通刀刃,再來不灼紅了。
屍魔老道見火關刀刀刃被削掉,心虛了,因爲他在丹爐旁練魔法火關刀之時,練到即將成功之時,突然聽到空中有神人在說,“好自爲之呀,這火關刀在你在,刀亡你亡。”可是,現在他還想最後一搏,於是從腰間拉出天羅網,他一手拉住網繩,將天羅網向上一撒,不知怎麼搞的,他這天羅網不聽使喚了。居然空中定住,不落下來罩住鳥居大師。
他雙手用力一拉,想將天羅網拉下來,可是這天羅網繩反而脫出了他的雙手,徑直飛向王宮大門以外。他一楞,這時鳥居大師的魔水關刀一個橫劈過來,屍魔老道的頭頓時被劈落,掉在王宮大木壩上。
他本來有一萬年道行,這顆頭在平壩上跳躍著,飛了起來。可以還原於頸上,然而正當這顆頭飛起來之時,突然屍魔老道的天羅網從王宮門外飛了進來,將這顆頭網了進去,又被拉出王宮大門以外。
屍魔老道的身子立在大坪壩上,因爲頭久久還原不到頸子上,突然撲倒在大木平壩之於,噴出了一腔污血,屍魔老道就這樣完蛋了。
這時,在王宮大木平壩上,李宗緣、白虛道人見屍魔老道徹底被解決了,奮起神勇,發揮出各自兵器的優勢。李宗緣的鋼柺杖噴出三味真火,將貓頭鷹丞相活活燒死。白虛道人力戰杜鵑丞相,杜鵑丞相體力不支,向王宮大殿方向逃跑。白虛道人扳動流星鐵錘鐵鏈機關,流星鐵錘小窗打開飛鏢,飛刀一直飛向杜鵑丞相,杜鵑丞相身中二十幾只暗器,倒地而亡。
神鷹將軍與孔雀王子一起大戰二孔雀王,二孔雀王的雙劍不敵神鷹將軍的釘耙爪和孔雀王子的雙刀,神鷹將軍的釘耙爪將二孔雀王爪倒在地,孔雀王揮動雙刀上來一陣亂砍,終於將二孔雀王砍死在地,這個心懷野心,朝朝暮暮想當國王的孔雀公主,終於落得個自取滅亡,魂歸地府的好下場。
神鷹丞相見鳥衛士死傷慘重,兩百多名只剩下四十多名,於是大喝道:“剩下的鳥衛士若不想死,乖乖放下兵器,投降受綁吧!”於是這四十多名鳥衛士不敢戀戰,只好放下兵器,束手就擒,一場戰爭打了三個多時辰,終於結束了。
這時,鳥巢祖師從空中降下來,來到龍泉鳥國王宮木平壩地,鳥居大師上前一跪,說道:“師父,請受徒兒一拜。”
李宗緣一看,這鳥巢祖師還是鳥須黑髮,穿一件玄色道褂,心想這鳥居大師活了五百多歲,鳥巢祖師還在鳥居大師年青時就收爲徒弟,按理說應該比鳥居大師年歲大,怎麼還這樣鳥須黑髮,開口說道:“恭迎鳥居祖師光臨,鳥巢祖師好一副仙風道骨,而且年輕英俊,不亞於帥小夥子呀!
”
鳥巢祖師笑道:“李道長過譽了,貧道今年應有一千零五歲了,可貧道清靜無爲,講求天人合一之道,因此看來像年輕人呀!”
白虛道人說:“鳥巢祖師真善於養生之術,你莫非有彭祖導引之術。”
“非也。”鳥巢祖師將鬍鬚一抹,“修仙之人,不要過多煩惱,順其自然,吞日月之精華,納天地之正氣,不要胡思亂想,一心修德,你的德行越高,你就會越年輕。”
賴伯道:“哎,鳥巢祖師住在仙宮裡,自然就清靜無爲數了,我等生在紅塵世間之中,能無煩惱嗎?”
