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帶著文化,乘風破浪
Faker?轉會了?
這麼說我的時代要來了?
Uzi盯著手機屏幕,嘴角不自覺地上揚。這位天才AD選手的眼中閃過一絲野望。
同一則新聞,在不同人眼裡卻是截然不同的風景。
與此同時,騰訊大廈頂層辦公室內,小馬哥正凝視著手中的報告。
Faker是誰他之前有所耳聞,一個英雄聯盟的天才選手罷了。
本來他是不關注這些小事的,但己方一個賽事的頂級選手跳槽到隔壁賽事,事情就變得耐人尋味了。
換做他以前的思維方式肯定懷疑彼岸又在耍什麼花招?是不是陳默縱容手下使陰招惡意挖人。
接下來就是你挖我一個選手,我挖你一個俱樂部,大家互相傷害,誰怕誰!
但現在,他的思考方式已然不同。
他現在的想法是,英雄聯盟的賽事和機制跟榮耀世界有什麼差距?爲什麼Faker會跳槽,核心原因是什麼?
調研報告很快擺上了他的辦公桌。
數據清晰地顯示:英雄聯盟的競技環境和賽事獎勵,別說比榮耀世界比不了,就連市場營收拍馬不及自己的dota2,在賽事獎金都遠遠甩英雄聯盟幾條街。
“既然要改,就要改得徹底。”他喃喃自語。
借鑑韓國電競的青訓體系,開放外援政策,優化賽事規則這些想法如泉涌般浮現。
至於獎金?簡單——就比對手高那麼一線。以英雄聯盟的年收入,拿出3%作爲獎金,5%用於賽事運營,完全在承受範圍之內。
讓各大賽區的整體水平接近,這樣比賽精彩了,關注度和玩家自然而然就變多了。
這樣不說超過對方,起碼還是能分庭抗禮的。
隨著小馬哥一紙郵件,這個事情就蓋棺論定。
之所以他能做出如此轉變,是因爲這一年來,騰訊在新戰略下的蛻變給了他足夠的底氣。
從旅遊出行到本地生活,從文娛內容到共享經濟,騰訊開始在彼岸沒有侵佔的空白市場進行差異化佈局,然後通過借鑑彼岸而來進行本土化的騰訊模式進行改造。
嚴格遵守勞動法,提高員工層待遇,秉著薄利多銷讓利於民,讓用戶感受到產品的誠意後,他漸漸發現短期或許是小虧,但長期看,在贏得用戶信任後絕對是大賺。
就在這種非常彼岸式的打法下,騰訊在旅遊出行領域搜獲了甜頭,之前他們投資整合的藝龍與同程的新同程,攜程找不到北,最終雙方整和完畢,騰訊吃下了最大的蛋糕。
另一邊58同城和趕集網也被騰訊收入囊中,又在共享出行、遊戲與電競、本地生活、文娛內容等領域進行佈局。
今年截至目前,共完成超100筆投資(含併購),投資金額超500億人民幣,涉及多個前沿領域。
市場這麼大,一家彼岸吃不下,所以騰訊走的路就是彼岸無暇顧及的路,想要活成了另一個彼岸。
甚至之前傳出餓了麼和打的出行要進行D輪融資,他們這邊也派人去接觸了一下,彼岸反而大開方便之門。
不知爲何,小馬哥看此時的陳默反倒有些順眼起來,起碼這小子損歸損,但不吃獨食。
單就這點,老馬都不如他。
不過遊戲領域,這可是騰訊的命脈,他絕不會輕易讓步。
要知道不光騰訊,就連彼岸、網易等企業每年近半營收都來自於此。
他不像陳默那樣羚羊掛角,橫衝直撞,不像李彥洪屬於技術流,也不像老馬那麼有野心,能忽悠。
作爲產品經理出身的小馬哥,自認最爲擅長的就是需求分析和拆解,從而不斷學習,進化。
「韜光養晦,循序漸進」這是他在不惑之年最深刻的領悟。
唯一讓他耿耿於懷的是《黑神話:悟空》的消息。
本來想著騰訊給錢,要是做出一款國產3A就像小米想要衝擊高端,如果真成了,騰訊遊戲在玩家中的口碑那將得到重塑。
如果當初不那麼急於求成,或許現在的結局就不一樣了,
這個念頭在小馬哥腦海中一閃而過,隨即化作一聲輕嘆。
沒想到彼岸下手這麼早,倒是可惜了.
