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jìn)了石門,裡面豁然亮起了若干盞燈,一個長長的石洞走廊,走廊盡處是一間五丈見廳的石屋,有石幾案,石椅,石條桌之類。
白眉仙俠坐到石幾案後,說道:“道童,上茶來。”
不一會兒,石幾案兩旁耳石洞裡分別走出兩個小道童,端上兩碗清香的上好峨眉雪芽茶,神劍飛天女喝了一口,味清香可口,吞到肚裡,周身有一種極舒服的感覺。開口道:“沒有想到,峨眉仙俠真是茶道高手,這茶比貢茶味還好呀!”
峨眉仙俠道:“那皇帝老兒配用我的峨眉茶嗎?哈哈!”
玉如大師道:“白眉仙俠本是峨眉派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怎麼住在這懸崖峭壁之上。”
峨眉仙俠又哈哈大笑,“峨眉派源遠(yuǎn)流長,世上有人說峨眉派是少林派的分支,這是胡說八道。”
神劍飛天女道:“請仙俠講一講峨眉派爲(wèi)何源遠(yuǎn)流長。”
“好吧,看來我們是同宗同派,說說也無妨。峨眉派的開山鼻祖本是戰(zhàn)國時的武師司徒玄空,他是秦國的一員戰(zhàn)將,後來受秦惠王的排斥,私下來到峨眉山隱居,收徒傳授武術(shù),就形成了峨眉武術(shù),峨眉武術(shù)比少林武術(shù)還早一千多年呢,少林武術(shù)是南北朝時期達(dá)摩祖師在少林寺創(chuàng)建的,你說哪一個門派早!”
玉如大師道:“我只知道,峨眉派開創(chuàng)於南宋建炎年間,更不知峨眉派起源這麼早!”
白眉仙俠道:“我與白雲(yún)禪師將陰陽虛實(shí)和人體盛衰之機(jī)理與武術(shù)動靜功法相雜柔,相融洽,創(chuàng)編出‘峨眉?xì)鈽豆Α瑫r模仿峨眉山猿猴騰躍動作,編出一套猿拳,但是這些都是繼承和發(fā)揚(yáng)了司徒玄空的武術(shù)呀!”
神劍飛天女說道:“可是我又聽說峨眉拳法出自於玉女大師的創(chuàng)造,玉女大師他創(chuàng)制了‘玉女拳法’,始稱峨眉拳,它介於少林陽剛與武當(dāng)陰柔之間,亦柔亦剛,內(nèi)外相重,長短並用,攻防並具。拳不接手,槍不走圈,劍不行尾,方是峨眉,這種拳法化萬法爲(wèi)一法,以一法破萬法。”
“說得真有水平呀,不過玉女大師也是峨眉派中開闢一條路徑的創(chuàng)
始人,但都離不開司徒玄空一脈相承,離開了開山鼻祖司徒玄空,就稱不上峨眉拳了。”白眉仙俠話題一轉(zhuǎn),問道,“二位在捨身崖尋找什麼呀?”
玉如大師道:“我這位表姑婆想給他的師兄解毒,他中的是鶴頂紅劇毒。聽我曾祖父說這捨身崖上長著一種苦茶可解此劇毒,因此來此尋尋,打擾了仙俠,請見諒。”
白眉仙俠道:“我觀你有一百多歲,你這表姑婆有多大了?”
“我這表姑婆有兩百一十五歲了!”
“啊唷,活到這麼大年紀(jì),看起來倒像個七十歲的人,你是怎麼養(yǎng)身的?”
神劍飛天女道:“我拜玄覺真宗爲(wèi)師,他傳授了我陰陽性命雙修功。”
“哎呀,可惜呀,可惜我沒有遇著玄覺真宗呀,而且他比我晚一百多年呀,我要是遇著他,也就不會……”
神劍飛天女道:“不會什麼?晚輩願聞其詳。”
“你不知道呀,我生於北宋成平年間,卒於南宋隆興年間,我脫了軀殼之後,被地府轉(zhuǎn)輪王送入阿修羅道超生,我努力修道,被列入仙籍。我有生之年時,非常珍惜生命,也想修長生之術(shù),可是沒有遇著良師呀!”