鳥居大師道:“非也,我師父恰住在太白山山林之中,像我一樣,以大樹幹爲柱,結房造屋,開始也是由老而生白髮,後來不斷加了強了個人德行修爲,德行修到了極高層次,心中有道,自然無煩惱了,白髮、白鬚也就轉爲鳥發黑須了。”
李宗緣道:“鳥巢祖師真是我道家的典範,我也懂得修仙學道,首先要修德行這一道理,德行達到一定境界,就能修成正果了,不用擔心生與死了。”
鳥巢祖師道:“我來是將這徒的遺體帶回去,向玉帝交差,誅滅這逆徒,我也是秉承玉帝的旨意,告辭。”說罷,一幌不見了。
這時,孔雀王被神魔丞相帶到王宮大殿前木平壩之上,孔雀王在衆位仙俠前一跪,拱手說道:“本王有眼不識泰山,聽信屍魔老道讒言,鑄成大錯。”
鳥居大師道:“聽說你王宮拘禁了一對梁山伯鳥與祝英臺鳥?”
孔雀王說:“有這樣一對鳥,還不是屍魔老道所爲。”轉身對神鷹丞相說,“去屍魔老道練丹房把那一對鳥放出來吧!”神鷹丞相立即走到後宮院,不一會兒,提出一隻鳥籠,裡面裝有梁山伯鳥與祝英臺鳥。
鳥居大師道:“孔雀王,你以後要當一個好國王,不要再上邪魔妖道的當了。”孔雀王道:“通過這次事變,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世事無常,變幻多端呀!我覺得自己的一個不稱職的國王,打算讓我的兒子孔雀王子繼任國王,我當太上皇,輕輕鬆鬆過一生算了。”
鳥居大師道:“這樣也好,孔雀王子年輕有爲,頭腦聰明,有能力當個好國王。好吧,就此告辭。”
李宗緣、白虛道人、賴伯也一起拱手道:“告辭。”
“本王留你們住一宿,明天一早吃完慶功宴再走吧,諸位仙俠。”
鳥居大師道:“不必了,而且我們也不習慣吃你們鳥國那些蟲子作的餐宴。”
“好吧,神鷹丞相將鳥王宮珠寶拿一些出來,本王要贈與諸位仙俠。”鳥居大師道:“不必了,修道之人講求清淡,這些珠寶與我們何用,告辭。”說罷,與李宗緣、白虛道人、賴伯一道走出王宮大門,一躍飛行至空中。
孔雀王道:“哎,這些個仙俠個個仙骨丹心,義薄雲天呀!”
再說,鳥居大師與李宗緣、白虛道人、賴伯來到天師廟草坪之時,天還未大亮,東方天上有一鈞彎月,鳥居大師道:“這一對鳥兒,我已唸了退魂咒,再過一個多時辰,這一對童男童女的靈魂將要從這一對鳥兒身上退出來,你們趕緊分頭拿到他們父母家去,待靈魂退出來之時,他們就會自動回到童男童女身上去。”
“萬一不回到童男童女身上呢?”
“不可能,因爲這對鳥兒體內靈魂只不過是童男童女靈魂的一大部分,童男童女還有小部分靈魂,靈魂之間會發生感應,自然就會念魂歸體的。”
賴伯提出一個怪問題,“那梁山伯鳥與祝英臺鳥本身的靈魂呢?”
“這一對鳥兒的靈魂離開體內,自然就到地府超生去了,儘管白髮蛇仙將他們拘禁在土中,可是最多隻能拘四十九天,四十九天一過,靈魂自然歸到地府去了。好了,你們快分頭行動吧,我也告辭了。”一晃不見了蹤影。
李宗緣道:“白虛老弟,你到順慶城二府街杜
康老酒作坊將祝英臺鳥的童女靈魂送歸杜老闆家吧!我與賴伯將梁山伯鳥的童男靈魂判定以梁鴻俊家中去,我們分頭行動吧!”