“可惜什麼可惜,不就是個小遊戲公司搬家嘛~”領導不耐煩地擺擺手。
“可是領導,”助手急忙解釋,“他們放出的實機演示已經在網上炸開鍋了。我覺得咱們應該給點優惠政策,至少.” “那什麼猴子游戲上線了嗎?”領導打斷道。
“呃按照對方給出的說法是還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
兩三年?領導一聽,眉頭一皺,等這個什麼遊戲上線,黃花菜都涼了,他可等不了這麼久。
“兩三年?!”領導眉頭擰成了疙瘩,茶杯重重砸在桌上,
“等這破遊戲出來,黃花菜都涼了!遊戲這種玩意兒終究上不了檯面。
咱們要關注的是螞蟻金融這樣的獨角獸,是新能源車企!這些纔是實打實的成績!”
“但這遊戲公司真的不一樣.”
“能有多不一樣?”領導嗤之以鼻,“就算賣一個億,能跟百億規模的車企比?”
就這樣,遊戲科學收拾行囊,在十一月的寒風中開始北伐。
隨後在陳默提前安排好,離彼岸科技集團西面不遠處的一棟三層樓房的莊園裡,開始‘閉關’進行後半程的潛心創作,條件比杭州只好不差。
而此時《黑神話:悟空》宣傳片漂洋過海,在海外掀起一場東方風暴。
起初《黑神話:悟空》只是在國內引起破圈的轟動,在國內玩家嗨過之後,纔想起來好東西要給外國友人欣賞。
隨後這些玩家紛紛在油管和推特上傳分享了這個實機演示宣傳片,留學生們紛紛化身自來水,在評論區瘋狂安利,但收效甚微。
但真正的轉折點,是彼岸科技在海外平臺的精準投放。隨著遊戲媒體的大規模報道,外國玩家們終於注意到了這個來自東方的神秘作品。
剛開始這些人以爲是華夏出品的一部動畫片,結果看著看著發現不對
“等等.這畫面,這質感,什麼時候華夏也有製作3A的能力了?”
“這個孫悟空怎麼和龍珠裡的不一樣?”
“這纔是正版孫悟空,之前你們看到龍珠都是從西遊記借鑑過來的。”
“難以相信這款遊戲居然真的這麼優秀。”
“我不敢相信這竟然是真的,對華夏製作團隊充滿敬意。”
“跟戰神好像啊,我有些迫不及待了”
“看來是時候提前看看這個什麼西遊記是講什麼故事了,免得到時候玩不懂”
評論區瞬間成了大型文化科普現場。
留學生們熬夜翻譯西遊記選段,甚至有計算機系的幾個硬核玩家直接建了個《西遊》百科網站,就爲了讓老外提前做功課。
此時許多B站的遊戲區UP主就像一隻只勤勞的小倉鼠,把海外知名遊戲UP主觀看《黑神話:悟空》視頻的反應和網友評論,搬到B站。
看著那些老外目瞪口呆的樣子,評論區飄滿了“文化輸出”“揚眉吐氣”的彈幕。
在海外輿論開始發酵之際,彼岸影業公佈了《大聖歸來》海外市場的情況,包括北美、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東南亞等地區,將於25日之後陸續在該地區上映。
到了11月21日,《好萊塢報道者》等媒體稱,《大聖歸來》即將登陸歐洲影院,發行商Trinity CineAsia已從彼岸影業獲得該片在歐洲37個國家和地區的院線版權,其中包括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等西歐主要市場。
目前定檔下個月1日在英國和愛爾蘭上映,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檔期也將陸續公佈。
《好萊塢報道者》稱,“該片自國慶檔上映以來,在華夏的票房收入就超過4億美元,遠遠好於大多數在西方上映的華夏電影,東方英雄來襲。”
現有《黑神話:悟空》預熱,再有《大聖歸來》上映,引起了歐美觀衆的好奇心,而這也是票房的動力源泉之一。
北美正式上映後,隨後觀衆們發現,全美平均單日排片量不足好萊塢同期大片的 1/10,比之前國內的差距還要明顯,許多留學生甚至不惜驅車上百公里才能找到有上映的影院。
雖說場場座無虛席,可這一次彼岸鞭長莫及,這不是錢不錢的問題,背後資源的碰撞與封鎖。
對比之下,東南亞市場卻呈現另一番現象級的火爆景象.
馬來西亞:單館日排片量超 80場,吉隆坡某影院甚至推出“大聖主題影廳”,觀影人次同比激增 300%;
泰國:390家影院同步上映,泰語配音版預售票房破紀錄,cosplay大聖的觀衆擠滿曼谷街頭;
新加坡:33家影院全線上映,首周票房突破 1500萬元,創下華語片在新最高紀錄。
甚至國內一些媒體人點評:“文化認同是電影出海的基石。”
在華人佔比超 10%的東南亞國家,《大聖歸來》不僅是一部電影,更是文化身份的象徵。
數據顯示,該片在東南亞的觀衆中,非華裔羣體佔比已達 35%,且口碑持續發酵。
(本章完)