玉如大師道:“白眉仙俠不要過於惆悵既往之事,你現(xiàn)在羽化成仙,還不好嗎?還是給我們指一條採藥之路吧!”
白眉仙俠道:“啊,好不容易遇著同道同德之人,多說了兩句,這樣吧,普賢菩薩送了我一盞佛燈,我借你們一用,它能幫你指明苦茶的生長之處,好多凡間來尋藥之人向我借這盞燈,我都沒有借,我與你們志同道合,借你們一用吧!”
說罷,右手從懷中掏出一團(tuán)綠火,手中拿著這團(tuán)綠火,說道:“當(dāng)佛燈向你飛來之時,你念一聲‘唵嘛呢叭咪吽’,伸手就能接住。”說罷,佛光飛至玉如大師,玉如大師默唸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伸手,張開五指,綠光便在玉如大師手中不動了。
玉如大師與神劍飛天女告別白眉仙俠,走出洞府,飛躍至空中,玉如大師與神劍飛天女在山崖上尋著,突然佛燈離開玉如大師之手,
飛至一棵短小樹之上,不動了,玉如大師經(jīng)意觀看那矮小樹,驚喜道:“表姑婆,找到了,這就是苦茶樹。”
神劍飛天女道:“玉如大師能否斷定是苦茶樹?”
玉如大師道:“我年青時候,跟曾祖父學(xué)醫(yī),聽曾祖父述說過苦茶樹的形狀,與這棵樹一模一樣。”玉如大師說罷,便與神劍飛天女飛至懸崖,雙手拉著崖上小樹木,正要採集苦茶葉,突然佛燈長大,裡面數(shù)行字:“此茶葉已長三百年,經(jīng)歷風(fēng)雪雨霜,可解劇毒,採摘者愛惜此樹,呆採集五十片茶葉足矣。”
玉如大師道:“這是普賢菩薩給我們的明示,菩薩告誡,不可違背。”
於是與神劍飛天女?dāng)?shù)著茶葉採摘,兩人各摘二十五片茶葉。這時,佛燈又飛至玉如大師手中,玉如大師與神劍飛天女離開懸崖飛至空中,直上金頂,到了金頂,玉如大師與神劍飛天女跪在金頂之上,向懸崖再拜道:“感謝普賢菩薩相助!”“感謝白眉仙俠相幫。”
這時,佛燈飛離玉如大師之手,飛至捨身崖下,一團(tuán)綠光,祥和的姿態(tài),飄飄忽忽,消失在黑夜之中。
玉如大師與神劍飛天女縱身至空中,飛回羅峰祥院,已是寅時時刻,玉如大師道:“表姑婆,我們抓緊睡一會兒吧,明天還要去闖九老洞呢!”
第二天下午,神劍飛天女與玉如大師來到九老洞,這九老洞在仙峰寺一里路之地,它是一個天然石穴洞,位於仙峰寺右側(cè)山腰之中,洞口兩旁,藤蘿倒掛,郁郁青青,下面是絕壁深淵。洞口呈“人”字形,高約一丈餘,洞內(nèi)黝黑陰森,玄妙莫測。
玉如大師道:“相傳這洞府是神仙聚會的地方,我們也許能遇到神仙。”
神劍飛天女道:“我觀此洞內(nèi)陰森恐怖,害怕險遭不測,不如到其他地方尋地木耳吧!”
“我曾祖父說,地木耳只生在九老洞裡,其他地方?jīng)]有!”
“我們到林樹木濃密之處,何愁尋不著地木耳?”
“不行呀,這地木耳不是普通木耳,也不長在樹幹上,而是長在地上,只有九老洞裡纔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