李宗緣與賴伯帶著梁山伯鳥來到梁鴻俊家中,梁鴻俊正在吃午飯,見李宗緣與賴伯來到,放下碗筷,拱手道:“恭迎李道長。”
李宗緣道:“樑施主,我給你帶好事來了。”
“什麼好事?”
“你看,這是什麼?”李宗緣將布囊裡梁山伯鳥拿出來,“啊,梁山伯鳥,我兒的靈魂拿回來了,娘子,快出來呀!”
馬小姣從內屋出來,“什麼事兒呀?大驚小怪的。”
“娘子,梁山伯鳥回來了。”
“啊,我兒回來了,好呀!”
“什麼你兒不你兒的,這是一隻鳥,快叫樑波斯出來吧!”賴伯說道。
馬小姣進屋,抱起五歲的樑波斯,走了出來。梁鴻俊說道:“我兒的靈魂在鳥體內,怎麼走得出來呀?”
李宗緣道:“你別急呀,過一會兒,他會自己出來的。”
馬小姣道:“夫君,夫君,還不上香敬神呀!”梁鴻俊現在已有一幢四排三間,一個轉角的木瓦結構房,中間是堂屋,供著財神趙公明無帥。梁鴻俊在趙公明神像前上香敬神,又化了燒,不一會兒梁山伯鳥突然飛出李宗緣手中,掉在地上,掙扎一會兒,便死亡。
又過了一會兒,樑波斯突然又跳又笑,說道:“爸爸、媽媽,我回來了,我是我了,我自由了。”
梁鴻俊道:“波斯娃,你還認得這兩位道爺嗎?”
“我不認識,我只認得我的祝英臺妹妹,我的祝妹妹,到哪兒去了,我的祝妹妹到哪兒去了?”
馬小姣說道:“波斯娃,你的祝妹妹回家去了。”
“啊,多可惜了,多好一個妹妹呀,我還要與她成夫妻呀!”
馬小姣說:“傻孩子,別胡說,別胡說。”
李宗緣道:“好好培養這個孩子,讓他長大成才吧!”
梁鴻俊道:“哎,我們莊稼人,臉朝黃土背朝天,能把他拉扯成才嗎?”
馬小姣道:“別隻顧說話呀,我準備了上好的高梁酒,請李道長與賴伯進屋喝兩杯吧!”
“啊,二位道長,請。”
梁鴻俊道。“有好酒喝,我就從命了!賴伯,我們喝個一醉方休!”
再說,三仙姑來到石聖宮當了石仙姆後,小仙姑也取名爲石仙姑,而且按宮觀規定,只有繼承住持的人才能稱石仙姑,而且必須在石仙姆認爲自己老了,無法主持廟務了,才能確定道姑中石仙姑繼承。
可是小仙姑才五歲,就被老石仙姆指定爲石仙姑,這就引起石道姑中的大師姐石月英的極大不滿。三仙姑當石仙姆不到一年,石月英就暗中串通石紅英、石秀英、石玉英、石碧英四個道姑,組成了一個秘密小團伙,這五個道姑打算結爲拜把子姐妹,一天她們密密到小風山娘娘廟。
石月英道:“妹妹們,我石聖宮自古以來就是凡人清修之所,如今都來了一個狐妖執掌廟務,你們服不服呀?”
石紅英道:“我首先不服,老石仙姆就是不公,本來住持應該傳給大師姐,可是偏偏聽信妖人讒言,傳給一個狐妖,我們人類反而自己不行,要服從異類。”
“我們不服,我們不服。”其餘三個道姑也異口同聲地說道。
“怎麼辦呀!大師姐。”石碧英說道。
“我看狐妖還有些道行,我們五姐妹聯合起來也不是她的對手,不如我們拜把子,義結金蘭。”
“好呀!”石秀英道。
“這個主意不錯。”石玉英也道:“我們五人團結一心,力量就大了,再秘密修煉一種功法,修成之後,我們就可奪位住持寶座,讓大師姐作住持。”
石月英道:“好吧,我們都出盟貼,在這娘娘廟中義結金蘭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